财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4&rec=16&run=13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68.6亿元,增长 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515.5亿元、增长 10.4%,连续 2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转型发展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运用财政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和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股权投资、资金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 1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政府首期出资 4.7亿元,吸引设立了 5支子基金,可撬动社会资本 15.3亿元,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多方协调,市政府分别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广 PPP运作模式,全市有 8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示范项目,获取财政奖补资金占全省的 20%,居全省第 1位。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平台、互联网 +、人才引进培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惠民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曲阜文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五城同创、采煤塌陷地治理以及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济宁建设。
财政增收节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点行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坚持上下配合联动,逐级压实征管责任,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税务稽查、国有资产清查、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等十个专项行动,强化重点行业税收挖潜,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税收占比较上年提高 0.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对上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 145亿元,“十二五”累计对上争取 60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4%。争取地方政府债券 131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有效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为公益性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从严从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出台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意见,着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压减20.6%,有效节约了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县域经济发展经过多方努力争取,自 2010年起,全市 6个财政困难县累计获得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近 70亿元,有力增强了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15年拨付各县市区扶持资金 146亿元,占县(市、区)支出的 36.5%。通过实施系列扶持政策,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明显增强,11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有关县(市、区)相继被列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县、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试点县,进一步夯实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
改善民生推进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全市民生支出 403.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3%,增长11.9%。教育方面,全市投入 113.4亿元,大支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扩大营养餐改善范围、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社保方面,全市投入 48.8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济困救助体系建设,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医疗卫生方面,全市投入 55.3亿元,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先看病后付费”“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等活动,努力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社区事务方面,全市投入 63.4亿元,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改善等。交通运输方面,全市投入 18.7亿元,支持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滨河大道等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方面,全市投入 12.6亿元,争取国开行授信 103亿元,上级补助资金
9.7亿元,重点支持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林水事务方面,全市投入 58.9亿元,重点支持泗河综合开发、高产稳产田
创建、精准扶贫。市级安排 1亿元,用于增加村干部报酬补助和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财政管理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统筹力度,市级盘活各类结余结转资金 12.3亿元,安排用于支持基层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财政公开力度,全部公开了市县两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农业补贴等民生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开。创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公共卫生等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 300多项内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专项资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申报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对市级财政拨款 500万元以上的发展类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为科学决策、预算编制提供了可靠参考。
(市财政局)
地方税务
2015年,全市地税部门累计完成各项收入 259.13亿元,同比增长6.88%。其中,市县级税收 217.03亿元,同比增长12.01%,高出市政府调度目标 1个百分点,超收 1.96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4位。市县级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为 88.97%,同比提高 6.47个百分点;市县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62.56%,同比提高 1个百分点。“两个比重”连续 7年呈递升趋势,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社会服务服务转型发展。印发实施《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 30条实施意见》,全力支持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政策支持,全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税收 1.02亿元,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 3820万元,较好发挥了税收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促进作用。服务企业发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主动与人行联合制发《关于加强税银企互联互通互信的意见》,地税部门定期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作为考察信贷企业整体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税银合力优化纳税服务和金融服务,累计向691家中小微企业授信近 10亿元,新增就业 3000余人,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予以刊发。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不折不扣地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减免各类税款 11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优惠减免税款 9366万元。服务纳税人。积极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和国地税联合办税,全面落实《纳税服务规范》,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办好纳税人学堂,深化“局长服务日”活动,2015年度全市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为 96.77分,同比提高 2个百分点。
税收管理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制定《关于推进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意见》及防范要点 30条。制定出台《济宁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请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三方信息采集与应用、积极推进地方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地方税收保障机制建设得到有效强化。创新税收管理方式。组建市级税收风险管理团队,探索团队化纳税评估,评估增加税款 2.32亿元。创新反避税调查方式,一次性入库某企业 8年前所属税款 3.5亿元,有关做法得到省局肯定推广。探索实施市区一级稽查,查补入库税款 4.6亿元。加大挖潜增收力度。重点加强政府工程税收清理,督促相关部门通过不动产拍卖清缴欠税,全市 1798个政府工程入库税款 3.62亿元。全力配合全市企业税收检查。认真总结以往全市重点企业税源调查发现的问题,印发《关于配合全市企业税收检查工作的通知》,抽调 8名工作人员参与检查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协调配合、工作落实“三个到位”,确保税源调查顺利开展。认真抓好上级审、同级审发现问题的解释说明和问题整改工作,努力化解税收风险。
(市地税局)
地方金融管理
2015年济宁市金融机构共实现利息净收入 117.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5.3亿元,净利润 41.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9.53亿元,降幅为87.5%。
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日照银行、枣庄银行、渤海银行济宁分行先后开业,银行机构类型进一步充实。建设银行济宁分行不断深化业务转型和改革创新,小企业创新产品“助创贷”成功实现投放,成功办理了全省系统最大一笔实体经济的并购理财业务,和直投新政实施后济宁辖区第一笔登记业务。农业银行济宁分行外汇产品营销实现多项突破,成功为中济建设办理全国系统内首笔短期出口特险融资。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意见》,争取地方政府帮扶农信社消化包袱 2.39亿元。
社会融资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融资规模 339.4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149.33亿元,同比少增 150.5亿元,占融资规模的 43.99%,同比下降 17.4个百分点,贷款继续发挥融资主渠道的作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下降 46.2亿元,同比多降 20亿元;委托贷款下降 23.27亿元,同比多降 86.6亿元,是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累计增加 6.2亿元,同比多增 20亿元。企业债券规模迅速攀升,实现融资新增 203亿元,同比多增 75.9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同比上升 33.8个百分点。
存款业务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4098.35亿元,比年初增加 418.04亿元,增长11.36%,同比多增 287.35亿元,增幅同比上升 7.69个百分点。分细项看,存款增量主要集中在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其中住户存款增加 280.21亿元,增幅 12.85%,同比多增 84.48亿元,增幅同比上升 3.1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 126.46亿元,增长13.33%,同比多增 186.47亿元。从期限结构来看,存款的活期化现象明显。2015年住户活期存款增加 75.96亿元,同比多增 73.36亿元,增长2821%。住户定期存款增加 204.25亿元,同比
多增 11.12亿元,增长 5.75%。储蓄存款的同比变化中,活期存款的增幅更为明显,而定期存款则表现出疲软态势。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加 72.03亿元,同比多增 199.9亿元,上年同期为 -127.87亿元;定期存款增加 54.43亿元,同比减少 13.43亿元,下降19.78%。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变化中,活期存款由上年同期的下降扭转为今年大幅增长,而定期存款则略微增长。
贷款业务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723.8亿元,比年初增加 160.8亿元,增长6.3%,同比少增 125.5亿元。从近五年的贷款增长形势看,2011-2015年各项贷款较年初分别增加 263.4亿元、340.2亿元、281.8亿元、286.5亿元和 160.8亿元,增幅分别为19%、20.7%、14.2%、12.6%和6.3%,2015年增幅较 2011-2014年分别低12.7、14.4、7.9和 6.3个百分点,为五年来最低。住户贷款增长缓慢,个人消费贷款是增长主要动力。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 682.6亿元,比年初增加 24.5亿元,增长 3.7%,同比少增 62.8亿元。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增量分别为 23亿元、6.1亿元、12.8亿元和 -17.4亿元,呈现震荡调整态势。分用途看,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是住户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末,住户消费贷款余额 369.4亿元,比年初增加 50.1亿元,增长15.7%,同比少增 11.7亿元;个人经营贷款比年初下降 25.5亿元,下降 7.5%,同比少增 51.1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长主要支持了全市居民合理的购房需求,2015年个人中长期住房贷款增加 37.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机关贷款增长较快,票据融资增势突出。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 2041.2亿元,比年初增加 136.2亿元,增长7.2%,同比少增 62.9亿元,高于住户贷款增速 3.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增量分别为 58.2亿元、25亿元、-25.6亿元和
78.5亿元,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四大领域,支持经济转调提质作用明显。加大对文化产业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扶持,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2015年文化产业企业及项目贷款新增 5.4亿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3.2亿元,直接扶持 2470人实现创业;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的信贷扶持,加快经济“转方式、调结构”。2015年服务业贷款新增 86.2亿元,同比多增 2.2亿元;高科技产业贷款新增 18.4亿元,同比多增 2.9亿元;切实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 18.2亿元,同比多增 1.5亿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2015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 59.4亿元,同比多增 3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