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城 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3&rec=211&run=13

邹 城 市


市 委
书 记 张胜明
副书记 谢成海
    朱瑞显
    王红岩(挂职,—2015.03)
    国庆启(挂职,2015.03—)
    赵 勇(挂职,—2015.03)
常 委 李景鹏
    张彦生
    王永玲(女)
    段 闽
    田成柱
    梁 伟
    李 晔
    赵海林
市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胜明  
副主任 朱运华(正县级)
    高善东(非党)
    周立实
    宋景春
    康建国
    张 宏(女)
市政府
市 长 谢成海
副市长 李景鹏
    李 晔
    吴 婧(女,非党)
    刘 刚
    孔庆建
    秦晓东
    邵明华(女,挂职,
        2015.07—)
市政府特邀咨询 邵士允
市政协
主 席 李来云
副主席 姚振西
    仇成全(非党)
    闫荣阶(民盟)
    孟淑勤(女,民盟)
    倪学贵
    魏洪明
市纪委
书 记 段 闽
市人武部
部 长 周 雷
政 委 赵海林
市法院
院 长 孟祥玉
检察院
检察长 殷宪龙(—2015.11)
    王 岗(2015.11—)

【概况】 公元前221年设驺县,唐初改驺县为邹县。1992年10月,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895个村社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4.4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0.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8.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1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5.5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5.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6亿元,进出口总额2.13亿美元。农业增加值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67.28万吨,棉花总产0.23万吨,油料总产6.09万吨,蔬菜总产57.67万吨,水果总产4.19万吨,水产品总产2.25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为9.46万吨、5.31万吨、1.59万吨。全部工业增加值4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4家,实现增加值314.0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39亿元,实现利润73.67亿元,实现利税137.31亿元。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3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公路通车里程4182.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6公里。公路共完成客运量36.89万人次,公路、内河航运货运量分别完成2874.5万吨、505.2万吨。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4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0.67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84%,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643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9.96亿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3A级旅游景区10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8.6亿元。年末全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0.39万人。普通中学34所,在校生4.74万人。小学139所,在校生6.82万人。幼儿园195所,在园幼儿2.46万人。共取得市地级及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4项,专利申请量1310件,授权专利977件。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所,文化馆1个,农村文化大院895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卫生机构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374张,卫生技术人员7545人。体育馆6座,新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地6.75万平方米。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97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5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1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84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677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32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523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658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58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62442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617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4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062人。

【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2015年1月10日,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在邹城成立,这是省内首家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由山东省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宗光华教授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院的成立对于邹城提升智能装备产业层次,加速形成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壮大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实力、加快打造知名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邹城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整合大学科技园、海外产业园、凫山产业园的资源和力量,着力打造研发、人才、商务、公共技术设备、融资和宣传推广等六大平台,力争3年内引进机器人相关企业15家,全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建成富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2014年、2015年,邹城连续两年承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2015年6月3日—5日,承办了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城镇化建设】 2015年,邹城相继被纳入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赢得重大发展机遇。其中,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于2015年底前启动,到2017年与第一批试点地区同步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近年来,邹城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孟子湖新区为龙头、小城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延伸,更加注重完善功能、内涵发展、精品打造,实现城镇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整体提升,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2015年底,城市建城区面积达到4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9%,城前镇、太平镇成为全国重点镇。邹城将抢抓试点机遇,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城镇投融资机制、推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型城市建设、产城融合发展、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等六个方面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建设,力求在人口、土地、资金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寻找规律,为全省、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2015年12月,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国科办农〔2015〕76号),邹城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邹城农业科技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心区规划占地1.5万亩,横跨石墙、太平、香城、中心店、看庄等五个镇,拟建设食用菌产业创新创业中心、食用菌加工、检测和贸易中心、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产品电商物流基地、农产品检测检验平台、产业信息服务基地、科技金融服务基地等“两中心八基地”十大功能区,以及良种繁育园、食用菌高效栽培试验推广园、食用菌精深加工园、菌渣综合利用园。园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26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25.2万吨,产值20.16亿元,品种涉及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香菇等20个名优品种。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组织达到50家、食用菌生产基地126处、规模菇棚1.8万个。

【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建设】 功能区地处京台高速、临菏公路、邹曲高铁连接线交汇区,于2014年开工建设,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功能区10平方公里,配套区3.9平方公里。保税功能区以保税经济为核心,以口岸经济为抓手,以腹地经济为依托,充分发挥青岛保税港区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核六区”,即保税功能核心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分拨区、商品展示交易区、新型工业社区、食品特色加工区和综合配套区,功能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回力鞋业北方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2015年,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济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济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总投资4.1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进出口监管仓库、智能隔离围网、集装箱堆场、公共型海关查验中心、公共型出入境检验检疫查验中心、保税大厦等设施;二期主要建设5万平方米的进出口监管仓库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峄山镇

党委书记 梁 超
镇  长 张 华

【概况】 峄山镇位于邹城市南部,距城区10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辖44个自然村,50个村民委员会;有14908户,54880人;其中女26561人,非农业人口40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816万元、54758万元和156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1%和42%。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15.86%;实现利税5835万元,增长3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60公顷,总产4.3万吨;瓜菜1076公顷,总产5.1万吨;种植业产值33600万元。全年造林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林果总产6000吨;林业产值8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2405头,猪存栏1.2万头,羊存栏2.3万只,家禽存栏28万只,畜牧业产值9960万元。水产品总量820吨,渔业总产值980万元。有水库6座,总蓄水能力289万立方米。农业机械动力达4.9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10.2亿元,利税5600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3.76亿元、利税32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38元,比上年增加1100元。有中学1处,小学8处,在校学生共32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6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1台。

【招商引资】 推动产业集约发展。抢抓政策机遇,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民营经济创业园,累计投资900余万元建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完善了园区道路、电力、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设施,新引进成长型项目6个。严把项目质量标准。围绕文化旅游、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开展招商。投资3.16亿元的梦幻海洋水世界项目建成运营,峄山主题公园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3D打印项目异地安置到开发区,跟踪对接峄山主题乐园、冠森智能装备、孟母文化影视基地、南京机器人等13个在谈项目。对质量差、不符合产业规划的电动三轮车、不锈钢制造等7个项目予以否决。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对洛克贝尔、东鹤木业、世纪印务等5个在建项目,成立专班,全力靠上服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通过召开小型银企对接会、联保担保等方式,协调帮助荣喜机电、盛邦海韵等企业解决了扩产用地、出口退税慢、融资难等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 集中力量抓“点”。全力突破镇驻地,坚持市场化开发,峄河嘉苑二期7栋住宅楼完成主体工程,配套建设2处驻地文化广场。投资1300余万元,聚力打造大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实施村庄绿化、坑塘治理等工程,新修户户通10公里,新建文化广场2处,打造景观节点3处;占地9000平方米的大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建成使用,为周边6000余名村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突出乡土记忆和人文情怀,融入峄山文化元素,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全市首家民俗博物馆——峄山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提升标准抓“线”。在完成104国道、金临路、大泉路绿化的基础上,加快临菏路西段、富太路、凫峄路绿化工程,与党建示范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打造相结合,实施了镇驻地南段立面改造,挖掘乡土文化,突出文化氛围打造,新建景观节点13处。统筹推进抓“面”。按照“三村”同建、“六化”并进原则,突出村庄特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大攻坚”,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镇村大绿化行动,新植苗木5万余株,快速推进大庄、苗庄、巩庄片区3500亩退耕还林工程。开展街街亮、坑塘治理、清洁庭院“三个全覆盖”攻坚,引导群众实施改厨改厕,全面完成4个示范村、15个生态文明村、25个环境整洁村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

看庄镇

党委书记 崔俊锋
镇  长 孙宝华 

【概况】 看庄镇位于邹城市南部,距城区18公里,面积71平方公里。辖48个自然村,39个村民委员会;有11030户,360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0‰。国内生产总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8664万元、59228万元和54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和11%。工业总产值18.49亿元,增长9%;实现利税13197万元,增长8.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15万元,增长4.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8公顷,总产2.06万吨;瓜菜3455公顷,总产14.4万吨;棉花24.87公顷,总产37.27吨;种植业产值32156万元。全年造林1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林果总产170.7吨;林业产值397.5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35083头,猪存栏1.23万头,羊存栏2.11万只,家禽存栏19.5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0009万元。水产品总量1280吨,渔业总产值3123万元。有水库9座,总蓄水能力756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920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17.33亿元,利税7395.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6.48亿元、利税6087.27万元。财政收入35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1元,比上年增加1115元。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212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

【现代特色农业】 2015年3月份,建成猪牙皂特色植物园,植物园占地3500亩,是全国最大的猪牙皂种植基地。上半年,代表邹城市迎接了省林业厅现场会,获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5月份,举办了看庄土豆节,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推介了特色农产品和休闲乡村游项目,农业发展的整体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农业产业化上,重点推进济宁市龙虎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开发、华兴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和鲁安德有机高分子材料立体农业试验基地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以土豆、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土豆收获、大樱桃采摘活动,发展农产品采摘自助旅游,努力增加种植户收入。

【微信工作平台建设】 2015年,看庄镇通过“看庄镇第一书记第一现场”微信群微信工作平台,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内下发通知,使得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个人;在工作现场,大家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适时地发送至群内,一方面汇报了工作动态,另一方面也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群内下发督查通报,利用微信群实现了外出督查活动信息实时传递,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直观反映工作状况,做到工作中“有图有真相”,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群内设有7名观察员,随时观察是否有人在上班时间聊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保证工作时间只谈工作。

【党建工作】 2015年,看庄镇坚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通过多种载体,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有效推动了该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以党建发展的新水平带领全镇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多次召开党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制定了《看庄镇关于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程”的意见》,重点实施党建示范提升工程。提升工程做到“六有”,即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有制度、有创新、有督导。重点对各村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改造,健全了组织员队伍,明确了各类主体责任,完善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计划,重点打造党建示范片区。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印发了《2015年村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看庄镇重点工作督导督查和奖惩问责暂行办法》,加大对村级工作的绩效考核和督导督查。严格党员发展流程。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标准、严把程序,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执行“六全程”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程度。强化党建制度。每月第一个周一召开党建专题会,研究当月党建工作重点,每月20日为党员活动日并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党员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党建检查并全镇排名,根据名次在整体绩效成绩的基础上实行加减分。科级干部根据包保管区全程参与党建活动,加强督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城镇建设】 2015年,看庄镇抢抓发展机遇,用足政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发展,不断推动全镇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工作上新水平。全面实施镇驻地小城镇建设工程。坚持规划先行,以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打造镇域发展核心。总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104国道看庄段立面平面改造工程、镇驻地104段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和镇驻地集贸市场改造工程。结合夏看村旧村改造和东白山整村搬迁工程,面向全镇发放了《看庄镇居民购房意愿调查问卷》,针对向镇驻地集中居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夏看村旧村改造方案规划已经完成,与北京九旺集团签订了初步开发意向书。东白山村挂钩置换项目已报省审批。抓好美丽乡村优化提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有序进行,完成了建设规划,示范片区建设初见雏形。重点实施了“一河二园十村”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凫峄路、七贤路道路绿化带、景观带建设。深入推进东柳、孙看等示范片区中线提升,下步将启动南线、北线建设。其中东柳下邑村以“和圣故里,牙皂之乡”为打造目标,对村内古迹进行了保护修复,新建了柳下邑广场,重点挖掘了“和圣”品牌文化, 2015年5月份被评定为省级传统古村落,并在济宁市美丽乡村观摩会中代表邹城市取得了优异成绩。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付楼河一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二期治理。按照“三规融合”的发展思路,把猪牙皂植物园、金山大樱桃采摘园、付楼河景观带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连片打造成为柳下邑大景区,建设高标准的乡村驿站。付楼河下游景观湖月亮湖建设已经开工,建成后,将付楼河打造成为滨水绿化带、游憩林荫带和护卫堤防带。

香城镇

党委书记 孙 颖
镇  长 李永鸿

【概况】 香城镇位于邹城市东南部,距城区20公里,面积177平方公里。辖123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委员会;有3.6万户,8.7万人;其中女4.2万人,非农业人口48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085万元、2068万元和41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4%和12.9%。工业总产值5.1亿元,增长4%;实现利税8500万元,增长1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179万元,增长6.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61.3公顷,总产4.72万吨;瓜菜573.3公顷,总产1.99万吨;棉花57公顷,总产74.4吨;种植业产值42561万元。全年造林3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2%,林果总产2.45万吨;林业产值84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756头,猪存栏4.7万头,羊存栏6.1万只,家禽存栏152.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6930万元。水产品总量2100吨,渔业总产值4288万元。有水库13座,总蓄水能力14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4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7.96亿元,利税12800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7.96亿元、利税12800万元。财政收入2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2元,比上年增加978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共410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2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45台。

【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 位于邹城市香城镇境内,地处京台高速、临菏公路、邹曲高铁连接线交汇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2012年,香城镇抓住京台高速公路峄山出口开通的机遇,规划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物资集散、城市配送、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商贸物流园区,奠定了园区发展框架。2013年7月,邹城市实施转型发展战略,以香城镇食品园区为核心,规划设立市食品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作为拉动东部农业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引擎。2014年1月,邹城市政府积极与青岛保税港区探讨合作,签订建设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的合作战略协议,功能区管委会正式成立,青岛保税港区派驻团队负责功能区建设。按照保税功能区标准,对食品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进行提升,实施区园结合,以保税功能区为核心,打造以出口加工、物流分拨、市场交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等产业为主,立足鲁西南、辐射全国的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及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现代物流园区。按照省级园区标准,功能区规划建设“一核六区”,即保税物流中心核心及出口加工区、物流分拨区、商品展示市场交易区、新型工业社区、食品特色加工区和综合配套区。2015年5月26日济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省政府批复,已具备保税存储、出口退税、国际采购和分拨配送、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等十大功能。

【济宁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按照“城镇化样板区、保税功能区、乡村旅游区‘三区’融合发展,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环境整洁村‘三村’梯次同建”的工作思路,围绕“北方乡土气息、生态田园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了《香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镇村景观节点建设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域覆盖”的思路,重点实施了桃花园、龙山、枣园3个片区建设,分类推进25个美丽乡村、25个生态文明村、43个环境整洁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全域化进程。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注重保护和恢复古宅、古树、古井等,将历史人文资源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打造“子莫故里”、“徐辟故里”、“幸福北齐”、“民康乐桃”、“梨园人家”、“缤纷石鼓”等特色村落,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区一业”。统一制定了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标准等,各村同步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村规民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机制。2015年12月15日,香城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在济宁市观摩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坚持以文化旅游助推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全面打响“邹东深呼吸、山乡慢生活”乡村游品牌。

张庄镇

党委书记 王 营  
镇  长 步士锋

【概况】 张庄镇位于邹城市东部,距城区25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辖 88个自然村,74个村民委员会;有19978户,68070人;其中女姓31305人,非农业人口12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57公顷,总产3.45万吨;瓜菜751.3公顷,总产2.83万吨;棉花 38.3公顷,总产56.7吨;种植业产值39055万元。全年造林30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3%,林果总产5800吨;林业产值85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824头,猪存栏7.2万头,羊存栏3.4万只,家禽存栏59.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8326万元。水产品总量2013吨,渔业总产值3809万元。有水库20座,总蓄水能力21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711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亿15.7716元,利税12318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5.699亿元、利税4668万元。财政收入1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13元,比上年增加1598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共449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7部。

【党建工作】 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党委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确保党建责任落到实处。着眼于持续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创新开展村党支部“十星级”管理,依靠抓好村党支部建设促进强村领跑、弱村转化,确保实现抓强扶弱带中间的目标。对照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反馈情况,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对党建制度落实、村级场所建设、农村发展党员、干部驻村联户和村干部轮流坐班情况,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工作要求。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管责任,认真执行农村干部作风建设五项规定,严守十八条禁令,强化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监管,对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督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坚持一案双查,从严从重问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持续推进村级事务“六规范”。完成“三资”清理复核工作,共清理村级债权983笔、1613.34万元;村级债务1084笔、2062万元;清理资产书面合同286份、涉及金额57.75万元,无书面合同121份、涉及金额34.8万元;清理资源书面合同涉及金额1172.624万元,无书面合同2468份、涉及金额267.36万元。共清理出各类耕地资源10728.71亩,荒山荒滩19228.95亩,水库塘坝1680亩。

【经济建设】 着力打造“三大片区”,在镇驻地北部进一步发展壮大小微产业园,重点发展轻工服装鞋帽、建材家具电子产业,在镇西部规划发展食品产业园,重点安置肉鸭屠宰、食品饲料加工产业,在镇西南部提升整治石材产业园,重点发展提升高端板材和异型石材。小微产业园区完成修建性规划编制,园区规划占地529.35亩,已修建2.1公里高标准柏油路,道路两侧修建高标准的绿化带,配套供电、水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园区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园区已实现10家企业入驻,其中福东制衣二期工程现已全面完工,外贸出口额预计超过300万美元。石材产业园重点依托闽辉石材项目,整合现有28家分散经营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闽辉石材项目现已完成生产车间、办公楼建设,完成设备安装并投产运营。食品产业园内,总投资3.2亿元的益客肉鸭食品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办公楼、餐厅、宿舍楼及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设备试运行,投入生产。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分行业进行重点招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大跨越。先后招来泰帝服装、华鑫门业、流行木家具等一大批优质企业。

【民生】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完成全镇1308名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拿出专项资金设立塘坝看护员、治安巡逻员、绿化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联系推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免费提供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对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实行低保兜底。全镇666户(1308人)精准扶贫户中,累计脱贫410户(768人),完成2015年任务百分比为:户数121%,人口111%。社会事业持续推进。进一步实施校舍改造工程,继续推进仙桥小学教学楼、果庄小学教学楼和黄土小学教学楼工程,工程均已完工。进一步推进卫生院建设,在病房楼一楼投资15万元装修打造了计生服务专区。投资8万元,更新维修了查体指纹机、B超机,投资3万元,购买了查体耗材,固定一辆计生服务车专门用于计生查体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镇低保户达到1245户,五保户184户,全部纳入管理。对23户大病救助户进行了审核上报。抓好镇敬老院以及6处农村互助养老院管理和建设工作、提升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民生问题会办交办机制。结合“三个平台”反馈、第一书记入户走访收集信息、群众满意度调查发现的问题,由下派办专门整理汇总各类民生问题,同时设立张庄微信平台和书记镇长公开热线(5712345),对群众反应问题按部门、村庄分类分线交办督办,并建立问题台账,对涉及民生问题的落实情况一追到底,确保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试点开展民情档案建档工作。在6个村试点开展建立民情档案工作,按普通群众、党员家庭,低保户等特殊人员分类建档,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以便全面掌握各村村情民情,方便第一书记、联户干部带着问题走访,有效化解各类问题纠纷,畅通民情反映渠道,推进村级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养殖户增加环保设备,减少养殖污染,对于改造达标的发放准养证,改造生猪污染养殖户146户,关停51户,改造肉鸭养殖户55户,关停37户,拆除肉鸭养殖场4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文化广场12个,建成高标准“农家书屋”45个,通过政府配送、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方法,整合社会资源,累计配送图书8万余册,光盘2000张。每年开展33场文艺演出,提供电影放映750场。组建庄户剧团,助力剧团上档升级,借助文化权力下放有利时机,鼓励剧团到周边市镇进行演出。

【山区开发】 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程。发展1.5万亩农田节水灌溉,新建1处小型灌区末级渠系进行配套改造,灌溉面积0.8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处,新建小型提水泵站8座,其中河道提水泵站8座。项目共涉及3个管区、17个村,受益人口1.8万人。已全面完成并通过省、市两级验收。完成大烟庄土地整理工程。投资1800万元,整理土地面积1.34万亩,新建道路58千米,其中硬化道路40.8千米;地堰栽植大樱桃5000亩;新建塘坝32座、桥涵126座;新增配电设施2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0亩。完成东大河治理工程。治理长度7.1千米,疏挖整治6.3千米,护坡11.48千米,17处支流沟口护砌,极大改善东大河周边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为加快张庄镇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涉及大律、西柳峪、孔沟、赵山、王沟、魏口等7个村,建设大樱桃2600亩,桃板栗等杂果1500亩。共栽植大樱桃、桃等果树苗木16万株。完成仙桥、徐岭、大律等19个生态文明村及49个环境整洁村绿化工作,共栽植绿化乔木2.3万株,灌木68万株。

【生态旅游】 持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围绕“两山、两水、一峪、一带”(两山,即凤凰山和连青山;两水,即七一水库和八一水库;一峪即长山峪生态观光谷;一带,即北沙河旅游观光带)打造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对发展具有带动力的地域特色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投入400余万元对凤凰山环山路进行提升改造,将原长6500米的环山路由4米加宽至5米,并新修环山路500米,成功举办第五届樱桃采摘节、第一届树莓采摘节及“多彩凤凰山,欢乐金秋游”等活动,共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规划融入到凤凰山景区总体规划中,一体建设、一体打造,力求道路、绿化、标牌、节点与凤凰山景区协调一致。重点打造了以杨庄、虎窝、上磨石、辛寺、小彦五个村为中心的精品示范片区,以示范片区创建提升拓展凤凰山景区品位,以景区提升促进示范片区创建。2015年12月,在济宁市美丽乡村现场观摩会上,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成功晋级济宁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村、环境整洁村再整治、再提升工程,促进镇村环境面貌再上新台阶。

【小城镇建设】 加快推进凤凰山社区建设。以凤凰山广场为中心,同步推进西、南、东三个片区建设,西部片区坚持市场化开发运作,在完成部分住户上楼入住的基础上,加快张庄村旧村改造回迁楼建设步伐。南部片区运用市场化手段规划启动机关家属区改造开发,建设1.5万平米商住楼,进一步拓展镇区发展空间。东部片区利用张庄村旧村改造土地,加快推进陈沟—韩沟两个村庄向镇驻地搬迁,进一步提升镇驻地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抓好镇驻地自来水改造和天然气工程,配套完善供电、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在上半年投资496万,完成1600米岚济路镇驻地段综合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启动镇驻地大街立面改造,集中整治顺河路、连青山路两侧商户门面和广告牌匾,进一步提升镇驻地形象。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大黄林社区、老崖社区、位庄社区扫尾工程。完成东北洼社区工程建设,启动旧村298户房屋拆迁,腾空结余土地165亩。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按照每500人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的要求,配备保洁员214人,并全部配齐了保洁服装和保洁工具。按照垃圾桶配备要求,共配备垃圾桶2348个。制定完善了对管区、村和对泰立诚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办法,每月实行一次普查、一次抽查和不定期巡查。

城前镇

党委书记 屈耀武(—2015.11)
     张 亮(2015.11—)
镇  长 崔 青

【概况】 城前镇位于邹城市东部,距城区41公里,面积182平方公里。辖149个自然村,111个村民委员会;有25641户,90411人;其中女39044人,非农业人口89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3‰。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22920万元、225314万元和2559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 、 9.8% 和16.4%。工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37.6%;实现利税520万元,增长2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920万元,增长4.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69公顷,总产3.75万吨;瓜菜1214.7公顷,总产4.92万吨;棉花30.5公顷,总产43吨;种植业产值66752万元。全年造林41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7% ,林果总产13349吨;林业产值67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3730头,猪存栏5.48万头,羊存栏5.07万只,家禽存栏91.1万只,畜牧业总产值 41325万元。水产品总量250吨,渔业总产值6732万元。有水库11座,总蓄水能力893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82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11.18亿元,利税1568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6.12亿元、利税820万元。财政收入2504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535元,比上年增加1088元。有中学2处,小学9处,在校学生共59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8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36台。

【城市框架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区域中心、蓝陵故城、商贸重镇、生态慢城”的城镇定位,规划建设北部蓝陵古城文化产业区、西部生态工业区、中部商贸物流核心区、南部高端商务区、东部服务业集聚区五大功能区,城区控制性规划面积达10.98平方公里。坚持基础先行。新建莲花山路、城安路、南外环等城市道路,构筑城区“八横八纵”的交通路网。完成了雨污管网铺设、弱电下地、污水处理、燃气管网、绿化、亮化等12项城建工程,供气、供热分别达到了74.42%、33.6%,绿地率达32.2%以上。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土地挂钩置换政策和市场化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建设7处新型社区和居民小区,2015年底富丽家园、富都新苑搬迁入住,城兴花园、富平花园、桃李园小区完成主体。对围绕城区的刘庄河、戈河和柳峪河综合开发治理,形成“三河相连,一水环城”的护城水系生态景观和环城慢行系统,“水韵新城”基本形成。坚持提升内涵。建设中坚持“以文为魂、以水为脉”,挖掘蓝陵古城历史文化,完成了“蓝陵古城”、“蓝陵人家”、“蓝陵记忆”等系列商标注册和北部古城区仿古改造。坚持建管并重。在人口居住区和企业园区建设了9处生物技术污水处理设施,设立城管办、市容办和蓝陵湿地管理办公室,加大对环境卫生、商贸秩序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

【精准扶贫工作】 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引导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邹城蓝陵古城文化旅游公司,公司根据贫困家庭情况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出资100万建设100亩“梦里荷塘”、400亩“葡萄庄园”等特色种植基地,并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运营。积极实施就业帮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设置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50个公益性岗位,为鼓励驻镇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实行每增加一个岗位镇给予企业税收减免3000元,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结对联系等措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已提供100个劳动力型岗位。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力度,增加水利、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在财政的投入比例,对孙厂、刘庄等5个完成社区改造任务的全部建成互助敬老院,实施对贫困户集中供养,包吃包住包穿,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时每月再给予200元生活补助。

【产业培育】 坚持整体布局。按照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西部工业产业园、东部建材产业园及尚河石材产业园“三园”格局。坚持打造重点。新建“四纵四横”园区路网,同步推进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铺设,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坚持招大引强。针对性招引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产业园入驻企业17家,建材产业园入驻企业4家,尚河石材产业园入驻企业14家,集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轻工制造、能源科技、新型建材等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坚持科技兴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投资400余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完成30余公里的生产道路,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立足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石门大樱桃、赵岭金银花、后瓦屋大枣、后祝沟高光效苹果、范庄核桃、梨杭板栗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抱团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214家、种植协会3家,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田黄镇

党委书记 冯 强
镇  长 张爱国

【概况】 田黄镇位于邹城市东北部,距城区30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辖88个自然村,51个村民委员会;有11976户,45797人;其中女23786人,非农业人口38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4‰。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214万元、14808.9万元和457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8.3%和10%。工业总产值4.96亿元,增长10.2%;实现利税3941万元,增长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22万元,增长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47.2公顷,总产2.197万吨;瓜菜1301.8公顷,总产4.1万吨;棉花195公顷,总产240.3吨;种植业产值34330万元。全年造林25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8%,林果总产20803吨;林业产值428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142头,猪存栏3.7万头,羊存栏3.8万只,家禽存栏28.1万只,畜牧业总产值 21268万元。水产品总量3528吨,渔业总产值3312万元。有水库18座,总蓄水能力1475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751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5.7亿元,利税1060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5.7亿元、利税1045万元。财政收入1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9元,比上年增加926元。有中学1处,小学7处,在校学生共23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8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6台。

【生态旅游】 田黄镇依托山水田园优势及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支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整合生态资源、通盘规划旅游,做足生态旅游文章。投资150余万元筹建了建筑面积168平方米、陈列面积530平方米的邹东革命纪念馆,着力打造全市爱国主义和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在三仙山景区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大型“福禄寿”主题跌水景观1处;新建景区道路5公里。完善旅游标志100余处。新栽植经济林100余亩。初步开发十八盘景区。建设环山路主干道路7公里,沿八里碑水库 进行环湖绿化 200余亩;经过与圣城公司沟通对接,已经完成了十八盘十八趟景区开发项目的整体设计布局。十八盘山门、游客中心、地质博物馆已经选址,田黄镇原水泥厂已经进入收储程序。与交运局对接,争取了济宁市乡镇客运站建设项目。启动十八盘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已完成地质公园规划方案,正对游客步道、山上景点、地质遗迹等建设项目进行设计。

【农业产业化】 田黄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在肖沟流域发展了1500亩高效苹果基地,共栽植有机红富士苹果9万余株,进入盛果期后可实现收入2200多万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珉晟农业、三山农业、宇程食品成功晋升济宁市农业龙头企业;福国菌业、圣地山木业获得邹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发展各类合作组织19个,家庭农场4家。三山生态园生产的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4类农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圣地山牧业生产的高端饲料、福国菌业生产的食用菌供不应求;十八趟公司的菇元气功能饮料和宇程公司的乳酸菌饮料成功登陆各大超市;此外,十八趟公司已经签订上市辅导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上市步伐。

【红色文化教育】 田黄镇加大红色胜迹保护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邹县县委县政府旧址、小山战斗遗址、十八盘山寨等遗址遗迹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全力打造红色教育新高地。投资150多万元,建造了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的“邹东革命纪念馆”,全馆共分“党组织建设”、“政权机构建设”、“武装队伍建设及武装斗争”、“卓越的贡献、巨大的牺牲”四部分内容,以老照片、文字说明、战争实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1932年至1949年邹东革命、田黄革命的光辉岁月。自开馆以来,有2.8万人次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教育。同时,该馆是“济宁市党史教育基地”,全市机关、中小学幼儿园、各企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山东省委党校兖矿学区、兖矿集团党校、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和单位确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田黄镇还对抗战时期邹县县委县政府、小山战斗纪念碑等抗战遗迹遗址进行保护、修复。把党史研究专家、退休老教师和青年志愿者整合起来,组建成专题讲师团队;从机关单位选拔综合素质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专业讲解团队;从社会各界征招党史爱好者,组建志愿宣传队宣讲邹东(尼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史实。各团队深入各村、机关、中小学举办革命传统教育讲座12期,专业讲解团接待各类学习团体100余批次,志愿宣传团队组织群众活动30场,6000多名党员、群众接受了红色教育。

大束镇

党委书记 王俊岩(—2015.07) 
     周相华(2015.07—)
镇  长 张培泉

【概况】 大束镇位于邹城市东部,紧临孟子湖新区,面积136.6平方公里。辖79个自然村,77个村民委员会;有2.6万户,7.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45亿元,增长35.5%;实现利税813.1万元,增长2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26公顷,总产6.8万吨;瓜菜1409公顷,总产6.36万吨;棉花10公顷,总产14.340吨。全年造林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2%,林果总产5000吨。年末大牲畜存栏3561头,猪存栏1.5241万头,羊存栏3.3204万只,家禽存栏41.1897万只;水产品总量2005吨,渔业总产值4244万元。有水库18座,总蓄水能力11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5万千瓦。财政收入46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0元,比上年增加1036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共53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4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2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33台。

【“2公里”群众服务圈】 大束镇以管区及中心村现有场所建设为平台,积极推动“人员下沉、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投资600多万元在8个管区及重点村建立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全力构建“2公里”便民服务圈。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充分考虑辐射范围、群众出行等因素,以便民、为民、利民为出发点设立了政策咨询、民生代办、邻里调解等共性窗口。同时,突出各自工作重点,设立了个性服务窗口,如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市场服务窗口,傅庄社区设立林果种植窗口等。通过构建“2公里”群众生活服务圈,为群众送去了一站式优质便捷的服务。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大束镇积极探索推行了村级民生代办员到社区服务中心轮流坐班制,既提高村干部工作参与度,又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生态旅游】 大束镇深度挖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了“一环、四区”的旅游发展格局。“一环”即依托旅游观光大道、新北环、岚济路、环湖路,形成旅游环线,串联各景区;“四区”即鸿山葛炉山景区、孟林景区、昌平山景区和孟子湖景区。围绕规划,建设了鸿山—昌平山15公里旅游观光大道,形成旅游环廊,打造生态旅游经济环带。鸿山新建登山步道4公里,观光亭台2处,开发了欢乐谷、休闲谷、橡子林等新景点,鸿山寺复建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大雄宝殿建设、寺庙山门建设,规划启动了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葛炉山流域新建观光亭台“民乐亭”1处,修建假山瀑布,建设停车场2处,设置游览导示牌10个,流域内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级景区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孟林景区,举办孟子祭祀大典,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完成了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山地自行车户外挑战赛,近郊采摘、体验及以鸿山佛教文化、葛炉山、昌平山道教文化、孟林儒家文化等影响力日益扩大,大束近郊旅游品牌逐步树立。

【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大束镇按照“两带三区”规划发展布局,将东部片区定位为“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从生态绿化、人文景观、设施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重点打造了文化葛山、水景钓鱼、宜居时枣等美丽乡村特色村。片区内,打造百草堂等景观节点8处,新建景墙绿化小品1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米,沿线景观整治3公里。统一实施了葛炉山村、时枣行村、钓鱼台村沿线居民房屋及墙壁粉刷、挂瓦装修;新建水冲式公厕2个,完成全镇改厕720户、改厨300户,新增庭院清洁家庭954家。联合供电部门整体改造供电线路亮化,安装维修路灯160盏,规范供电、通信各类线路5700米。结合村庄实际,设置村名标识3处,村内街巷路名牌 55 个,节点导视牌3个,文化提示牌5个。22个生态文明村及全部环境整洁村完成绿化建设任务,栽植各类苗木160余万株,植绿10万余平米,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形到质的变化和提升。

中心店镇

党委书记 周相华(—2015.07) 
     王 勇(2015.07—)
镇  长 曹 见(—2015.10)

【概况】 中心店镇位于邹城市北部,距城区3公里,面积89.25平方公里。辖36个自然村,46个村民委员会;有17517户,626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2亿元,增长0.84%;实现利税2.63亿元,增长7.5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996万元,增长5.8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74公顷,总产7.01万吨;瓜菜719.2公顷,总产2.74万吨;棉花58.5公顷,总产86.3吨;种植业产值41190万元。全年造林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4%,林果总产2100吨;林业产值695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180头,猪存栏1.03万头,羊存栏0.82万只,家禽存栏52万只,畜牧业总产值 1.9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26万千瓦。财政收入1.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2元,比上年增加1213元。有中学1处,小学8处,在校学生共32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9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8台。

【工业经济】 紧抓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机遇,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植步伐。2015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其中5亿元项目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家累计达到35家。中心机电产业园与亿矿网合作开发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中心机电产业园创业中心,现已入驻创业实体15家。企业依托园区创建的“中国机电装备网”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贸易、采购供销、人才服务等活动。机电园区荣获了“国家火炬智能矿用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首批众创空间”等称号,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取得了实质进展。

【汽贸服务业】 鲁南汽贸城新增汽车销售公司5家,已建成4S店和直营店42家,成为了鲁西南地区品牌最多、功能最全、服务最便捷的汽车销售服务综合体,拥有40多个品牌300多个车型。2015年新车销售13685台,维修98737台次,营销总额12亿元,税收1200万元。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20余亩的永华汽车检测线1条,为各类小型汽车提供检验检测业务。投资建设占地20余亩的二手车市场1处,招引商家30余家,二手车市场初具规模。服务业现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现代农业】 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到9000余亩,成功举办第五届草莓文化节。完成福美来葡萄基地建设,新发展葡萄800亩、猕猴桃240亩、无花果200亩、苹果90亩,建成苗圃基地1000亩,形成“四季有果、错时采摘”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完成了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申报工作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建设了教育培训中心、信息监督平台,和山东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果蔬技术培训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立体栽培技术及产品可追溯体系,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美丽乡村建设】 聘请曲师大乡村旅游规划院对美丽乡村片区六个村庄规划进行调整优化,对片区内主要道路、墙面、坑塘等进行全面整治,建设高标准休闲广场,推进传统文化、传统村居及旅游环线建设,建成了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成功晋升济宁市示范片区,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村民已成为中心店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名片和亮点。

北宿镇

党委书记 李 强
镇  长 张 文

【概况】 北宿镇位于邹城市西部,距城区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辖52个自然村,其中村民委员会5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有19729户,69747人,其中女35473人。2015年,工业总产值112.3亿元,增长11.52%;实现利税112203万元,增长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75公顷,总产6.19万吨;瓜菜1013公顷,总产4.18万吨;棉花4.6公顷,总产7.4万吨。全年造林400亩,森林覆盖率达31.6%,林业产值75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956头,猪存栏13342头,羊存栏21654只,家禽存栏681946只。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23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219.2亿元,利税20.6亿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68.2亿元、利税1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20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74元。有中学1处,小学11处,在校学生共42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5处。

【基层党建】 启动实施党建标准化建设。2015年北宿镇党委投资近200万元,支持村居实施党建标准化建设,构建“场所规范化、制度标准化、活动经常化、事务具体化、服务全程化”的党建工作体系,研究制定了《党建工作十要点》、《村级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党员学习培训、廉政警示教育等制度,各支部按照“七个一”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村居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场所建设水平,三年内创建市级示范村12个,所有村居达到镇级示范标准。全面推行241党员管理模式。在全市创新推行“241”(即2个证4个1)党员管理模式,“2证”为党员证和党费证,规范确定党员身份,增强党员主体责任,严格党员管理,记录党费收缴等相关信息,树立模范带头良好形象。“4个1”为“一徽一牌一表一档”,一个党徽提高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个“我家有党员”公示牌亮明党员户身份,激发党员责任感、参与感,推进党员志愿服务;一个年终评议表让群众对党员的行为进行评议,打打分,亮亮相;一个党员档案记录党员流动、年度评定档次,全面整理归档。

【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 北宿镇将2015年确定为“村级事务规范年”,从年初开始便把“六规范”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抽调专人负责,完成资金、资产等清理清查工作,共清理出账外资金120余万元,账外债务1300余万元,账外资产520余万元,账外资源2100余亩,澄清了村级底子;成立村级事务服务中心,严把村级工作各个关口,并采取随机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重点监督村级重大事务、重大开支的决策程序,对违规操作的事项一律不予办理;镇纪委、财政、经管等部门,每季度督查一次“六规范”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决策程序、资金资产使用、资源发包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事项,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推进“六规范”工作的鲜明导向和高压态势,因村级事务引发的各类矛盾问题明显减少。同时成立满意度工作办公室,设立5412345“直通北宿”的民情反馈和满意度调查电话,以随机抽查的方式,组织满意度调查,反馈、整改村居存在的问题,对排名后十位的村居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年内连续两次排名后两位、得分提升不大的村居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

【民生建设】 居住环境持续改善。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环境整洁村”的工作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分重点,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提升镇村环境。新砌垒花坛1.6万平方,栽植各类苗木17万株,新建绿地26000平方;立面整治6万平方,建设文化墙60面,新建、改建文化健身广场18个,“村村净”工程完成率达100%。全镇发放垃圾桶23000个,布置移动式垃圾桶1000个、垃圾中转箱106个,配置垃圾运输车2辆、垃圾中转站4个,形成了“户、街、村”一体的垃圾收集网络,构建了“村收集、镇压缩、市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镇卫生院配备了特控X光机、电脑中频治疗仪、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先后与邹城市人民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诊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实行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制度”,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提升。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完善镇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有图书室等七室一个广场,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稳步推进村级文化大院建设,5个村居安装了休闲健身器材,15个村居设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各类健身娱乐活动自发开展。组织文化惠民活动,争取送戏下乡6场,巡回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0余场,村村建立了广场舞队伍,组织开展了首届村级广场舞大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唐村镇

党委书记 高 胜
镇  长 刘 冰

【概况】 唐村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距城区8公里,面积38.5平方公里。辖28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2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7106户,36368人;其中女17128人,非农业人口236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21%;实现利税8630万元,增长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00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8.5公顷,总产2.886万吨;瓜菜355公顷,总产1.2万吨;种植业产值12815万元。全年造林2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5%,林果总产43吨;林业产值5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822头,猪存栏1.92万头,羊存栏0.53万只,家禽存栏19.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858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1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28亿元,利税1535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28亿元、利税15355万元。财政收入412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1元,比上年增加1248元。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22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60台。

【循环经济产业】 坚持以循环经济为统领,不断完善园区配套,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产业结构的各个环节,逐渐闭合产业循环链条。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长3570米的镇东路、镇南路、华兴路等道路建成通车,进一步拓展了镇域经济发展框架。投资300万元完成了5.7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的架设,保障了园区用电。投资600万元的产业园供热管网工程的完工,大大延伸了电厂蒸汽辐射面积,为园区企业提供了重要生产要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依据产业规划,利用电厂所产粉煤灰、脱硫石膏、蒸汽资源,形成了以鲁源建材、兴企建材等为主的新型建材生产产业;依托邹县发电厂、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带动正环橡塑、风清环保等配套企业发展;兖矿集团将废旧电缆、胶带和液压支护设备交由唐村实业公司进行回收再制造;唐村实业所生产电缆、输送带及支护产品分别提供给兖矿集团、邹县发电厂,逐渐延伸了产业链条,从总体上形成了“资源循环化、产业集聚化、环境生态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注重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速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2015年4月,华电国际·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成为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新增亿元项目4个。

【梦想小镇大众创业园区】 规划建设了“梦想小镇”大众创业园区,该项目占地360亩,总投资3.6亿元,由创客空间、583创意园和驷马庄园组成,主要以开放、包容、服务的商务生态体系为支撑,重点招引循环经济类、互联网创业类、文化创意类以及生产性服务类项目入驻。已招引了微商联盟、鼎鑫网络科技、领跑电子商务、圣果庄园、山东鲁亿电力工程安装公司、山东益通电力安装公司、英极速石化科技等54家企业。梦想小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制订了一系列入驻及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获批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优惠免租、能耗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成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项目推介、入园服务、科技孵化、证照代办、物业服务、信息统计、创业辅导等一揽子服务。2015年,小镇被评为济宁市市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入选山东省2015年第一批众创空间备案名单,并获得了齐鲁众创大会组委会支持创新创业特殊贡献奖。

【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按照“三村同建”和“六化提升”总体工作要求,依托自然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以人为本、宜居宜业,重点推进西郭、王炉、秦刘、孔庄、包庄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按照全面打造、分批建设的思路,由点及面,推动全镇村庄面貌整体提升,走好点上示范、面上突破、全域推进的建设路子。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注重挖掘村庄历史遗迹、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突出“唐风儒韵,田园风光”特色,做到一村一品。其中,西郭突出农家菜园特色,王炉突出古韵烘炉民俗特色,秦刘突出古典田园特色,孔庄突出河道湿地文化,包庄突出园林生态特色,初步显现“田园风貌型美丽乡村”魅力。注重发展近郊农业、特色乡村旅游,突出采摘、观光、餐饮多重特色,重点打造苗木花卉、金银花、蓝莓等采摘体验区,积极建设休闲家庭农场、垂钓俱乐部,重点打造马庄河道湿地创业文化园,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全年共完成“户户通”工程42公里,栽植各类树木20余万株,墙体彩绘5000余平方米,完成坑塘治理4处,新建文化广场9处,建设4处生态苗圃、园林。

太平镇

党委书记 曾凡玉
镇  长 唐启征

【概况】 太平镇位于邹城市西部,距城区20公里,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92个自然村,92个村民委员会;有36515户,121801人。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86亿元,减少16.27%;实现利税55185万元,减少24.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454万元,增长5.5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47公顷,总产8.9万吨;瓜菜2405公顷,总产16.04万吨;棉花55公顷,总产103吨;种植业产值70588万元。全年造林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3.3%,林果总产1246吨;林业产值847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2073头,猪存栏5.54万头,羊存栏2.24万只,家禽存栏123.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41985万元。水产品总量4000吨,渔业总产值6514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万千瓦。财政收入1043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0元,比上年增加1334元。有中学2处,小学18处,在校学生共62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8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51台。

【经济实力】 2015年,太平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6.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总数达到55家,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80万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2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1个,随着太阳宏河纸业、泰山玻纤5万吨电子纱、恒信焦油加氢恒华慧谷消防器材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加强。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 2015年太平镇在2014年度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考核中,绩效评价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济宁第一,这是济宁市乡镇在该项排名中获得的最佳位次。据了解,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200个乡镇按财政系数、人口系数、评价系数进行综合排名,形成了该绩效评价。

【幸福新城社区】 2015年,太平镇幸福新城社区入选山东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也成为邹城市唯一入选的农村社区。近年来,太平镇将新农村社区分为老镇区提升、塌陷区压煤搬迁和园中村搬迁三个类型,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规划,幸福新城社区总投资12亿元、占地2300亩,通过分三期建设,逐步完成黄厂、前鲍等8个村庄及原平阳寺镇驻地的搬迁工作。幸福新城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用,4个村完成搬迁入住,幸福新城三期正在建设之中。随着平阳教育中心、卫生院、农贸市场及幸福新城污水处理站的相继投用,幸福新城社区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服务职能逐步健全。

郭里镇

党委书记 田 野
镇  长 邢凡文

【概况】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距城区27公里,面积85.9平方公里。辖 25 个自然村,39个村民委员会;有12348户,48087人;其中女22817人,非农业人口82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32.93公顷,总产6.3万吨;瓜菜185.4公顷,总产0.5万吨;棉花94.67公顷,总产128.89吨。全年造林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6%;林业产值3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86头,猪存栏0.8万头,羊存栏0.7万只,家禽存栏1.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 16.3万元。有水库5座,总蓄水能力418.4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02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36479.3万元,利税7749.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36479.3万元、利税7749.5万元。财政收入3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1元,比上年增加1171.14元。有中学1处,小学6处,在校学生共38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0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15台。

【文化旅游产业】 郭里镇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山上生态林、山下经济林,平原地带发展瓜果蔬菜”的调整思路,打造集林果生产、观光采摘、生态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济宁东花园”。先后修环山路77公里,建过路涵40座,新打岩新井29眼,新建蓄水池6座,铺设管道5200米,极大改善了基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依托王屈核桃乐园打造,郭里镇屈北村核桃基地成功跻身为第二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屈北村核桃基地隶属于强特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规模发展核桃4600亩,2015年,该基地核桃产量达到110.4万千克,实现产值3312万元,建立各种核桃贮藏库30余间,核桃贮藏能力150万千克,示范带动2318户果农发展核桃,带动农民增收1.32万元。为全面提高核桃产业科技含量,郭里镇引入林下种养殖技术,增加核桃园产品附加值。该镇规划利用两年时间在退耕还林区万亩核桃园内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推广林下中药材、油用牡丹、大豆等特色品种的种植。预计到2020年万亩核桃园将全部进入盛果期,干果产量预计可达36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万亩核桃将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小城镇发展】 扎实推进宜商城镇建设,新建郭里镇农贸市场,项目占地36亩,总投资600万元,硬化面积2.4万平米,建设专业市场大棚4个,设有服装、果蔬、水产等30多个区域、固定摊位750余个,有效解决镇驻地占道经营、露天经营的问题,改善镇驻地环境,方便群众生活。郭里镇商贸城占地约86亩,规划建设面积约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完成商品交易额6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新增就业3000人。扎实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富贵源社区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建设12栋居民楼,室内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已建设完成并入住,共安置居民380户,入住人口1500人。宏瑞嘉苑社区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郭里镇首家双证齐全、水电暖天然气配套完善的品质居住小区,沿街商铺已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 抓住济宁“退城进园”产业转移优势,充实发展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园,依托现有风光发电、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种养殖等产业基础,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企业规模。依托北临邹城市工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白马河、临菏路等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型临港产业园区,承接济宁主城区“退城进园”及大工业板块产业转移,招引临港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产业项目落地。紧邻镇教育园区和城镇社区集聚地建设小微产业园区,集中孵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成长,园区规划占地196亩,已建成1080平米标准厂房8个,配有警卫室、车棚、卫生间、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园区入驻企业3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增加就业群众收入2000余万元。

【绿色生态郭里】 依托资源活生态,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品位。依托投资77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700余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投资4500万元的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建设,建成双万亩核桃园。先后修环山路77公里,建过路涵40座,新打岩新井29眼,新建蓄水池6座,铺设管道5200米,极大改善了基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大户经营,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重点推进五康轩生态农庄建设,投资2000万元,在凫山流域建设优质核桃生产园1500亩,同步培育创意园林,进行林下种养殖及线上线下核桃销售,创建省级核桃精品采摘园。全力扶持桃花源旅游生态庄园建设,完成生态园500亩核心区建设,栽植各类花卉苗木和果树25000余棵,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区。

【美丽乡村】 郭里镇以退耕还林建设双万亩核桃园为依托,以庭院、街道、广场、隙地绿化和围村林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王屈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高标准规划独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并发挥以点带面效应,逐步将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放大到全镇,积极实施镇村大绿化、户户通、坑塘治理和村庄道路硬化、线网改造亮化、改水改厕清洁家园等工程,着力建设南部文化生态旅游带。抓好城镇绿化。对所有入镇道路、城镇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全部进行了绿化。抓好村庄绿化。对全镇各村宽度3米以上的道路两侧、连村路、村庄房前屋后空闲地全部进行了绿化,栽植香椿、柿子树等常规树种3万余株,做到了能绿尽绿。抓好山林绿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果,栽植优质核桃树33万棵,栽植各类花卉苗木260万株,绿化山林1000亩,并完成了50余公里新修道路绿化。抓好示范片区绿化。巩固深化了王屈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绿化成果,高标准绿化了富贵源社区、小微企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全镇绿化效果进一步提升。

石墙镇

党委书记 张 亮
镇  长 张 峰

【概况】 石墙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距城区15公里,面积149.7平方公里。辖77个自然村,75个村民委员会;有22127户,77603人;其中女36667人,非农业人口78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41亿元,下降1.4%;实现利税4574万元,下降24.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347公顷,总产7.5万吨;瓜菜15.6公顷,总产6.627万吨;棉花487.2公顷,总产877吨。全年造林4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林果总产3000吨;林业产值120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32头,猪存栏2.8168万头,羊存栏2.235万只,家禽存栏39.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5110万元。有水库12座,总蓄水能力909.82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8万千瓦。财政收入28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5元,比上年增加1069元。有中学2处,小学16处,在校学生共41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

【镇域经济】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镇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高标准打造承载项目建设的“一区两园”,即小微产业园区、粉煤灰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端石材产业园,完善园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细化招商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招商委员会,组建招商小分队分别对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上九古村旅游开发、绿鑫春生态度假庄园、堃茂农业风情园、润芝鑫现代农业、恒发食用菌等亿元以上项目。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95万元,同比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同比增长30.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37亿元。

【特色高效农业】 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位置,加快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核桃产业大见成效。按照“发展上游,做大中游,做强下游”的原则,发展薄皮核桃4000余亩,全镇发展核桃3.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东南部、南部山区为重点,以沃里、草寺、高庄、羊绪为中心的四大片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以恒发食用菌为核心,着力打造集食用菌种培育、蘑菇生产、设备制造、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高端食用菌产业园。以宗发农科为核心,着力打造集农业种植、农业知识、科学研究、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观光和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新能源集合的再创示范区。做大做强苗木繁育产业,扎实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扩大汇霖红枫、绿洋竹柳、百草园中药材等项目规模,打造红枫苗木繁育、竹柳苗木繁育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上九村等17个村庄的节水灌溉工程、小石村等5个村庄群众的饮水安全工程、上九村等3座塘坝的除险加固工程、前沃村等村退耕还林综合治理工程、大季村等20个村庄农田灌溉工程,切实改善全镇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小城镇建设】 城镇规划全面完成修订。邀请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修编了石墙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北居、南游、东工、西商”的城镇总体功能区划。邀请济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科学规划小微产业园,明确园区功能和产业分布区划,全力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特色小城镇。城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实施济枣线驻地段改造提升、前沃社区睦邻中心建设等系列工程。同时,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盘活原石墙供销社、粮所、大理石厂和麻袋厂等城镇建设闲置用地,城镇品味和档次全面提升。镇村路网框架全面形成。高标准实施了凫峄路、济枣路、兴北路、西外环南延等4条主干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全镇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全面完成涉及60个村庄、全长95公里的“户户通”工程和65公里村级网化道路建设,镇域路网不断完善。

【生态文化旅游】 西南旅游片区建设重点突破。高标准打造以上九古村、绿鑫春生态温泉度假庄园、堃茂现代农业风情园、上九茶园、樊山公社、红长青生态庄园等为中心的西南旅游片区,上九古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大见成效。邀请济宁市规划设计院完成示范片区总体规划、涉及村庄详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时间节点,刘桥、东坡、上九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7个村庄实施墙体立面改造、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建设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宣传墙,弘扬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传递营造风尚之美。生态文明、环境整洁村庄建设统筹兼顾。把宋庄、大石一等20个生态文明村庄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同步推进环境整洁村庄建设,全部实现了 “村村净”、“户户通”、“街街亮”、 “三个全覆盖”,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钢山街道

党工委书记 王建华
办事处主任 田 磊

【概况】 钢山街道位于邹城市区中部和北部,面积36平方公里。辖10个城市社区,1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有46583户,14.84万人;其中女69213人,非农业人口1302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1公顷,总产0.7875万吨;瓜菜50公顷,总产0.1899万吨;棉花0.8公顷,总产1.2吨。全年造林17.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1%,林果总产1106吨;林业产值331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87头,猪存栏0.8901万头,羊存栏0.0938万只,家禽存栏3.257万只。水产品总量135吨,渔业总产值185万元。有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41.5万立方米。财政收入539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1元。有中学2处,小学7处,有医院10处。

【城市经济】 按照孟子湖北岸核心区的产业定位,借助商业水街、中央公园、晟峰产业园一体化推进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商业文化综合体、云端大数据、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养老地产等项目,打造“华茂核心圈”;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五星级酒店、鑫琦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打造“红星核心圈”;配合做好政府原机关办公片区商业开发,加快推进万德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依托老汽车站片区商业开发,加快推进祥云商场项目建设,打造“万德核心圈”。

【民生服务中心】 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强化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村居便民服务室服务功能,推进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网络服务,探索建立民生服务中心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新模式,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按照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五个服务”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探索推行新型社区“大党委”运行管理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党建、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切实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推进城中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加大城市开发小区党组织组建力度,进一步理顺老社区居民组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

千泉街道

党工委书记 杨 华
办事处主任 孟宪忠

【概况】 千泉街道位于邹城市东南部,面积36.2平方公里。辖13城市社区,12个村民委员会;有30703户,11.6万人;其中女54402人,非农业人口389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015年,国内生产总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5146万元、46960万元和757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11.1%。工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0.55%;实现利税4158万元,增长14.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35万元,增长4.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6公顷,总产0.39万吨;瓜菜127.5公顷,总产0.563万吨。年末大牲畜存栏1132头,猪存栏0.54万头,羊存栏0.185万只,家禽存栏14.0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817.3万元。水产品总量520吨,渔业总产值1219万元。有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10149万立方米。乡镇企业总产值71.2389亿元,利税38291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52.786亿元、利税23198万元。财政收入39932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574元,比上年增加1299元。有中学5处,小学8处,在校学生共343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4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0部,电脑普及率达到每百户89台。

【经济转型】 不断深挖现代服务业这一发展潜力,切实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一区两街三园”服务业格局建设,培植以金山大道为轴心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壮大以峄山路、太平东路为主线的金融保险一条街;以顺河路、平阳东路为主线的文化休闲餐饮街。升级改造以刚领五金机电汽配城为中心的五金机电汽配园区;以义乌商贸城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园区;以千泉装饰城为中心的家居装饰建材园区,不断壮大经济商圈。

【文化旅游】 围绕“文化兴市”这一战略部署,在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包装、推介上下功夫。西部老城区,结合因利河治理和“两孟”景区升级改造,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东部新城区,围绕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配套,招引动漫设计、教育培训等现代文化产业。南部城郊区,围绕唐王山、接驾山、九里涧等,挖掘山水文化。全力配合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配合推进子思祠、孟母祠遗址复建和石刻博物馆等工程建设,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依托“两湖”“两河”“三山”等自然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力度。

【民生事业】 按照“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原则,全力推进为民实事落实。加大医疗、养老、救助、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困难救助活动,定期向孤寡老人、特困家庭、残疾人开展“送温暖”活动,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巩固新型养老、新型医疗保险工作基础,参保率达到100%。突出抓好学校、公共场所、商贸企业等重点部位集中整治,推进“天网工程”实现全覆盖;深化完善“人员下沉、重心下移”工作,规范提升3大片区、5个新型社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凫山街道

党工委书记 赵洪新
办事处主任 王志超

【概况】 凫山街道位于邹城市西部,距城区1.5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居委会,社区总人口7.4万,其中7个村改居型社区,4个新型社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6‰。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718万元,实现利税7146万元。瓜菜8公顷,总产282吨。森林覆盖率达25%。年末牛存栏24头,猪存栏470头,羊存栏1573只。201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6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00元,比上年增加9.0%。有中学2处,小学2处,在校学生共85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3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3部,电脑普及率每百户26台。

【电子商务】 2015年,凫山街道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主攻方向,先后实施“大平台、大培训、大服务”三大战略,壮大集群优势,打造电商梯次团队,完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提升综合实力。鲁南电商产业园是邹城市首家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园区,占地306亩,总投资5.1亿元,分两期建成。2015年,凫山街道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各项配套服务,逐渐形成集特色产品体验、电商公共服务、仓储物流配送、电商培训实习、生活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网商产业链和电商集聚“洼地”。园区已有阿里巴巴、圣家乐购、圆通快递等62家电子商务企业进驻,2015年完成网上销售额1.5亿元,直接安置就业人员680人。

【金融商贸文化产业】 2015年,凫山街道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和服务载体建设,健全商务服务体系,引进了民生银行、平安财险、国海证券、中信证券、泰山保险等一大批金融项目。矿建路、凫山路金融、商贸、餐饮商铺林立,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同时,以加快金融、商贸、物流、餐饮等产业为重点,通过建设大市场、繁荣大商贸,进一步壮大市场集群规模,实现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叉集中,优化集聚。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特色魅力街区。招引大型城市综合体入驻,加大商务住宿、文化娱乐等产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高端服务品牌。占地5.1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的中煤新城广场集居住、金融、商业、购物、休闲为一体,功能齐全,已经成为邹城市西城区一处配套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居民购物、休闲理想场所。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累计达到22 家;新增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企业5家,累计达到56家。同时,依托孟母三迁祠旧址,以“孟母母教文化”为核心价值原点,以历史渊源、独特地理环境、权威认证支撑“孟母文化”特色,处处融合“孟母文化”理念元素,集聚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孟母产业文化,投资300万元,建成了集文化创意、政德教育、文物保护、商贸物流等为一体的择邻路母教文化主题街区。

【鲍店路铁路文化主题街区】 鲍店路东起邹兖公路,西至西外环路,全长1100米,沿线地处兖矿铁运处老居民区。凫山街道坚持以促进地企融合、改善居民宜居环境、营造特有的铁路和工矿文化为重点,大力实施打造鲍店路铁路文化主题街区工程。 共清理流动摊点210个、占道经营63个、拆除门头房11个,拆除铁屋棚撒、乱搭乱建19处,面积2300余平方米。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引进市场投资主体,由铁运处提供土地40亩,投资3000万元在北侧建设了福运农贸商城,安排摊位近800个,方便周边居民近万人。同时,实施有效疏导规范,根据居民的需求,设立了便民摊点区1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投资600万元,优化规划设计,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水平。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亮化、人行道铺设、立面改造、强弱电入地等工程。共硬化路面1.1万平方米,铺设路沿石5000米、管网4400米、人行道8800平方米,立面改造墙体3400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整合铁路文化资源,和兖矿铁运处共建共享,充分考虑兖矿居民的工作因素和怀旧情结,创意利用枕木、钢轨等物品,对未拆除实体墙注入文化元素,增设文化内涵,全面打造铁路文化和工矿文化特色街区、品牌街区,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小街道、大社区”建设】 突出“高效服务”这一主题,努力推进工作职能向民生归位,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设立5个民生事务帮办服务中心,将街道机关73名工作人员(占街道机关人员总数的57.9%)全部下沉到帮办中心,角色转换为“民情网格员”,每人联系居民约300户,包片服务,开展走访入户、惠民政策实施、民生帮办服务等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兖矿积极对接商谈,力促各类资源在网格内聚焦整合,将兖矿居民居住密集的凫山路社区作为重点,划分成3个片区,选举348名楼长进入网格,其他社区依托帮办中心选举382楼长进入网格,形成“街道—(社区)民生事务帮办中心—民情网格员—楼长—居民”网格化服务格局,把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