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3&rec=163&run=13

财 政
【概况】 济宁市财政局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挂离退休人员服务科牌子)、综合科、法规税政科(挂行政许可科牌子)、预算科、国库科、行政政法科、教科文科、经济建设科(挂企业科牌子)、农业科(挂基层财政管理科牌子)、社会保障科、金融与国际合作科、会计科、行政事业资产科(挂市清产核资办公室牌子)、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监督检查办公室、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18个科室,另设机关党委,机关编制总额47人。所属事业单位14个,分别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企业财务管理处、财政局开发区分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农业税收管理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财政信息中心、财政局北湖分局、财政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会计培训中心、国债服务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33人。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8.6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5.5亿元、增长10.4%,连续2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转型发展】 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运用财政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和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股权投资、资金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1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政府首期出资4.7亿元,吸引设立了5支子基金,可撬动社会资本15.3亿元,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多方协调,市政府分别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广PPP运作模式,全市有8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示范项目,获取财政奖补资金占全省的20%,居全省第1位。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平台、“互联网+”、人才引进培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惠民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曲阜文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五城同创、采煤塌陷地治理以及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济宁建设。

【财政增收节支】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点行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坚持上下配合联动,逐级压实征管责任,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税务稽查、国有资产清查、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等十个专项行动,强化重点行业税收挖潜,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税收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对上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45亿元,“十二五”累计对上争取60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4%。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31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有效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为公益性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从严从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出台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意见,着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压减20.6%,有效节约了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县域经济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争取,自2010年起,全市6个财政困难县累计获得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近70亿元,有力增强了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15年拨付各县市区扶持资金146亿元,占县(市、区)支出的36.5%。通过实施系列扶持政策,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明显增强,11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有关县(市、区)相继被列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县、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试点县,进一步夯实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

【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全市民生支出403.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3%,增长11.9%。教育方面,全市投入113.4亿元,大支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扩大营养餐改善范围、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社保方面,全市投入48.8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济困救助体系建设,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医疗卫生方面,全市投入55.3亿元,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先看病后付费”、“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等活动,努力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社区事务方面,全市投入63.4亿元,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改善等。交通运输方面,全市投入18.7亿元,支持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滨河大道等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方面,全市投入12.6亿元,争取国开行授信103亿元,上级补助资金9.7亿元,重点支持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林水事务方面,全市投入58.9亿元,重点支持泗河综合开发、高产稳产田创建、精准扶贫。市级安排1亿元,用于增加村干部报酬补助和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财政管理】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统筹力度,市级盘活各类结余结转资金12.3亿元,安排用于支持基层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财政公开力度,全部公开了市县两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农业补贴等民生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开。创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公共卫生等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300多项内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专项资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申报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对市级财政拨款500万元以上的发展类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为科学决策、预算编制提供了可靠参考。

【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从严带队伍、从严管干部、从严抓作风。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员的党的意识明显增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注重学习研讨、打牢思想基础,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查摆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一步坚定。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对重大事项安排、重要资金拨付、重要人事调整等,严格按照程序决策,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营造了心情舒畅、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分工联系困难县,深化驻村联户工作,加强支农惠农、民生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大帮扶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各项职权规范运行。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突出抓好节假日重点时间节点的廉政提醒,各项纪律规定得到了有效落实,干部作风实现了明显转变。市局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考核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先进单位”、“双争贡献奖”,连续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局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连续多年被定为“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