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3&rec=120&run=13

装备制造业


【概况】 装备制造业是济宁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支撑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化发展日益明显,政策环境相对优越,已形成较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生产企业799家,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2.8亿元,利税67.6亿元。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梁山水泊焊割2015年生产各类焊接机器人120台套,销售收入1.38亿元;山东诺博泰2015年生产机器人系统设备300台,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研发工作】 济宁市拥有研发实力雄厚的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等科研平台,在智能传感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研发出了全方位重载移动机器人、高速并联分拣机器人、雕刻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如济宁中科先进院与济宁学院;山东诺博泰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库卡;济宁兴隆食品机械制造公司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公司和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合作项目的建立,促进了济宁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济宁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济宁城区(济宁高新区、任城区、兖州区)为轴心,辐射带动曲阜、邹城、微山、梁山、汶上、泗水6个产业集中区的“1+6”产业集群框架。高新区工程机械、任城区工程机械零配件、兖州区农业机械、曲阜市汽车及零部件、邹城市矿山机械、微山县船舶制造、梁山县专用汽车、汶上县农业机械及工程机械配套件、鱼台县矿用泵及水处理设备、金乡县电工电器设备及新能源汽车、泗水县机床工具等特色产业形成了集群、集聚、集约式发展的格局。

【应用市场】 2015年,济宁市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有42家,共213台,应用在焊接、搬运、铸造、切割、喷胶、冲压等众多领域。其中使用密度(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最大和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山推集团,拥有焊接机器人18台、切割机器人11台,已达到万人164台。全市制造业产业按每万人100台机器人计算,将有1万台的市场。济宁市工业发展面临着“机器换人”的重大机遇。化工、纺织、机械、专用汽车等制造企业亟需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

【装备制造业“十三五”规划】 与中科先进院到县市区实地调研了全市91家重点工程机械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摸清了全市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济宁市“十三五”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行业准入管理】 根据国家对钢铁、铸造、船舶、水泥等行业的规范条件,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已经列入国家公告名单的1家钢铁行业企业(齐鲁特钢)、3家铸造行业企业(山推铸钢、联诚集团、联诚机械零部件)5家水泥行业企业(济宁山水、山东鲁城、济宁中联、微山山水、济宁海螺)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规范条件生产经营;对符合铸造行业规范条件的运河机械、众鑫机械、恒瑞机械等6家企业,帮助企业开展申报准入工作,积极配合省专家组赴企业进行现场复核;对达不到船舶行业准入条件的航宇船业集团,帮助企业对未达标项和主要扣分项进行整改,力争尽快通过准入复核。

【为企服务】 组织山矿机械、固德数控、国丰机械等20家企业参加了2015年第十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60多种产品展出,90多名企业高管参会。组织博特精工、山推股份、永华机械、特力机床、水泊焊割等16家重点企业参加了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成立大会暨智能制造(2025)研讨会,加深了对相关行业新形势、新政策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调研20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力促我市工程机械行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并组织召开了全市工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市场开拓专题培训暨产品对接会,44家工程机械生产和施工应用企业进行了产品推介,行业交流,实现互助发展。

【对上政策争取】 对上争取方面,山推工程机械的STR20-5推耙机等13个产品进入2015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名单;山推工程机械等6家企业、天工机电大吨位蓄电池调车机车等6个产品申请进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国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获得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扶持,项目一期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已经到位;齐鲁特钢45MN自由锻造液压机等3个产品申请进入《军民两用设备设施资源共享目录》;航宇船业等2家企业申请进入省船舶工业引导基金重点项目库。落实政策方面,山推工程机械等2家企业获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水泊焊割等2家企业获得首台(套)技术装备保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