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
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境内各县市都有较好的水源地,能够满足生活和建设发展的
需要。
济宁地下水主要蕴含在第四纪松散层。根据济宁市区的含水岩层分布规律和边界
条件及水文地质参数,大致可分为上层潜水、浅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历史上水位
浅显,水量充足,水质优良,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水资源,兖州、曲阜、泗水、济宁、
嘉祥、汶上、梁山等水质好、水量丰富。唯金乡县水源条件较差,水源地距城市较远,
开采条件差,一般在300多米以下,单井出水量最好的仅为160立方/小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逐渐增大而且相对集中。由于水资源分布的时
控性不均,水的输送条件差异大,每到枯旱季节降雨量小,而此时恰是城市用水高峰
季节,水位下降大,地面水补给不足,往往形成“漏斗区”。1987~1991年,由济宁
市市政建设管理局、 建设部综合勘察院联合投资100万元进行了济宁市地下水资源管
理模型研究,及济宁市自备水源地勘探。还应用模型开展了济宁市境内地下水位、水
质、水量预测预报,并对济宁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
学依据。
供水工程建设
建国初期,济宁市区陆续打了30余眼手压机井,人们统称“洋井”。在五、六十
年代,城市中有些单位兴建了水塔,小范围解决饮用水和生产用水。
城市自来水供水工程建设,济宁市区开始于1966年,嘉祥、金乡县先后在1969、
1970年,曲阜开始于1975年,汶上和泗水县于1977年,邹县、梁山开始于1979年,鱼
台开始于1981年,微山县开始于1982年。各县市相继成立了自来水公司。
1959年,济宁城区自来水工程经省批准筹建,厂址选在后铺,1960年底完成部分
土建工程。由于1961年自然灾害,财力不足,在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中,该水厂列入第一批停建项目,已建成的设施,后改作他用。1966年10月,
济宁市区再次筹建自来水工程,委托华东设计院为济宁市设计第一期自来水工程,厂
址选在西郊状元墓南侧, 征用农田地5亩,国家投资15万元。在厂区和人民公园南侧
打了一、二号井,沿太白楼路、共青团路、建设路及市区主要街道建设了供水主管道,
主管道于1968年6月1日正式投产供水,日供水1700立方米。当时沿主要街道设了十几
处供水站,供市民取水,这标志着济宁市无自来水的历史已经结束。在投产发挥效益
的当年,国家又投资33万元,新打三眼井,提高供水能力,发展用户。同时架设输电
线路1公里,铺设管道15.2公里,土建泵房255平方米。此后,政府每年都有一定投资
用于城市供水事业的建设。1980年东、西郊水厂建成投产,形成二级供水,提高了水
量水压,达到日供水4万吨。1988年又建成北区水厂,日供水3万吨。至此,东、西、
北三水厂日供水7.5万吨。 市区供水管网每年都扩大延伸,供水规模逐年扩大,基本
满足了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需要。在供水较偏僻的市南区和越河一带打了两眼补压井,
解决了水压低和缺水问题。自来水公司的自身建设同时得到发展,兴建了综合办公楼
一座,面积为2650平方米,建有供水调度指挥中心,水质化验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
35项水质指标的各种化验设备,配有微机调度和管理,设有井群管网显示屏幕,可以
直观各生产井运行状况,各种数据可以随时调出和检查。1991年,市自来水公司又自
筹资金,自行设计、兴建了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南区水厂,总投资800多万元,1992年
6月6日正式投产供水入网。至1992年底,市区已有东、西、南、北四水厂正常生产供
水, 日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供水井达到58眼,1000立方米蓄水池4座,3000立方米
蓄水池2座,总建筑面积22713.3平方米,输水管网181.5公里,用水普及率达到94%。
济宁市自来水公司1966年开始筹建时只有12人,工程安装全靠人力操作,后来发
展成半机械化施工。到了1992年,基本达到了各项施工机械化,装备有液压割管机,
大、小吊车,自动装卸车,电动水钻等。在供水科研方面,1981年公司工程师刘姻珊
主持研究了《给水管网平差计算程序》,得到山东省科学院的认可,并在全省自来水
行业推广应用。它对合理给水调度、节约能源,发挥了很大作用。
各县市供水工程建设同时发展。 供水能力兖州较高,日供水3万吨,其他各县城
都在1.5至2.6万吨之间, 城区用水普及率均在90%以上,市属各县市供水单位固定资
产总额4577万元,职工队伍1372人。
供水水质管理
境内的各自来水公司供水水源,均采用地下水,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
准。初期供水,为一级供水,抽地下水入管网直接供用户。后来,随着供水规模的发
展扩大,济宁城区首先实行了二级供水。兖州、曲阜、梁山、邹县、嘉祥等也先后实
行了二级供水,利用蓄水池储水,加氯消毒,再加压送水。济宁城区从1974年,陆续
购置化验设备、仪器,培训化验技术人员,按规定取样化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
施解决。 建水厂以来,为确保水质达标,先后报废了受污染井8眼;采取了供水加氯
消毒,蓄水池定期清洗冲刷,杜绝微生物及细菌的滋生;供水管网死角部分,定期泄
水冲刷更新;新安装输水管道,必须冲洗后再入网。每次经市卫生检疫部门抽查,都
达到了标准要求, 供水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35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饮用水标
准。各县(市)自来水公司都建有水质化验机构,不论一级或二级供水,都坚持水质化
验制度,以确保安全、达标供水。曲阜、兖州、泗水、嘉祥四县(市)水质好,有的达
到矿泉水质量;水质较差的金乡县,水的硬度和含氟量高,1989年在王坯找到水质较
好的水源地(距县城8公里),1990年立项并投入建设。
经营管理
供水初期阶段, 市区设街巷供水站165个,各县市也有类似设水站情况,人们还
要到水站挑水,按量收费,管理人员按月到各水站察看水表收取水费。随着供水事业
的发展,济宁市区逐步达到了供水到户,至1991年底,市区陆续拆除了沿街供水站。
供水初期,水压低,水量少,一部分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还是使用自备井用水。
随着城市自来水规模的扩大,生活用水改用城市自来水者逐年增加,全市自来水用户,
包括工业、单位、居民用水户装表率达到100%。
城市供水经营管理工作,依据国家颁发的《城市供水工作暂行规定》和各县(市)
《城市供水暂行规定》,实行城市供水管理和经营本着为生产建设、为人民生活服务
的方针和宗旨,积极开源节流,搞好建、供、修、管。
1990年济宁市自来水公司建立了集中统一调度指挥中心,安装了电脑遥控装置,
建立健全了技术资料、生产设备、水质管理,财物台帐、基本建设等档案。各县(市)
自来水公司在以上工作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市供水逐步走上了管理科学化、
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安全正常供水。1992年底济宁市自来水公司经山东省档案局、
济宁市技术监督局验收,获得了省级先进企业档案合格证、三级计量合格证。同年获
省级供水先进企业。
节约用水
济宁市于1982年成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节水工作。
在管理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进行了工业用水平衡
测试,制定用水定额,计划用水普及率达80%;严格收费,违章罚款,奖励废水回收、
重复利用,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器具。济宁市曾两次参加全国节水展览、省节
水管理模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