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人口分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7&A=1&rec=90&run=13

远古时期, 境内居民主要居于白浪河、 弥河、潍河流域。北部沿海地带,
“地负海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南部山地丘陵,地薄人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口的增殖,生产力的提高,盐碱涝洼,山岭高埠,逐步得以开发,人口的分布
亦随之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人口密度272人/平方公里。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9人,与前3次人口普查的人口
密度相比,依次分别增加了198人、144人和55人。
人口分布密度, 据1985年统计,平原人口占总人口的54.5%,密度为650人/
平方公里;山丘占37.9%,密度为376人/平方公里;盐碱涝洼占7.1%,密度为222
人/平方公里。
辖域人口按行政区划分布密度。椐1988年末统计,社会人口规模最大的是安
丘县, 总人口为101677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39%,居全市第一位。其次为诸
城市,总人口为999918人。坊子区总人口最少,为234669人。人口密度以潍城区
最大, 平均每平方公里1450.6人,比1985年增加了102人。坊子区次之,每平方
公里为711人。青州市、昌乐县、安丘县,平均每平方公里在500人以上,密度最
小的是五莲县,每平方公里340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12个县(市、区) 中,有3个县(市)的总人
口超过100万。其中安丘县10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6%、诸城市103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12.1%、寿光县100.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8%。人口密度以
潍城区最大, 平均每平方公里1575人,五莲县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为336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