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保 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75&run=13

海上保鲜 生产船从事海洋捕捞时间较长,为保持所获水产品的鲜度,需采取海上保鲜措施,主要有
盐藏、冰藏和冷冻3种方法。50年代前主要靠盐藏。盐藏法是将渔获物冲洗干净,先在船舱底撒上一
层盐,然后一层渔获物一层盐均匀摆撒。盐藏法简单易行,但保鲜效果不如冰藏和冷冻法,经济效益
低,多数生产船已不使用。冰藏是普遍使用的保鲜方法,具体又分散装冰鲜和箱装冰鲜。散装冰鲜是
将渔获物冲洗分类,将较低级鱼类一层冰一层鱼均匀撒在鱼舱内。散装冰鲜保持时间短,底层鱼因挤
压容易变质,群众渔业多用网袋。箱装冰鲜是将优质鱼虾摆放在特制的木箱或塑料箱内,然后根据保
鲜时间需要施放碎冰,保鲜时间长,即多放冰,保鲜时间短,即少放冰。冷冻保鲜是先将渔获物装箱
冰冻,然后放入鱼舱冷藏,采用此法可较长时间保持渔获物的原来鲜度。海上保鲜除采用生产船保鲜
外,又专有收购船在海上收购保鲜。收购船无冷冻设备,一般采用生产船上的冰鲜方法,货物收满船
即起运,通过减少鱼货在海上滞留的时间达到保鲜目的。烟台从1972年开始海上收购,到1979年收购
船最多时达到207只。此外还有冷藏加工船,船上带有制冷设备,起到在海上保鲜、加工、运输的作
用。到1985年烟台有冷藏加工船5只,烟台海洋渔业公司从西德引进的1艘大型综合性远洋船舶,具有
从事捕捞、加工、保鲜、运输多种用途,除对本船渔获物随时进行加工保鲜外,还可作为远洋船队的
母船,负责子船的渔获物保鲜加工及渔需物资供应。
陆上保鲜 建国前境内陆上保鲜设施很少。20年代中期,烟台、威海两地渔商先后创建小型机制冰厂,
专门供应各渔轮用冰。到建国前夕,境内共建有华北水产冷藏厂、新民制冰公司、晶明制冰公司、石
岛制冰厂等4座容量为240吨以下的小型制冰和冷藏厂(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各厂(库)先后
停止生产。渔轮用冰多以土冰为主,或派船到大连、天津运冰保鲜。烟台从1958年始修建大型冷库,
陆上保鲜能力提高,当年兴建的烟台渔业公司冷库为山东省冷藏量最大的冷库。60年代初,威海、石
岛等地230吨的小型冷藏厂先后竣工投产。到70年代末,乳山、文登、蓬莱、黄县、海阳、长岛、掖
县、 烟台、 荣成等地水产供销及外贸系统在各渔业港口先后建成一批500~1000吨的中型冷藏库。
1980年后,水产品购销政策逐步放宽,集体渔业单位自筹资金兴建一批小型冷藏库。到1985年,全市
共有冷藏厂(库)91处,冷藏量为22781吨,基本保证渔获保鲜和冷冻水产品的需要。陆上保鲜还有冷
藏车。除汽车外,1960年烟台海洋渔业公司内兴建了铁路冷藏专用线,水产品通过冷藏专列按时按需
直接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