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藻 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64&run=13

海带养殖 境内海带养殖始于1943年, 日本技师大枷洋四郎在烟台负责海带、 裙带菜养殖试验。至
1945年试验中辍。1946年烟台水产试验场聘任大枷继续试养,先后两次派人到大连移植种海带,第二
次将种苗投放烟台港西浪坝海底试验,生长良好,首次收获海带1889公斤,8月15日《胶东大众报》
刊载新闻:"胶东出江白菜了!"1948年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烟台水产养殖场恢复养殖试验,收获鲜海
带800公斤。1952年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法在烟台青岛两地同时获得成功,1953年正式采用此法进行
生产。1954年海带实行单株密夹和簇夹相结合养殖,同年海带人工施肥试验成功。1957年海带夏苗培
育成功。从1957年起,除烟台、威海、俚岛三个国营场养殖海带外,烟台西口村、崆峒岛、威海市凤
林乡沟北、乳山县大陶家村等渔业合作社组织放养,开始群众性养殖海带。同时,水产部投资5000元,
在威海市继续开展筏式全人工养殖试验。1958年3月,山东省首次海水养殖会议在青岛召开后,放手
发动渔民普遍开展海带养殖,烟台、威海、俚岛等国营场向沿海渔社提供优良海带种苗,定期派技术
人员前往指导。7月又成立烟台育苗委员会,群众性育苗、养殖普遍展开,其中烟台、蓬莱、荣成、
威海等地渔业社队收成良好。 到1959年全区已有12个县市86个单位进行养殖, 面积达8954亩,产量
2784吨。水产部召开全国海带养殖生产会议,推广烟台养殖经验。1959~1960年,海带切尖试验成功,
用于生产使产量增加10~15%。同时海底投石和撤孢子水自然繁殖法也取得显著效果。1960年全区放
养海带首次过万亩,翌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到1962年产量达12602吨。1967年后,海带制碘工业兴
起,促进海带养殖进一步发展,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全面推广使用夏苗,改革养育和施肥方式,扩大
养殖海区,改变放养密度,更换养殖器材,实行与贝类间养,推广新品种等。此后,烟台海带养殖一
直稳步上升。1985年全市养殖面积73728亩,总产量129544吨,占全省海带总产量的96.26 9,6,为
全国海带总产量的50.8%。
裙带菜养殖 烟台试养裙带菜始于1943年, 经过几年试养, 烟台水产养殖场于1949年获得成果。
1952~1953年,山东水产养殖场先后从青岛、大连向俚岛、威海、砣矶岛沿海移植裙带菜及幼苗,任
其自然繁殖生长,结果收鲜菜225公斤。1967年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建成全区第一座裙带菜常温
育苗室,并首次培育出裙带菜苗,之后,文登、海阳、荣成、威海、长岛、福山等县市效法学习建室
育苗,为全区提供较充足的苗源。至1974年秋,全区养殖面积3000亩,为最高年份。1975年春,荣成
县朱口大队养殖200亩,平均亩产淡干裙带菜762.5公斤,居全区产量之首。自1978年起,外贸部门
停止收购出口裙带菜,全区育苗、养殖单位纷纷停产,直到1984年后,全市仅荣成、威海二县市恢复
育苗和养殖生产。1985年全市养殖面积扩大到500亩。
紫菜养殖 1923年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派人对烟台港挡浪坝附近海域紫菜的生长、生态状况进行调
查,并探讨养殖法。1950年山东水产养殖场在烟台、俚岛作小规模人工育苗试验,烟台海区紫菜生长
较好。1958年烟台开展群众性紫菜养殖,荣成、长岛、文登各县养殖效果不佳。1964年威海市海水养
殖试验场试养,亩产95公斤。1970年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人工育苗和
全浮动筏式养殖试验取得成功,随即在全区6个试验点组织试养,其中文登县海水试验场平均亩产150
公斤。为全区亩产最高水平。至此,全区紫菜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试验得到较快发展。1975年养殖面
积为最多年份,达347亩。1979年养殖产量为最高年份,总产22吨。因出口和经营管理等原因,自70
年代中期以后,全区紫菜养殖单位陆续弃产或转产,至1982年全区停产。
石花菜养殖 1958年山东水产养殖场烟台分场在烟台山下海区首次作筏式分枝夹苗垂养试验,未取
得明显效果。1981年长岛县水产研究所采用与扇贝间养方式进行试养,效果显著,石花菜干品亩产30
~75公斤。到秋季,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在福山县八角公社养殖场和蓬莱县大季家公社养殖场、荣成
县水产研究所在寻山分别进行石花菜间养和单养试验,荣成、威海及烟台海水养殖试验场于1982年继
续进行春茬、秋茬试验,成效均不明显。1983~1984年继续不断进行试验。1985年荣成县水产研究所
与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协作完成石花菜孢子育苗技术研究,为解决石花菜工厂化育苗和全人工养殖
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