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句 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600&run=13

儿化 在烟台方言中,有些词如果不儿化就说不出口,如果去掉儿化因素,只能是语素,不能成词。
还有些词,儿化后词性虽没变,但意义变化较大,实际上成了另外的词。还有些词,儿化后意义和词
性都发生了变化,成为在原词基础上构成的新词。例如:
姥:语素,不成词。
姥儿:名词,外祖母。如:我上俺~家去。
章:语素,不成词;量词,如第一章,第二章。
章儿;名词,图章儿。如:把介绍信上盖上个~。
场:语素,不成词;量词,如:三~球赛。
场儿:名词,场所,地方。如:放这~吧?|你哪~人?
地方:名词,如:军队与~|中央与~。
地方儿:名词,如:东西稳儿什么~去了?
扣:动词,如:把门~上来!|~下他,别叫他跑了!
扣儿:名词,如:把~系好,别敞着怀。|系活~,别系死~。
黄:形容词,如:他是~脸皮。
黄儿:名词,如:这个鸡蛋散了~。
几:疑问代词,如:你种了~亩地?
几儿:疑问代词,何时,哪一天。如:你~回来?
"儿"后缀是一个不能自成音节的后缀,在烟台方言中,它的作用之一是使语素或词名词化。还有
一种格式是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放在"还有"或"没有"后作宾语,一般采取儿化的形式。这种用
法有正反问句、反问句、陈述句3种形式。如:
正反问句 反问句 陈述句
①还有个跑儿没(有)个跑儿? 还有个跑儿吗? 没(有)个跑儿。
②还有个完儿没(有)个完儿? 还有个完儿吗? 没(有)个完儿。
③还有个说儿没(有)个说儿? 还有个说儿? 没(有)个说儿。
④还有个好儿没(有)个好儿? 还有个好儿吗? 没(有)个好儿。
⑤还有个冷儿没(有)个冷儿? 还有个冷儿吗? 没(有)个冷儿。
上述为烟台方言儿化的一般语法作用。烟台方言的儿化,还有许多特殊的用法:
名词儿化。名词儿化相当于"名词+里",表示处所。如:
①他手儿有的是钱。
②哪个庙儿没有屈死鬼儿!
③缸儿的水满满的。
④井儿的蛤蟆见多大天儿?
⑤把水倒盆儿吧!
⑥不吃了,吃儿心儿难受。
动词儿化。动词儿化的语法作用有多方面:
(1)作谓语的动词儿化或者作补语的动词儿化相当于谓语或述补结构加表示完成态的时态助词"了"。
如:
①百十里地儿走儿一天。②给儿你,你就收下吧。③你干吧,领导已经点儿头了。④你把这碗饭
吃儿吧!⑤你把凳子放倒儿吧。⑥这样做能叫人戳断儿脊梁筋。
(2)动词儿化相当于动词加"到"、"在"、"进"等。如:①你把东西丢儿地下吧!②你把自行车稳儿
门外吧。③羊跑儿山顶上去了。④你把衣裳挂儿树上。⑤小孩掉儿海儿去了。
(3)有些动词儿化,相当于动词加结构助词"得",其后是补语。如:①我来儿晚了,真对不起。
②吃儿太饱了,不能再吃了。③这个活儿真把我累儿草鸡了。④这些苹果摘儿早了,还不熟。
(4)文登、荣成两点,有些动词儿化,相当于动词加表示持续态的时态助词"着"。如:①他说儿
说儿就走题儿了。②抬儿送儿海儿灌杀他。
形容词儿化。作谓语或补语的形容词儿化,与动词儿化相似,其作用也相当于谓语或述补结构加
时态助词"了"。如:①他今儿真是高儿兴了,越干越来劲儿。②黑儿天了,家去吧!③吃饱儿饭上山
干活儿。④挑来挑去挑花儿眼了。⑤他俩好儿个厉害。
另外,海阳话中副词"不"儿化用在动词后,相当于"动词+不+结果补语了、上等。如:①用不儿
那么些,这些就够了。②不要了,我吃不儿那么多。③这些赶不儿那些好。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就某种可能性方面作补充说明的成分。与普通话比较,烟台
方言中的可能补语主要有下述差异。
1、在普通话中,有一种可能补语,其格式是在动词、形容词之后加"得"或"不得"。例如: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吃得 吃不得
说得 说不得
看得 看不得
去得 去不得
这种格式的补语,烟台方言中基本不说,而是用"能/不能+动词/形容词"的格式。例如,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能吃 不能吃
能说 不能说
能看 不能看
能去 不能去
掖县片上有普通话中的说法,但也只限于用否定形式,"得"读轻声[ti],习惯于写作"的"。例如:
生柿子有毒,可吃不的。
这个话犯□□ci?42·ku?/(禁忌),可说不的。
这块事儿太要紧了,你可千万大意不的。
动钱的事,可马虎不的。
2、在普通话中还有一种可能补语,是由"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组成的。例如: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吃得饱 吃不饱
听得清 听不清
出得来 出不来
进得去 进不去
这种可能补语,其否定形式,烟台方言与普通话相同;其肯定形式,烟台方言基本不说,而说成"能+
动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格式。例如:
能吃饱(吃饱了)
能听清(听清了)
能出来(出来了)
能进去(进去了)
但掖县片同时也具有普通话的肯定式。
3、可能补语出现在疑问句中,普通话多采用其肯定与否定相迭的形式。例如:
①吃得吃不得?
去得去不得?
②吃得饱吃不饱?
听得清听不清?
③出得来出不来?
进得去进不去?
这种补语烟台方言中不说。在烟台方言中,例①类说成"能+动词+不能+动词"或进而简化成"能不能+
动词"。例如
能吃不能吃? 能不能吃?
能去不能去? 能不能去?
例②例⑧类,说法多种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种:
甲,"能"+动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不能"+动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例如:
能吃饱不能吃饱?
能听清不能听清?
能出去不能出去?
能进去不能进去?
乙,"能不能"+动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例如:
能不能吃饱?
能不能听清?
能不能出去?
能不能进来?
丙"能"+动补的肯定否定相叠形式。例如:
能吃饱吃不饱?
能听清听不清?
能出去出不去?
能进来进不来?
在芝罘片,蓬黄片和掖县片上,有部分地区除有上述3种说法外,还有下面一种说法:动词+"不"+动
补的肯定形式。例如:
吃不吃的饱?
听不听的清?
出不出的去?
进不进的来?
正反问句 普通话的正反问句主要是用谓语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达。如果谓语是单音节的,其方
式是"A不A?",如"你去不去?"如果谓语是双音节的,其方式是"AB不AB?"如"你知道不知道?"如果谓语
后带宾语,正反问句有3种形式。一种是"A不AP"AB不ABP"式(P代表宾语),即把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
式并列起来,再带宾语,如"你看不看电影?","你相信不相信我?"再一种是"AP不AP"、"ABP不 AB"式,
即肯定的动词带宾语,否定的动词不带,如"你看电影不看?","你相信我不相信?"第三种是"AP不A"、
"ABP不ABP"式,即肯定的动词和否定的动词带宾语,如"你看电影不看电影?"、"你相信我不相信我?"
第三种形式不常用,特别是宾语复杂时更不常用。
普通话的这3种形式,烟中方言中都有,但在谓语是双音节词的正反问句中,烟台方言更习惯使
用"A不AB(P)"的格式。如①你知不知道?②他年不年轻?③这样做应不应该?④你参不参加会?⑤你相不
相信我?
此外,在各片中还有一些特殊格式,这些特殊格式普通话没有。
1、是不A(P)? 是不AB(P)?
文荣片及芝福片的牟平,常用这种格式,如:①水是不热?(水热不热?)②你是不想家?(你想不想
家?)⑧他是不爱吃干饭?(他爱不爱吃干饭?)④外面是不风凉?(外面凉快不凉快?)⑤你自个儿走道是不
害怕?(你自己走路害怕不害怕?)⑧你是不同意他的意见?(你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⑦你是不愿意参加?
①(你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
2、什A(P)? 什AB(P)?
蓬黄片有一个特殊疑问副词,读音为"?i"(用i代舌叶元音),单字调为高平调(55),但在语流中
其声调并不固定,而是随着后边音节声调的不同作有规律的变化。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疑问,
其作用大致相当于"是不是",这里借用汉字"什"表示。如果谓语是单音节的,问句的形式是"什A(P)?",
如:
①他什是烟台人?(他是不是烟台人?)②家里什有人?(家里有没有人?)③你什去看电影?(你去不去看电
影?)④你的表什准?(你的表准不准?)⑤这块花布儿什好?(这块花布好不好?)⑥这个孩子什听话?(这个
孩子听不听话?)⑦你什敢去?(你敢不敢去?)
如果谓语是双音节词,问句的形式是"什 AB(P)?",如:①我这个意见你什同意?(我这个意见你同意
不同意?)②你什答应我?(你答应不答应我?)③外边儿什风凉?(外边凉快不凉快?)④这样做什应该?(这
样做应该不应该?)⑤我的话你什愿意听?(我的话你愿意不愿意听?)
3、AA(P)? AAB(P)?
在用"不"字作否定词的正反问句中,招远方言常用的格式是将"A不A(P)"、"A不AB(P)"中的"不"
字省略,形成"AA(P)"和"AAB(P)"的格式。长岛除有"什A(P)"和"什AB(P)"的格式外,也常用这种格式。
如:①这个事儿你管管?(这件事儿你管不管?)②他是是学生?(他是不是学生?)⑧你手里有有钱?(你手
里有没有钱?)④这个人儿俊俊?(这个人漂亮不漂亮?)⑤这枝花儿红红?(这枝花儿红不红?)⑥你好好帮
我一把?(你帮我一把好不好?)
以上是谓语为单音词的正反问句常用格式,以下是双音节的常用格式:①今下晚儿学学习?(今天
晚上学习不学习?)②你的电视机修修理?(你的电视机修理不修理?)③这块节目好好看?(这个节目好看
不好看?)④你听了高高兴?(你听了高兴不高兴?)⑤这个事儿商商议他?(这件事儿商议不商议他?)⑥这
个菜你愿愿意吃?(这个菜你愿意不愿意吃?)
此外,普通话中带可能补语的正反问句,烟中方言也相应的有前述的3种格式。
其一是"是不能"+动词/形容词,如:
①今日是不能热?(今天能热不能热?)
②这个瓜是不能吃?(这个瓜吃得吃不得?)
③你是不能吃饱?(你吃得饱吃不饱?)
④他是不能听清?(他听得清听不清?)
⑤大家是不能进去?(大家进得去进不去?)
其二是"什能"+动词/形容词,如:
①今日什能热?(今天能热不能热?)
②这个瓜什能吃?(这个瓜吃得吃不得?)
③你什能吃饱?(你吃得饱吃不饱?)
④他什能听清?(他听得清听不清?)
⑤大家什能进去?(大家进得去进不去?)
其三是"能能"+动词/形容词,如:
①今日能能热?(今天能热不能热?)
②这个瓜能能吃?(这个瓜吃得吃不得?)
③你能能吃饱?(你吃得饱吃不饱?)
④你能能听清?(你听得清听不清?)
⑤大家能能进去?(大家进得去进不去?)
①这里把能愿动词后的动词、形容词看作能愿动词的宾语,下同。
被动句 烟台方言中的被动句,有下列特点:
1、在普通话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通常用"被"字,口语里更多的是用"叫"字、"让"字。这
类句子中的"被…叫"让"都可以带上宾语,也都可以不带宾语。烟台方言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一般不用"被"字,也不用"让"字,而是用"叫"字,并且"叫"之后一定要带"施事"作宾语。这是最常用
的形式。例如:
①俺的花栽子叫那个鸡吃没了。
(我的花苗被那只鸡吃光了。)
②大伙儿都叫他说笑了。
(大家都被他说笑了)
③张三叫人打了。
④那个狗叫人打的都不能动弹了。
(那只狗被人打得已经不能活动了。)
2、在普通话的被动句中,"被"、"叫"、"让"常跟"给"字配合使用,但这种句子中的"给"字却不
能再带宾语。而在烟台方言被动句中,"给"字与"叫"字在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时,"给"字有时可以带
宾语。"给"所带的宾语,常见的是"我"、"俺"、"咱"、"你"、"您"、"捺"、"他"、"他们"、"人家"、"
大伙儿"等人称代词。这种宾语,并不是"施事","施事"已由"叫"字引进,它是"受事"的领有者,它
与"受事"所带的领属性定语,在逻辑意义上,有时甚至在所用的词语上,都总是保持着明显的一致性。
例如:
你的衣裳叫我给你弄脏了。
你的这块事让他给你耽误了。
他的衣裳是叫我给他弄脏的。
他的这块事生叫你给他耽误了。
烟台方言被动句中,并不是所有的"给"字都能带宾语。"给"字带宾语有一定条件:受事者有明确的领
有者可指,而且对领有者需要加以强调时,才可以带;如果没有明确的领有者可指,则不能带宾语。
例如:
他这是叫坏人给骗了。
坏人叫公安局给抓起来了。
有些人叫厂子里给留下了。
海水也叫工厂的废水给污染了。
这类句子,其中受事都是没有明确的领有者可指,所以"给"字都带不上宾语。
3、在普通话的被动句中,"给"字有时单独出现,不跟"被"字配合使用,这时的"给"字,其作用
相当于"被",表示被动意思,并且能引进"施事"作自己的宾语。例如:
门给风吹开了。
衣服给雨淋湿了。
这类句子中"给"字的用法都相当于"被","给"所带的宾语,"风"、"雨"都是"施事"。在烟台方言中的
被动句中,"给"字有时也单独出现,不跟"叫"字配合使用。例如:
衣裳也给撕破了,牙也给打出血了。
房子给弄脏了。
你的书给弄破了。
他的钢笔给拿走了。
但是,在烟台方言这类被动句里的"给"字,却与普通话的"给"字大不相同。最明显的是,它并不相当
于"被"字,它不能引进施事作宾语,只能起强化语义的作用。如果带宾语的话,其宾语也不是"施事"。
例如:
老牛给他拉走了≠老牛被他拉走了。
黄狗给他打死了≠黄狗被他打死了。
方言中"给"字用法的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的语言事实中看得很清楚。
(1)这类句子中的"给"都可以省略,省略之后只是失去了原来的强调意味,丝毫也没有改变原来
的被动意义。
(2)这类句子若加以扩展,要引进施事和"受事"的领有者,那么,引进施事的是"叫"字而不是"给"
字,出现在"给"字之后的是受事的领有者而不是施事。例如:
他的衣裳也叫人给他撕破了,他的牙也叫人给他打出了血了。
我的房子叫孩子们给我弄脏了。
你的书叫我给你弄破了。
他的钢笔叫人给他拿走了。
他的老牛叫人给他拉走了。
他的黄狗叫人给他打死了。
由此可见,烟台方言中这种"给"字单独出现而不跟"被"字配合使用的被动句,似是那种"叫"字与"给"
字同时出现的被动名的省略形式。
4、在烟台方言被动句中,"受事"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之后作宾语。
普通话被动句中,有动词谓语带宾语的情况,例如:
他给地主害死爹,我给地主害死娘。
(刘白羽)
她为了保护集体羊群,被草原的暴风雪冻坏了双手。(《草原英雄小姐妹》)但这种宾语是有条件
限制的,即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在意念上一定为主语代表的事物所领有。这种情况,烟台方言中也存
在。而别有一种"受事"出现于动词谓语之后做宾语的现象,是普通话中所罕见的,在本地却屡见不鲜,
相当普遍。例如:
可叫他气死我了。
(我可被他气死了。)
真叫这块事愁坏我了。
(我真被这块事愁坏了。)
生叫家务事缠住她了。
(她硬被家务事缠住了。)
叫我狠狠地批了他一顿,他才好了。
(他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才好了。)
管保是叫他骑走你的车子了。
(你的车子管保是被他骑走了。)
叫孩子又打了一个碗。
(一个碗被孩子打破了。)
这种说法纯系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特殊的表达作用。但这种说法有其历史根源。反映在唐代以后,特
别是元明文学作品里,有大量的"受事"居于动词谓语之后作宾语的被动句。
比较句 比较事物、性状和程度的高下、异同或差别的句子,称为比较句。在普通话中,比较句有
许许多多形式,这众多的形式在烟台方言中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而在烟台方言中,另有两种比较句
式,是普通话里所不见的。
1、带"起"字的比较句。其肯定形式是:"A+比较语+"起"+B"。例如:
他姊妹家一个俊起一个。
(她姊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
他脾气好起我。
(他脾气比我好)
这个屋子暖和起那个屋子。
(这间屋子比那间屋子暖和)
西服难做起便服。
(西服比便服难做)
这种句式,与古汉语中带"于"字的差比句相同。例如: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种句式的否定形式是在比较语前加否定词:
A+"不"/"没"、"没有"+比较语+"起"+B。例如:
他不高起我。
(他不比我高)
这个手艺不难学起那个。
(这个手艺不比那个难学)
小李的成绩从来没有好起小张。
(小李的成绩从来没比小张好)
小李唱歌从来没好听起小张。
(小李唱歌从来没比小张好听)
带"起"字的疑问比较句,表达是非问时,一般在句末加疑问语气词"吗、么"等,其格式为:
A+(不/没)比较语+"起"+B+疑问语气词。例如;
这朵花香起那朵花吗?
(这朵花比那朵花香吗?)
这个西瓜不甜起那个吗?
(这个西瓜不比那个甜吗?)
表达反复问句时,其基本格式是:
A+比较语的肯定否定相叠+"起"+ B例如:
小张高不高起小王?
这朵花香不香起那朵?
那道题难不难起这道?
这件衣裳好不好看起那件?
表达反复问时,基本形式之外,有的片上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一般反复问句的特点是一
致的。(各片反复问句的特点,详见本章《正反问句》部分。)例如:文荣片则说成:A+"是不"+比较
语+"起"+ B。例如:
小张是不高起小王?
这朵花是不香起那朵?
蓬黄片上有些地方则说成:"A+"什"+比较语+"起"+B"。例如:
小张什高起小王?
这朵花什香起那朵?
2、带有数量补语的比较句。带有数量补语的比较句在普通话里一般格式是:"A+"比"+B+比较语+
数量补语"。例如:哥哥比弟弟大三岁。在烟台方言里,这种比较句有一种特殊说法:"A+比较语+B+
数量补语"。例如:
在村子里,我长他一辈儿。
(我比他大一辈儿)
我大他两岁。
(我比他大两岁)
他多你一倍。
(我比他多一倍)
谁还矮谁一个头?
(谁还比谁矮一个头?大家都一般高)
谁还差谁一块?
(谁还比谁少一块?大家都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