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农 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563&run=13

以种植粮油作物为主业的村庄遍及境内各地,属北方旱作类型。种植以小麦(俗称"麦子"),玉米(俗称"苞米"、"棒子"、"棒棒")、红薯(俗称"地瓜")、花生(俗称"长生果”“长果",为大宗,其他高粱(俗称"胡黍")、谷子、黄豆、绿豆、豇豆、黍子等统称为"杂粮"、"小杂粮"。品色以栖霞县最全,俗语"栖霞的粮"。耕作以精细为名,可举掖县与黄县沿海一带平原为代表。
小麦生产的工序有送粪、扬粪、耕地、耙地、耧地(又称"耩地"耩麦子")、"打轱轮"、划麦子、锄麦子、浇麦子、捉麦蒿、拔(或割)麦子、拉麦子、铡麦子、打场、扬场、晒场、打垛等等。
玉米分春秋两季,以秋玉米为主。其生产工序有:点种(或穿沟子种)、荆茬、锄二遍、间苗、喂苞米、穿沟子、刨苞米、掰棒子、剥苞米皮、编辫子、上柱、剥粒等等。
田间运输,有大车、小车、驴驮、肩挑种种。大车50年代以前为木轮铁瓦,称为"笨轱轮",以后改作胶轮,称"胶皮轱轮"、"胶皮脚"。田间作业,拉粪、拉土配用粪帘子,拉麦、拉高秸庄稼,配用大绳、绞锥、绞棒等;小车,又称“小推车”、“二把手”,使用最为普遍,配用两只条编筐子,称为“扁篓”、“扁筐”、“偏篓”;驴驮普遍于山区,配用“架子”与“驮篓”。
灌溉,俗称浇地、浇水。50年代以前以辘轳为主。以黄县最普遍,当地有谚语:"大旱三年也不怕,黄县有三千辘轳把。"50年代起,灌水多用水车,水车有练斗水车与皮钱水车两种。浇地必有1人看水,称为"看水道"、"看沟子"。
土地各有名,如泥湾子、马兰道、围子外、官道西、双邦茔、刘家地、小北夼、沙河崖等等。个体经营时,两家地相连称"搿地邻舍"。两家地分界处,深犁一沟,供排水亦标分界,称为“先沟”,“先沟”处往往种桑、种马蔺,称为“桑墩”、“马蔺墩”,置石碑,名为“角石”、“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