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渔 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561&run=13

境内长岛县、掖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区、芝罘区、牟平县、海阳县等,都有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村庄,其生产习俗因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所记以60年代前渔民使用木帆船时期的习俗为主。
船名 帆船之"帆"音与"翻"同,渔民忌讳,因称"帆船"为"风船",称"船帆"为"篷",称"升帆"为"掌篷"。船因用途不同,大小不同,有大风船、风船、榷子、排子等形制。境内各地木船形体各异,又有各种称呼,著名的有长岛大括篓、改橇,芝罘、牟平一带的"燕儿飞",黄县桑岛的"元盘底"等。船主往往为大风船命名,常见有"兴顺福"、“福来顺”等,但这种名号多不为渔民所用,渔民所用的是公认的外号。船的外号干奇百怪,如“大花鞋”、“小瓢”、“胡汤饼子”、“鲅鱼尾巴”、“毡帽”等等。
造船 从前大小木船都在当地建造。造船的活动称为"排船"。造船以木匠为主,兼有铁匠、粘匠参加,以排船为业的木匠被称为"海木匠"、"大木匠"。排船工序分"铺字"(造船底)、"比龙口"(大体成型)和"上绵梁"(安装大桅)3个阶段,3个阶段各有仪式,"上绵梁"尤其隆重。至日,亲朋来贺,送鞭炮、送一方红布挂新船上,名为挂红,宾主共同拜祭新船,船主设酒请亲朋、工匠。新船下水,挂“吊子”(红布做成的竖幅旗),放鞭炮。
出海渔民 出海打渔,小风船上3~5人,大风船上16人左右。16人中有老大(今称船长)1人,二老大(今称大副)1人,大师傅(炊事员)1人,其余船员统称伙计,又称艄公,其中最有经验的一、二名称为大艄公、二艄公,少年登船未久,称为小艄公。追鱼下网时有人贴耳于船底听鱼叫即能发现鱼群的,此人称为"听叫的";有人骑坐大桅上望远即能发现鱼群,此人称为"渔眼"。"听叫的"以长岛县北5岛最多、最著名,"渔眼"则以掖县三山岛一带最多、最著名。
渔民号子 风船时代海上各劳动工序都有协同动作的号子,渔民称之为"号"、"号儿"、"号子"。喊号子称为"唱号"、"打号",领唱的人称为"号头","号头"领唱名为“领号”,众人和唱称为“接号”。“号头”无专职,但善领号的人可以出名。号子种类很多,渔民称最基本的几种为“大号”,其余由大号派生的,称为小号。大号有拾锚号、掌篷号、摇橹号、追鱼号、上网号、装舱号、蜒鲍号、抬船号、拉船号、装网号、拉绳号等;小号则有溜网号、捞鱼号、风网号、记浮号、爬爬号等。渔民号子最流行的地方在掖县三山岛一带、长岛县砣矶岛等处,而以掖县三山岛最为有名,沿海渔民有谚日:“砣矶的橹,三山的号儿”。
捕捞活动 打柞 清代长岛县渔民早春去朝鲜沿海捕捞青鱼,现已无人能言其具体生产情形。"打柞"之名的来历,有人说是因为朝鲜沿海多柞木,返航时渔民打柞木柴归家;一说当时用柞木杆子插水中探鱼,因名“打柞”。“打柞”的歌谣今尚流行,如“苦丁子开花,打柞来家。”“婆婆丁开花,打柞哥哥来家。”
打风网 境内沿海从前皆称春季第一次出海打黄花鱼为"打风网","风网"得名是因为作业船张帆下网。出海之前的仪式是:舶船岸边,堆网近旁,一艄公持燃烧的谷草火把绕船疾行,另一艄公手持面瓢,盛荞麦面,紧随持火把艄公之后,边撤养麦面边追赶,终于追上,扣面瓢于持火把人头上,围观的人齐呼:“扣住啦!扣住啦!"此时于堆网的上空燃放鞭炮,烧香烧纸,老大带头,向船而拜,然后,装网上船,升吊子启航。船上必用渔眼,照渔眼指挥下网。上网时,艄公14人分两边,合力拉网上船。网中间有1个大浮子,名"元宝漂",元宝漂下打一绳结,系红布,名为"老头",两边拉网的艄公以先拉上"老头"为荣,俗称为"抢老头"。旧时打风网,遇有特大网头,本船舱满之后,别的渔船也可以来装,事后只需载酒称谢。丰收返航,悬挂大吊,村中人远远见红吊子迎风飘,不待船泊岸已知丰收消息。
拉"裤裆网" 网似裤裆,因此得名。用两只小榷子或大榷子拖行作业,用以捕对虾、鹰爪虾、缄鱼等。
放流网 下数片网于海流中,系网纲于船上,待鱼扎网目中,按时取摘。下网用竹浮筒,浮标称"芒子",芒子顶梢系各色小旗,名为"芒旗"。捕鱼品种不同,网法略有变化,具体有花鱼流网、鲐鱼流网、鲅鱼流网、鲨鱼流网等。
刀鱼缆钩 一年两季作业,分"伏钩"与"秋钩"。因作业时间和海况的不同又有下漂、下撤、下绷几种方法。作业方式则有近海小榷子单钩和母子钩两种,以母子钩最为典型。大风船带4个榷子,到渔场后,大船站中间,放4个榷子四出作业。一个榷子4人,其带头人称为把头。开始作业先用小拖网拉饵料小鱼,名为"拉喂儿",然后是"片喂儿"(以刀切小鱼)、挂喂、下钩。下钩时1人摇橹,使船横流前进,1人结浮子和浮标,1人放钩,放钩毕,候片刻即捋线摘鱼,捋线时,1人摇橹,1人拔线摘鱼、挂喂。捋线两次就可回母船卸鱼。老大与"大师傅"守母船,做饭并腌鱼于船舱中。
光腚碰子 裸体潜水捕捞作业,又简称为"海碰子"、"碰子",以捕捞海参、鲍鱼为主,因其作业方式是憋一口气潜水作业1次,渔民又称之为"吃憋饭"。憋一口气潜水1次,渔民称为"1头"。碰子以能潜深水为艺高,潜水称为"扎",深度以庹计,语为"能扎×庹水"。
赶海 又称"赶小海"、"赶焙"。趁落潮时到近海拾取海产品,常见有打蛎子、挖蛤蜊、钓蛏子、捉蟹子、拾海螺、拣海菜等。各地都流行不少关于赶海的谚谣,如"初一十五两头干。”“风落脚子赶大潮。"麦子上场,辣肉上床。”“东北风,十个篓子九个空"等等。
此外,钓蟹子用钩亦用小网(俗名"海子"),钓八绡用海螺壳,在海边作缴鱼延绳钓称为“放风狗”,划小船在近海钓鱼称“手把线”亦称“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