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532&run=13

境内古建筑,多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坐落在芝罘岛的阳主庙,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奉祀
八主的庙宇之一,史载秦始皇3次登芝罘岛,在此礼祠阳主。金、元时代,道教全真派相继在昆嵛山
建烟霞洞,在掖县建寒同山石窟等道观。明、清两代建的楼堂、祠庙、阁、会馆、庄园、军垒等,均
各具特色。
阳主庙 在芝罘岛主峰西南麓。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齐国奉祀"八神将"庙宇之一。后经历代修葺扩建,
规模恢宏。庙为中轴对称布局,戏台、山门、马殿、正殿、后殿,由南而北一线排开,皆石基砖墙,
木构梁架,硬山式小灰瓦顶。戏台设4石柱,歇山式卷棚顶,翘角飞檐。山门为过道式,门上纵悬木
匾"阳主庙",大门刻联"恩覃寰海"、"灵著之山"。马殿三间,挑檐前廊,门侧开2圆窗,殿内东西间
各塑一牵马神将。正殿3间,设前廊,为格扇门窗,殿内正中为梁王大帝(阳主)神像。后殿3间,门匾:
"梁王大帝"。殿内正中有梁王和4妃泥塑像等。阳主庙宏敞严整,建筑之精,时冠烟台。1967年"文革"
中,庙殿和泥塑像被拆毁。石像、铁钟、石碑等,为烟台市博物馆收藏。
蓬莱阁 位于蓬莱县城北海岸丹崖山上。唐代始建龙王宫和弥陀寺。北宋嘉褚六年(1061)登州府郡
守朱处约建蓬莱阁。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和扩建,成为6个建筑群体。由丹崖山顶自西而
东为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上清宫、吕祖殿,外有围墙环绕。前置山门3座,自西而东为"龙王宫"、
"显灵门"、"白云宫"。弥陀寺在山门南丹崖南麓,独成一体。
蓬莱阁居建筑群中央最高处,系二层,双檐,四角回廊式,总高15米,内柱12支,外明柱16支,
中央全柱4支。阁上东、北、西三面设屏风,南面设栏杆,登阁砖石阶梯设在阁外东西侧。阁东阶梯
下有刘公祠,阁西阶梯下为长生祠,阁前设东西厢,为登阁必经之路。西厢内壁嵌石刻蓬莱"十景"。
阁后左右悬崖间由西而东为澄碧轩、避风亭、卧碑亭、苏公祠、宾日楼、普照楼等小建筑;天后宫为
最大建筑群,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占总建筑群的1/3。由寝殿、正殿、前殿(马殿)、戏楼、山
门及两厢、钟鼓楼组成。山门至寝殿为一中轴线,两侧配以附属建筑,在正殿与前殿之间设有过门。
现存建筑物为清代重修,山门为1959年重建;龙王宫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有大殿、两厢和山门,
砖木结构。1985年按原样重修;上清宫(三清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有大殿与前殿,为重
檐歇山, 斗拱, 系建筑群中最早的建筑。 1982年按原样重修; 吕祖殿,原为仲连祠,清光绪三年
(1877)改为吕祖殿,分大殿与两厢,为清代砖木结构。东厢外有走廊,南有观澜亭;弥陀寺始建于唐
代,现有大殿、两厢和前厅,经历代重修,成为民间四合院式样;三山门在建筑群南,围墙东西并列,
皆为三券洞式,中间洞较大,在显灵门(中门)外复修牌坊一座,为游人入口处。整个蓬莱阁建筑群,
总面积为1.89万平方米,建国以来多次重修。1982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水城一角
蓬莱水城 位于蓬莱县城北丹崖山阳海滨。蓬莱古时属登州,北方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1042),始
沿丹崖山筑起一座寨城,称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以刀鱼寨为基础,疏浚画河口,绕以土城墙,
北砌水门引海水入城,建起码头,易名备倭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将土城砌以砖石,在东、西、
北三面增筑炮台3处。崇祯、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葺,成为规模较大的海防要塞建筑
群。水城主体呈长袋形,北窄南宽,一般宽约100米,南北长655米,周长约1000余米。城设二门,北
门为水门, 与大海相通,南门为振扬门,与陆地相连。设施主要为两部分:海港设施,主要为沿港
(小海)的防波堤、水门、平浪台、码头等;陆地防御性建筑,主要为城墙、炮台、水闸、护城河等,
形成进退自如的海岸军事防御体系。水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一处古代军港,是研究中国古代海防设施
的珍贵文物。1982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璜顶 位于芝罘区中心,元代建玉皇庙,称玉皇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玉皇庙时,改为毓璜
顶。毓璜顶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形成具有古代寺院和园林特点的建筑群。主要分为玉皇庙和小
蓬莱阁两部分:玉皇庙居山顶正中,坐北朝南,2进院,以山门、大殿、后殿为中轴线,对称布局。
山门三间,中为过道,东西间各置神将泥塑1尊。门外两侧为钟鼓楼,阶前原有戏台1座。玉皇殿居院
中,系主体建筑,共3间,面宽10米,进深8米,硬山顶,覆琉璃瓦。殿内原有玉帝、关羽、岳飞等3
组泥塑像,建国初期损毁。1984年重塑玉帝、老君、敬主象,并绘天神壁画。后殿7间,前开3门,东
西厢各8间,纵贯前后二院;小蓬莱阁建筑群在毓璜顶东坡,最东坡下为小蓬莱阁坊,为木石结构,
坊额有"小蓬莱"3字。阁坊向上为砖砌月门,门上砖刻篆书"瀛枢"2字。西高台为小蓬莱阁,坐西向东,
共3间,其西壁与玉皇殿相接,东向通为格扇门窗,东、南、北面环以回廊,与玉皇庙后殿连成一体。
80年代,多次对毓璜顶建筑群进行修缮,在西山顶新建玉皇阁,高16.93米,3层6角楼阁式,水泥结
构。新砌围墙,增东西大门,东门为牌坊式,西门为6边形拱门,皆题"毓璜顶公园"。1987年定为市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继光祠与戚家牌坊 在蓬莱县城内武霖村。戚继光祠,原名"表功祠",明崇祯八年(1635)始建,清
康熙四十六年(1707)重修。祠东院建"忠"、"孝"碑亭。祠分3进院,占地600平方米,设门房3间,前
大门镌联:"千秋隆祀典,百战功勋名"。正祠和过庭各3间,均单层硬山,砖木石结构,青瓦覆顶。
戚家牌坊坐落在祠南百米处的牌坊里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皇帝为褒扬戚继光与其父戚景通
功德所建立。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两牌坊均为4柱3间式多脊多檐石雕坊。父子总
督坊宽8.3米,高9.3米,进深2.7米。横坊通体雕饰,饰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鱼龙闹海等,均
采用高镂雕法,精工立体,千姿百态。1987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氏庄园 位于栖霞县城北古镇都村。庄园主牟墨林,绰号牟二黑子。庄园兴盛时占地6万余亩,
山岚12万亩,93个佃户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清末和民国初期,相继建成3个单元,含有6
个庭院,坐北朝南,均沿南北中轴线建门厅、客厅、寝室及厢房等,构成多进院落,以南北通路连贯
各院。每单元又以群厢或围墙密封,结为整体四合院。整个庄园占地1.9万多平方米,房屋480余间。
其建筑均为清式举架,木砖石结构,泥质鱼鳞瓦覆顶,门厅大门一间高起,门垛前出,筑设高台阶高
门槛,大门两侧各置1石鼓。面刻麒膦送子、福禄寿喜等。庄园房舍排列整齐,布局方正,典型北方
民居特点。现为山东境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西炮台 在芝罘区通伸岗北端山顶。清光绪二年(1876)始建,光绪十三年(1887)后,又增修炮台,添
置重炮,相继建成由炮台、指挥所、弹药库、围墙等组成的封闭式军事设施群。炮台设在东北、西北、
西南、东南四角。西南和东南炮台仅留残迹。西北和东北炮台1981年重修,西北炮台依山势建成不规
则五边形,外垛墙相围,中心为圆柱体炮位,台上设花岗岩炮座和铁炮。东北炮台设施最好,中心圆
柱体炮位上设花岗岩炮座和铁炮,周围为圆形地陷建筑,四门四室相通,储弹藏兵,构成通道式阵地。
围墙以炮位和指挥所为中心依山势修筑,东墙全长210米,宽5.7米。北墙全长84米,高1.6米。西
墙全长200米。南墙高5.7米,厚4.4米,全长60米。中为砖券大门,门上嵌石匾"东藩"2字。南门内
北为演兵场,演兵场北山巅南侧,筑一半地下指挥所,均以淡红色石岛石砌成。分3门4室,外中门顶
横书"威振罘山",内中门顶横书"固若金汤"。指挥所内建有地下通道,兵士营房和弹药库。此炮台为
清代烟台重要海防要塞。1987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炮台上的重炮
福建会馆 位于芝罘区毓岚街,清光绪十年(1884)始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竣工,为一闽南风格建
筑群体。会馆坐南朝北,原3进院,现存2进,主要由大门、戏楼、山门、大殿、后殿及左右廊庑组成,
占地3500平方米,时有鲁东第一工程之称。大门木石结构,绿琉璃瓦覆顶。迎门原设木雕花格扇门,
可与戏楼相通;戏楼面南,与大门相连,重檐悬山,覆绿琉璃瓦,舞台封活动木板,打开格扇和台板,
可径直入院;山门,单层悬山,举架式,木石结构,绿瓦覆顶。主楼面阔3间,进深两间,两侧次楼
各1间。有14根柱础支撑,屋顶由雕饰精美的双重斗拱承托,屋脊瓷板上画有龙凤、花卉、八仙等图
象,正中檐下高悬"天后行宫";大殿为主体建筑,歇山重檐,大木举架式,绿琉璃瓦覆顶,内阔3问,
进深3间,外绕回廊。前后和两侧有柱础支托。悬垂、斗拱、枋木及雀替多通体透雕,纹样主要为龙
凤,兼有花卉、人物、走兽等;后殿,两层楼阁,1968年展宽马路拆毁,左右廊庑完好。1987年列为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