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古城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530&run=13

古城址分布境内各县市区。建国后各,级文物部门进行普查,至1987年共查明17处,各具时代和
地理特征,特别是龙口市归城故址与福山区三十里堡故城址尤为明显。
归城故城址 又名灰城。位于黄县文基乡。南临莱山,北界平原,坐落在丘陵盆地上,莱阴河自南向
北穿过城区, 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在盆地中部莱阴河西岸台地上,城形略方,南北长780米,东西宽
450米。现尚存长约60米、宽约20米、高约6米的内城西南角,俗称"点将台"。外城沿内城四周低矮山
岭围筑,周长约10公里。城附近留有"后城子"、"城子前"、"城子顶"等地名。归城故址在元、清和民
国时期均有著录。建国后,山东省、烟台地区、黄县等文物机构,曾多次进行考古调查、清理勘测。
1973~1974年,省文物普查工作队发掘5座墓葬。1985年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城址局部钻探等,出土文
物有鬲、壶、罐、箭头、刀、车马器、斧、铲等。这些文物证明故城址与墓葬年代大体一致,属西周
至春秋时期。它对胶东古国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里集古城址 位于蓬莱县村里集镇古城李家、古城苗家、村里集诸村之间。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
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北城墙现存100余米,最高处达4米,墙基最宽处10米,夯层厚0.04~0
.06米。西城墙尚可见夯土层痕迹。东城墙仅留南北长11米,东西宽4米,高2.5米夯土丘。清光绪
七年(1881)《登州府志》古迹古城条推测或为汉、魏以来屯兵防海之据点,或为元、明之时民勇、官
军所筑营寨。建国后,据文物部门考古调查,城内有周代遗物,城址附近有西周至战国古墓群。断定
约属西周至春秋时代故城。197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城故城址 位于招远县蚕庄镇曲城村南。东西长8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7万平方米。1955年
发现。1973年春挖出城墙一段,高约1.2米,宽约4米,夯层约 o.12~O.17米,8层,夯窝直径为0
.05米。城遗址北部有一汉砖砌的井。在故城址采集到陶器有盆、罐、缸、鼎等。铜器有鼎、簋、盘
等。其中簋有铭文"齐中乍宝殷",为西周时代器物。据《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
城克之。"《山东通志》:"曲城故城,在招远县西五十里,汉置。"为曲城县。《晋书·地理志》"曲
城属青州东莱国",北齐文宣帝时,废曲城县并入掖县。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又从掖县分出复置曲
城县。至武德六年(623)再度并入掖县,至此,曲城县完全废弃。该遗址对研究胶东县制沿革有重要
价值。1987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里堡城址 位于福山区古现镇三十里堡村南,北依黄海,南为汉墓群。城址坐落在丘陵坡地上,
城墙走向清楚可见,东西长450米,南北宽423米,城墙夯土层0.1~O.2米不等。尚残留东、南、北
门痕迹。城内北部有冶铜铸造遗迹。遗物有树木纹半瓦当,"千秋万岁"全瓦当,"三铢"石钱范,炉渣
及罐、豆等陶器片。《登州府志》:"牟城在(福山县故城)西北三十里,春秋时为牟子国国都,遗址
尚存。"1987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利故城址 位于掖县路旺庄乡路旺侯家村南,是一台形高地,由北向南渐低,最高处约1米。1957
年测量城址周长2公里。因农民逐年挖土,1973年测量南北长450米,东西宽100米。1986年测量南北
长175米,东西宽约60米。地面无暴露城墙。城址遗物有"五铢"、货泉等铜钱币,铁铲、铁釜等,还
有陶砖、陶瓦等,其中瓦当云纹有"君宜侯王"等文字。在故城南1500米处有汉代栾大墓。《掖县志》
载:"在掖城西三十六里有当利城,遗址尚存,今卢旺村西。"《汉书·地理志》:"东莱有当利县"。
文物部门根据城址遗物和文献史料,认定为汉代当利故城。1987年定为烟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