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档案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477&run=13

归档制度 文书档案 民国时期,各部门文件立卷归档采取随办随归档的方法,各自保管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多数单位年终将文件成捆堆放,少数单位按一事一案立卷归档。
1955年,中共文登地委和莱阳地委,在机关内开始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由机关档案室统一保
管档案的制度。1957年11月,中共莱阳地委制定《机关文书处理工作细则(草案)》。1960年2月,中
共烟台地委办公室重新修订《机关文书处理工作细则(草案)》、《机关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者守则》。
至此,各部门文书立卷归档始形成制度。
1966~1976年,文书立卷归档制度中断,又出现大量成捆积存档案文件现象。1978~1980年,文
书立卷归档制度逐步恢复健全起来。
1980年,烟台地区档案局在全区推广栖霞县档案局"三集中一统一"的文书立卷方法。1981年3月,
全区有1300个单位做到文书材料齐全,占单位总数的83.4%;有1100个单位做到立卷规范化,占单
位总数的72.4%;案卷达到质量标准的占85%以上。
1985年底,全市共有文书档案室2250个,占应建档案室单位总数的92.3%,有文书档案工作人
员2282人,其中专职人员59人。
科技档案 1950年,黄县强国铁工厂(现黄县油嘴油泵厂)率先建立科技档案归档制度,1952年,
黄县农修厂(现黄县柴油机配件厂)建立科技档案,均由文书档案人员兼理。1956年,烟台机床附件厂
建立专人管理的技术资料室,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到1958年,全区已有36个企业建起技术档案室。
1959年4月20日,中共烟台地委办公室在烟台机床附件厂召开全区技术档案资料工作现场会。到
年底,全区有78个厂矿和科研部门将积存的技术档案和资料,进行清查、整理、立卷归档,建起技术
档案资料室。
1961年,全区开展"技术档案还家"活动,各单位把收集到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分门别类立卷,实
行统一管理。全区共整理出技术档案8031卷,其中工矿企业技术档案5398卷、科研档案1320卷、城建
档案1313卷,整理技术资料11478卷(册)。1961年底,全区有115个单位建立技术档案室(包括文书档
案和技术档案统一管理的),配备管理人员190名,其中专职22名。1964年底,全区131个大中型厂矿
企业和科研单位档案室共保管科技档案12684卷, 其中产品档案2183卷、工艺档案1040卷、基建档案
2761卷、设备档案2535卷、科研档案1355卷、其他档案2810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166个科技档案室撤销135个,占81.3%。管理人员调做其他
工作,管理制度被废除,部分科技档案和资料被盗、被毁。烟台机床附件厂6000余册科技档案资料封
存在地下室,全部受潮霉烂。
1978年5月6~8日,中共烟台地委办公室召开全区技术档案、资料工作会议,科技档案工作逐步
恢复发展起来。到1979年底,全区恢复建立技术档案室493个,配管理人员730人,其中专职152人。
全区有技术档案单位703个, 其中科技档案整理归档结束的单位652个, 占93%。 共整理技术档案
107447卷,技术资料110757卷(册)。
1985年底,全市共有技术档案室1068个,占应建技术档案室单位总数的94.4%。管理人员1150人,
其中专职人员229人。
城建档案 城建档案归档制度始于60年代初。1961年底,全区有62个单位整理基本建设档案归档
840多卷。威海市城建局清查整理历年积存的城建档案,按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市政建设、城市规
划、民用建筑五大类立卷归档,共立卷194个。
1966~1976年,城建档案工作中断。1979~1982年,原烟台市投工1.5万个,投资4.6万元,全
面普查市区房屋并建立档案,共立卷10200多个。到1985年底,全市有烟台市、威海市城建档案馆和
栖霞、蓬莱、黄县、掖县、招远、牟平、莱阳、荣成、文登9个城建档案室。
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归档制度始于1962年。同年5月24日,中共烟台地委办公室发出通知,要
求档案馆(室)应保管文书档案、财会档案、计划统计档案及撤销的工厂、科技部门无处存放的技术档
案,部分单位着手整理会计档案归档。7月,全区已有32个单位的会计、统计档案整理结束,有4个档
案馆接收25个单位的会计档案,有17个机关档案室接收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1962年12月,烟台专署档案局印发会计档案整理、保管、销毁等方面规定文件。栖霞县1962年底
完成会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单位达40%。因立卷归档制度不健全,到1965年,会计档案归档工作未
能全面展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
1984年下半年,贯彻中央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关于清理1966年
以前积存会计档案的几点原则意见》,全市会计档案清理归档工作进展较快。到1985年底,全市有半
数以上单位完成清理任务,共立卷10.67万个。至此,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初步形成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档案 工商行政管理档案归档制度始于80年代初。1981年,烟台地区工商行政管理
局在对全区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查登记、颁发营业执照中,开始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档案。以县市
为单位,按部门行业分类,逐个逐户立卷,并统一印制卷皮、目录,做到文件材料齐全,删繁就简,
便于查找利用,并实行专室专人管理。到1982年底,全区35277个工商企业、23000个个体工商户,全
部建立起管理档案,共立卷58277个。
1983年3月,烟台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与烟台地区档案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加强工商企业档案管
理的通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均建立起工商管理档案归档、保管、利用等项制度。
诉讼档案 民国时期,各地方法院对诉讼案件,从立案开始,有关诉讼文书、往来信函、公文、
照片及能附卷的物证等都随之归卷,结案时,立卷完成,一案一卷,经手人对"案卷"核查无误,即归
档保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法院均建立诉讼档案立卷归档制度。莱阳和文登专区中级法院
于1952年建立档案室,对诉讼档案集中管理。196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全国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档案工作若干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对诉讼档案进行清理,按照统一要求整理归档。
1967年始,诉讼档案的整理归档制度中断。1973年,烟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各县(市)人民法院
先后恢复,着手清查整理诉讼档案。
198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达《人民法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人民
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关于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3个文件,全市各级人民法院
的诉讼档案均按刑事、民事、经济等类,以年度、审级区分,一案一号单独立卷,渐趋标准化、规范
化。 到1985年底, 全市已有9个县 (市、 区) 13个法院、检察院建立诉讼档案室,共保管诉讼档案
106285卷。
公证档案 1985年上半年,烟台市司法局与烟台市档案处联合在栖霞县公证处进行建立公证档
案试点工作。同年7月,又联合下达《关于建立公证档案的通知》,同时印发《关于公证档案整理、
立卷的步骤与方法》,要求按涉外公证、国内民间公证和国内经济合同公证分类,按年代和问题立卷。
到1985年底,全市已有10个县(市、区)建立公证档案室,共立卷6073个。
教学档案 建立教学档案归档制度始于1982年。是年,蓬莱县档案局同教育局联合在蓬莱一中
进行建立教学档案试点工作,拟定出《关于加强教学档案工作意见》、《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保管期限参考表》。至1983年6月,蓬莱县有41个单位建立教学档案,共立卷517个。烟台
地区教育局同档案局联合下文向全市推广蓬莱县建立教学档案的作法和经验。1985年底,全市建起教
学档案室的单位152个,共保管教学档案5480卷。
艺术档案 1981年,烟台市话剧团将建团以来演出的剧目,按照剧本、说明书、排练计划、导
演阐述、角色分析、照片、图表、记录、宣传评论、艺术总结等顺序立卷归档。到1984年7月,共整
理艺术档案134卷(袋),艺术资料80份,并建立起档案室,集中保管艺术档案。
1984年春,烟台市文化局与档案处联合召开现场会,推广市话剧团和市艺术馆建立艺术档案的做
法和经验。同年6月,文化部同国家档案局联合在烟台市召开了9省市艺术档案工作座谈会。市话剧团
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话剧团和艺术馆的艺术档案室。到1985年底,全市有6
个县(市、区)建起艺术档案室18个,保管艺术档案420卷。
地名档案 1984年,烟台市档案处在栖霞县地名办公室进行建立地名档案试点工作,各县(市、
区)均派员参加学习。此后,各单位按文书类、地名普查成果类、编辑出版类立卷归档。到1985年底,
全市已有4个县(市、区)完成地名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有8个县(市、区)建立地名档案室,共保管地名
档案3359卷(盒、袋)。
档案保藏 库房 各档案馆建立初期,均用办公用房作档案库房。1964年全区18处档案馆库房总
面积为1836平方米(含莱西、即墨县档案馆),库房面积最大的烟台专区档案馆为547.7平方米,掖县
档案馆库房面积仅24平方米。同年下半年,提出建立档案地下库房和后方库房,各档案馆选择后方库
房地点,均以民房代之。烟台专区档案馆于1969年12月,将馆藏档案搬至玲珑金矿一废巷道保存,档
案受潮。1970年8月又搬到黄县下丁家公社后地村保存。这期间,各县市档案馆也将档案移至后方库
房保管,后又都搬回机关驻地保管。
1971年5月,在栖霞县大柳家公社境内建造后方地下、地上档案库房(即1822工程),1973年12月
竣工, 建筑面积2606平方米, 其中库房面积950平方米。 库房设施齐全,防潮、防高温条件良好。
1974年10月,将存放在黄县后地村的档案移到此库保管。
1980年10月,烟台地区档案馆建成,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480平方米。同年11
月,将存放在栖霞县大柳家公社地下库房的档案移至新建库房保管。1984年在原馆基础上加盖1层,
增加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烟台市档案馆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1983~1985年底,新建乳山县档案馆、蓬莱县档案馆和栖霞县档案馆投入使用。到1985年底,全
市18处档案馆总建筑面积达9315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4533平方米,是1964年的2.5倍。
装具 各档案馆建立初期,普遍采用木柜、木架存放案卷,防尘、防潮、避光差。1963年,山
东省档案局统一制做部分铁制档案橱分配给各地档案馆,全被用作保管核心档案。1964年全市档案馆
共有档案箱、柜、架754个,平均每馆47个,既不适用,数量又不足。
1980年,烟台地区档案局提出,档案装具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一律采用铁制箱或木制箱,每箱
规格为100×35×26厘米,5箱为一组。采用标准装具每100平方米库房可存放档案24800余卷,比用其
他装具多容纳档案4000余卷。自1980年以来,全市档案馆添置标准化档案装具850套,基本满足需要。
控制库房温度湿度 档案库房要求温度保持在14~24℃,相对湿度45~60%。建馆之初,各档案
馆库房除配有温度计和干湿球温度计测定温湿度外,再无其它设备,全靠人工土法调节库房温湿度。
1980年开始,各档案馆陆续购置除湿机,烟台市档案馆还安装空调机。到1985年底,全市档案馆
拥有空调机3台、除湿机25台。使用机械设备除湿降温后,各馆库房相对湿度控制基本可达标,但冬、
夏季温度仍不能做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