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摄 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471&run=13

烟台市摄影业始于商业人像摄影。最早从事此业的清末烟台开设的洪聚照相馆。20年代前后,烟
台照相业发展迅速,至30年代,照相业进入建国前的鼎盛时期。据烟台、黄县、威海等9县、市统计,
有规模不等的照相馆59个。同时期的人物、风物照已初具水平,1937年出版的《烟台概览》一书中,
就载有《冬季雪景》、《奇泉寺梨花》、《烟台日落晚霞》等数幅风光照。联单
40年代,胶东解放区摄影事业从小到大,摄影队伍逐年扩大,山东纵队五旅政治部孙再昭等是第
一批成长起来的专职摄影工作者。1944年胶东画报社诞生后,从敌占区青岛请来摄影师潘沼、李英等
人购置器材,培训摄影人才,先后在师、旅及部分团队中配备了专职摄影员,形成有专职、兼职、特
约和业余相结合的摄影队伍结构,涌现出鲁农、温国华、鲁平、李善一、姜柳湘、傅春生、迟文石、
黎明、姜树堂、高岩、傅玉芳、赵耕山、阎维华、史云光、孔东平、李恕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摄影工作
者。他们以从事新闻摄影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艺术摄影尝试,为后来的艺术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40年代,烟台市曾获医学博士学位的李伯南,业余从事摄影干片研究,为解决国家照相干片全靠进口
的困难,弃医远妻室,全力投入试验,经百次失败不气馁,终于在1944年试验成功,在全国颇有影响。
李伯南在建国后得到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他利用国家为其提供的试验室和经费,于1954年初又试制成
功软片,经省商业厅备案,分发至幻灯厂、医院等单位试用。1955年,李伯南又试制x光片、胶卷成
功。
建国后,烟台地区的商业人像摄影和新闻摄影都有很大发展,艺术摄影尝试者也逐渐增多。1962
年山东省第一届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烟台有《晨》、《竹》、《苹果花盛开的时候》3幅作品参展。
进入70年代后,摄影事业得到地区文化部门的重视,派有专人分管此项工作。在离退休回乡的原《解
放军画报》社老摄影家姜柳湘大力扶助下,全地区连续举办46期摄影技艺学习班,其中全地区性的培
训班有4次。多次组织专业、业余摄影爱好者外出学习、参观,聘请外地专家来烟讲学,全区的艺术
摄影事业迅速发展。至1974年,各县、市均配有专业摄影干部,至1978年全区共有专职兼职摄影工作
者497人,照相机531架。于敬昌经过认真摸索、试验,成功地总结出一套土法制作彩色摄影作品的经
验,登载在《解放军画报社业务通讯》上,对全地区和部分省、市推广、普及彩色摄影工作作出贡献。
烟台地区在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彩色摄影。1976年5月,地区文化局首次举办彩色摄影学习班。全地
区先后举办7届摄影展览,共展出作品790余幅,其中彩照95幅,有90幅为土法制作,参展作者220人
次。这些作品在题材、形式上各有所长。
1978年后,广大摄影工作者破除"左"的思潮干扰,拓宽了创作领域,体裁、形式、风格开始多样
化,艺术摄影创作更加繁荣。至1985年,全市举办摄影展览5次,有297人次、557幅作品参展,其中
彩色照片243幅,均为土法洗印。1983年11月30日,胶东半岛风情摄影展览调首都展出,历时23天,
共展出38名作者的83幅作品,其中68幅为土法制作的彩照。这是山东第一家地级市在京办展,反响较
大。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黄翔撰文《乡土风貌的生动写照胶东半岛风情影展观感》,对影展予以较
高评价。1985年8月,在全国14个开放城市摄影联展上,烟台市有8幅作品入选参展。截止1985年,全
市有3人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有32人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参加全国级展览的作品22幅,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艺术摄影作品15幅,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4幅。1983年,全国"美丽富饶的祖国
海疆"摄影比赛中,于泽恩的《一层波浪一层金》获银帆奖一等奖,于敬昌的《雾海归舟》获银帆奖
三等奖。在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展览中,张洪信摄、王新华着色的人像摄影《暖》获金牌奖。贾新海
的《觅》(彩色)参加化工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6个单位举办的1985年摄影、书法、美术大奖赛,获
铜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