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蓝关戏 小戏 吕 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451&run=13

蓝关戏 是一个较为古老的高腔剧种,原为道情戏,主要流传于掖县及相邻的招远县部分地区,与山
东惠民地区的"渔鼓戏"和淄博市的"八仙戏"一脉相承,蓝关戏受地方语言、音调及欣赏习俗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早期艺人们有"十里蓝关音不同,音同唱不成"的说法。在表演上,蓝关戏唱、
念、做、打俱全,角色有生、旦、净、末之分。主要唱腔有蓝关腔、悲调、高腔、赞腔及帮腔等,以
打击乐器为伴奏形式,无丝管等乐器伴奏,每当演员唱完一段后,打击乐器演奏一段,故而民间又称
蓝关戏为"满台响"。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湘子挂号》、《湘子出家》、《湘子还家》、《打潮阳》、
《八仙过海》、《终南山》等近百出。建国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组织人力对蓝关戏进行调查、整理、
挖掘。60年代,烟台专区调掖县蓝关戏的演员到烟台作汇报演出。70年代,掖县曾创作歌颂家乡新面
目的现代戏《燕子迷路》。此后蓝关戏日渐消歇。
小戏 当地群众亦称为蹦蹦戏,是流布在胶东地区由琴书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清末,胶东已有
琴书流传,初称扬琴。鲁西北地区的名艺人商秀岭、陈久盛等来胶东卖艺,使琴书更趋丰满,逐渐改
坐唱形式为化妆演出,坐唱扬琴更名为化妆扬琴。此后又受京剧等演唱形式的影响,变化妆扬琴为耍
圆场式表演,并被搬上舞台。至20世纪初,小戏基本形成,经常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双蝴蝶》、《双
换妻》、《王天宝下苏州》、《桃花庵》、《打蛮船》、《镇关西》等140余出。该剧种唱腔主要以
四平腔和二板两个板式为主,间以曲牌连缀的曲体结构。小戏的整个音乐,曲牌音乐占了大量比重,
不论伴奏或唱腔,均包含数则曲牌,常用的曲牌有数十个之多。
吕剧 50年代初,山东省吕剧团剧目和唱腔流传到胶东,胶东的小戏与吕剧唱腔融汇为一体,至此小
戏被吕剧取代。境域内第一个吕剧团体是蓬莱建国京剧团吕剧队,成立于1955年5月,排练的第一批
节目有《桃花庵》、《小姑贤》、《王定宝借当》等。1956年3月该队上调莱阳专署,为专区吕剧团
的前身。至60年代后,又有招远、蓬莱、掖县、文登、福山、长岛、黄县、栖霞、牟平、乳山以及威
海市、莱阳专署吕剧团先后成立。演出剧目主要有《郑盈盈》、《小姑贤》、《迎春花》、《苦菜花》、
《逼婚记》、《李二嫂改嫁》、《王定宝借当》、《哑女告状》、《谭记儿》、《红嫂》、《槐树庄》
等。莱阳专署吕剧团1958年改称为烟台专署吕剧团,后又改为烟台地区吕剧团、烟台市吕剧团,为地、
市级专业剧团,演员阵容整齐,演出水平较高。该团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参加山东省戏剧会演,
创作演出的现代吕剧剧目分别由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灌制唱片和录音,有的剧目被中央电
视台拍成电视录像片和电视片。1983年《海盗的女儿》被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