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中药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437&run=13

饮片加工 清末、民国时期,各私营中药店(铺、堂)大都从事饮片加工。加工饮片,一直是采用人工
刀切的传统方法,工艺要求严格,纵横直斜及厚薄等均有明确要求。清同治二年(1863),烟台最大的
私营中药店生生堂开业后,专设10多人饮片加工组。加工的饮片除供本店处方用外,还批发给中小药
铺。
1942年,共产党领导的公营胶东桂山药房设饮片加工组,将收购的中药材加工成饮片,供应解放
区各医院使用。1948年10月,药房迁到烟台,改称烟台大有药房,有4人从事饮片加工。1950年增加
到14人,忙时还雇用部分临时工。1954年,购置1台剁刀切药机,开始用机械加工饮片,日加工100~
150公斤, 比手工提高工效十几倍。同时,烟台生生堂药店也购进1台转盘式切药机,日加工量200~
250公斤。1957年,烟台药材站成立饮片加工厂,厂址在英武街2号,有工人20名,年加工饮片10万公
斤左右。1958年后,各县药材公司也先后建立饮片加工组,从事饮片加工。1965年,烟台药材站饮片
加工厂迁芝罘屯,建起厂房1500平方米,筑晒药台2000平方米,并增加部分设备,年加工饮片35~40
万公斤。1975年,将设备和任务下放给牟平县高陵公社祝家疃大队,建起烟台药材站祝家疃饮片加工
厂,年加工能力65万公斤。1985年,全市共生产饮片71.57万公斤,其中祝家疃饮片加工厂加工饮片
43.3万公斤,占总加工量的60.5%。
饮片炮炙 清末、民国时期,只有较大的私营药铺才能从事饮片炮炙。如烟台生生堂药店设专职炮炙
人员。饮片炮炙均按《雷公炮炙论》规定,需经炒、焙、焖、煨、煅、升、飞等工艺过程。
建国初,饮片炮炙,仍由私营药房承担。1956年公私合营后,烟台饮片炮炙,一度由生生堂总店
一家负责。1957年,烟台药材站成立炙药组,承担饮片炮炙。炙药组设在福庆堂(现北大街医药商店)
楼上,开始只有3人,年炮炙量5000公斤左右。1966年,炮炙组迁英武街2号,人员增至5人,年炮炙
量1.5~2万公斤。1967年,又迁至芝罘屯,改称烟台药材站药材加工厂,增加部分简单设备,人员
增至15人,年炮炙量约6万公斤。1972年起,饮片炮炙,按《山东省中药炮炙规范》规定进行,对传
统工艺进行改革。1974年,添置蒸、煅、粉、转、平、碎、筛等机械设备,实现炙药半机械化,人员
减至4人,年炮炙量仍维持在6万公斤左右。1975年,饮片加工下放给祝家疃后,只从事饮片炮炙生产。
炮炙的药材,主要供应烟台市区及郊区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各县市医疗单位需要的炮炙中药,则由
各县市药材公司加工。1985年,烟台药材站及荣成县、威海市、掖县、海阳县、蓬莱县、乳山县、莱
阳县、黄县、栖霞县、牟平县、福山区、文登县、招远县药材公司共加工饮片炮炙21.35万公斤。其
中栖霞县药材公司加工量最多,达3.05万公斤。1984~1985年,全市两次检查饮片炮炙质量,第一
名均为牟平县药材公司获得。
中成药生产 清雍正七年(1729),莱阳天德堂开业后,先后曾生产出救产丸、蟾酥丸、七厘散、抱龙
丸、乌金丸等中成药。到清朝末年,夏村福生堂、烟台生生堂、福山华裕堂、黄县登仁寿、烟台永利
堂、威海复兴永、烟台中西药房等私营药房(堂)生产各种丸、膏、丹、散中成药20余种。其中莱阳天
德堂的救产丸、威海复兴永的小儿至宝丹、白带丸、牛黄劫毒丸、清焦散,烟台中西药房的妇科保元
膏、怀中宝仁丹等中成药久负盛名。
民国期间先后开业的掖县义兴裕、烟台福庆堂、烟台福兴堂、威海生生堂、烟台爱仁堂、掖县德
裕昌、烟台同春堂、烟台老存仁堂、烟台中亚药房、黄县王敦雅堂及公立胶东桂山药房、新华药厂等
生产的丸、散、膏、丹中成药达200余种。其中烟台爱仁堂的白花蛇膏、狗皮膏、拔毒膏,掖县德裕
昌的益寿药酒料,烟台老存仁堂的至宝三鞭丸,烟台中亚药房的口中香白仁丹,黄县王敦雅堂的柳条
膏等中成药,不仅誉满胶东,而且销往东北、南方各省,深受欢迎。

烟台中药厂生产的三鞭系列产品
建国后,中成药需求量增加,促使私营中药生产迅速发展。1956年公私合营后,烟台市将各私营
药店生产的中成药,按原工艺全部集中到烟台公私合营中亚制药厂统一生产(1960年更名烟台市制药
厂,1980年改名山东烟台中药厂)。1958年,黄县药材公司成立柳条膏生产组。1958~1959年,先后
建起掖县、栖霞县、招远县制药厂,1962年均下马停产。1970~1976年,相继建起蓬莱赤山制药厂、
莱阳卫生学校制药厂、烟台工农制药厂(烟台康平制药厂)、9692部队制药厂、山东莱阳中医学校制药
厂和山东威海制药厂。1973~1979年,蓬莱赤山制药厂、9692部队制药厂、莱阳卫生学校制药厂先后
撤销。1983年,莱阳永康制药厂成立。1985年,全市中药生产厂家有山东烟台中药厂、山东威海制药
厂、烟台康平制药厂、莱阳永康制药厂、山东莱阳中医学校制药厂和黄县药材公司柳条膏加工组,共
有职工776人,全年生产各种中成药1403吨。其名优产品有至宝三鞭丸、元胡止痛片、黄芩素铝胶囊、
润肺补膏和益母膏5种。传统名产品有柳条膏、益寿药酒料、抗骨髓炎片等。
至宝三鞭丸。1930年8月,王荣,字日昌,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来烟台开设老存仁堂。在行
医的同时,自产自销部分中成药,其中至宝三鞭丸深受用者欢迎。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公私合营中
亚药厂按原工艺生产经营。经烟台几位老中医共同研究,将原配方略加调整,调整后的新配方由40多
种名贵中药材组成,在原工艺基础上加以现代科学方法配制而成。该药具有壮腰补血、健脑强身功效。
1959年被外贸部定为出口产品。1961年国家登记注册,商标为"中亚"牌。197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
品,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1983年被外经部授予"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74~1985年,
总产量达485.87万盒,出口474.1万盒,占总产量的97.58%。远销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
亚、日本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年为国家创外汇1681万美元,是全国中成药出口重点品种之
一。
柳条膏。相传清道光年间,河南一逃亡者身负重伤,投奔黄县城南菜园泊村乡绅王云溪家中,王
将其收留养伤两年余。该人为报云溪相救之恩,将"柳条膏"秘方传之云溪。云溪将秘方传给次子芝亭,
芝亭初制药施舍,后渐出售,经营20余载。后又传给其兄之子庆臣,庆臣于1932年办起私营药铺王敦
雅堂,制做出售柳条膏,年销量七八干包(每包重约2钱)。柳条膏对治疗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等症具
有活血化淤、止血止痛、提毒拔脓、祛腐生肌等功效。王家先后经营60余年,誉满胶东及东北各地。
1956年公私合营时,王庆臣将秘方献给国家。黄县药材公司成立柳条膏生产组,年生产21万包。
1958年9月,经国家登记注册,商标为"跃进"牌,此为黄县第一个取得国家注册商标产品。1979年,
每包重改为5克。1985年生产1万盒,每盒40包,共40万包。30年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益寿药酒料。1925年,掖县私营药铺德裕昌开业后,曾经营治疗筋骨痛药酒方7个。1943年,药
铺掌柜、名中医孙奎臣取其7个药酒方精华,配制出一个新药酒方,定名为"益寿药酒料",由18味中
药组成。初期按处方药味比例混合碾碎包成小包出售,患者用其泡酒服用,效果良好。1944年,孙奎
臣总结1年中用者的反应,将处方药味进行调整,由17味中药组成。药料调好后,装入牛皮纸袋,袋
外印上说明,方便了用户。此药治疗腰腿痛、肩背痛、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等症,效果显著。
1956年公私合营后,此药由公私合营德裕昌药房继续生产。1958年改由掖县制药厂生产。1962年
掖县制药厂撤销,由县药材公司组织生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最多年销量83万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