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学 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339&run=13

境内小学教育,以教会办最早。咸丰六年(1856),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夫妇在登州观音堂收养2名
穷困女孩,办起全省第一所管衣管饭的寄宿女义塾,这也是全省最早的女子学校。此后,美国传教士
梅里士、 狄考文、 郭显德夫妇等又办起女子学校、 义校和书院等, 学生都只有三五人。同治七年
(1868),倪维思将其创办的女子义塾与狄考文妻妹办的女学合并到察院,成立女子文会馆,后又移至
东关。教会小学在烟得到发展并形成学制,时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
光绪二年(1876),《烟台条约》签订,加之翌年大灾荒,外国传教士借机收罗众多饥饿学生办学,
牟平、福山、栖霞、文登、荣成办起蒙塾、补习班17处。
光绪二十年(1894),美国长老会女传教士杜宇宁,捐资3000元与柏尔根、韦丰年等一起创办英文
馆,初招生6人,年内增至60人,是山东省第一所开设英文课的教会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广东人梁浩池自筹资金创办烟台养正小学堂,为烟台市第一处国人创办的
小学堂,校址在烟台张裕路。1907年,烟台著名实业家林秋圃被推任为该校校长,先后建楼房90间,
在校学生增至800人,并附设幼儿园。林秋圃治校严谨有方,注重聘任优秀教师,讲究教学方法,对
所有赞助过学校的人士采用立碑留名等方式以资鼓励。光绪三十二年(1906)黄县城二圣庙村袁义亭与
父袁丕令在该村创办经正小学堂,袁义亭任校长。该校注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五卅惨案"发生后,袁义亭即令停课,师生上街宣传,抗议日、英帝国主义的罪行。省教育厅
颁发奖章、奖状表彰袁义亭。是年,莱阳县立一小创立,原名官立高等小学堂,1916年易名。至宣统
元年(1909),登州府、莱州府已有高等小学堂58处,学生1325人,初等小学堂319处,学生达5558人。
民国初年,初等小学堂一律改为国民学校。小学有高等小学,学制3年,国民学校,学制4年。在"
五.四"运动推动下,又有蓬莱县私立良弼小学、长山岛成章小学、海阳县香山小学等一批学校建立。
私立良弼小学建于1924年,初由民族企业家丛良弼和陈立东共同筹资,后由丛个人筹资,原名荫德初
级小学,1925年易名丛氏第一小学。因该校办学成绩显著,1935年十周年校庆期间,蓬莱县县长、教
育局长及各界代表前往祝贺,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山东省党部书记张叶树、省主席韩复榘、教育
厅长何思源及齐鲁大学等近百个单位和个人寄来题词、贺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境内各县初级小学
6180处,在校生237288人;高级小学309处,学生24720人。
1938年日军侵占胶东后,境内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日伪统治区的教育性质与状况各异。抗日
民主政府重视发展小学教育,1941年,胶东行政区内50户以上的村庄均设公办小学1处,4个海区共有
高等小学604处,初等小学5280处。1942年,东海专区的文登县、荣成县、牟平县,学龄儿童入学率
分别为74.5%、89.3%、81.4%。1944年胶东根据地进一步巩固扩大,小学相应发展,一般每个行政
村设1处小学,每个区设3至5处中心小学。当年10月起实行民办公助,实施教育改革,将以儿童为主
的小学转变为以成人为主的村学。1946年春,胶东行政区平原地区一般每个自然村设1处小学,学龄
儿童大量入学。此外,解放区还广泛设立完小、高小,提高高小生的入学率,要求高小生在2.5公里
内走读,努力争取农民子女达到高小程度。在办好全日制正规小学的同时,还采取组织校外儿童学习
班等多种形式办学。1941年至1949年,解放区高小毕业生13万多人,大部分参军参政,参加根据地建
设和各部门工作,也为中等学校和各种训练班输送了大量人才。
日伪统占区实施"以华制华"的奴化教育。日伪军在其所占镇、区设中心小学,其编制以完全小学
为主,间有市立、私立、教会小学,代用、简易、短期小学等多种形式。珍珠港事件后,英、美对日
宣战,原英、美教会办的学校均被日军封闭,英、美籍教师被驱出境或被关进集中营。
国民党统治区的小学教育在抗战初期因日伪进攻,遭到严重破坏或被迫停办。1942年起,规定所
有乡(镇)、保原有公立小学及民众学校改为中心学校,每乡设中心学校1处,每保设国民学校1处。乡
中心小学内设小学部、民教部。小学部分初、高两级;民教部设初级成人班及妇女班。学校教学提倡"
四维八德",信仰三民主义。
建国后, 小学教育迅速恢复、 发展。1950年全区有小学6739处,在校生588173人。1952年学校
9855处,在校生1005164人,分别为1950年的1.46倍和1.7倍。1956年全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
纠正盲目倾向,小学教育稳步前进。1958年,小学招生剧增102868人,学校增164处。广大师生大炼
钢铁、大战三秋,集体食宿,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1959年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
针,创办了一批民办小学,开始录用民办教师。"文化大革命"初期,小学一度瘫痪。1969年农村公办
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实行民办公助,实施小学不出队的办学方针。70年代开始,把普及小学教育作为
学校工作重点。1972年全区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为全省、全国最早普及小学教育的地市之一。1984
年始,逐步改造、建设小学校舍。是年,经省人民政府检查验收,烟台市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
率、毕业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成为全省最先普及初等教育的地级市。至1985年,全市小学为7166处,
在校生732163人,7~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
建国后部分年度全市小学及在校师生情况
┏━━━━━━┯━━━━━━━━━┯━━━━━━━━━┯━━━━━━━━━━┯━━━━━━━━━┓
┃ 年 度 │ 学校数 │ 在校生数 │ 专任教师 │ 教职工 ┃
┠──────┼─────────┼─────────┼──────────┼─────────┨
┃ 1950 │ 6739 │ 588173 │ 12634 │ ┃
┠──────┼─────────┼─────────┼──────────┼─────────┨
┃ 1953 │ 9724 │ 982949 │ 21688 │ 24726 ┃
┠──────┼─────────┼─────────┼──────────┼─────────┨
┃ 1956 │ 8739 │ 954620 │ 22069 │ 25762 ┃
┠──────┼─────────┼─────────┼──────────┼─────────┨
┃ 1960 │ 8458 │ 1123293 │ 27972 │ 29365 ┃
┠──────┼─────────┼─────────┼──────────┼─────────┨
┃ 1962 │ 9575 │ 1075089 │ 24184 │ 33982 ┃
┠──────┼─────────┼─────────┼──────────┼─────────┨
┃ 1970 │ 10369 │ 1304071 │ 14160 │ 46283 ┃
┠──────┼─────────┼─────────┼──────────┼─────────┨
┃ 1972 │ 10542 │ 1497041 │ 49199 │ 49422 ┃
┠──────┼─────────┼─────────┼──────────┼─────────┨
┃ 1975 │ 10551 │ 1489921 │ 50885 │ 51242 ┃
┠──────┼─────────┼─────────┼──────────┼─────────┨
┃ 1983 │ 8656 │ 895100 │ 38300 │ 41065 ┃
┠──────┼─────────┼─────────┼──────────┼─────────┨
┃ 1985 │ 7166 │ 732163 │ 34894 │ 371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