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25&run=13

境内种植的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嗜好作物,还有少量染料作物和药用
作物。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向日葵、油菜、蓖麻等;纤维作物有棉花、大麻、红麻等;糖料作物
有甜菜、甘蔗等;嗜好作物有黄烟、茶等。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有花生,其次为黄烟、大麻、红
麻、芝麻、甜菜。
花生 栽培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小粒落花生已有一定种植面积。近代,又引入大花生种
植。1862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自上海抵登州后,将弗吉尼亚大花生种250克送给教徒(大杨家村农民杨
得来)试种,后逐步传开,扩散到招远、黄县、栖霞等各地,到1935年前后普及到境内山区大部分地
区,成为农村一大经济作物。小花生产量低,1922年前,亩产50公斤左右。1922年胶东10个县共种植
花生10.4万亩,亩产100公斤左右。1933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8.2万亩,其中大花生已占有一定比重,
亩产116公斤。1935年以后受自然灾害和战争影响,产量下降,到1947年全区种植面积为169.4万亩,
亩产90.5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小花生逐步被大花生代替。
1949~1958年,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迅速增长,种植面积最高年份1957年达318.3万亩,平均亩
产最高年份1956年达139公斤,分别为1949年的187.89%和153.59%。1959~1962年,种植面积和产
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亩产降至64,5公斤。1963~1966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开始回升。1967~1976
年,农业偏重于粮食生产,花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1976年亩产下降到89.5公斤。1977~1985
年,调整粮油生产结构,花生生产大发展。种植面积最高年份1985年达418.5万亩,平均亩产最高年
份1984年达224.5公斤,总产突破8.47亿公斤。其间,高产地块不断出现,海阳县忠厚大队科验队亩
产达到732.75公斤,创国内外花生单产新纪录。招远县曹孟大队种植106亩丰产方,平均亩产561.5公
斤。 海阳县黄家大队种植127.5亩, 平均亩产541公斤。 1983年全市亩产500公斤高产田块发展到
2232.7亩, 其中蓬莱县孟家村1.6商花生亩产达到746.3公斤,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4年全市亩产
500公斤的高产面积达到4000多亩。1985年全市种植面积占山东省花生面积的37%,占全国花生面积
的10%,总产74698万公斤,接近山东省总产二分之一,占全国产量近六分之一,成为重要的花生出
口基地。
花生栽培技术不断改进。1949年以前多为春播,一年一季,种植方法采用开沟播种或刨窝点种,
田间管理较简单。新中国成立后,春花生种植减少,麦田套种花生增加。1950年始提倡和推广麦垄间
小面积套种,实行花生、小麦一年两熟。1967年后乳山、文登、栖霞、牟平等县在山丘旱田实行大沟
麦套种植,有水浇条件的平原丘陵区采用小沟麦套种植。1979年掖县柴棚公社农业技术员桑寿亭创造
花生带壳播种技术(双仁果花生掰开),充分利用了早春土壤墒情,保证一播出全苗,一般增产10~15
%。1984年福山区进一步采用带壳播种地膜覆盖技术,产量又提高10%左右。1955年半蔓品种推广种
植后,种植密度逐渐增加。1975年后随着品种、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的变化,密度进一步增加。为保
证种植密度,对垄作花生逐步由一垄一行改为大垄双行,并覆盖地膜。花生田间管理由一般管理演进
到科学管理。1978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此外,总结推广高产地块应用综合技术配套生产经
验,进一步推动全市花生生产向高产稳产方向发展。
黄烟 全市均有种植,以栖霞、莱阳为最多,产量最高,其次为乳山、牟平等县。栖霞栽培烟草,相
传始于明朝万历末年,莱商人从福建带回烟种,交由大台村(今属威格庄镇)一位农民种植,因品质优
良,附近农民争相索种,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栖霞"韩家疃烟"和莱阳"朱兰烟"是山东省名特产之一。
1931~1933年栖霞县种植5000亩,亩产干烟125公斤。1949年胶东全区种植3.9万亩,亩产57公斤。总
产222万公斤,其中栖霞、莱阳两县产量82.5万公斤,占36.8%。1959年全区总产258万公斤,其中栖
霞、莱阳129.5万公斤,占50%。1985年全市种植1.27万亩,平均亩产128公斤,总产162.5万公斤。
黄烟分春烟和夏烟两种,以春烟为主。品种主要有胎里胖、大蒲、小蒲、大柳、二柳和密柳等。1980
年前后引进大金星、大金叶、沂水柳子等。
麻类 烟台种植的麻类有红麻、大麻、苘麻3种。红麻从印度引入。1930~1950年间每年种植万亩,
最多达2万亩。由于种子退化和炭疽病危害,自1954年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1962年后莱阳又引入印
度红麻新品种"阿德拉斯"(红茎麻和黄茎麻)试种成功。至1979年,全区每年稳定种植两万亩,一般亩
产生麻50~100公斤,高产年份可达150公斤。红麻喜洼涝碱地,是洼涝区经济作物之一。大麻亦称线
麻,烟台种植约有两千多年历史,主要产地在莱阳、黄县、福山。1944~1946年间莱阳县白龙区(今
古柳镇一带)为大麻重点产区,年总产量为100万公斤,占全区产量的10~20%。1949年后莱阳县每年
种植面积约为3000~4000亩,亩产一般50~100公斤,总产20~25万公斤,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
区的20~40%。1970年后,大麻制品渐被化纤代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1982年,全区仅剩600亩
左右。苘麻亦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文登、乳山一带种植面积较多,适于洼涝、沟坡、道旁等零星
土地种植。1983年全市种植1000亩,平均亩产85公斤。
棉花 境内种植历史悠久,但面积较少,产量不高。1931年山东省农业厅从北平购入美洲棉种,分发
各县种植。1933年胶东8县种植9178亩。亩产44.75公斤。1945年胶东根据地人民政府号召种植棉花,
支援对敌斗争,巩固根据地,备县均有种植。东部沿海各县秋季置度低,棉桃不能正常成熟,产量低,
种植面积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全区一般每年种植二三万亩。最高年份1952年达到10万亩。亩产一般
10~20公斤。1967年后强调发展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终因气温低、产量不高、质量较差,到
1975年全区基本停种。1978年以后,每年种植数百亩,至1985年,仅种100亩。芝麻 境内各县多零
星种植。 1949年全区共种植3000亩, 亩产28.35公斤。 此后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产量低而不稳。到
1985年,全市共种植8000余亩,亩产44公斤。甜菜 1958年始福山、掖县、文登、荣成等县引进试种。
1970年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一般每年种植六七万亩,其中掖县、文登、荣成、牟平种植面积较多。
到1985年,全市共种植2.55万亩,亩产块茎1316.5公斤。

全市花生播种面积与总产量
单位:万亩、万公斤
┏━━━━━━━━━━━┯━━━━━━━━━━━━━━━━━┯━━━━━━━━━━━━━━━━━┓
┃ 年度 │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
┃ 1949 │ 169.40 │ 15570 ┃
┠───────────┼─────────────────┼─────────────────┨
┃ 1956 │ 310.30 │ 43170 ┃
┠───────────┼─────────────────┼─────────────────┨
┃ 1957 │ 318.30 │ 29305 ┃
┠───────────┼─────────────────┼─────────────────┨
┃ 1962 │ 208.30 │ 21282 ┃
┠───────────┼─────────────────┼─────────────────┨
┃ 1965 │ 266.50 │ 32867 ┃
┠───────────┼─────────────────┼─────────────────┨
┃ 1970 │ 284.10 │ 36144 ┃
┠───────────┼─────────────────┼─────────────────┨
┃ 1975 │ 299.34 │ 38507 ┃
┠───────────┼─────────────────┼─────────────────┨
┃ 1978 │ 291.79 │ 44392 ┃
┠───────────┼─────────────────┼─────────────────┨
┃ 1980 │ 330.33 │ 64310 ┃
┠───────────┼─────────────────┼─────────────────┨
┃ 1985 │ 418.45 │ 746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