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192&run=13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前3年受"左"的影响,编制计划按照主观意志任意变动和拔高。1958年2月烟台市计划工作会议提出要当编制计划的促进派,不当促退派,要编一个跃进计划,不要编一个爬行计划。当时安排1958年的主要计划指标是,地方工业总产值必成计划1.32亿元,比1957年增长87.8%,期成计划1.4亿元,增长100.3%。要求工业产品质量产量都要大提高,其中轴承在5年内赶上英国"豪富曼",时钟赶上西德"美最时",闹钟在3年内赶上西德"钻石"牌。地方工业42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比1957年降低15.1%。粮食总产比1957年增长103.3%,亩产增长113.2%,达到过"长江"(亩产800斤)要求。2年实现烟台市郊区水利化,3年实现农业机械化,5年内达到郊区水果化,成为花果乡。基本建设计划投资1609万元,比1957年增加3.4倍,其中钢铁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86.2%,要在两年内建成年产22万吨钢、12万吨钢锭、10万吨钢材的钢铁企业。莱阳专署也编制了类似的"跃进"计划。"左"的计划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后果是:生产建设统计数字浮夸虚假,是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实际为17.2亿公斤,虚假部分占75%,花生总产量虚假部分占67.3%,生猪存养量虚假部分占43.5%,工业总产值只有3.75亿元,虚假部分占41.9%;农、轻、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5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实际增长7.9%,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0.1%,而农业总产值下降3 %。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增长29.3%,重工业产值增长101.4%;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职工人数增加过猛。1958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达到26.6万人,比1957年增加1.05倍,工资总额增加26.5%。集体所有制职工(包括公社一级)达到10.7万人,加重了财政和商品粮供应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9年烟台专区编制的国民经济计划突出"以钢为纲",并提出以"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保证完成。编制1960年度计划时,则强调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的方针。这两年计划指标依然实行几本帐,大计划,高指标,层层加码,继续"大跃进”。主要计划指标安排,1959年粮食总产170亿公斤,亩产1259公斤,花生总产50亿公斤,亩产2000公斤,工业总产值32亿元;1960年粮食总产38.6亿公斤,花生总产5.595亿公斤,工业总产值8.04亿元,8月份又增至15亿元。实际执行情况,196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0.8亿公斤,比1959年减产6.3亿公斤,已降到建国初期的水平。花生总产量1.48亿公斤,比19

59年减产27%,比1949年还减少2000万公斤。果品产量比1959年减产58.3%。生猪存栏头数比1959年减少26.8%。工农业总产值比1959年降低了10.7%,其中农业总产值比1959年下降了24.1 %,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比1959年增长26.3%,轻工业产值仅增长1.3%。全区基本建设投资达到9504万元,是建国以来最高的一年,比1959年增长40.1%。生产性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83.1%,其中农业投资25.6%,轻工业占6.3%,重工业占44.7%。财政收入比1959年增长15.4%,支出增长55%。市场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供应奇缺,物价大幅度上涨,城乡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农村人均集体口粮比1959年减少61公斤,人均收入40元。全区征购粮食比1959年减少1.96亿公斤,花生减少 O.705亿公斤。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1960年底全区总人口净减少14万人,患各种疾病人数35.1万人,外流人口2万余人。全区有481万人需要国家供应粮食,占总人口的75%。1961~1962年烟台地区实行初步调整,但计划工作仍没有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