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基层经营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2&rec=117&run=13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合作事业,蓬莱、黄县、栖霞、招远、莱阳、文登、掖县、荣成8县建合作社30处,其中消费合作社16处,生产合作社3处、信用合作社8处、购买合作社2处、贩卖合作社1处。至1945年无一存留。
1938年,胶东解放区开始兴办合作事业。到1939年,蓬莱县、黄县、掖县办起消、费合作社60余处。1941年1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力倡"办理合作事业,发展农村经济",胶东合作社蓬勃发展。到1942年共办起合作社440处,其中荣成县多达280处。这些合作社多为生产合作社。
1943年起,解放区各级政府一方面对原有合作社进行整顿,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合作社,到1945年胶东区共有合作社2900多处,90%以上为生产合作社。1946年底,胶东区共有合作社2981处,社员113.67万人,股金2.89亿元(北海币,下同),多数仍为生产合作社。到1947年大部分停业。
1948年8月,胶东行署召开合作贸易会议,确定"整顿恢复合作社,开展供销业务"。到1949年2月,胶东区合作社恢复发展到2274处(供销合作社仅259处),社员99.3万多人,资金14.5亿多元。到年底,合作社增加到3546处,社员117.万多人,资金折合小米1103万多公斤,并建立区合作社70处。
1950年初,胶东行署加强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合作社又有发展。到4月底,共有基层合作社3786处,社员102.9万多人,股金163.87亿元(旧人民币,下同)。区合作社增加到141处,占区总数的31%。年底,莱阳专区共有基层社2216处,社干部7506人,社员57.58万人,股金70.5亿元。
1951年,莱阳专区改变村村建社现象,扩增社员和股金,并将合作社名称统一改为××联村供销合作社。莱阳专区实行以集镇为中心(偏僻地区以大村为中心)建社,将原有2216处合作社并为666处,社干部减少到4300人;社员增加到10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4%;股金增加到168.34亿元。合并后的供销合作社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并在边远村设分销店,深受群众欢迎。1952年8月,文登专区共有基层合作社617处,社干部4780人,社员102.66万多人,股金288.25亿元,资金467.87亿元。到年底,将617处合作社并为122处(内有渔业社33处,消费社3处) ,社员发展到111多万人,占总人口的40.4%;股金增加到379.4亿元,积累资金182.8亿元。合并后的供销合作社下设669个零售商店,方便了群众生活。
1956年3月,全区共有基层供销社260处,下设门市部930处,业务人员4187人;零售店2103处,业务人员6357人。5月将渔业合作社移交给水产部门管理。全区基层供销社调整为220处,下设零售网点7992个(全区设立网点的村占村总数的71.5%),有业务人员25971人。1957年6月,供销社将经营的医药业交卫生部门, 设在县城的日用工业品机构交给商业部门管理。8月,全区基层供销社调整为209处,下设零售网点6210个,职工25781人,其有资金4661万多元(新人民币,下同)。每乡设立1个中心商店,受驻地乡政府和供销社双层领导,承担乡范围内的供销业务。
1958年5月,莱阳专区供销分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社归商业局管理。6月,供销社改名为综合商店。12月,将综合商店改为人民公社供销科,实行农业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合一。1959年9月供销业务析出,对外挂国营商店和供销合作社两块牌子。1961年6月起,通过试点逐步恢复基层供销社。到1962年底,全区基层供销社增加到235处,共有零售店2345个,职工14718人。
1963年2月,设在城市的消费合作社一律交给国营商业,同时撤、并设置不合理的基层供销社,全区基层供销社减到185处,减下的50处仍按原社址、机构改为分社,增加25处网点。是年,全区共有2370个供销店。
1965年8月起,坚持按经济区划以大集镇为中心建社原则,将全区基层供销社调整为169处,供销店1354处,新增代购代销店2747处。农村零售网点(包括代购代销店)增加到4270处,每店由平均服务3.27个村444户2121人减到2.65个村363户1735人,进一步方便群众购销。1968年,全区有基层供销社194处,零售门市部2104处,饮食服务店271处,代购代销店469个,代销员4786人。
1970年,供销工作归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商业局分管,各县按公社建制设立基层供销社。1975年7月,供销业务从商业局析出,成立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供销合作社,全区有基层供销社298处,零售网点8500多处。1978年基层供销社增加到302处,驻地设门市部1720处,有供销店1527处,代销代购店8012处, 合作店18处,职工24036人。1983年9月起,对基层供销社进行体制改革,恢复其"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特点。全市保留的250处基层供销社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起理事会和监事会,开展清股、扩股和发展新社员。到1985年底,全市有基层供销社250处,零售网点2976个,代销代购店2347处,共有职工285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