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91&run=13

据资料记载,建国前境内干旱平均7年2遇,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1959~1985年,据气象资料
记载,全市有15个年份出现干旱,平均5年3遇,干旱的发生率比建国前明显增大。
境内1848~1949年出现的大的干旱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蓬莱县、牟平县、福山县、文登
县夏旱。咸丰二年(1852),蓬莱县、文登县春旱。咸丰六年(1856),海阳县、牟平县、蓬莱县、黄县、
栖霞县夏大旱。咸丰九年(1859)黄县、福山县、掖县、蓬莱县大旱。同治八年(18.69),蓬莱县、黄
县春、夏、秋连旱。光绪二年(1876),牟平县、海阳县、莱阳县、福山县、文登县、掖县春、夏连旱,
草木皆枯。光绪十三年(1887),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秋连旱。光绪十八年(1892),莱阳县、海阳
县、牟平县、文登县夏旱。光绪二十年(1894),境内北部地区秋旱。其中烟台8~10月降水比常年减
少87%。光绪二十五年(1899),莱阳县、黄县、文登县、牟平县、荣成县春旱、秋旱。光绪二十七年
(1901),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和初秋连旱。光绪三十二年(1906),境内大部分地区秋旱,烟台秋季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8%。光绪三十四年(1908),境内西部、北部地区春、夏连旱。1912年,境内
大部分地区春、夏、秋连旱,烟台年降水量比常年减少40%。1916年,莱阳县夏旱,境内北部秋旱。
1919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连旱。烟台3~8月降水量比常年减少61%。
1927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秋连旱。
1928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旱,其中烟台3~5月降水量比常年减少52%。1936年,境内大部分地
区春、夏、秋连旱。
1950~1985年境内出现的大的旱灾有:1955年,威海、牟平、莱阳春旱,小麦每亩平均减产16公
斤。1958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连旱,年降雨量比常年减少28%。1965年,蓬莱县、长岛县、黄
县、招远县、掖县春、夏、秋连旱,其中长岛县年降雨量只有282.3毫米。1966年,境内东部和
南部春、 夏干旱。 1967年,牟平县、海阳县、乳山县、福山县、蓬莱县、威海市夏、秋干旱。
1968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秋连旱,全年降水量仅434.8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减少29%。1969
年,牟平县、海阳县、蓬莱县、招远县、黄县、长岛县夏、秋干旱。
1972年,海阳县、掖县春、夏、秋连旱。1976年,境内严重春旱,山丘地小麦干枯,中小型水库
大部分干涸,部分地区人畜吃水困难。1977年,境内大部分地区夏、秋、冬连旱,受灾面积达383.6
万亩。1978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旱,初夏连续29天不雨,土壤含水量只有4~5 9,6,有1200万亩
农作物受灾,受灾严重区域玉米、花生旱死。
1979年,境内大部分地区夏、秋干旱,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30~50%,农作物受灾面
积达650多万亩,其中重灾面积350多万亩。1980年,境内大部分地区夏旱,年平均降水量509.1毫米,
较多年平均值减少22%。1981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仅475.1毫米,出现4季连旱,地下水位下降3~4
米,全市有41000口机井和1500多口大口井无水可抽,90多万人吃水困难。农田受灾面积达955万亩,
减产粮食8.2亿多公斤。1982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秋严重干旱,年平均降水量575.2毫米,其
中文登县、荣成县、威海市、乳山县、海阳县和莱阳县降水量均为建国最少年,旱情尤为严重。全市
夏粮减产3.12亿公斤,秋粮减产5亿多公斤。1983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夏、秋、连旱,全市年均
降水量496.4毫米, 招远县降水量仅368.3毫米。1984年,境内在连续7年干旱后,又出现严重春旱。
1983年11月至1984年4月, 全市平均降水只有54毫米, 较常年同期减少54%。全市有10300个塘坝、
1200座小型水库、11座大、中型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6米多,部分地区下降13米多。小麦受灾面
积281.6万亩,其中绝产面积65.4万亩,夏粮减产36%,全市有111.2万人吃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