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皮 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726&run=13

清末和民国初期,境内的耕革作坊多兼制车马挽具。30年代始有专业皮件加工店铺,如烟台天裕、
化昌及黄县的店铺等。1933年前后,黄县制作的皮条、皮带、弓弦、皮线绳索等,远销天津、青岛、
济南等地,较有影响,年营业额近万元。抗日战争时期,烟台同源兴和栖霞县桃村劳都等皮铺,为八
路军生产手榴弹袋、皮腰带、枪套、公文包等皮件制品。建国初期,皮件制品无大发展,1952年全区
仅产车马挽具3100件。1956年烟台化昌、天裕、三友、聚盛等私营皮件店铺联合组成皮件制品合作组,
产品仍限于车马挽具、票夹、蝇拍等。70年代,烟台各地相继建起皮件生产专业厂,主要产品有皮包、
皮箱、手套、公文夹、票夹、自行车座、皮腰带、篮球、排球、足球等,除国内销售外,还大量出口。
1985年全市有皮件工业企业11个,职工1762人,固定资产总值828.8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839.6万
元,实现利税167.29万元。
解放前直至60年代,境内制作皮件制品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全靠手工,效率极低。1970年起,
烟台联益制革社加工自行车皮座, 开始使用龙门压力机和剪裁机, 后又添置割边和喷漆机等设备。
1977年烟台、威海、黄县等地皮件制品厂家,先后增添裁料机、起凸机、热压涨圈机、对焊机等设备,
使制箱由手工变为机器,最高年产皮箱达10万只。1980年烟台皮件厂开始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模压铝
口家用衣箱。1985年全市模压旅游箱产量达6万只。
各类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车马挽具, 1956年莱阳专区年产15.76万件。 1965年烟台专区年产
117.5l万件。1977年产量最高,为410.18万件。80年代起运输机械逐渐代替畜力,1980年车马挽具降
至122.46万件,1985年全市二轻系统基本停产。皮箱,1965年烟台皮革厂生产的"牛皮"牌全革皮箱和
花格软盖箱国内外畅销。70年代最高年产量为10万余只。1981年烟台、威海两地大量生产模压人造革
衣箱。威海皮件二厂的"珠凤"牌和烟台皮件二厂的"港城"牌模压旅游箱,1983年和1984年分别被评为
省优产品。皮包,60年代后期,皮革包渐由塑料包代替。1978~1979年,烟台皮件二厂生产的人造革
包,有20多个花色,在全省订货会上,一次订货10万个。1981年又制造出钢丝圈包、软盖箱包、走轮
旅行包等。票夹,50年代一般是猪面革加金属拉链缝制,产量较少。70年代产量增多,并开始出口,
1972年外商一次订货1500打。烟台皮件一厂生产的铜口皮夹,1978年被山东省轻工业厅命名为名牌产
品。 手套, 1958年烟台联益制革社开始生产生活和劳动手套,1965年外销出口,成为"拳头"产品。
1966~1985年,生活手套外销78万打,劳动手套外销98.4万打。威海皮件一厂的"名岛"牌猪面革手套,
1985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自行车座,1954年生产"象"牌硬皮座,1960年生产"马"牌皮座。1978
年烟台皮件二厂为青岛"金鹿"牌自行车配套生产硬皮座,1979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产量
达12万只。皮腰带,一直为畅销货。1980年起逐渐被塑料、金属、人造革、帆布、牛筋等腰带代替,
至1985年只有烟台皮件二厂生产。篮、排、足球,原为烟台体育用品厂的产品。1980年该厂人员设备
并入烟台皮件一厂,产品商标为"东海"牌和"流星"牌,年总产量4万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