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皮 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725&run=13

1875年前后,市区内有徐、董两姓设鞋摊修鞋并兼做皮鞋。1880年后,徐、董二人在市区北马路
分别开"恒利"、"义成"商号,仍操旧业,规模稍大。至清末,相继又有中兴、广泰、信昌等皮鞋铺开
业,并有一日本人在市区太平街北首开设"片罔"号皮鞋铺,雇佣当地制鞋技工专做牛皮鞋。至1917年,
烟台有皮鞋铺9处,从业者50多人。1926年增至13户,从业共80多人。1937年烟台皮靴铺发展为28家,
从业者130多人。1938年日军侵占烟台后,众多鞋铺相继停产或转为修鞋。
建国后,制鞋业复苏。1954年7月1日,烟台新华靴鞋生产合作社成立。各县也相继建起制鞋生产
合作社,生产布鞋兼制皮鞋。至1960年,烟台专区皮鞋年产量达34.51万双。1961年和1962年产量下
降,分别为18.84万双和17.15万双。70年代后,皮鞋业开始大发展。1970年全区生产皮鞋45.25万双。
1980年总产量达521.87万双。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1985年,全市共
有15个皮鞋企业,职工4925人,固定资产2430.8万元,生产流动资金1746.1万元,年产皮鞋746.05万
双,完成工业总产值5248.3万元,实现利税615.2万元。
20世纪70年代以前,制作皮鞋工具简单,主要依靠手工缝制。自70年代起,以新设备和新工艺生
产胶粘皮鞋、皮凉鞋、童皮鞋、劳保皮鞋等。1974年烟台皮鞋厂采用甲乙胶、氯丁胶制成胶粘皮鞋。
这种皮鞋加工简单,脚感舒适,更新换代方便,使皮鞋生产实现了一次变革。此后备鞋厂陆续采用此
工艺生产胶粘皮鞋。从1979年始,威海皮鞋厂每年设计胶粘男女皮鞋花色300多个,年产能力达75万
双。1984年蓬莱皮鞋厂购置6台皮鞋专用设备和20台工业缝纫机,生产皮鞋、凉鞋、皮棉鞋等,年产
量达16.3万双。其间,栖霞、烟台、牟平等皮鞋厂除生产牛、猪面胶粘皮鞋外,还相继制出人造革和
合成革模压皮鞋及注塑和硫化皮鞋。
50~80年代,境内皮鞋制品主要有:线缝皮鞋、马靴、胶粘皮鞋、硫化皮鞋、模压皮鞋、劳保皮
鞋等。50年代末,线缝牛皮鞋主要销往苏联,年出口2万双左右。70年代起,销量逐年下降。马靴,
为烟台皮鞋业传统产品。莱阳、招远、掖县等地均有生产。建国后,皮革短缺停产。1978年后恢复生
产,产品主要销往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年销10万双左右。胶粘皮鞋,以烟台皮鞋厂"
风帆"牌胶粘女皮鞋、烟台童鞋厂"新苗"牌胶粘童皮鞋、海阳皮鞋厂"京海"牌胶粘男女皮鞋等为上品。
1985年全市仅定货投产即达200多个花色。劳保皮鞋,1963年始产于牟平县初家鞋厂。后烟台、文登、
招远等皮鞋厂也有出产。主要供冶炼、建筑、油田、矿井工人作业穿用。80年代试制出硬脑大头劳保
鞋,成为烟台皮鞋业的"拳头"产品。硫化皮鞋,最早由烟台皮鞋厂1962年制出,以汽车外带作鞋底,
采用硫化工艺制造。晴雨皆宜,很受农民欢迎。60~7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26万双。80年代起逐渐被
胶粘皮鞋取代。 模压皮鞋, 1967年始产于烟台皮鞋厂,帮底均用模压成型。外观粗糙,品种也少。
1978年最高产量12万双,1982年减至1.32万双,1983年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