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刺绣抽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713&run=13

刺绣,秦朝时境内妇女已很擅长。西汉时期,胶东刺绣品传至胃劈,亚、西亚和欧洲。唐宋时代,
境内各地刺绣品传至朝鲜、日本等地。明清时期,胶东刺绣仍很兴盛,刺绣的衣裙、枕头、被褥、兜
肚、鞋帽、戏装、伞盖、帐帷、轿衣等遍地可见。19世纪末,开始出现专营刺绣的工厂企业,城乡女
绣工大批进厂以此谋生。1893年,英商詹姆士·马茂兰在烟台开设仁德洋行,收购民间绣花品销往欧
洲,同时引进西欧麻布,与民间技艺结合,生产出烟台麻布刺绣品。20世纪30~40年代,受战争影响,
刺绣业步履维艰,1942年仅烟台市即有3500名刺绣职工失业。
建国后,刺绣业始得真正发展。50年代始许多家庭使用缝纫机,改传统的手工刺绣为机器刺绣。
最早采用机绣的工厂是1954年建厂的荣成石岛刺绣厂。此后逐渐推广。机绣速度快,绣品色彩艳丽,
花卉禽兽,图像传神逼真。70年代后,机绣品由初时的枕袋、一般机绣品逐步扩大到床罩、门帘、被
套、缝纫机罩、生丝台布、沙发套、电视机套等,且不断推出新产品;针法也发展到长针、跑针、包
针、溜针、云针、菊花针、珍珠针、翻底针、反包梗等30多种。产品大量出口,销往欧洲、东南亚、
香港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其间,为扩大生产,许多单位还在农村广泛设立加工点。烟台刺绣厂的农村
加工点麓展到莱阳、蓬莱、文登、福山等县、10多个自然村,2700多人。荣成石岛刺绣厂的网点分布
于252个自然村,加工人员8000人。
建国以来,境内刺绣行业出口长盛不衰的珍品有:"孔雀"牌绣花衣。荣成石岛刺绣厂1959年首创,
1961年进入国际市场。面料采用精纺高级真丝涤丝交织绸、软缎、双皱等,吸收民间刺绣针法和抽纱
工艺特点绣制。用料考究,作工精细,尤其以垫底直针绣别具一格,现已发展到50多个品种数千个花
色。"孔雀"牌绣花衣1978年被山东省二轻厅命名为名牌产品,1980年获山东省二轻厅优质产品称号,
1982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长寿"牌生丝、涤丝台布,荣成石岛刺绣厂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首
创。生丝台布集全国四大名绣和胶东民间刺绣的各种针法和特长,做工精致,风格独特。1978年被山
东省二轻工业厅命名为名牌产品, 1980年成为部优产品, 1982年获山东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称号,
198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二等奖。涤丝台布采用涤丝面料,其质感和透明度可与生丝媲美,且
具不折不皱、下水不花等优点。1985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获设计创新希望杯一等奖。"云龙"
牌云龙绣,为文登绣品厂80年代初首创。产品初创即获山东省和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1985年又获省
优、部优和国优3个优质品称号,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又荣获金杯奖。云龙绣以电热处
理代替手工抽勒雕镂,不仅可自如透空任何委婉曲折的花样,且能保证镂透处的纤维互相凝结,不吐
丝,不变形,为抽纱图案的变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抽纱刺绣部分产品
至1985年底,全市二轻系统县属以上刺绣生产企业12个,职工2828人,固定资产1029.1万元,全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71万元,利润134.1万元,上缴税金166.4万元。
抽纱手工艺1892年由欧洲传入中国,第二年传入境内。开始由英国莉莉·马茂兰女士在烟台教会
手工学校一边传教,一边传授抽纱技艺,短短五年间,胶东各地熟
谙此艺者已达4万多人。其时抽纱制品有网形花边(网扣)、梭子花边、手拿艳边、棉麻布抽纱等,烟
台成为中国第一个抽纱花边出口生产基地。20世纪初,马茂兰开设的仁德洋行在经营刺绣品的同时,
也在各地指导生产抽纱花边,收购成品,运销欧美。

烟台绒绣厂为首都毛主席纪念堂绣制的大型绒绣作品祖国大地
至1903年,该洋行资金积累达5万海
关两(银),居山东省进出口贸易之首。此后经营抽纱花边的中外庄号竞相成立。《中国实业志》
(纺织工业·花边业)中记:"鲁省之花边业,分布于烟台、栖霞、招远、荣成、海阳等处,全省经营
此业者,凡一百三十九家,资本总额达二十五万九干余元,以烟台最为发达,该地经营此业者计一百
一十家,占全省庄号百分之七十九点一四,资本总数为二十四万四千零四十五元,占全省资本数百分
之九十四点二一,……各庄号全年花边及其它出口总值为一百八十万九千余元,其中烟台产值为一百
六十四万余元,约占百分之九十点六六"。这些庄号(亦有称工厂者)多无厂房设备,仅内部雇佣数人
接洽买卖,工人皆为当地贫家妇女,庄号供给原料,在自家加工编织。
20世纪30年代境内花边抽纱业已极兴盛,共有大小庄号170余家,其中烟台110家,威海36家,栖
霞19家,招远6家,海阳4家,荣成1家。其中资本额5000元以上的庄号有烟台的意中、信丰、德泰、
福华、中外贸易行、德和涌、字达,威海的天主堂绣花工厂、义丰、同胜、德裕恒、同丰、广德、同
泰、德盛、亚东、庆新、盛新等。1938年至1948年,前期萧条,后期停滞。建国后,人民政府通过合
作社将妇女组织起来生产抽纱花边,产品销往各地并部分出口。1954年烟台市经营抽纱花边的商号51
家,其中7家办理出口业务,当年生产总值为273万元。年出口值218.4万元,占烟台土特产品出口总
值的80%。到1958年年总产值为626.2万元。60~70年代,抽纱生产着重改革工艺,增加品种。荣成
绣花厂创出手拿花边新针法和新图案,使成本下降30%以上。1978年手拿花边被山东省二轻厅命名为
名牌产品。栖霞花边厂在使用范围和图案、规格方面扩大创新,使素有"花边之王"美称的棒槌花边不
仅产镶边台布、大套和床盖,还产出满工花边大套等,工厂多次派人赴日本、美国、泰国、希腊等国
作技术表演。烟台绒绣厂为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绣制的壁画"祖国大地",为当今世界绒绣之最。进入80
年代后,抽纱花边业进一步发展,主要标志是创名牌,出口多。蓬莱县绣花厂生产的梭子花边,1980
年获国家金质奖,产品销往欧、亚、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的抽纱刺绣品种和质量一直列全国
之首,花色达1.2万多种。仅出口产品就有"八大边"(棒槌花边、梭子花边、手拿花边、网扣、棒针、
勾针、百代丽、编罗丝)和"八大绣"(满工扣锁、扣眼、雕平绣、绒绣、生丝绣、云龙绣、绣花衣、机
绣)之美称。至1985年,全市抽纱花边共有县属以上工业企业13个,职工2893人,固定资产1879.4万
元,实现利税65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