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日用陶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692&run=13

1933年邹子敏集资5.1万银元筹建瓷厂,翌年8月建成试产,厂名为胶东瓷业窑场。1937年"七七"
事变后,资金入不敷出,年底关闭。翌年3月,邹子敏出任伪商会会长,再次组织恢复生产。1942年
发展到拥有工人140余人。其后生产日渐萎缩。1945年10月人民政府依法没收了邹子敏等3人股金,继
续坚持生产。1946年5月再度倒闭。1948年10月商人金贡山集资30两黄金恢复生产,并改名为新生陶
瓷厂。1950年1月胶东党校与新生陶瓷厂合股经营,易名为新生合记瓷厂,8月改名为山东烟台窑业瓷
厂。1952年7月该厂将私人股金全部清理退还,成为地方国营企业。1953年3月更名为烟台实业公司瓷
厂。1954年改称山东烟台瓷厂。1958年下半年停产陶瓷,改产耐火砖。翌年1月恢复陶瓷生产。其时
先后有文登、掖县、威海、牟平莱山等4个小型陶瓷厂家,土法生产日用陶瓷。1959年9月牟平莱山陶
瓷厂并入烟台瓷厂。1962年底,文登、掖县瓷厂相继停产。1971年8月黄县陶瓷厂投产,主要生产工
农业用陶瓷管,也生产少量日用陶瓷。1977年文登陶瓷厂复建,1983年转产建筑瓷。到1985年,黄县
陶瓷厂停产日用陶瓷产品。至此,烟台日用陶瓷工业只有烟台、威海2个生产厂家,计有职工2388人,
固定资产1262万元,年产主要产品2582.2万件,产值1408万元,占一轻工业总产值的1.86%,全员劳
动生产率为5754元。
原料 建国前,原料由企业自购。焦宝石和粘土分别购自淄川和坊子,长石和硅石等就近采购。燃料
以木柴为主。1952年后,煤炭、木材、钢材等由国家统筹调拨,其它原料、辅料由企业自购于山东省
各地。70年代末以后,海砂、黄县土、长石、莱阳土、硅石、高岭土、石灰石、滑石、球石等由烟台
市辖区供应,焦宝石和铝钒土由山东省内供应,省外供应的有章村土、塑县土、大同土、马山土、介
牌土、小白干、石膏等7种。
设备 1935年8月投产时有45立方米、15立方米方窑各1座,轮碾粉碎机1台,500公斤球磨机4台,
机轮10台。1938年增设80立方米方窑1座,750公斤球磨机2台,机轮10台。1952年废弃旧方窑,改建2
座90立方米圆窑,同时增置2台3吨球磨机。1957年建1座95立方米圆窑和2座60立方米圆窑,拥有电机
2台。 1959年底,计有各类窑炉38座,主要设备20多台。1964年10月烟台瓷厂粗瓷烧成实现隧道化,
12月以卷扬机上料。 1965年底计有窑炉9座,其中30立方米烤花窑1座,电机150余台,主要专用设备
40台。1967年革新成功自动注浆机,1968年9月又革新成功链条注浆机。60年代末,整个陶瓷工业实
现产品烧成燧道化。1969年烟台瓷厂的粗瓷碗成型由机轮改为滚压成型流水作业线。1970年10月革新
成功粗瓷碗自动上釉机。1971~1973年,半成品干燥实现蒸汽管道化,停止使用地炕干燥法。70年代
末至80年代初,烟台瓷厂新建出口车间,使用1台日本滚压成型机,添置2台国产滚压成型机。1985年
烟台日用陶瓷工业共有各类设备541台(套),其中窑炉13座,主要专用设备118台(套)。
工艺 建国前,半成品多以露天干燥为主。50年代初采用地炕烘干工艺。1964年11月粗瓷烧成工艺
采用隧道化。1967年和1968年,先后采用自动注浆和链条注浆工艺。1969年粗瓷碗成型采用滚压工艺。
70年代初,采用自动上釉工艺,粗瓷碗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1973年半成品干燥开始采用蒸汽管道化
工艺。80年代初,利用隧道窑余热烘干半成品。1982年威海陶瓷厂试验成功丝网印刷新工艺,随后在
烟台市推广。
产品 日用陶瓷产品分为日用粗瓷、普通细瓷、色釉细瓷、美术瓷和陶器5大类。日用粗瓷的主要
传统产品有15厘米碗、16.6厘米碗、面碗、26.6厘米大海碗和缸等。1985年仅有烟台瓷厂一家生产日
用粗瓷,年产量1360万件。日用细瓷产品,建国前有茶具、帽筒和痰筒等,质地粗糙。1953年细瓷质
量提高。1965年后,烟台瓷厂日用细瓷产品发展到盘碟类、碗类、壶类、杯类等12个品种57个规格,
威海市陶瓷厂自1973年起始产细瓷,并逐渐取代粗瓷。1985年烟台陶瓷行业日用细瓷总产量为810.65
万件。1972年烟台瓷厂研制成功黄釉、深棕釉、粉红釉、黑釉,并开始试制美术瓷,主要生产鼻烟壶。
1984年色釉细瓷计有15头迎春茶具等7个品种26个花色,美术瓷的花色品种增至数十种。1985年色釉
细瓷和美术瓷产量为419.5万件。陶器主要产品是紫砂花盆,1975年黄县陶瓷厂生产8.47万件,1978
年达53.69万件。1984年停产。1985年烟台、威海两厂生产陶器30余个品种100多个规格花色。烟台瓷
厂生产的猫壶于1978年和1979年连续2年被评为山东省一轻厅优质产品。特质三鞭酒瓶和特质灵芝酒
瓶于1983年获山东省一轻厅优良奖。灯塔牌迎春茶具于1978年和1979年被评为山东省一轻厅优质产品,
并于1980年和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全国同行业优胜、产品奖,同年9月被评为轻
工部优质产品。 威海瓷厂的五头三角烟具1979年在全国轻工业系统优秀产品评比中获三等奖。烟台
瓷厂的迎春茶具在1984年6月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获同行业第四名,同类产品第一名。
销售 私营时期,产品全部自销。公私合营时,由企业组织人员到各地设摊卖货。1952年,产品由烟
台工业品批发站批发经销。60年代前期,企业自销部分产品。1965年市场饱和,降价销售。同年4月,
烟台瓷厂生产的巴斯杯碟在广州交易会上1次成交48万件,首次跻身于国际市场。1973年,产品大批
量出口,外销1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有烟台瓷厂和威海瓷厂的牛奶杯、光边碗、鼻烟壶、花口汤
盘等,当年出口量为123.13万件。1976年出口产品又增加黄县陶瓷厂的紫砂花盆。1977年出口总量增
至486万件,外销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个。1978年出口量比1977年增加了1倍多。1982年国家限量生产,
出口量大减,随后出口产品改为以小动物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日用工艺美术品。80年代后,企业由单
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逐渐由以产定销变为以销促产,改变了单纯
依靠商业部门包销方式,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法增多,1985年总销售量达3148万件,其中企业自销836
万件,出口43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