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啤 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667&run=13

1920年荣成人王益斋、李介臣等筹集大洋5万元,在烟台创办胶东醴泉啤酒厂,这是全国第二家
中国人自办的啤酒厂。厂区占地6亩,有职工40余人,1921年产啤酒20吨。开业后连年亏损,至1930
年5万元资本亏尽后仍净亏6万元。 后改组为烟台醴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总额为大洋20万元。
1934年该公司上海代理企业义成公司倒闭,醴泉啤酒公司损失9万元,银行贷款无法还清,由中国银
行于1935年2月接管经营。行长徐望之聘请上海酿造啤酒专家朱梅担任厂务主任兼酒师。这是全国第
一位中国酒师。1940年公司增加资本55万元,成立新的董事会,清偿中国银行债务,收回抵押财产,
自行经营。当年产啤酒3.2吨。1944年产量达934吨,为建国前最高水平。1945年8月人民政府没收汉
奸股份964元,占总股份数的9.64%,并派一名董事参加经营。1947年国民党占领烟台,啤酒生产至
此停业。1958年国家拨款25万元,恢复啤酒生产,当年产啤酒60吨。1963年因原料缺乏而停产。1964
年复产,当年产13吨。1971年改名烟台啤酒厂,1978年啤酒产量达到11046吨,彻底摘掉亏损帽子。
进入80年代,烟台啤酒工业迅速发展,1981年威海酿造厂投资332万元,利用碘胶醇车间厂房,增设
一条啤酒生产线。 当年产威海卫牌啤酒8吨。1982年掖县糖厂改产啤酒,翌年产莱州牌啤酒1956吨。
1985年文登县酿酒厂又投产昆嵛山牌啤酒,年产1688吨。同年,荣成县产里铅锌矿转产啤酒,定名为
荣成县第一啤酒厂,该厂为一轻系统外厂家。1985年,上述5个厂家啤酒产量达68955吨,工业总产值
占一轻系统的12.91%。烟台、掖县两啤酒厂实现利税927.5万元,占一轻系统的 t 5.52%,其中利
润531万元,占一轻系统的6.72%。
原料 啤酒工业主要原料是大麦。1 920~1931年,均采购自国内东北绥芬河一带。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无法运转,1932年改由海州、新浦等处购买。每年约购150万公斤。1940年后,大麦紧缺,
主要来源于省内泰安、招远、牟平等地。1958年由国家统一调拨。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两省。1964
年由省粮食厅供给。 1980年后均采自江苏和本地。 此外,烟台啤酒厂每年接受国家分配的进口大麦
500余吨。为解决原料自给,1977年烟台啤酒厂与莱西县合办大麦生产基地4000亩,到1985年,烟台
啤酒厂已发展大麦基地1万亩,总产约300万公斤。1985年一轻系统啤酒生产共需大麦9441吨。其中在
本省采购2500吨,其余购自江苏、浙江及国外。
所用酒花,从20年代初期起多购自德国、捷克。30年代从德国买回酒花根苗试种,试种最多年份
达到7亩,每亩收酒花75公斤,到1947年,酒花栽培中断。1959~1962年,先后在黄务、福山县几个
生产队,烟台市区一区、二区及西沙旺种植酒花,收成均不好。烟台啤酒厂1961年和1962年两年共支
出酒花种植费27923元,兑除后净亏19977元。1979年烟台啤酒厂在莱西建起酒花种植基地,到1982年
年产量达32019.9公斤,但质量不如新疆酒花,每年仍需从新疆购买一级酒花。进入80年代后,啤酒
厂增加,酒花需求量增大。1985年全市共用酒花61.78吨,其中购自新疆、31.38吨。设备 1921年发
酵容器以木桶为主,容量大者不过3吨,小者不足半吨。1932年发酵容器总容量为600吨。从1947年停
酿,到1958年恢复生产,仅存前发酵木桶10只,后发酵铁桶4只,每只铁桶容量为7.5吨。1969年啤酒
前发酵容器全部改用水泥池, 共建17个,总容量为150吨。后发酵容器全用铁桶,计有51只,总容量
450吨。 1978年, 前发酵池增至32个, 总容量为328吨,后发酵桶增加到107个,总容量1604吨。至
1985年,一轻系统共有各种啤酒加工设备251台。其中麦芽设备47台,露天发酵罐44台,糊化锅4台,
糖化锅4台,其他设备142台。
包装设备是啤酒工业的主要设备之一。啤酒生产初期,仅有手动装瓶机、压盖机各1台。1930年
购置德国产装酒、压盖设备各两部,1931年从德国购进半自动化洗瓶机,其能力为每小时1500个。上
述包装设备一直沿用到70年代。1975年烟台啤酒厂由联邦德国SLZE公司引进啤酒灌装生产线,从洗瓶
到贴标整个工序自动操作, 每8小时生产能力为40吨。 到1985年, 一轻系统共拥有每小时包装能力
7000瓶的灌装线10条,年产啤酒能力达52000吨。
工艺 烟台啤酒工业初期仅生产淡啤酒1个品种,其工艺为世界著名的比尔森型淡啤酒煮出法。
此法一直沿用至1985年。20~30年代大麦生芽采用地板式生产。70年代改为箱体式生产。糖化工序在
20年代初期采用"二锅组合",1928年改"三锅组合",1976年后,采用"四锅组合"。原料配比在20年代
初期为全麦芽酿造。1932年起,取大米为辅料。麦汁冷却早期为喷淋式,即在铜制排管内装入冷却盐
水,热麦汁从管外表面自上而下流过,进入发酵室。70年代改为密闭式热交换器冷却。发酵控温,啤
酒生产早期采用在发酵桶内放一盛冰木桶降温。1930年后,改为制冷媒剂,系紫铜蛇形盘管。60年代
前,啤酒发酵用卧式木桶,窖内温度为2摄氏度,70年代后,改用内涂无毒沥青的铁桶。20年代初期
过滤无专用设备,任其自然澄清。1926年采用"淋子低"塞于一容器内,让液体流过,即为过滤完毕。
1927年改用棉饼过滤机,沿用到1985年。
产品 主要有黄啤酒和黑啤酒两种。黄啤酒即为淡啤酒,始于1920年,当时注册为"三光"、"双
鸟"。到80年代,黄啤酒已发展到6个品种,即12~BX烟台啤酒、12~BX芝罘啤酒、10~BX虎岩啤酒及威
海卫牌、光州牌、昆嵛牌啤酒。其中12~BX烟台啤酒198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
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
黑啤酒生产始于1934年。1936年工艺得以成型。停产后又于1971年试制成功,1972年正式投产,
又称青岛波打酒。烟台啤酒厂是我国最早生产这种啤酒的厂家,酒液呈黑褐色,具有独特的焦香味,
素有"黑牛奶"美称。出口商标为栈桥牌。1979年以来连续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78年,烟台啤
酒厂还试制成功了奇山牌玉米啤酒,填补了山东省空白。销售 1921年生产20吨,销往烟台、山东省
和东北三省。1930年以后,大部分产品由上海义成公司在上海销售。1932年市场扩至重庆、汉口、福
建、厦门等地,并经义成公司出口南洋,在吕宋、棉兰、泗水、巴达维亚等地销售400箱。1935年曾
与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联合,在上海静安寺路20号设立发行所以图自行销售。到1937年终因费用过
大而停止。后又在天津、香港、广州等地考察推销办法。1947年以前,啤酒销售一直采用赊帐方式,
即代理商、饭店、宾馆等将啤酒出售后,再向工厂付钱。1958年产品销往东北三省、广州、福建、武
汉等地。1972年黑啤酒出口西德、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入80年代,烟台啤酒生产厂家增多,
销售范围扩大,到1985年,除销往山东外,又扩大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北京、
天津、福建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