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针织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577&run=13

境内针织业起源于清光绪末期,主要为织袜、织带及小棉针织品。其时设备简陋,产品单一,厂
家分散,烟台、福山一带为多。新中国成立前,因政局动荡,针织生产极不稳定,发展缓慢。建国后,
针织行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1 952年全境针织折纱为147.9吨,1956年达到200.9吨。公私合营中,
分散的数十家私营小针织厂合并和技术改造,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落后生产方式。经过建国后30多年
的发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不断进步,针织专用设备完全代替了手工设备,且逐步发展为机械化、
电器化生产。腈纶、锦纶、丙纶等化纤原料广泛投入使用,产品发展为袜类、针织内衣、经编衣物、
羊毛衫等多种类型。至1985年,境内共有国营和集体所有制厂家19家,除市区外,分布威海、蓬莱、
黄县、招远、掖县、栖霞、海阳、牟平、文登、荣成、长岛等县(市),针织行业工人共5545人。1985
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8014万元,占全部纺织工业总产值的19.3%,实现利税1381万元,占纺织工业利
税总数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