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印 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575&run=13

境内城乡染坊兴办于清代中叶,采用天然染料,手工印染。清宣统年间,天津一商人在烟台开办
德香楼染坊,生产较为完备。民国初期,烟台先后又有华兴公、华成公染坊成立。20年代印染行业开
始以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日军侵烟后,日本人开办明兴染厂,采用机器印染。40年代烟台印染企
业更新设备,购买机器,采用机器印染,开始由手工染坊向机器染厂的转变。50年代公私合营前,烟
台市内私营染厂(坊)10余家。社会主义改造时,华成公、中翔、永顺泰、天丰4家合为华成公印染厂。
华兴公、华盛公、华胜、新新4家合为华兴公染厂,义泰、家庭、福庆祥3家合为家庭染厂。此外还有
8家仍保持个体经营。1957年上述各厂家再次合并,生产经营范围明确分工,棉布印花、染色及零星
洗染业务由华成公印染厂承担,纱线染色由义泰染线厂承担。1958年,华成公和义泰两厂合并,正式
成立烟台印染厂。烟台印染业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管理范围。至1985年,烟台印染厂已发展成为全市最
大的印染加工厂。成立于70年代的栖霞印染厂成为烟台第二家印染加工厂。1956年印染行业完成利润
总额9.17万元,1978年利润总额上升为236.6万元,上缴税金45.14万元。1985年实现利润47.98万元,
上缴税金213.52万元。
设备 手工印染期间,设备简陋,染锅为普通饭锅,洗涤染物用泥烧大缸或盆盆罐罐,晾线用竹杆,
自然晾干,压平染物用"元宝"石。40年代开始使用铁制染槽、手摇脱干机等少量机械设备。公私合营
后印染设备增加,有手摇丝光机、平布机、平绸机、烘干机、喷浆机等。进入80年代后,印染设备配
套齐全、先进,其中漂染设备有卧式煮炼罐、绞纱丝光机、往复染纱机、脱水机、绞纱烘干机、布光
机、小包机、中包机等,化纤布染色设备有汽体烧毛机、平幅碱退浆机、平幅氯漂机、轧水烘燥机、
热定型机、焙焙烘干机、平幅显色皂洗机、快速树脂整理机、检布量布联合机、电动打包机等。原料
手工印染阶段,所用染料主要有靛青、元青、煮灰、煮青、漂白粉等。公私合营后,逐渐淘汰了过
去的天然直接染料,改用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等。工艺手工
染色时期,境内各染坊染色有煮染法和靛染法两种。机械化生产后,随着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发生
重大变化,形成现代化的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产品 公私合营前,各染坊多是代为织厂或袜厂加工漂染纱线,为群众洗染衣物,兼洗染毛线、印制
床单和包袱花等。1968年后,印染品种不断增加,有士林色、硫化色、纳夫妥、直接色、漂白、卷染、
印花等,可加工华达呢、平纹布、粗布、卡其布、府绸、织布线、织袜线、印花手帕等。1979年增加
化纤印染,主要有涤卡布、中长纤维布、涤棉布等。1978年烟台印染厂建起绣花线生产车间,与烟台
第二棉纺厂共同研制出双丝光绣花线,到1980年产品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荣获山东省优秀产品证书。
同年,生产"天女"牌精梳双丝光绣花线2500件。蓬莱县绣花厂使用该产品生产的"蓬莱阁"牌梭子花边,
获1980年国家金质奖;威海市工艺品厂使用该产品生产的"威海卫"牌满工扣锁,1981年获国家工艺美
术"百花"奖银杯;栖霞生产的棒锤花边,获国家金杯奖。1985年栖霞印染厂研制成功涤棉仿浮雕扎花
布填补省内空白,涤棉仿丝绸烤花产品属国内首创产品。
销售 私营染坊主要代客印染产品,收取加工黄。公私合营后,印染厂的原坯来源主要由国家下达
计划指标,到用纱厂采购纱线加工,或从布厂购回坯布,染色后交由烟台纺织品批发机构包销。主要
加工购销业务单位有烟台第一染织厂、第二染织厂、织布厂、针织总厂,并为烟台工艺品公司、烟台
服装厂、鞋厂等进行染色加工。1978年实行棉纱自营,丝光绣花线销给烟台外贸工艺品公司。花纤产
品全由烟台纺织品批发站包销。1982年化纤产品以工厂自销为主,将加工后的坯布销往内蒙、东北和
本省的荷泽、惠民、济宁等地。栖霞印染厂染色加工的纯棉坯布、涤棉坯布,年销售量达500多万米。
该厂1985年生产的涤棉仿浮雕扎花布和涤棉仿丝绸烤花产品销路畅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