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纺 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568&run=13

1912年前烟台棉纺业为家庭土纺,采用手摇纺车纺花抽线。农户自纺自织,所纺棉线以莱阳县最
为精良。1943年烟台恤养院贫民工厂和私营四合福布厂最先采用机器纺纱。梳棉、并条、捻线等工序
较为完备,但纺纱品种单一,仅纺16支纱。恤养院工厂还纺过棉毛纱,生产能力为50锭。1946年在牙
前县(今栖霞县)桃村安装了从东北转来的少量机器,年底开始生产。1947年2月,华东局后勤部决定
在桃村附近的戴家成立华丰纱厂,受战争影响,华丰纱厂多次迁移厂址,1948年又迁至淄川县,定名
鲁新纱厂。建国初期,境内没有纺纱厂。1968年从上海购进纺纱设备,于1969年10月成立烟台棉纺厂,
形成生产能力。
1973年筹建烟台第二棉纺厂,1975年底建成,1976年投产,该厂为单纺厂,主要生产涤棉纱、纯
棉纱和供出口产品用的精梳烧毛绣花线。1974年,国家投资191.4万元,筹建栖霞棉纺厂。生产规模
为10816纱锭,1900线锭。当年产棉纱219.82吨,产值91.84万元。到1977年生产能力达11832枚纱锭。
棉纱棉线年产量1034.8吨,产值134.9万元。1984年,地方自筹2600万元,筹建牟平棉纺厂,1985年
投产。年产棉纱4478吨,坯布1266万米,产品有纯棉和化纤纱两大类,并把纺纱和织布联在一起,成
为烟台第一家棉纺织生产厂。
1985年,烟台市共有4个棉纺厂,职工6970人。主要产品有各类纯棉、涤棉、晴纶、中长棉纱。
年产棉纱18869吨,产值11336万元。占烟台市纺织工业产值的26.6%。
设备 20世纪40年代以前,境内家庭土纺设备有手摇纺线车。40年代开始购进少量细纱机、粗纱机、
梳棉机、并条机、筒子车等设备,动力设备有柴油机。60年代从上海购进5000锭的棉纺专用设备。70
年代栖霞棉纺厂设备由上海二十四棉纺厂拆迁而来, 生产规模为10816纱锭,1900线锭,后又增加了
10200纱锭。烟台第二棉纺厂生产能力达到11832枚纱锭。80年代牟平棉纺厂安装环纺锭3万枚,精梳
机4台(套),捻线锭1万枚,15175布机300台,15156布机216台。到1985年底,全市棉纺设备共有棉纺
锭134416枚。包括引进国外的600枚气流纺锭,精梳机50台(12套),捻线锭31538枚。
原料 纺纱所需棉花,主要从山东省昌潍、惠民、德州、临清、聊城等地购进。烟台二棉厂生
产绣花线,采用部分埃及、苏丹及国内新疆等地产的长绒棉。化纤原料中的维纶多购自上海、福建等
地。涤纶原料主要靠辽宁化纤厂,粘胶原料主要购于吉林化纤厂,亚麻主要购自牡丹江亚麻厂。
工艺 原棉首先进入开清棉工序,经开松、除杂、混合后制成一定规格的棉卷。棉卷喂入梳棉
机,以锡林、道夫、盖板针布进一步梳理,使棉束分离,继续清除残留的杂质疵点,单纤维充分混合
后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的生条。利用并条机将生条并合、牵伸,改善棉条的长片不匀,使棉
条变成熟条,转入粗纱工序。经粗纱、细纱工序牵伸、加捻,纺成一定号数且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
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用纱。
产品 境内采用机器纺纱初期基本生产27.8号纯棉纱,品种比较单一。1975年栖、霞棉纺厂首
次生产出棉混纺纱。1978年各厂生产涤棉混纺纱、棉短涤纶混纺纱。1979年生产维棉混纺纱。到1985
年已能生产各种涤棉混纺纱、维棉混纺纱、腈棉混纺纱、粘棉混纺纱、涤粘纱、纯腈纶纱,还生产出
填补省内空白的涤亚麻混纺纱,主要型号有粗、中、细号纱,还生产少量特细号纱。厂方还可根据织
厂需要供给筒子纱和绞纱。1978年烟台第二棉纺厂同烟台印染厂共同开发新产品29×4双丝光特白绣
花线,填补省内空白,1980年被省经委评为优质产品。栖霞棉纺厂改革工艺后生产的27.8号纯棉纱具
有强力高、光泽好、手感柔软等特点,各项物理、外观质量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1984年荣获
省经委和纺织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销售 1970年后,各纺纱厂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境内的县属以上织厂使用,纳入计划分配。
年供应量18870吨。1985年占烟台市县属以上织厂总需量的110.28%。此外,每年还有2000吨左右调
往上海、青岛等地,占总产量的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