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类 重点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556&run=13

烟台市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公司 1951年8月,烟台市实业公司组建砖瓦厂。时有职工23人,拥有18门轮窑1座,年产红砖24万块,产值1.5万元。同年划归烟台市建筑公司领导,更名为烟台市建筑公司砖瓦厂。1953年迁至牟平县解甲河村,年底又迁回原址。1954年,划归烟台市地方工业局领导,厂名改为烟台瓦窑厂。1956年,私营合顺水泥瓦厂和私营连城水泥瓦厂并入,同时购置了制瓦坯机,开始生产红瓦。1957年,增加42门轮窑2座,红砖年产量增至1879万块,红瓦年产量为156.6万页,年产值为91.3万元,实现利润15.4万元。1958年划归烟台市建筑工程局领导,更名为山东烟台建筑材料厂。是年购置了制砖坯机,制砖坯实现机械化。1959年12月,划归烟台市城建局领导。次年3月,复归烟台市建筑工程局管辖。1961年3月,再度划归烟台市城建局领导。1964年,该厂创造了"内燃烧砖法",节煤达2/3以上。1965年产红砖2901万块,产红瓦261.6万页,产值为117.9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1975年8月,隶属于烟台市建筑材料公司,易名为烟台市第一砖瓦厂。1973年,以推土机和铲土机取代了人工铲、运泥料,工效比人工提高8倍。1977年,划归烟台市建筑材料工业局领导。1978年,职工达1067人,年产红砖9614.5万块,产红瓦316.4万页,年产值达335万元,实现利润22.6万元。1979年产红砖9754.2万块,产红瓦333万页,总产值326万元,实现利润31.1万元。1981年更名为烟台市第一建筑材料厂。1985年,该厂易名为烟台市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公司。拥有职工526人,其中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6人。拥有94门轮窑3座、制砖坯机3台、制瓦坯机3台及推土机和铲土机7台,年产红砖5900万块,产红瓦375万页,年产值307万元,实现利税92万元。
山东烟台石棉制品总厂 1951年,张益才、朱明山合资15150元,在烟台市阳春巷31号创建私营烟台寰丰石棉厂。计有职工6人,年产值达20.5万元。1956年1月改为公私合营烟台石棉厂,属烟台市重工业局领导。1957年,职工人数增至143人,年产汽缸垫53.5万件,年产值为57.6万元。1958年4月,试制石棉橡胶板获得成功,填补了山东省一项空白,成为国内第二大生产厂家。1959年,研制成功被复型汽缸垫, 产品质量达到当时美国同类产品水平。1960年3月,该厂又改为国营山东烟台石棉厂。1961年,离合器磨擦片投产。1962年9月,改属山东省建设厅领导。1964年10月,迁至烟台市跃进西路25号。1965年,试制成功带内外环型、带外环型、带内环型、基本型、异型缠绕型片,并相继投产。是年,职工人数为322人,年产石棉橡胶板619.5吨,缠绕垫片3.2万件,汽缸垫128.2万件。1969年4月,该厂又改属重工业局领导。1978年3月,改归烟台市建筑讨料工业局管辖。是年,职工人数达418人,年产石棉橡胶板1500.6吨、缠绕垫片16.5万件、汽缸垫525.9万件。1979年产缠绕垫片8.2万件,汽缸垫450.6万件,从动盘总成37万件,工业总产值达1036万元,实现利润181.2万元,税金48万元,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评为"大庆式企业"。1980年,该厂投资61万元,改造成"活性炭吸附汽油设备",汽油回收率达70%以上。同年,该厂生产的石棉橡胶板(高压)和磨擦片双双被国家非金属矿总局评为全国优胜产品,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缠绕式垫片于1980年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1981年, 又被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评为部优质产品。1982年,该厂投资435.5万元,从日本引进汽缸垫等7项设备和10项新技术。自1983年开始生产立钩复合石棉板,用以制作汽缸垫。1983年,该厂研制成功石棉层积式垫片,填补国内一项空白。1985年,该厂又更、名为山东烟台石棉制品总厂。职工总数为704人,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年产石棉橡胶板1320吨,
缠绕垫片8.8万件,汽缸垫501.2万件,从动盘总成60万件,实现工业产值1174.6万元,利润200.8万元,税金59.9万元。
烟台市水泥厂 1971年建成投产,厂址在大海阳路31号,隶属于烟台市城建局。当年计有职工165人,生产235号火山灰硅酸盐水泥10175吨,工业总产值41.7万元,实现利润O.9万元。1975年8月,改归烟台市建筑材料公司领导。1977年10月,隶属于烟台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78年,职工人数达235人,生产水泥26687吨,实现产值119.8万元,利润0.61万元。1979 年,职工人数为237人,年产水泥29379吨,年产值为124万元,利润1.1万元,税金12.1万元。1980年,该厂研制砌筑水泥获得成功,填补国内一项空白。1985年,该厂共有职工275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年产水泥48000吨,实现工业产值227万元,利润29万元,上缴税金19.1万元。
烟台市水泥制品厂 1965年初,烟台市电柱厂在建设路建成投产,隶属于烟台市城市建设局,时有职工35人,年产水泥电杆1758支,产水泥管O.45公里,实现工业产值21.4万元,获利润1.5万元。1972年迁至跃进西路17号,易名为烟台市水泥制品厂。1973年,中共烟台地委拨款20万元,由厂方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组装,制成了55米龙门吊、喂料机、墩头机等设备,使预应力水泥电杆和预应力水泥水管的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1975年8月,改属烟台市建筑材料公司领导。1977年10月隶属于烟台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78年产水泥电杆1356支,产水泥管5.95公里,年产值为186.6万元,实现利润38.98万元。1979年产水泥电杆15031支,水泥管8.79公里,产值增至205万元,实现利润39.98万元,上缴税金9.9万元。1985年,该厂共有职工118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年产水泥电杆10877支,水泥管9.55公里,年产值为183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
烟台市建材实验厂 1973年1月,烟台市第三砖瓦厂在跃进西路17号建成投产,隶属于烟台市城建局。主要产品为水泥瓦,当年计有职工98人,年产值26.8万元,获利润700元。1975年8月划归烟台市建筑材料公司领导。1977年10月,改属烟台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78年,职工人数为127人,年产水泥瓦341.6万页, 年产值70.3万元, 实现利润O.52万元。 1979年, 职工人数为114人,年产水泥瓦506.8万页,年产值75.9万元,获利润7.6万元,上缴税金1.4万元。1981年1月,该厂更名为烟台市第三建筑材料厂。1985年又易名为烟台市建材实验厂,有职工207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1人。年产水泥瓦381万页,实现工业产值93万元,获利润9.2万元,上缴税金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