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机械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492&run=13

烟台开埠后,以修船为标志,机械工业诞生。20世纪20~30年代,伴随丝绸、纺织及其他轻工业
的日益兴盛,机械工业逐步发展,各种铁工厂相继建立,从事机器维修、农具制造、铁器制造、民用
生活品制造,生产设备简陋,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具备制造工作母机的生产能力。日军侵占
胶东期间,封锁交通,断绝原料,工业产品不能出口,机械工业生产内外交困,奄奄一息。国民党军
队占据烟台后,为内战需要,建立多处军工修械所,抢占设备,强迫工人生产,有的业主逃往他埠,
多数厂家闭门歇业。解放区内,公营机械工业和兵器机械生产获得发展。在异常艰苦的战争环境中,
广大职工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拿起锤子能生产,扛起武器能打仗,为革命战争作出贡献。
建国后至1952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发展机械工业,已能生产矿山设备、金属切削机床、汽油
机、煤气机和农用机械等。1956年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改变了私营工业的性质,
生产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1960年为追求高产量高产值,盲目生
产,产品质量低劣,设备受损,消耗增加,原材料浪费严重。1961年检查39种主要产品质量,均未达
到国家标准。经过1961~1965年的调整,逐步走上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
期间,机械工业在严重的干扰破坏下曲折发展。一方面规章制度被废除,企业管理松懈,生产混乱,
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一方面一批新建企业投产,生产门类增加,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兴
起,带动了柴油机、汽车配件和拖拉机配件的发展,制冷设备、印刷机械、工程机械和光学仪器等行
业先后批量投产,初步形成由重型机械、通用机械、机床工具、农用机械、仪器仪表、汽车制造、拖
拉机制造等门类的机械工业体系。
1975年和1976年连续两年生产出现好形势,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均达到历史最好
水平。1978年以后,全系统把工业管理体制、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向作为调整、整顿的重点,在理顺管
理体制的同时;关停并转一批产品竞争能力差、销路不佳的企业;采取截长线补短线、扬长避短发
挥优势的措施,扩大冷冻机、印刷机、汽车、改装车、柴油机等适销对路产品生产;根据社会生
产需要,研制开发一批轻工、纺织、交通、医药卫生、人民生活服务的新产品,基本改变了过去产品
单一、生产领域狭窄的状况。1985年机械行业有全民所有制企业47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4个,有机床、
基础件、通用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制造、内燃机制造、船舶修造、电器仪表等12个行业,
基本形成一个以中小型企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设计能力、制造能力、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生产体
系,主要产品有16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型号。机械工业成为烟台市工业系统的一个重要行业,工
业总产值居全市工业系统第3位,全省机械行业第2位;利润居全市工业系统和山东省机械行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