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重点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491&run=13

冶金工业部招远金矿 位于招远县玲珑镇境内,是全国最大的金矿,矿部设在玲珑,辖九曲、灵山两个分矿。玲珑采金历史悠久。自宋代以后,持续不断。1891年,广东人李宗岱联合旅美华侨和一批旧官僚,成立招远矿务公司,开采招远玲珑山红岩石崖金矿。1924年2月,李宗岱之子李家恺与日本商人中山辰次郎签订"金矿代采买卖矿石合同",组建中山矿业公司,所采矿石全部售给日本三菱直岛冶炼厂。1925年,日本商人山本唯三郎成立招远矿业株式会社,开采大玲珑和小玲珑之外的矿区。1926年4月,山本唯三郎和中山辰次郎联合成立招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李家恺之子李宜明等集股10万元,组成招远玲珑金矿股份有限公司,以土法开采为主。当年产金1200两,占山东省黄金产量的80%。1936年5月,招远矿业株式会社社长利光松鹤、副社长津末良介联合日本鬼怒川水利电气株式会社副社长利光学一、京都电力株式会社副社长池边稻生与招远玲珑金矿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中日合办招远玲珑金矿股份有限公司。后由青岛市地方法院依法撤销登记。1935年5月,山东省采金管理委员会在九曲矿区建省营招远矿场,主要开采云山、马山、九曲等金矿。1937年6月,矿场与日本人小野忠次郎签订合办合同。"七·七"事变后,矿场经营遂告终止。1939年3月,玲珑金矿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开始了空前规模的掠夺性开采。1945年8月,胶东行署北海采矿办事处接收了玲珑金矿。10月胶东行署成立玲珑矿务局。1948年10月,华东工矿部第二军工局将玲珑矿务局改为玲珑矿业公司。1953年3月,与胶东硫磺厂合并成立化工资源勘探大队,9月撤销。1954年7月移交山东省工业厅。1955年春,莱阳专区公安处在玲珑建起"生建"金矿,用土法生产。1960年5月,建成日处理矿石50吨选厂1座。1962年7月,建华、胜华两金矿合并为国营招远金矿。由山东省冶金工业厅领导。1964年7月,接管了生建金矿的全部资产。1965年5月1日,改由中国黄金矿产公司领导。1966年,灵山分矿100吨/日生产系统建成。1967年,玲珑、九曲500吨/日生产系统建成。1970年1月,改由烟台地区重工业局管理。1979年10月,改归冶金部黄金局领导。1984年末,生产规模达800吨/日。1985年末,共有职工3492人,固定资产4559万元,年采矿能力24万吨,选矿能力30万吨,产金57888两,实现利税1805万元。
招远金矿开拓方式有平硐开拓、竖井开拓、平硐和盲竖井联合开拓等。采矿方法有干式充填法、尾砂胶结充填法和浅孔留矿法等。选矿方法有重选、浮选和氰化法等。冶金工业部焦家金矿 位于掖县金城镇境内。金矿床位于沂沭大断裂东侧,赋存在黄县弧形断裂西南段——焦家断裂之中。矿区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压扭性断裂,金矿床赋存在主断裂面下盘的破碎带内,金矿床为破碎带含金蚀变岩型。这一金矿的发现,丰富了成矿和找矿理论,填补了国内外金矿类型的空白,被地质矿产部命名为“焦家式”金矿床。
1974年6月,招远金矿组织筹建焦家金矿区。1975年10月焦家金矿从招远金矿分出。1979年10月划归冶金工业部黄金局领导。年底形成采选500吨/日生产规模。1980年1月1日正式投产。1985年共有职工1560人,固定资产3364万元。全年生产黄金26962两,实现利税801万元。
焦家金矿以井下开采为主,小部分露天开采。井下的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采矿方法为尾砂胶结充填法,选矿方法有浮选法和氰化法。
冶金工业部新城金矿 位于掖县金城镇境内,座落于渤海岸边。1975年10月筹建,由烟台地区和掖县共同经营。1979年划归冶金部黄金局领导。1980年1月正式投产。1985年末,共有职工1487人,固定资产2847万元,产黄金21105两,实现利税431万元。
新城金矿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500吨/日,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矿方法为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矿为浮选法。
冶金工业部三山岛金矿 位于掖县西由镇三山岛村,是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金矿。矿区北、西两面濒海,南、东两面地势平坦。1966年,山东地质局第六地质队探明三山岛金矿由5个矿体组成。1977年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完成开发该矿区的初步设计。1978年3月,由招远金矿组建三山岛矿区基建指挥部。1980年经国家批准,由加拿大莱特公司对开发三山岛金矿进行可行性研究。12月,三山岛金矿由招远金矿析出,由冶金工业部黄金局领导。1981年10月,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提交修改后的初步设计。1982年,经国家经委批复,确定三山岛金矿生产规模为日采选1.500吨,基建总投资8400万元,劳动定员1600人。工程建设年限为4年半。井下开拓采用下盘竖井和长距离斜坡道方案。采矿方法采用点柱式水平分层机械化充填法,选矿用海水,方法为浮选法。该矿正在建设中。至1985年底,已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152万元,房屋竣工面积55419平方米。
冶金工业部烟台黄金机械厂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西郊,是一个为黄金矿山服务的中型机械厂。该厂原为1969年建成的烟台地区"五·七"干校农机修配厂,1973年划归烟台地区重工业局,更名为烟台冶金矿山机修厂。1976年划归烟台地区黄金局,改为烟台黄金矿山机修厂。1979年10月划归冶金部黄金局。1985年更名为冶金工业部烟台黄金机械厂。厂区面积80多万平方米,基本建设总投资85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50万元,已竣工建筑面积23963平方米,拥有生产设备170台,总重量689吨。职工478人。
1976年以来,共为金矿生产各种类型的矿车及不同规格的浓缩机、搅拌槽、翻车机、罐笼、给矿机、摇床、浮选机、潜孔钻、剥锰片机、锌粉加料机、管式过滤器、脱氧塔、船用热风机、标准及非标准采矿和选矿设备、"一"字形潜头、锚杆、炭钢与高锰钢备件及加工备件等3000多吨。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6.7万元,实现利税31.8万元。福山铜矿 位于福山区东厅乡,是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4月13日的栖霞县灵山铜矿,隶属于栖霞县供销社。9月改为栖霞县牙山铜矿,隶属于栖霞县重工业局。1959年3月,50吨/日选矿厂投产。1962年12月划归山东省重工业厅,易名牙山铜矿。1964年3月迁至牟平县孔辛头。1970年5月划归烟台地区重工业局。10月在福山东厅乡丁家夼建设新矿区。1972年4月9日易名为福山铜矿,孔辛头矿区为分矿,转产钼精矿和铁精矿。1981年7月收归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管辖。
福山矿区设计规模为日采选500吨,总投资额为769.13万元。第一矿段工程于1971年7月1日建成投产,日采选能力达到250吨,翌年7月达500吨。1973年5月实现副斜井提升运输联动化作业,1975年主斜井改造成卷扬机垂直布置箕斗提升联动化作业。1976年铜精矿产量首次突破1000吨。1981年4月开始,利用铜选厂加工萤石粉。1983年萤石粉品位达到99.2%。并于1984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福山铜矿于1976年被山东省委和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77年采掘二队被冶金工业部授予“冶金战线红旗单位”称号。1980年采掘四队被冶金工业部授予"学大庆红旗单位"称号。
至1985年底,矿区占地面积66.1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603.3万元,净值1087.1万兀,设备总量350台/925吨,共有职工123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8人。1985年完成铜精矿14吨,钼精矿33.57吨,铁精矿3419吨,萤石粉1.61万吨,实现利润96.6万元。自建矿至1985年,累计生产铜精矿8473.41吨,钼精矿758.99吨,铁精矿12.87万吨,萤石粉5.9万吨。
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香夼铅锌矿 位于栖霞县臧家庄香夼村北,系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直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58年9月1日建矿,矿名为栖霞县香夼铅矿,隶属栖霞县矿冶公司。1962年5月,建成50吨/日选厂。6月,因产品滞销停产。1963年2月1日由国家投资恢复生产,3月收归山东省重工业厅直辖,易名为香夼铅锌矿。1970年5月移交烟台专署重工业局(后为冶金工业局)管辖。1981年7月,又收归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管辖。
自1963年后,采用竖井开拓生产。矿区自西向东凿有4个矿井,选用浅孔留矿法开采。1974年实现矿山提升运输机械化,当年日处理量350吨。1977年达450吨/日。1974年试验成功无氰化选矿新工艺。1976年4月通过部级鉴定,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底,矿区占地面积81.4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16.4万元,净值538.8万元。各种生产设备724台/1277吨。共有职工107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人。年采选能力为13.8万吨。1985年采出矿石13.77万吨,选矿处理量12.94万吨,产铅精矿1287吨,锌精矿1594吨,铜71.35吨,银3.63吨,硫(折35%)8813吨,实现利润60.3万元。自建矿至1985年累计产铅1.83万吨,锌2.14万吨,铜1285吨,银42.43吨,硫(折35%)18.82万吨。
山东掖县镁矿 位于掖县城西粉子山,是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建于1958年,初名掖县耐火材料厂,10月易名掖县镁砂厂,隶属于掖县矿冶局。1960年1月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厅。1961年6月1日更名山东掖县镁矿。1970年转归烟台地区重工业局(后为冶金工业局)管辖。1973年矿山挖掘装运实现机械化。1977年采矿实行"五定"、(定采掘地点、定设备、定人员、定任务、定排毛地点)。"两分级"(分级开采,分级贮矿)的开采方法后,基本形成年采剥100万吨、产矿石12万吨的生产规模。1981年7月收归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管辖。
1975年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的帮助下,研制成功合成镁质白云石砂。1977年经济南钢铁厂氧气顶吹转炉试用,炉龄达到1601炉,突破国内先进水平。1978年该产品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又经济南钢厂转炉试用,炉龄达5p70炉。1981年11月,该产品被冶金工业部定为宝山钢铁总厂转炉炉衬配套产品。1976年,该矿被山东省委、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该矿汽车队1977~1979年连续3年被冶金工业部授予"红旗单位"称号。1982年在全国黑色矿山一条龙竞赛中,西采区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冶金工业部颁发"红旗单位"和"二级水平"奖状。1985年12月,"东莱"牌I号合成镁质白云石砂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1985年底,矿区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总面积6.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882.1万元,净值1239.6万元。设备总量为443台/1620吨,总装机容量6105千瓦。共有职工175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5人。年生产能力:矿石12万吨,镁砂6万吨,合成镁质白云石砂4800吨。1985年产矿石13.18万吨,镁砂5.06万吨,合成镁质白云石砂5918吨,实现利润159.95万元。自建矿至1985年,累计生产镁砂94.59万吨,合成镁质白云石砂1.56万吨,轻烧镁10.45万吨,镁砖1.46万吨。
山东烟台钢管厂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路92号,系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1948年8月25日建于牟平县初家村,1951年11月迁至烟台市。1956年6月定名为山东省地方国营烟台市生建公司。1958年12月改称烟台生建机械厂。1959年生产冷拔无缝钢管49吨,填补山东省无缝钢管生产空白。自1960年起,产品列入国家计划。1962年10月更名为烟台生建钢管厂。1970年1月归烟台地区重工业局管辖,定名为山东烟台钢管厂。1981年7月收归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管辖。
1964年产量达4028吨,产品合格率、单位成本、钢耗3项指标创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1967年将直径76毫米热轧机组改成直径100毫米热轧机组及其配套设备。1969年9月制造并安装108毫米钢管涨力减径机,产量大幅度提高。1968~1977年10月平均年产无缝钢管2.51万吨,比前7年提高4.76倍。1975年对直径100毫米热轧机组进行全面技术改造,1977年5月完工投产,钢管平均年产量达5.21万吨。自投产至1985年底,累计生产无缝钢管70.03万吨。1977年和197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先进企业"和"大庆式企业"称号。1980年以来,"双环"牌热轧锅炉管、冷拔精密无缝钢管、低中压锅炉用冷拔无缝钢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其中低中压锅炉用冷拔无缝钢管于1985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
1985年底,厂区占地面积10.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708.8万元,净值1162.1万元,设备总量198台/1967吨。共有职工134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1人,设有4个车间。年产无缝钢管能力5.48万吨。1985年实际完成5.29万吨,实现利润1548.9万元。自建厂至1985年累计实现利润13857.54万元。
祥山铁矿 位于牟平县莱山镇金村,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铁矿石储量667万吨,平均品位28%。1985年底保有量(金属量)工业储量108.2万吨,远景储量66.8万吨,是一座小型露天磁铁矿山。
该矿于1958年4月兴建。t960年建起日处理矿石200吨的选厂。1962年停产下马,共产铁矿石86.2吨。1968年4月重建,1969年10月建成投产,年采选能力7.5万吨。1970年改名为烟台地区小钢联祥山铁矿。1971年研制成功六角圆筒云母筛,用以除去矿粉中的云母。1974年采用细筛新工艺。1977年采取二次磁选及合理配矿等措施,到1978年铁精矿粉年产量达6.1万吨,品位为68.34%,金属回收率为84.46 9/6。自此,铁精矿品位一直稳定在68%以上,选矿生产跨入全国同类企业先进水平。1978年荣获冶金工业部授予的"工业学大庆红旗单位"锦旗。1982年生产萤石粉并出口,当年出口1.2万吨。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5月,易名祥山铁矿。
1985年底,矿区占地面积36.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97万元,净值235.2万元。设备总量为245台/558吨,装机总量2503千瓦。共有职工5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人。年生产能力为:铁矿石7.5万吨,铁精矿3.5万吨,萤石粉1.5万吨。1985年产铁矿石4.64万吨,铁精矿1.6万吨,萤石粉1.84万吨,实现利润、120.1万元。自建矿至1985年底,累计完成铁精矿55.11万吨,萤石粉6.38万吨。
马陵铁矿 位于乳山县诸往乡马陵村,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地质储量2923万吨。1985年底保有(金属量)工业储量772.1万吨,远景储量29万吨,是一座露天开采的磁铁矿。
1958~1975年,当地建厂炼铁,生产时断时续。1976年5月,中共烟台地委决定建设马陵铁矿,利用1976年和1977年两个冬季农闲季节,从文登、乳山、海阳、莱阳、栖霞、牟平、福山等7县共调民兵9000人,用土法完成剥离量500万吨。1977年8月1日,改称烟台地区小钢联马陵铁矿。
1978年,建成采、选、运基本配套的机械化矿山,形成年产矿石15万吨、铁精矿5.5万吨的生产能力。1982年产矿石量16.2万吨。1980年4月,采用筛下再磨工艺,精矿品位由建矿初期的62%提高到63%。
1984年增加第4段磁选,安装第5系列球磨,精矿产品达到6万吨以上。同年易名马
陵铁矿。到1985年底,矿区占地面积165.8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原值890.7万元,净值498.7万元。拥有设备总量为236台/1177吨,装机容量3828千瓦。有职工62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人。年生产能力为:铁矿石18万吨,铁精矿5.5万吨。1985年产铁矿石15.21万吨,铁精矿6.19万吨,实现利润50万元。自建矿至1985年,累计生产铁矿石109.36万吨,铁精矿43.61万吨。
牟平铁厂 位于牟平县解甲庄镇林家疃村,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66年7月筹建。两座13立方米高炉分别于1967年5月和1970年7月投产。1970年产生铁1.6万吨,生铁合格率为93.46 9,6,高炉利用系数2.87,入炉焦比735公斤/吨,成本176.27元。1981年,1号高炉停产。自1971年开始,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80年产生铁3.77万吨,高炉利用系数4.62,生铁合格率为99.02%,入炉焦比586公斤/吨。1981~1985年单炉生产期间,平均每年产生铁2.27万吨,高炉利用系数达5.13,生铁合格率提高到99.9%。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创先进水平,被冶金工业部和山东省冶金工业厅誉为"增铁节焦红旗单位",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84年10月,Z14铸造生铁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除炼铁外,该厂还兼产水泥。
1985年底,厂区占地面积17.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95.9万元,净值772.8万元。设备总量590台/2794吨。年生产能力为:生铁4.4万吨,水泥6.6万吨。1985年产生铁2.31万吨,水泥6.1万吨,实现利润195.1万元。自建厂至1985年,累计产生铁44.73万吨,水泥74.57万吨。
诸往铁厂 位于乳山县诸往乡诸往村南,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76年筹建。1978年5月,55立方米高炉正式投产。当年产铁1.37万吨。高炉利用系数2.2,生铁合格率97.6 9/5,入炉焦比706公斤(折算焦比633公斤),吨铁成本285.41元。1979年产量达到4.24万吨,高炉利用系数3.39,生铁合格率99.57%,吨铁成本217.86元,被冶金工业部和山东省冶金工业厅分别评为55立方米高炉劳动竞赛先进单位。1980年12月至1982年上半年, 先后向日本、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生铁3.75万吨。
1985年底,厂区占地面积34.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15.5万元,净值919.3万元。设备总量284台/1650吨。共有职工74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人。年产生铁能力6万吨。1985年产生铁5.35万吨,实现利润100.3万元。自建厂到1985年底,累计生产生铁29.7万吨。烟台钢厂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前进路9号,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68年9月筹建。1969年5月1日,3吨电炉建成投产。10月,开坯轧机投产。1970年,烟台轧钢厂并入该厂。8月1日,1.2吨空气侧吹转炉改建成氧气顶吹转炉投产。当年产钢3027吨,钢材2568吨。1975年,将转炉易地改造,由1.2吨扩大到1.5吨,化铁炉由3吨扩为5吨,并增加热风窑和除尘设备。1976年,产钢1.33万吨。1981年,将5吨化铁炉扩至7吨。1992年产钢3.47万吨。1970年和1972年,两次对400开坯轧机进行配套改造,年轧钢能力由4万吨提高到7万吨。从1976年起,先后对250轧机厂房、加热炉、轧机和冷床进行3次较大改造,增加了直径6.5毫米线材生产。1979年增加外进钢坯轧材,钢材产量由1966年的8720吨增至4.43万吨。1983年钢材产量增至5.47万吨,利税总额闯过千万元大关。被冶金工业部评为节能、环保先进单位。直径12、直径16毫米普碳圆钢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1985年底,厂区面积8.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09万元,净值1526.8万元。设备总量为507台/2142吨。共有职工162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5人。年产能力为:产钢4.6万吨,钢材7万吨。1985年产钢3.35万吨,钢材5.71万吨,实现利润649.7万元。自建厂至1985年,累计产钢30.86万吨,产钢材42.3l万吨。
烟台冶炼厂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化工路,系烟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71年10月开始兴建,1976年1月冶炼车间建成投产,5月26日电解车间投产。1977年4月,制酸车间投产。1978年8月,综合车间投产。1976年生产电解铜134吨,1978年增至1303吨,1983年达2668吨。黄金生产和白银生产分别由1979年的367.76公斤和1346.56公斤增长到1983年的504.16公斤和4143.15公斤。1982年投资92万元建成电收尘设备,解决了污染。该厂生产的"三尖"牌电解铜,1980年和1984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1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
1985年底,厂区面积13.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20.5万元,净值755.5万元。设备总量579台/2294吨,装机容量2905千瓦。共有职工83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3人。年产能力为:电解铜3500吨,黄金2704公斤,白银19572公斤,硫酸17500吨。1985年实产电解铜2601吨,黄金506公斤,白银21023公斤,硫酸6063吨,实现利润50.2万元。自建厂至1985年底,累计生产电解铜1.86万吨,黄金3243.47公斤,白银19603.3公斤,硫酸9.84万吨。
(注:焦家金矿选厂球磨机照片由毛铭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