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萤石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490&run=13

境内萤石矿集中于蓬莱县。1922年,日本人曾对蓬莱县得口店一带萤石矿进行过调查。建国后,地质部门进行过多次勘查,1974年12月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写出勘探报告。经批准的矿石储量为68.66万吨。其中C1级储量34.58万吨, C2级储量34.08万吨,表外储量6.26万吨。萤石平均品位氟化钙37.16%,矿脉平均厚度1.92米。萤石矿床位于艾山至雨山岩体中,成矿带严格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矿脉赋存于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岩体中,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70度 ~86度。矿区内有萤石脉4条。1号脉规模较大,是工业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其余3条矿脉,因脉窄不易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正在开采的1号矿脉东段的1号矿体,长约400米,走向99度,倾向南西,倾角80度左右。矿体出露海拔标高200米,最深延至负215米,一般均在负100米以上。储量为C1级34.58万吨,C2级29.89万吨,已开采30余万吨。
1933年,蓬莱县巨山沟村人赵鸿喜集股在巨山沟开采萤石,卖给日本。抗日战争前,德国人在天津开办的泰隆洋行地质人员刘太到蓬莱与大迟家人迟可兴、沟刘家人刘利民3人在寺夼合伙开采萤石,运往天津出卖。1941~1944年,迟可兴又帮助日本侵略者进行掠夺性开采,共挖走矿石3万余吨,巨山沟坛顶海拔160米以上矿脉基本被采空。1956年8月,莱阳专署投资2.8万元,在蓬莱古城李家村南筹建氟石矿。1958年3月,采矿点增至16个。1962年4月停产。1967年1月,在蓬莱县小门家公社吕家沟重新建矿,1968年停产。1970年3月,在吕家沟兴建新井,恢复生产。1971年底,由吕家沟迁至巨山沟。
1958年以前,采矿生产完全靠土法进行,主要工具为锤、钎、手摇辘轳。1959年,自制成土卷扬机,用空中索道代替肩挑运输。1960年,在巨山沟首次使用小型发电机。1972年,安装1台7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6立方米空气压缩机,4号井开始使用凿岩机。1973年添置车床、刨床和钻床各1台,安装115千瓦发电机组。1978年,主提升井使用1600/825双筒卷扬机。1980年,井下装岩使用装岩机。至1985年底,拥有设备103台/135吨。主要有:卷扬机2台,装岩机4台,发电机组3组,空气压缩机4台,球磨机1台,破碎机2台。
1956年竖井掘进43.3米,平巷掘进101.85米。1957年产矿石量8480吨。1959年,萤石生产纳入国家计划,年产量达2.47万吨。至1962年4月,累计产矿石7.36万吨,80%的矿石出口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等国。1967年年产矿石1051吨。1971年在巨山沟坛顶建竖井。1972年安装72千瓦发电机组,结束了手工操作采矿的历史。1973年开始兴建主提升井,井筒深49米,平巷45米,混凝土支护,用调度绞车提升。1976年,副井破土动工并与主井贯通。1980年,井下生产用上装岩机,矿山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1981~1985年,共产萤石9.76万吨,平均每年产1.95万吨。其中1985年产矿石1.8万吨,品位87.16%,吨矿成本38.54元。
自1981年以来,所产萤石主要供应福山铜矿和祥山铁矿生产萤石粉。福山铜矿1981年4月利用铜选厂生产萤石粉。祥山铁矿于1981年11月建成萤石粉加工系统,1982年正式生产。至1985年底,福山铜矿累计生产萤石粉59006吨,祥山铁矿生产63834吨。自1982年以来。两矿所产萤石粉品位均稳定在98%以上,双双于1983年被山东省冶金工业厅批准定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同被冶金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