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装卸搬运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438&run=13

行帮 烟台开埠至民国初年,境内装卸业者无统一组织,多自发组成行帮。烟台、威海、龙口、石
岛等港口城镇,均有数帮至10多帮,总数约3000人。各行帮以头领姓氏为帮名,头领称"把头"或舢舨
头。民国后期,烟台有王福祥、谭桂玉、老孔帮等10多个行帮,共约1000余人。龙口有刘、曲、逢家
3大行帮共约千人,此外还有数十人的"散帮"。威海有附近村民聚成的东、西两大帮,共300人左右。
各帮之间分守固定场区或作业范围,不得侵扰。行帮中大把头之下还有二把头和三把头。码头、搬运
工会 1928年,龙口装卸工人欲组织海员工会,被行帮把头压制未果。1937年7月,龙口码头工会建
立,仍为封建行帮把持,不久即散。民国年间,烟台有小车同业公会。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烟台、威海、龙口、石岛等地建立码头工会,既是群众团体,又是工人当家的经营组织。烟台码头工
会共1000余人,下设运输、装卸、船内、舢舨等4个分会。1951年,烟台码头工会改为搬运公司,下
设秘书室、业务科、人事科、会计科和9个中队计有2000人。次年,其中881人划归港务局,从此陆运、
海运装卸分立。1956年又改为运输公司。1948~1952年,烟台所属大多数县城相继建立了搬运工会,
并于1956年改为搬运合作社。1962年烟台专区共有搬运、装卸合作社15处,共1700人,有地排车1300
辆。后搬运、装卸合作社多发展为搬运公司。
装卸队 20世纪50~60年代,地排车、马车运输系自装自卸。各市、县搬运合作社中设有装卸组、队。
乡村运货临时凑人装卸。70年代初,各县城及各公社陆续组建农副业装卸队。1985年,烟台市共有农
副业装卸人员5900人。烟台汽车运输公司于1956年组建专门装卸队,计有80人。1963年撤销,改由烟
台市交通局装卸队常驻装卸。1965年后换用县乡副业装卸队。1985年有装卸人员290人,装卸总量100
余万吨。 烟台汽车运输公司驻县、 镇的5处汽车场, 也由附近乡、村副业装卸队常驻装卸。该公司
1980年曾建立机械装卸队, 有职145人,铲、吊车15辆。1983年并入汽车一场。1985年拥有装卸机械
12台,共78吨位,装卸量28.3万吨,收X51.9万元。烟台港务局所属装卸队始于1953年1月1日,时有3
个装卸大队和1个驳运大队,有800余名工人。1954年7月撤销大队,共划为23个装卸工班和2个杂工班。
1958年秋,组建成7个装卸队。1961年又改组成固定于码头区段的西码头装卸队、南码头装卸队、北
码头装卸队。1968年又改为4个装卸队,每队200人,分14个工班。1976年成立作业区,一、二作业区
各有7个装卸队,每队辖7个班。1982年3月,第二作业区设立装卸大队,辖49个工班。10月,撤销大
队,恢复原7个装卸队。1984年5月,两作业区分别将所辖7个装卸队并为4个队,每队辖7个班,实行
四班三运转工作制。1985年,烟台港共有装卸工人2000余人,有装卸机械200余台。主要大宗货物作
业线的机械化程度接近于100%,其它作业线的机械化程度超过75%。装黄沙的效率为:60年代每小
时50~60吨,70年代每小时70~80吨,1985年每小时350吨。卸万吨煤炭:60年代需7昼夜,1985年仅
用30小时。卸万吨圆木:60年代需10昼夜,70年代末为5.5天,1985年需3.9天。此外,烟台第二汽车
运输公司所属各汽车队自1975年设装卸小队,计有工人约200人。1985年人员减至100多人,有装卸机
械近4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