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329&run=13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以昆嵛山游击队为骨干在文登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林一山任总指挥。起义部队80余人编为三军一大队,大队长于得水,政治委员宋澄。此后,又有威海、黄县、蓬莱、荣成等地的组织武装起义部队相继编入三军序列。是年春,三军指挥机关从文登大水泊西上抗日,遂将所属各部编成四路,第一路高嵩任指挥,第二路周拥鹤任指挥,第三路丁光任指挥,第四路李希孔任指挥。到1938年11月全军共计11个大队,另有福山别动总队、鲁东行署特务团、福山游击第五支队、栖霞游击六支队和1个特务队,共计2000余人。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起义队伍

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1937年月,中共掖县县委负责人郑耀南、张加洛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赵森堂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会合并,成立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同年3月9日,命名为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郑耀南为支队长、周亚泉为副支队长,赵森堂为参谋长(后叛变投敌)。到5月,三支队发展到3800余人,编成17个大队。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 1938年9月18日,三军和三支队在掖县沙河镇整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简称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辖五十五、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团共7000余人。11月底,所辖部队扩编为3个旅9300余人,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39年3月,撤销旅的建制,部队整编为十五、六十五团和3个直属营。7月底,主力编为十三、十五团。9月18日又编为十三、十四、十五团。支队长吴克华,政治委员高锦纯,参谋长赵一萍,政治部主任张铎。
山东纵队第五旅和重建第五支队 1940年9月18日,第五支队改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简称五旅)。1942年7月,改编为胶东军区第五旅。旅长吴克华,政治委员高锦纯,参谋长刘云鹏,政治部主任欧阳文。辖十二、十四、十五团和教导二团。
1940年9月,以苏鲁豫皖第三军区机关所属地方基干武装为基础.一耍新组建起第五支队。王彬任司令,王文任政治委员,辖一、二、三团和东海、西海、北海区武装部队。
海军支队 1944年11月5日,威海刘公岛日伪海军600余人,在教官郑道济率领下起义,6日在文登双林村加入八路军。10日,荣成龙须岛日伪海军60人反正。11月22日,两支起义队伍,在昆嵛县铺集组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支队长郑道济,政治委员欧阳文。辖4个中队。1945年8月,调归山东野战兵团。
第五师和第六师 1945年8月11~15日,胶东军区奉命将所属部队扩编,以十三、十四、十六团和各军分区独立团为基础,重新组建成第五、六师。
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兼),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辖十三、十四、十五团。
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治委员李丙令,副师长蔡正国(兼),政治部主任李冠元。辖七、八、九团。
1945年10月,胶东军区五师(不含十三团及十四团三营)、六师(不含十六团三营)及东海军分区独立三团、西海军分区独立营、北海军分区2个营和东海、北海区各县地方武装9个连,共10个团的兵力,从龙口、栾家口乘船去东北。同时由东海军分区各独立团组成第五旅,旅长贾若瑜,政治委员廖海光,辖十、十一、十二团。8月24日由各军分区独立团编成第四旅,旅长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辖七、八团和特务营。1945年10月,将警备五旅改建为五师,辖十三、十四、十五团,师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将警备四旅改建为六师,辖七、八、九团,师长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
1946年9月组建警备第三旅,旅长孙端夫,政治委员刘仲华,辖十六,十七、十八团。1947年2月下旬,胶东军区第五、六师和警备三旅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同时,胶东军区又组建起新编第五、六师。新编五师师长周志坚,政治委员廖海光,参谋长高锐,辖十三、十四、十五团。新编六师师长张怀忠,政治委员张英勃(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组建新编第七师,师长陈华堂,政治委员梁辑卿,辖十九、二十、二十一团。
1947年8月,新编第五、六、七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1948年3月和5月,胶东军区第四次组建第五、六师。第五师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参谋长钟光国,政治部主任邓复生。后编入第三十二军为九十五师。第六师政治委员熊飞,副师长邬兰亭,参谋长官俊亭,政治部主任杨家华。后编为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
警备四、五旅 1949年4月23日,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起警备四、五旅,隶属华东军区建制。警备四旅旅长邓龙翔(兼政治委员),参谋长傅蠢僧,政治部主任孙殿甲,辖十、十一、十二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改编为步兵一OO师。1951年,改编为炮兵十二师。警备五旅旅长刘琳,政治委员刘乃殿,参谋长王汉如,政治部主任张少华,辖十三、十四、十五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改编为步兵一。一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1953年1月,改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警备第六旅 1950年3月27日组建。辖十六、十七、十八团,不久,奉命撤销,所辖部队一部分上调,一部分分到各军分区。
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 1947年进驻烟台地区。司令员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辖十九、二十、二十一师。1948年初调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 1947年2月由胶东军区部队组建。司令员许世友,后聂凤智继任;政治委员林浩,后刘浩天继任。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5月调外地作战,9月返回烟台地区。1948年春调离。
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 1947年8月由胶东军区部队组建,司令员周志坚,政治委员廖海光,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师,1948年春调离。
东江纵队 1945年7月5日,东江纵队2500余人由广东到达烟台。司令员曾生,副司令员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9月13日离烟台。
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 1949年3月由胶东军区部队组建。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彭林,参谋长赵一萍,辖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师。50年代改编为公安部队。
人民解放军内长山要塞区 1954年10月组建海军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齐安聚,政治委员胡政、汤贤珍。1960年,整编为人民解放军内长山要塞区。后又进行整编。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 1952年6月进驻烟台地区,后进行整编。
人民解放军烟台海军基地 1969年10月进驻烟台地区,司令员苏军,政治委员胡汉生,后撤销。人民解放军空军场站部队 1969年进驻烟台地区。
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场站部队 1954年、1956年进驻烟台地区。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第十分部1961年进驻烟台地区。
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守备部队 1959年进驻烟台地区,后进行整编。
人民解放军海军水警区 1952年5月组建,80年代进行整编。
人民解放军烟威警备区 1978年4月组建。司令员刘佐,后为范天恩、张栋修,政治委员陈英华,后为吴剑、王兰亭。
(附] 英法殖民军 清咸丰十 (1860)春,英法勾结,出动船舰200余艘,英军1.8万余人,法军4000余人在烟台登陆。同时占领荣成县成山头。7月下旬,法军在烟台集结7000余人,会同英军进攻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1898年7月12日),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和海军陆战队一部占据威海,司令冈特,后阿瑟·多沃德继任。在威海港内常年停泊军舰3艘;夏季停有巡洋舰5~6艘,旗舰1艘,鱼雷艇8~9艘;冬季停有巡洋舰2~3艘。英国海军陆战队四五十人,常驻刘公岛。英国陆军(部队番号不详),每年夏季派驻威海1个团,1500,冬季常驻1个营,约180人。
1899年,英国在威海、文登、荣成等地招募中国人,组成中国旅(华勇旅),又称中国团队。600,后来增加到1300人,驻威海北大营、北竹岛、南竹岛和寨子等处,头目全为英国人。1900年参加镇压威海崔寿山、于冠教、刘荆山等领导的群众抗英斗争,还被派到天津、北京北京参加镇压义和团。1906年解散,其中一部分转为警察。
日本侵略军 1885年2月,中日甲午胶东半岛之战后,日军1个旅团占据威海。1南8年5月23日撤走。
1914年9月2日,日军十八师团3000余人在龙口登陆,迂回青岛向占据青岛的德军进攻。1922年12月撤走。
1941年,日军第十二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十九大队侵占烟台。另有赤田、小林部队100余人,海军陆战部队600余人,军舰6艘,共1500人。1945年5月,独立第十二警备队龙本一磨部侵占海阳。8月龟缩至青岛,9月投降。
烟台伪警备队 1938年侵华日军在烟台扶植成立伪登州道,同时将烟台警察大队改编为宪兵队特别队、警备队,警备队长初为张树森,辖3个中队约300余人。1938年11月烟台伪政府移福山后,烟台伪警备队与省保安队合编。白书普兼任队长,于友仁任副队长。经常配合日军"扫荡"。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白书普逃往大连,警备队被人民军队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