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308&run=13

1936年4月,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老蜂窝"开设训练班,由特委委员刘振民主持,组织游击队员学习《俄罗斯革命经验》、《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教唱革命歌曲,学习军事技术。此为胶东党组织最早组织的干部培训。抗战期间,除日常的培养教育外,还设立各种学校和训练班,对干部进行培训。1938年6月,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党训班,专门培养地方干部。主要学习党的建设、民运工作、统一战线等方面经验、理论和马列主义著作等。7月,中共胶东特委党校在黄县成立。8月,胶东特委在掖县创办抗日军政学校,主要培养抗日武装干部。9月,胶东党组织在黄县创办胶东公学,主要培训各种专业技术干部和初级政权干部。第一期学员250人,分社会科、师范科、普通科,毕业学员大部分被输送到抗日根据地工作。胶东公学鼎盛时期设16个班,有学员800多人(1947年胶东公学撤销),到1941年胶东区共培训干部4352人。主要进行政策教育、阶级教育、整风和时事教育、文化学习。1945年2月,胶东区党委在《关于1945年胶东形势与任务的指示》中强调,要健全各级干部学校,合并现有中学,腾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训练区、村干部,并扩大各级党委党校、党训班,对干部实行普遍轮训;要求各级政府有计划地输送一批干部到大城市的学校、工厂去学习。1949年,胶东区抽调大批干部支援新区,同时又补充大批新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各县普遍举办干训班,轮训区级新干部。内容为时事、阶级、前途教育、生产建设的政策教育、党的基础知识及整党政策教育。
建国后,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县以上党政机关先后建立机关文化学校,教师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兼任,有的设专职文化教员。课程主要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卫生、自然等。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和勤杂人员都入校补习;对担负工作繁重、流动性较大的工农干部,进行专门重点培训。1954年文登专区参加县以上机关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习的干部3210名。文登、莱阳专区还成立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简称速成中学),经考试合格者,离职学习1年,经过补习,大多数干部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1962年,按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全区各级党校对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地委党校培训干部2670名,占应训干部总数的94%;县委党校培训干部33166名,占应训干部总数的84.4%。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地、县两级共培训脱产干部8594名。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培训工作停止。1978年后,各级党组织把搞好干部培训当成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1980年4月,地委组织部、宣传部制订《关于加强干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新时期干部教育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四化建设的问题为中心,学习有关知识,培养一支懂得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 政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专业知识、富于艰苦创业精神的干部队伍。要求用3年时间,将全区干部轮训一遍。1980年全区共轮训干部40821人,占年度培训计划的112.5%。1981年地委组织部修订1980~1983年全区干部培训规划,开始依托大、中专院校举办干部培训班,围绕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目标培训干部。
各县、市设立干部学校或专修班,组织优秀中青年干部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年,全地区共轮训干部15613人。为加强对干部教育工作的领导,1984年5月,烟台市委成立"烟台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0月,市委组织部内增设干部培训科。此后,干部培训工作由分期分批轮训,逐步向大规模、正规化培训方向发展。
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级党校,大、中专院校和电大干部专修科、业余大学、函授大学、农业广播学校、自修大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正规化干部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与有关院校协商,调整部分培训专业,做到对口培训。在烟台大学开设法律专业,在市委党校增设经济管理专业,将莱阳农学院的农学专业改为农业经济管理专|匕。1980~1985年,全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正规化培训干部共2万余人,其中参加大专学历培训1万余人,中专培训1万余人,已取得学历者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