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流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307&run=13

建国起至1978年,科技人才流动,由组织、人事部门计划调配。1978年以后,科技人才流动出现招聘、借调、聘请、兼职、对口支援、挂职支援、技术承包、定期轮换、技术咨询、业务服务和组织协作攻关等多种形式,但仍以计划调配为主。1984年5月4日,经烟台市委决定,成立烟台市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比市局级低半格的事业单位,由市人事局代管。此后,各县市区也先后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到1985年6月20日,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共配备工作人员54名,其中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13名。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为有职称、有学历的科技干部流动牵线搭桥并办理有关手续。同时,还为"五大毕业生"、职业中专毕业生、技术工人及离退休科技干部和技术工人调整服务。
建国初期,在科技人员计划调配中,坚持调节余缺、调整用非所学、保证重点单位的原则。1953年,文登、莱阳专署曾抽调42名用非所学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央另行分配工作。1963~1964年,烟台专署人事监察局为24名用非所学高等院校毕业生调换了工作。1979年为346名用非所学的科技人员调整了工作。1981年为44名部门对口专业不对口的科技人员调换了工作。1982年1~7月共调配技术干部704人,其中为农林部门调配技术干部428名。
1985年,山东省政府规定,对确属用非所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本人要求调整又流向合理,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可以行政干预;也允许本人辞职,由上级人才交流部门帮助安排对口专业工作。同年,烟台市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市直6个系统、26个单位的217名用非所学技术人员调整了工作。全市全年共调配科技干部1375名。
1978年以后,人事部门采取从外地和本地招聘的办法解决一些急需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照顾。如应聘到集体企业或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原为国家干部,其身份和政治待遇不变;工资可在原基础上浮动1级,工作满5年,浮动工资固定并再浮动1级;户口在烟台市区可继续留在市区。外地应聘人员在家属农转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粮色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照顾。1984年,全市应聘到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1004人(其中正式调入31人)。1985年,全市被招聘和调入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达3848人,其中市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先后为福山、芝罘、牟平、文登、蓬莱等县区乡镇企业输送科技人员1356名。1978~1985年底,全市从外地引进科技人员1787人。1984年市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建起人才信息库。到10月30日信息库储存全市取得技术员级以上职称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在职科技人员资料60215份。同时对全市各行各业需求科技人才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也储入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