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援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281&run=13

侨居外国和迁居港、澳、台的烟台籍人,爱国援乡素有传统,颇多义举。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付出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显示了赤子之心。
支持国内革命斗争 旅日华侨徐镜心(今黄县人)、邱丕振(今掖县人),参加组织领导1911年11月12日烟台辛亥革命,建立起烟台军政分府。同年,部分旅缅甸华侨加入同盟会组织的"义勇军",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旅苏华侨张廷阁(今掖县人)捐款和面粉救济上海工人;1931年又捐款和物资支援马占山"江桥抗战";1946年4月出资为人民解放军制作军服;1947年将其经营的工厂厂房租借给东北军区后勤部使用;1951年6月捐献"双合盛"号飞机一架,支援抗美援朝。1932年12月,荣成籍旅朝华侨农业公议会会长王德全为首募捐4000元支援国民党19路军在上海抗日作战。1947年,朝鲜华侨团会(多为烟台籍人)动员华侨回国参加解放战争,仅新义州市就有1000多名青壮年华侨报名入伍。1948年,该会又组织华侨妇女和华侨裁缝工人为解放军制作军鞋和被服。
支援家乡建设 1924年,蓬莱籍旅日华侨丛良弼出资与陈立东在蓬莱城合办"荫德小学"。翌年,陈退出,丛独资办"丛民小学",后改为"良弼小学",年投资880元。1931年办成完全小学,年投资3850元,教师由2人增加到13人,学生由38人增加到428人。
1954年,福山城里村旅日华侨郭永殷联系福山籍华侨捐款6万元,帮助福山县政府修建起华侨办公房。还购赠本村部分灌溉工具。1961年郭永殷资助城里村建起磨房。1964年资助全村安装上电灯。
1957~1959年,烟台籍旅印度尼西亚华侨吕海兴、掖县籍张振奎先后向山东省华侨中学捐资建校。栖霞县中桥乡前法卷村旅荷兰华侨马文山向本村捐资1.4万元修建学校和桥梁。1962~1964年,栖霞籍旅法华侨王传周捐资2635元,黄县籍旅日华侨王汝钧捐资100万元,为家乡修建学校、图书馆和自来水等公益事业。1965年,蓬莱县城关镇韩家疃旅澳大利亚华侨李协五为本村捐资3万元,建校舍38间。1966年,牟平县王官庄村旅日华侨于学成捐资10万元,建小学和幼儿园用房54间。后又捐赠轿车、拖拉机、电子计算机和动物种苗保存器等。
1971年后,捐款赠物者逐年增多。到1985年底,共有1千多人次捐款和赠物折款1465.1万元,主要用于兴建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电站、自来水等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
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捐赠金额
┏━━━━━━━┯━━━━━━━━┯━━━━━━━┯━━━━━━━━━━━━━━━━━━┓
┃ │ 捐赠人数 │ 捐赠总额 │ 其 中 ┃
┃数 目 项目 │ │ (万元) ├─────────┬────────┨
┃ │ │ │ 现金(万元) │ 实物折款(万元) ┃
┃年 度 │ │ │ │ ┃
┠───────┼────────┼───────┼─────────┼────────┨
┃ 1971 │ 2 │ 22 │ │ 22 ┃
┠───────┼────────┼───────┼─────────┼────────┨
┃ 1972 │ │ 43 │ 1 │ 42 ┃
┠───────┼────────┼───────┼─────────┼────────┨
┃ 1973 │ │ 40 │ │ 40 ┃
┠───────┼────────┼───────┼─────────┼────────┨
┃ 1974 │ 18 │ 36 │ 10 │ 26 ┃
┠───────┼────────┼───────┼─────────┼────────┨
┃ 1975 │ 12 │ 25 │ │ 25 ┃
┠───────┼────────┼───────┼─────────┼────────┨
┃ 1976 │ 20 │ 36 │ │ 36 ┃
┠───────┼────────┼───────┼─────────┼────────┨
┃ 1977 │ 18 │ 34 │ │ 34 ┃
┠───────┼────────┼───────┼─────────┼────────┨
┃ 1978 │ 42 │ 52 │ │ 52 ┃
┠───────┼────────┼───────┼─────────┼────────┨
┃ 1979 │ 199 │ 75 │ 8.3 │ 66.7 ┃
┠───────┼────────┼───────┼─────────┼────────┨
┃ 1980 │ 166 │ 82.6 │ 46 │ 36.6 ┃
┠───────┼────────┼───────┼─────────┼────────┨
┃ 1981 │ 128 │ 74 │ 4.2 │ 69.8 ┃
┠───────┼────────┼───────┼─────────┼────────┨
┃ 1982 │ 99 │ 71 │ 55 │ 16 ┃
┠───────┼────────┼───────┼─────────┼────────┨
┃ 1983 │ 69 │ 74.5 │ 32 │ 42.5 ┃
┠───────┼────────┼───────┼─────────┼────────┨
┃ 1984 │ 132 │ 350 │ 66 │ 284 ┃
┠───────┼────────┼───────┼─────────┼────────┨
┃ 1985 │ 191 │ 450 │ 39.7 │ ┃
┗━━━━━━━┷━━━━━━━━┷━━━━━━━┷━━━━━━━━━┷━━━━━━━━┛
投资办企业 华侨投资兴办企业始于19世纪90年代。1891~1894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张弼士投资300万元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建有酿酒厂、玻璃厂和葡萄种植园。1913年,蓬莱籍旅日华侨丛良弼在日本大阪召领贺传生、贺介忱、常誉传、常俭传及牟平籍丰太仁和福山籍金迪生等集资20万元,创办济南振业火柴有限公司(今济南火柴厂),后又投资10万元在济宁建一分厂。1928年再投资20万元在青岛市建第二分厂。1933年又在曹县建火柴梗片和制杆厂,所产梗片除自用还供出口。
1957年8月2日,国务院公布《华侨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的优待办法》后,山东华侨投资公司在烟台设办事处,同时在掖县、福山、荣成、文登、招远、威海、牟平、蓬莱、栖霞、黄县等县市的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设立代收股款银行。1958年2月成立烟台华侨投资公司,12月起,该公司利用华侨投资先后办起福山华侨农场(后改称烟台华侨农场)、牟平华侨农场(后改为牟平拖拉机站)、烟台第一区华侨绣花厂和烟台华侨旅行服务社。到1962年4月共吸收华侨、归侨、港澳同胞及其眷属等投资27万多元,占全省总投资的50.23%,1964~1965年又吸收华侨投资20多万元。1968年开始还本付息。1970年7月21日,烟台华侨投资公司撤销,华侨投资还本付息及善后工作委托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办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华侨投资办企事业单位。1981年8月,牟平县15名侨属集资11.1万元办起牟平县华侨沙发家具厂;威海北竹岛归侨和侨属集资2.5万元办起华侨服装厂。到1985年8月,全市归侨、侨属共集资550.79万元,办企业59个,安排归侨、侨属1714人,引进设备223台(套),年产值3700万元,利润970万元。其间,侨务部门与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签订意向书、协议书163项,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92个、68154万美元;组织回乡侨胞讲学和学术交流4次,听众3500人次,引进科技资料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