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28&run=13

福山区为烟台市城区,地处东经121。02'~121。22',北纬37。14'~37。38'。北临黄海,东与芝罘区接壤,东南与牟平县相连,南、西南与栖霞县为邻,西、西北与蓬莱县毗连。全境地形中部宽大,东南、西北两端狭窄,以低山丘陵为主体。区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584.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以大古夹河为最。门楼水库总库容2.12亿立方米,为山东省大型水库之一。
金天会九年(1131)始置福山县,县以 山(县西北5公里有福山)名。1983年11月改为福山区。1985年,全区设福山、古现、高疃、门楼、回里、兜余6镇和八角、臧家、东厅、张格庄4乡,共306个村,总人口287971人,其中男143485人,女14448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2人。有汉、回、苗、壮、满、白、土家、朝鲜、高山等9个民族,绝大多数为汉族人。
福山区,农业较发达,果业最突出。苹果栽培历史已有300余年,现有40多个品种,以青香蕉、红香蕉最为著名。每年苹果总产量达3500万公斤,被誉为"苹果之乡"。烹饪驰名中外,是胶东菜的发祥地。胶东菜在全国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中独占鳌头,故被誉为"烹饪之乡"。明、清时,烹饪技艺已传入宫廷。福山人在北京开设的"全华馆”常供宫廷“御膳”。近年来统计,福山人开设的饭店餐馆遍及国内京、津、沪、大连等地及国外欧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山以"早、多、广"的特点被称为"华侨之乡"。自清朝末年起,境内即有到海外谋生者,大部分去朝鲜和日本。40年代末50年代初,旅居香港者日益增多。全区现有海外华侨、居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等6500多人,人数居北方县级第三位。华侨和外籍福山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法、菲律宾、日本、韩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工业、交通、邮电、文教、卫生诸方面也发展迅速。1949年仅有白铁、纺织、靴鞋、木器、食品等个体手工加工作坊,年总产值仅62万元,现已拥有机械、建材、化学、纺织、造纸、冶金、木材、缝纫、电力、食品等11个工业门类,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237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42%。
境内有汉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邱家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门楼水库与夹河公园可供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