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2&run=13

境内万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商朝,现境为“莱人”聚居地。此后数千年间,改朝换代,置州设府,变动不居。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设狼烟墩台预警防倭,始有烟台之名。清朝以降,建置、隶属、区划随形势发展仍多更改,撤、并、析、扩不定,直至20世纪80年代,方形成现在的基本格局。
烟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负山面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众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上有过许多辉煌纪录。
百业早兴经济发达商、周时,渔盐农桑,放牧狩猎,铸造冶炼,农、牧、渔、手工业已很兴盛,所产野(柞)蚕丝传至山东各地。秦、汉时福山、牟平等地已有犁铧等多种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至唐朝,丝绸、冶铁、造纸等技术由登州、芝罘等沿海港口传向朝鲜、日本。北宋时,采矿、冶炼更加发达,除冶铁外,黄金生产居全国之首。1078年北米黄金总产量10710两,登、莱2州即达9573两,占89.4%。明初,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丝织、麻织、绢绣、茧绸等主要传统手工业已转为商业性生产,以至出现了登州、莱州、黄县、芝罘等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
这里,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采用网具捕鱼。1400多年前即有“小麦之邦”的美称。20世纪20年代,在全国率先使用机轮双拖鱼网作业。30年代中期,烟台港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渔货集散地。1862年即已开始种植花生。这里最早引入栽培西洋苹果,最早引进栽培酿酒葡萄和大樱桃。1932年苹果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并且出现了种植、出售苹果苗木的专业农场。
17世纪40年代,烟台已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至清朝道光年间,烟台已成为有商号千家、商贾云集、极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山东一省惟烟台,而迄西两千余里无闻焉”。19世纪80年代,烟台的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先是郭德礼在招远开办起山东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采金矿场。继而曾任济南等4府道台的李宗岱,又以40万两白银为资本办起“招远金矿局”。1892年张弼士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产品于1915年获国际金奖,誉满中外。1913年留学欧洲归来的李邦岱兴办利丰公司,首创山东罐头生产。1915年李东山创办我国第一家近代钟表民族工业--宝时造钟厂。1921年烟台酿泉啤酒厂建成,是国内国人自办的第二家啤酒生产厂。1922年,烟台传统的丝绸年出口17万余匹,价值白银1200余万两,在全国居第一。30年代初,全国第一家弹子锁厂--程明造锁厂在黄县建成。此外,我国花边、绒绣、草辫、抽纱等手工业均发轫于烟台。
交通枢纽 沟通中外 烟台地处沿海,为沟通我国南北和中外海上交通的要冲。芝罘在春秋时即为我国5大港口之一。自秦至唐,蓬莱成为东渡朝鲜、日本的3大出海口之一。新罗商人、日本的“遣唐使”、学问僧大多航海北路,由芝罘、登州等沿海港口登陆。唐时境内沿海诸港,为我国同朝鲜、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内,芝罘、登州、长岛,是从东吴(今江苏一带)运粳稻至幽燕的中转站、避风港。宋时,登州等沿海港口与朝鲜的贸易空前繁荣。元朝,“南粮北运”由内河航运改由海上运输为主,芝罘、登州、莱州成为海运南北主航道上繁华的商埠。至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登州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大港之一。清朝虽然实行“闭关”政策,但登州一直没有断绝海上贸易。1861年烟台开埠,先后设东海关总关、烟台口东海关,在其后的数十年间,烟台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开放口岸,其时,晋冀鲁豫及南方沿海诸省、东北各省物资的进出口多经烟台。1922年,全国3条好路之一、全省公路之冠的烟潍汽车路开通,进一步促进了烟台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昌盛 烟台属齐鲁礼仪之邦。“贝丘”文化、“东半坡”遗址、“东夷文化”等文化遗存,说明烟台是风格独具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历史长河中,这里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风习俗、语言、艺术。烟台人才辈出,战国时淳于髡进谏齐威王,“一鸣惊人”。西汉掖县人费直,系统注释《周易》,被后世誉为“费氏易”。东汉东莱人徐岳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算盘--游珠算盘。东汉著名学者、发明家、书法家左伯,发明“左伯纸”。北魏时光州刺史郑道昭,系一代文宗,其《郑文公碑》等刻石,是魏碑中最负盛名的珍品。宋朝金石家赵明诚,任莱州知事时与其妻李清照编释3000卷《金石录》,系价值极高的古代文吏资料。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清初与施润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的莱阳诗人宋琬,清经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我国第一个发现并搜集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王懿荣,清末民初进步书法家、篆刻家、社会活动家丁佛言等,不仅出名于当世,且受敬仰于今时。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引人注目。山东省第一张英文报纸、第一张铅印报纸,均创刊于烟台,鼎盛时期,同时出版的各类报刊50多种。清咸丰元年(1851)境内已出现专业京剧戏班,各种京剧班(团)遍及各地,京剧“四大名旦”均曾来烟献艺。烟台被誉为“京剧之乡”。这里是螳螂拳的发源地。早在1903年就组织了烟台阖滩运动会,这是全国最早的一次现代运动会。1911年即有网球运动,1912年开始乒乓球运动,1914年开始有排球运动。20世纪30年代初,烟台运动员代表山东省队(部分)分别参加了第十七届、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五、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教育,近代发展尤为迅速。百姓能写会算外出经商者多;有志青年为寻求真理、拯救国家出国留学者多。1903~1905年,仅留日学生即达83人。烟台开埠后,在省内最早创办了小学堂、中学堂乃至大学;在全国最早创办哑校等特殊教育。胶东解放区教育,曾为根据地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中、高等行政、专业人才,也为烟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革命斗争 迭现风采 烟台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勤劳勇敢,不怕牺牲。西晋光熙元年(306),东莱人刘伯根和王弥起兵反晋。明初,设立营、卫、所防倭寇,人人踊跃。清初,爆发过于七起义。甲午海战,震惊中外,一心报国的将士英勇捐躯,给入侵日军以沉重打击。曲诗文为首的莱海抗捐税斗争,成为推翻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前奏。辛亥革命,烟台为中国北方革命基地之一,烟台革命党人于山东省率先起义并宣告独立。“五四”运动时,烟台及各属县学生联合各界成立联合会、后援会,声援北平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轰轰烈烈。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社会之舟颠簸前行。烟台,这片古老、富庶、秀丽的土地,虽曾有过耀眼的历史,但在漫长的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政治的腐败,外族侵扰,落后的生产关系束缚,更多的则是悲苦、坎坷和劫难。农业,单一的自然经济,完全靠天吃饭,再加赋税沉重,灾害频仍,粮食产量极低。1872年《黄县志》载:“丰年之谷不足一年之食”。1913年全区农作物亩产仅50公斤,1936年也才达到75公斤。1840~1949年,百多年间,共发生重大自然灾害140多次,有记载死亡人口即达12万多人。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在山东,烟台最早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外国人蜂拥来烟开矿办厂,一度繁荣的经济,受到国外资本的猛烈冲击。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蓄积、惨淡经营,步履维艰的烟台民族工业正欲进一步发展,日军入侵;燃起连绵战火,又跌入低谷。直至40年代一蹶不振,甚至濒临绝境。1949年全市仅有工业企业123家(含威海),总产值不足半亿。商业、交通、渔业、教育、医药等也无不受到严重摧残,百业萧条,民生凋蔽。
人民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痛恨外敌入侵,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揭竿而起,奋勇抗争,但付出的是血的昂贵代价,换回的却是镣铐枷锁,依旧受奴役、遭蹂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