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抗日救国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187&run=13

组织沿革 1938~1939年,牟平、威海、黄县、栖霞、文登、荣成等县分别建立农救会组织。1941年5月26日,在海阳县高家村正式成立胶东区农民抗日救国总会,隶属胶东各界抗日救国总会,设会长1人,执委常委5人,辖东海、北海、西海、南海四个区农救会。时,各县、区、乡都建立基层农会组织。仅东海区即建有7个县农会,40个区农会,214个乡农会,2186个村农会,共有会员89776名。1942年6月6日,胶东区农救会总会召开第三次执委会,改选会长、副会长。到1944年底,胶东区共建村农会1万个左右,会员达55.98万人。1945年7月24日,在胶东区各群众团体召开的第二届联代大会上,胶东区农救总会进行第三次改选。1947年8月6日,为推动土改复查运动,成立胶东农民总会筹备委员会。1949年全国解放后,农会撤销。
主要活动 农救会建立以来,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做出重要贡献。
参战 1941年1月,胶东区农救总会动员胶东数十万会员组成"农民抗日游击队",打日寇、除汉奸、保家乡。其时参加武装民兵游击小组、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日自卫团等组织者达24万多人,配合主力部队灵活多变地开展游击战、阻击战、伏击战、麻雀战、爆炸战等,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有力地打击敌人。海阳县的地雷战远近闻名。民兵们制造多种地雷并发明30几种埋雷、设雷法,炸得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全县涌现出3个"模范爆炸村",51名爆炸英雄,其中著名爆炸大王于化虎歼敌167名。1943年胶东区民兵参加大小战斗4036次,击毙和俘虏敌人971名,缴获枪支291支,手榴弹2068枚。1944年8月,胶东民兵参加秋季攻势,历时35天,毙、伤、俘日伪军3900余人。此后,又参加讨伐赵保原战役、解放烟台和威海等地战役。1947年秋,国民党军集中6个整编师20个旅的兵力向胶东进攻,全区数十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进行胶东保卫战。民兵们组织300个爆炸营,开展阵前爆炸战。1949年8月,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长山岛,先后调集600余只帆船,1622人组成5个大队,直接运送部队渡海。
参军支前 1938年,日军侵占烟台后,各地农救会发动群众纺线织布,做军鞋,缝军衣,筹粮募捐,组织担架队,动员参军等,掀起大规模的群众性支前运动。1938年2月,蓬莱在艾固山区成立"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军",有300名青年首批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1943年8月,胶东军区为充实主力部队,向全区发出动员3万青年参军的号召。至10月底报名青年已达3.4万名。1947年2月,在"支援前线,反蒋立功"的号召下,海阳、威海、荣成、乳山、福山、文登、昆嵛、掖南、掖县、招南、招北、牟平等地有81697名青年参军。农救会还发动群众开展募捐活动。1940~1941年,胶东区募捐上百万元、粮食45167公斤、花生4681.5公斤、鸡蛋2946个、猪肉1060公斤、鞋16381双、袜子24939双、棉衣798件、棉花1516.5公斤。在战争中各地农救会组织民工、担架队支援前线。1945年讨赵(保原)战役中,有5万民兵、民工到前线服务,运送粮食弹药和各种作战物资,抢救护送伤病员。1947年,全区组织7000副担架、15000余辆小车、20万民工随军支前。1938~1949年,全区共动员260余万人次参加支前活动。
减租减息和土改复查 1942年5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发布《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6月6日,胶东区农救总会召开第三次执委会,号召广大农救会员、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增资的斗争。到1942年底,全胶东实行减租的土地有437871亩,减粮294.7万公斤。1944年又进行查租查息斗争,纠正明减暗不减和地主无理抽地的现象。9~12月,全区有6149个村实行二五减租(即按抗战前租额减低25%),减租减息的土地56723亩,粮食191.8万公斤(16个县的统计),退租地10.12万亩,粮食89.3万公斤。同时开展诉苦、反奸、反霸、清算斗争,有1864个村庄78.64万人参加斗争。共清算出现款206.87万元,粮食76.7万公斤,土地10.29万亩。1946年7月,各级农会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农民投入土地改革运动,全区近百万贫苦农民分得土地180余万亩。1947年复查斗争中,广大农民理直气壮地向压迫剥削的地主阶级进行清算。时北海区从地主手中夺回被霸占的土地10.52万亩,房屋21654间,粮食261.8万公斤,山岚17283亩,现款23414.32万元。
劳动互助 1941年5月26日,胶东各界抗日救国会提出发展生产的号召。各县以村为单位在农救会领导下组织劳动互助队,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的困难。1943年,文登县张富贵带头组建起胶东区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富贵组"。此后,各种类型的互助组在全区各地相继建立,到年底共建互助组32539个。1945年达68895个。互助组使农民组织起来,开展较大规模的掘井、筑堤、开渠、春耕、秋收等劳动。1944年东海区共打井56671]艮,可浇地6280亩,疏河40公里,筑河堤60公里。至1949年胶东区建互助组20.6万多个,其中搿犋组10.5万多个,变工组8.8万多个,等价交换组1.2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