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6&A=1&rec=165&run=13

抗日战争时期,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和调动一切进步力量,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设立统战部,在敌占区团结和争取大批工人、店员、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建立敌工部门,利用敌军家属及俘虏,开展统战宣传,派员打入敌人内部策反,瓦解敌伪军等,进一步加强和扩大统战工作。同年,说服争取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将公署仓库的百余条枪和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宗交给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威海抗日武装起义部队。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协助国民党黄县县长王景宋整编新部,促进与人民武装三军三大队的合作。接着又收编国民党龙口海关和龙口公安局,扩大抗日武装力量。胶东特委还说服争取国民党栖霞县长辛诚一领导的"第三纵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第二十五旅"。1939年4月,胶东区党委派出得力干部,做地方实力派山东保安独立第七旅旅长姜黎川和地方道会门的工作,争取他们联合抗日。1941年1月,胶东区党委发布《关于目前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顽固派内部更加分裂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社会关系和工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顽固派的中间力量,巩固胶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年11月,成立海外工作部,下设海外工作、海外宣传、海外贸易科,把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到海外,争取世界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同情和支持。同年12月,胶东区成立临时参议会,吸收各阶层人士共商抗日军政大事。各地政权机构都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以"三三"制的要求,经民主选举产生。同时,各地先后成立工、农、青、妇、商、教、渔等抗日救国组织。1943年8月,为反对蒋介石掀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胶东区党委在海阳县郭城召开胶东各界团结抗战代表大会,各地士绅名流、各阶层人士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区委领导人在会上作政治、工作、形势报告,具体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使代表们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胶东同盟会会员、老国民党员王一亭、张静斋等在共产党政策感召下,主动发起召集反内战座谈会。到会国民党员100余人联合致电蒋介石,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与共产党合作抗战,挽救中国的命运。
解放战争时期,统战工作主要是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和阶层、各少数民族及其他爱国分子,组成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1945年中共胶东区委发布《关于参政党员纪律教育的决定》,要求所有参政党员无条件地履行党员的权力和义务,向党外人士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团结党外人士共同搞好工作。同时公布土地法大纲,宣布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坚持保护民族工商业。1946年6月,在民主政府贷款扶助下,烟台市工商业迅猛发展,新开工厂、商店370多家,就业工人、店员4500多人。工商界支援前线,仅捐"爱国献金"一项即达1500余万元(北海币)。同年10月,在上海各界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周"运动影响下,烟台市各界联名发起成立烟台市人民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周委员会,开展加紧备战,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等活动。同年,为响应毛泽东发出的"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反对内战"的号召,烟台市召开各界代表400余人参加的保卫烟台立功动员大会,并开展动员参军参战的运动。
建国后,统战工作主要是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宗教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献策。建国初期对各民主党派人士进行人物鉴定工作,按照党的政策,在各级政权机构中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人士。1953年莱阳专区共鉴定文教、科技、工商、宗教界民主人士131名,比较广泛地掌握各阶层代表人物的历史情况、政治态度、个性特点,有利于做好统战工作。1955年文登地委召开各县副县长参加的统战工作会议,传达和学习《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以及中央关于市、县人民委员会中党员和非党人士的比例等问题,全区9个县(市)人民委员会中,安排民主人士42名,占25.45%;劳动人民中的非党分子41名,占24.85%。
1954年起,开始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烟台市98%以上的私营商业已分别改造成为合营定息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对资产阶级分子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对资本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注意对其在政治上、生活上适当的安排和照顾,提高其政治地位,借以推动工作和促进其改造。在公私合营厂中,适当安排资本家的实职工作,使其有职有权,教育他们守职尽责,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同时适当地批评其工作中的缺点,达到团结教育的目的。另外组织他们学习,进行总路线、宪法、时事政策和爱国守法的宣传教育。召开座谈会,启发他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认清前途,使其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统战工作基本停止。
1978年后,统战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统战政策得到落实,统战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80年起对反右斗争中被划定为右派分子的原工商业者47人,进行复审,全部给予平反纠正;对原工商业者中87.9%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从工商业者中区划出来,使公私合营后遗留的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部退还原工商业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查抄冻结上缴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财物,返回农村的按政策补办退休和退职手续,被挤占的房屋也按政策退还本人。1984年,烟台市台胞台属中需落实政策的849起,已落实838起,占98.7%。此外,还对台属干部、工人的7175份档案进行清理。对138份有问题的档案材料全部进行合理处理。台属中89起房屋问题、126起查抄财物问题,亦分别妥善作出处理。按照"一视同仁,不得岐视"的政策,对台属台胞政治上信任、生活上照顾,使其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是年,全市台属台胞被推选为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的57人,政协委员104人,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99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559人,加入共青团的1543人,上大学的152人。在落实非党知识分子政策中,主要抓知识分子入党难、提干难、住房难以及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等问题,到1985年,全市先后有141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13人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有455人解决住房问题,有190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此外,对少数民族人员中存有政策问题的156起,全部得到落实;对存有宗教政策问题的172起,已落实171起;对起义投诚人员有政策问题的302起,已落实296起。
积极开展对台工作,利用华侨、港澳同胞作桥梁,沟通台属与台胞的联系。各级统战部门根据侨胞分布的情况,在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西德、新加坡等地建立"中转站",为台胞台属转递信件。威海、荣成、莱阳等县市,利用召开台属代表会的机会,具体辅导如何写好家信,并让台属们互相交流,沟通联系,使通信渠道越来越广。1985年,全市台胞台属与亲人通信的6059户。各级统战部门还热情接待来烟台探亲、访友、旅游、参观的台胞。1982~1985年,先后接待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台湾的台胞29批95人。在台胞探亲、参观期间,各地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活动,向他们介绍家乡发展变化的情况,召开座谈会,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组织他们游览名胜古迹。各级统战部门把组织台胞、台属劳动致富作为新时期对台工作的重要部分,召开台胞、台属代表会,举行报告会以及登门走访和个别谈心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劳动致富的重大意义和具体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意发挥各自的特长,采取多种形式,广开致富门路。莱阳县台属张铁砚等5人发挥懂电器、善经营的特长,集资5.6万元办起4个企业,开业3个月,发展股东110户,安排剩余劳动力43人,盈利4万元。对台胞、台属在劳动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并在物资、车辆、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方便。1985年全市台胞台属中有专业户、重点户3500个,各种联合体360个,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4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