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线公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9&rec=8&run=13

国道G220线 东郑路东(营)郑(州)路东起东营广利港,经东营西城、
史口、利津黄河大桥,西入滨州境,止于郑州。东营市境内52.378公里。
该路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期间,根据交通部公路司交公路发
〔2002〕340号文件的要求,以鲁公普〔2002〕8号文件(关于印发《山东省
国道路线调整表》及布桩的通知)的形式,将220国道滨郑路调整为东(营)
郑(州)路,起点延伸至东营市广利港,成为东营市境内第一条国道,结束
了东营市无国道的历史。
K0+000~K14+415段,原为机广路,1985年胜利油田投资修建的油田专
用路,路基宽42.5 米,路面宽36.5米,次高级路面,为一级路。
2002~2003年,对沙营转盘—东红路与河辛路交叉口段,进行改建。设
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超20,挂—120。路基宽43.0
米,行车道宽36.0米,采用整体式双向十车道断面形式,每侧各3.5米人行道,
人行道两侧各设20.0~30.0米的绿化带。路面结构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沥青+(不小于15厘米的
水泥碎石+旧路结构层)+16厘米水泥碎石+16厘米二灰稳定土+16厘米(12%)
石灰土(括号内结构为旧路补强部分)。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山
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五公司、山东利通公路工程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中通
工程公司、东建工程公司等单位施工,东营市信诚公路工程监理咨询中心、
东营市园林规划处及市政局市政管理处等单位负责监理工作。其中,沙营转
盘—东红高速路口段,2002年3月开工,8月竣工。东红高速路口—东红路与
河辛路交叉口段,2003年3月开工,9月20日竣工。由省厅公路局、市政府及
胜利石油管理局共同投资,为一级路。
K38+235~K52+378段,建于1989年,路基宽15米,路面宽14米,次高级
路面。技术等级为二级路。
省道S227线 东红路 东(营)红(花埠)路北起东营港,经仙河镇、傅窝、
集贤、胜利黄河大桥、垦利、东营、丁庄、大王,南入潍坊境,止于临沂红
花埠。市辖140.5公里。
K0+000~K60+000段,北起东营港,南至胜利黄河大桥,全长60公里,
为全封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2000年升格为高速公路,亦称东港高速公路。
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最小平曲线半经4500米,路基填土高度平均2米,最大纵坡0.8%。全线建立
交桥8座,大桥1座,中桥2座,小桥39座,路两侧设全封闭隔离栅栏。路幅布
置为2×0.75米路肩+2.50米紧急停车带+2×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中
间设2.0米中央分隔带,路基封顶宽24.5米。行车道路面结构为4厘米中粒式
沥青混凝土+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15厘米二灰碎石上基层+15
厘米二灰土中基层+15厘米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紧急停车带路面结构为4厘米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15厘米二灰碎石基层
+15厘米石灰土底基层。
此项目于1993年5月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以(93) 鲁计基字第
680号文件批准修建。同年8月8日,在胜利黄河大桥北新路基上举行了开工典
礼。1995年12月6日,竣工通车。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通过社会公
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了东营市公路工程处、东营市第二市政公司、潍坊
市公路局第二工程处、胜利油田油建三公司等四家单位施工修建,由东营市
公路局监理,总投资4.1亿元。
K60+000~K67+707段,分别与河辛路、永馆路、东青路重合,为一级路。
K67+707~K140+501段,北起垦利县城东、五一村西,在青州市北丁家
庄东与济青高速公路交叉,止于济青高速公路南1公里处。路线全长89.00公
里,东营市境内72.794公里。又称东青高速公路。由山东省公路管理局、胜
利石油管理局、东营市、潍坊市4方采取股份制形式投资修建,是山东省第
一条采取股份制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
该工程于1996年经省交通厅、省计委批准修建,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同年12月4日~6日,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审查。1997年,省政府将
东青路列为重点工程。9月,东青高速公路完成项目初步设计、预审以及批
复。由交通部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平原微丘区
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设计,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
120。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平曲线最小
半经4000米,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0米, 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685.7米
(同向)、265.2米(反向),直线最大长度1674.89米(东青路利用段除外),
最小停车视距160米, 最大纵坡2%, 最短坡长400米, 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16115.7米(凸型)、12213.74 米(凹型)。横幅布置为2×7.5米行车道+3.0
米中间带+2×2.5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路基总宽24.5米。路面结构为
4厘米SAC—16型多碎石沥青混凝土+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粗粒式沥
青混凝土+(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15厘米石灰土)18
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16厘米路拌二灰土+16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括号内为K129+838~K140+501段路面结构)。行车道和硬路肩的路拱横坡
2%, 土路肩4%。全线设大中桥梁18座,小桥涵、通道、天桥、分离式立交
211座,互通式立交4座,总投资16.03亿元。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投资
效益,所有工程均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了山东省公路工程总
公司东营公司、山东黄河工程局、胜利石油管理局油建三公司、中国人民武
装警察部队交通总队、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青岛市第二市政工
程公司、东营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负责东营市境内的施工任务。同时,
选择了潍坊市公路工程监理处、济南交专北方监理公司、东营市公路工程监
理公司、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四家监理单位负责监理任务。
1998年3月30日,签订施工合同协议书,4月28日开工建设。2000年9月1
日~7日,由山东省厅质监站、公路局、公路桥梁检测中心组成的重点工程
验收组,对东青高速公路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后经山东省交通厅、计委组
织有关部门组成的竣工验收委员会的评审验收,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品
率95%以上,工程质量评定得分96.96分,为优良级。9月16日,举行了通车
典礼。典礼仪式由省政府高占坤副秘书长主持,省长韩寓群、省交通厅、东
营市、 潍坊市及胜利油田的领导为通车剪了彩。 标志着山东省公路规划网
“三纵、三横、一环”中最长一纵东红公路东营段的建设工程全部完成,成
为贯穿东营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和胶东半岛、山东东南部及以南地区通往京
津唐地区的大通道。对于开发黄河三角洲和建设“海上山东”重大工程的实
施,促进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以及进一步改善东营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投
资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段由山东东青公路有限公司东营管理处
管养。
省道S228线 新博路 新(安)博(兴)路起于垦利新安,经赵家屋子、永
安、胜利、八分场、董集、郝家到滨州市博兴县。东营市境内78.00公里。
该路1987年公路普查时定名博新路,沿用多年。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
普查时更名为新博路。
K0+000~K8+750段,原为孤岛至垦利县路。路基为1976年修筑,宽8.5
米,灰土于1977年铺筑,宽8米,厚2×13厘米。油面于1978年铺筑,宽7米,
厚为2.5厘米沥青表面处治,汽车撒布层铺。由省公路局投资,垦利县公路站
施工修建。1990年对K2+714~K8+750段,进行了大修补强,路基路面、技术
等级不变。
K8+750~K21+864.3段,原为辛孤路段。由省公路局投资,垦利县公路
站于1987年施工修建。路基、路面、桥涵工程当年完成。路基宽12米,灰土
宽10米,厚2×18厘米,油面宽9米,油层厚度为4厘米沥青浅贯,1厘米沥青
磨耗层。工程总投资539.03万元。标准为二级路。
K21+864.3~K49+027段,原为县乡路(东永路)。1967年由省交通厅工
程二队修筑路基,宽9米。次年,铺筑沥青路面宽6米,油层厚4厘米,汽车
撒布层铺,灰土厚度30厘米。其中:K35+888~K49+027段,由胜利油田投资,
建工指挥部测设并由建工一大队施工,于1979年将该段改建加宽,路基宽11
米,路面宽9米。1987年,再次加宽路基为15米,路面为12米,油层厚度为4
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标准为二级路。K46+949.4~K49+027
段,1992年胜利油田投资改建。其中:K46+949.4~K47+697.7段,路幅为:2
×4米硬化人行道+2×3米分隔带+2×4.5米慢车道+15米行车道;K47+697.7~
K49+027段,路基宽37米,路幅布置为2×4.5米慢车道+16米行车道,绿化带2
×2米,硬化路肩(人行道)2×4米。标准为一级路。
K21+864~K35+388段,于1999~2000年度进行了拓宽改建。由东营市公
路勘察设计院按二级路标准进行设计,桥梁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路
幅布置:K21+864~K23+014段为12米机动车道+2×2.0米分隔带+2×5米非机
动车道+2×0.5米土路肩,路基总宽27米。K23+084~K34+027段为10米路面+
2×1.0米路肩,路基总宽12 米。K34+327~K35+388段为15米路面+2×0.5米
路肩, 路基总宽16米。其中K34+027~K34+327为平面交叉。K23+014~K23+
084为变幅段。路基边坡统一采用1∶1.5。路面结构:K21+864~K23+014段将
旧路全部挖除,机动车道为2×15厘米石灰土+15厘米二灰稳定碎石+粘层油+
0.5厘米稀浆封层+6厘米沥青混合料;非机动车道为2×14厘米石灰土+3厘米
沥青混凝土。K23+014~K34+327段老路部分为旧路结构层+石灰土找平层+15
厘米二灰稳定碎石+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6厘米沥青混合料;加宽及新
建部分为2×15厘米石灰土+15厘米二灰稳定碎石+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
6厘米沥青混合料。K34+327~K35+388段老路部分为旧路结构层+粘层油+2.5
厘米沥青混凝土;加宽部分为2×15厘米石灰土+15厘米二灰稳定碎石+粘层
油+0.5厘米稀浆封层+6.5厘米沥青混合料。路面排水:K21+864~K23+014段
采用立缘石、路面横坡、分隔带过水板槽、泄水槽组成集中排水系统。K23+
084~K35+388段为平路缘石漫流排水。全线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工,2000年9
月底竣工通车。由东营公路分局、福建华侨建筑公司、垦利县交通工程公司
等单位施工,市公路局监理中心监理。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厅补助1200
万元。
K37+239~K46+949段,亦于1999年改建。其中,K37+239~K38+874段,
路基宽24.0米,路面宽22.0米,两侧各设2.0米的土路肩。行车道路面结构:
新建部分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5厘米石灰粉
煤灰稳定碎石+15厘米石灰稳定土(12%)+15厘米石灰稳定土(10%);改
建部分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5厘米石灰粉煤
灰稳定碎石; 老路以外的路面结构同新建部分的路面结构。K38+874~K46+
949段,路基宽50.0米,路面宽32.0米,主车道22.0米,绿化带2×5.0米,慢
车道2×5.0米,人行道2×4.0米,为三块板结构。路面结构:主车道为3厘米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3厘米12%灰土+26厘米10%灰
土,道路设计横坡1.0%。该工程于1999年5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由市公
路局工程处和胜利油田油建三公司承建,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胜利油
田投资5000万元,地方承担3000万元。标准为一级路。
1993年对东营粮局—运输—郝家段改线为东营粮局—董集—郝家。桩号
为K49+027~K62+583.7。其中:K49+027~K49+625段,路基19.5米,路面14
米,二级路。K49+625~K62+583.7段,路基14米,路面12米,二级路。1991
年由胜利油田投资修建。
K62+583.7~K77+988.1段,原为油田专用路。由胜利油田投资,建工指
挥部测设,建工一大队施工修建。路基宽15米,次年铺筑沥青路面12米,油
层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灰土厚度为32厘米,标准为二级
路。 修建时间分别为:K62+583.7~K72+288.1、K75+688.1~K77+988.1段,
1985年修建。K72+288.1~K75+688.1段,1988年修建。
K57+939~K77+988.1段(董集北至博兴界),经近二十年运行,已发生
较大变形,且多处发生病害,虽经多次挖补处理也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急
需进行改造。并于2002年被省交通厅列入改建计划。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
院设计,经招标择优选择了山东省利通工程公司、胜建集团、垦利交通工程
公司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由东营市信诚监理咨询中心负责工程监理工作。该
工程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400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85米,最大纵坡0.407%,最小坡长25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90米。设计车辆
荷载:汽—超20,挂—120。路幅布置:K0+000~K19+970段路基宽25.5米,
路面宽24米,路肩为2 ×0.75米;K20+070~K27+560.73段路基宽25.5米,路
面宽22米,路肩为2 ×1.75米;其中K19+970~K20+070段为永莘路平交范围;
K6+655~K6+805段为收费广场,路基宽度为33.3米,行车道为31.8米,土路
肩为2 ×0.75米。行车道采用修正二次抛物线型路拱,土路肩采用3%。边坡
坡度1∶1.5。路面结构:新建部分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6厘
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I)+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16厘米二灰级
配碎石+16厘米二灰土+16厘米石灰土(12%);一般路段旧路补强部分为4厘
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I)+0.5
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16厘米二灰级配碎石+二灰土整平层+旧路结构层;
城区段旧路补强部分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6厘米粗粒式沥
青混凝土(AC-25 I)+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二灰级配碎石(≥15厘米)
+ 旧路结构层;收费站路面为26厘米水泥混凝土面板+16厘米水泥碎石+16厘
米二灰土。路基两侧的边沟与桥涵排灌系统形成综合排水系统;路面排水由
路面横坡、立缘石、路肩横坡、泄水槽组成。该工程于2002年4月开工,同年
11月6日竣工,总投资1.2亿元。
董集至粮局及永安至新安段,原设计标准较低,路面沉陷、网裂、坑槽
严重,已远远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要求。2003年根据山东省交通厅鲁交规划
〔2003〕3号《关于下达2003年公路养护改建工程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及
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城区规划,对其进行改建。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
计,经招标择优选择了东营市鲁东路桥工程公司承担永安至黄河口段工程建
设任务,潍坊交通工程监理中心负责工程监理工作;东营华诚交通工程公司
承担黄河口镇以北段工程建设任务,东营中睿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工作。该工
程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超20,挂—120。董集至粮局段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
小时,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平曲线最小半径1800米,最大纵坡0.18
%,最短坡长250米;永安至新安段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设计洪
水频率五十年一遇,平曲线最小半径870.233米,最大纵坡1.98%,最短坡长
200米。路幅布置:董集至粮局段为一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双向四车道断面
形式,路基宽25.5米,行车道24米,两侧各0.75米土路肩;永安至新安段为
二级公路, 采用整体式双向双车道断面形式, 路基宽度为18.0米, 行车道
15.0米,两侧各1.50米土路肩。路拱横坡:行车道为2%,土路肩采用3%。路
面结构:董集至粮局段路面结构为上面层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
13I),下面层采用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下设乳化沥青稀浆
封层+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采用18厘米水泥碎石,上底基层采用16厘米碎石
灰土(掺水泥),下底基层采用16厘米石灰土。永安至新安段路面结构新建
部分为面层采用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I),下面层采用4厘米中
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下设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采
用15厘米二灰级配碎石,上底基层采用15厘米碎石灰土,下底基层采用15厘
米石灰土;补强部分为上面层采用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I),下
面层采用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下设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
沥青透层,基层采用15厘米二灰级配碎石,整平层采用≥12厘米的碎石灰土。
该工程于2003年4月开工,同年11月11日竣工通车。总投资8200万元,其
中市政府投资1200万元。该工程的顺利竣工对进一步优化全市公路路网结构,
推动区域经济和黄河口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
省道S230线 东青路 东(营)青(州)路北起垦利民丰,经八分场、东城、
田庄、西柳桥、大王至青州。东营市境内76.5公里。
该路原为东(营)(大)王路,1990年定为省级干线青垦路,2002年全
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东青路。
K0+000~K15+335段,其中东安至八分场段原为油田专用路,为70年代
修建。1988年由胜利油田投资改建。标准为二级路。新建东安镇至垦利段,
与胜利黄河大桥接通,路基宽17米,沥青路面15米,有大桥1座。其中,K0+
000~K1+963段与东红路重合。
K15+335~K71+965段,潍高路以北为一级路,路基封顶总宽44米,设两
快车道各11米,两慢车道各宽7米,三个中间分隔带各宽2米,及两侧硬路肩
各宽1米,路基两侧设护坡绿化带各5米,用地总宽104~110米;潍高路以南
为二级路,路基封顶宽18米,用地总宽40米。1986年5月10日,根据上级指示
精神,油田规划处发文对该路设计做了变更:沙营北至大王镇段路基封顶宽
变更为15米,路面宽11米,路肩2×2米;潍高路南至苏庙段路面不再施工;
建大、中、小桥16座,完善中间两块板,未开工的只建一块板,涵洞中心为
路中心线,免去中间分隔带等。此时,东王公路路基工程已完成工作量的90
%以上,大、中、小桥、慢车道已完成40%,涵洞工程已完成95%以上,路面
工程慢车道完成900米灰土。大王至东营段全线总计路基土方工程量为258万
立方米,沥青路面总面积为65.2万平方米,沥青拌合料23.7万吨;全线设桥
梁16座,其中大桥4座计816.92米,中桥5座计286.41米,小桥7座计124.79米,
共计12 28.12米,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3.3万立方米;涵洞灌渠共118道;环
交道口2处;平交道口74处;工区、道班房6处。总投资额为10916万元。其中,
1999年修建东青高速时,对K48+049.93~K50+102.33段进行改线,路幅和技
术等级不变。
K71+965~K76+544段,由东营市公路管理段1989年修成。路基宽17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5米。大王至八分场段由胜利油田投资,东营市公路建设
指挥部组织施工,为大型重点工程,占地9600多亩。
省道S231线河 辛路河 (口)至辛(店)路北起河口八吕村,经汀罗镇、
陈庄、胜利黄河大桥、后苟、东营西城、牛庄、花官、广饶县、李鹊至淄博
辛店。东营市境内113.7公里。
临淄至牛庄段,在明、清时代为官马大道。民国16年(1927年)曾通客
车,每日2次。该路便是由这条官马大道演变而来。曾用辛(店)牛(庄)、
辛(店)新(镇)、辛(店)东(营)、辛(店)孤(岛)路名称,1987年
定名为辛河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河辛路,是贯穿东营市
南北的一条交通主动脉,对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建国后人民政府曾指令公路部门多次整修该路。1953年春,由中国人民
解放军建设第二师沿大道整修新镇至六户段;1953年由渤海公路分局按五级
路标准筑成六户至牛庄段路基。上述路段的整修均系土路,汛期个别路段积
水,不能通车。1959~1960年,对辛孤路进行了改建,牛庄至孤岛段,原有3
条路可通:一是经六户、永安至孤岛;二是经西双河、黄河大坝至孤岛;三
是经永安、下镇至孤岛。经淄博地区交通局实地测量,确定选自牛庄、东营、
民丰、永安至孤岛线型,长52.4公里。牛庄至民丰段29.8公里,利用原有路
基,加宽加高,对原有桥涵进行接长、加固。民丰至孤岛段22.6公里全部改
线,按四级路标准修筑,路基宽10米,埋设直径50厘米瓷管41道,长557米。
建砖拱涵12座,孔径1~3米,总砌体203.5立方米。利用原木桥改造桥梁1座,
长10.5米。
1963年,开发胜利油田,交通量猛增,对公路路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开
始铺筑沥青路面。1965年4~10月,由山东省交通厅测量设计,胜利油田投资
90万元,对辛孤路六干至西双河路段进行了改建。该路段长9公里,路基宽9
米,沥青路面宽6米。同时左侧筑设4米宽的土质辅路。共新建桥涵3座。同
年5~10月,交通部特派员协同山东省交通厅,对辛孤路南段再次进行改建。
改建工程北起六干渠,南到临淄区辛店火车站,长69.6公里,按四级公路标
准施工。路基宽10~12米,路面底层结构采用含灰量8%~10%的灰土,稳定
至15、21、51厘米厚度,表层为6厘米厚的沥青贯入式路面。此项工程由山东
省交通厅工程大队第二工程队施工,省政府调集广饶、临淄等沿线民工予以
配合,交通部抽调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安徽等省市大批施工机械和技
术力量给予协助, 用不足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工作量。
1978年秋,省、地、县联合投资126.7万元,由惠民地区公路段测量设计,垦
利县成立公路工程指挥部,并组织民工开始对西双河至永安路段改建。该段
与永馆路重合。1980年6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临淄、广饶交界至广饶城北14.5公里,由东营市公路段于1987年修建。
其中,临淄、广饶交界至广饶城南段10.7公里,路基宽24.5米,中央分隔带1
米,两侧快车道各7.8米,慢车道设在右侧,宽6.5米。广饶城南至城北3.8公
里为广饶城区路段,路基宽30米,中间快车道15米,两侧分隔带各1.5米,慢
车道各4.5米。路面结构为3厘米沥青混凝土+5厘米沥青碎石。
广饶城北至东营五干段40.37公里,1964年为开发胜利油田所建。路基宽
10米,路面宽7.5米,为二级公路。1986年,东营市公路部门根据东营市建设
总体规划,决定把辛河路广饶城北至东营五干段改造成半封闭式的一级公路。
路基宽27.04米,横断面按1.5米中央分隔带+2×7.75米快车道+2×4.5米慢车
道+2×0.52米硬路肩布置。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混凝土+6厘米热拌沥青碎石
+42厘米灰土。桥涵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桥面与路基同宽。大、中
桥均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T型梁桥,小桥为桩基或石砌墩台空心板。涵洞
为圆管涵和盖板涵。全线大桥3座、中桥4座、小桥9座,涵洞88道。为保证工
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效益,市公路段采取议标承包的方式,将路基、路面、
桥涵等工程分项承包给东营市公路段工程机械大队、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和
沈阳市政一、二公司;广饶县水利安装公司、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广饶县
大王镇水利安装公司、垦利县水利局、油郭乡建筑公司及文登县建筑公司;
广饶县公路建设指挥部、东营区公路建设指挥部等工程技术水平较高、机械
设备齐全、施工能力较强的施工单位。
该工程于1987年10月开工,1988年12月9日竣工通车,东营市和胜利油田
联合举行了通车典礼。共完成路基总土方87万立方米,路面工程快车道灰土
总面积628.86千平方米,沥青面层总面积625.97千平方米,慢车道灰土总面
积368.98千平方米,油层总面积367.790平方米,全部工程总投资5430万元,
是东营市第一条高标准的一级公路。
另外,胜利黄河大桥南北6公里,均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
河辛路河口段长10.9公里,原为东(营)河(口)路,1967年由胜利油
田建工二大队修建。 加城区环城路共12.2公里。 路基宽12米,路面宽7米。
1987年,东营市公路段投资537.4万元,胜利油田投资80万元,对该路段进行
改建。由河口区公路站组织施工。为配合河口城区建设,其中城区段4.6公里,
路面宽15米,灰土厚50厘米,10厘米砂垫层,7厘米沥青贯入,2厘米沥青表
面处治。两侧各2米水泥方块砖人行道、路灯,路面高由原海拔5.4米降为3.9
5米。城区外路基宽15米,路面14米,补强部分灰土厚30厘米,加宽部分灰土
厚45厘米,油面为4厘米沥青贯入,2厘米沥青拌合料表面处治,建中桥1座,
小桥6座,涵洞9道。标准为二级路。
1993年,对垦利县城至粮局段进行拓宽改建,全长4.6公里。路基宽35米,
按一级路标准进行设计,投资410.3万元。同年,胜利油田投资2721.2万元,
对红卫村至高盖乡段5.4公里进行了拓宽改建,路基宽34米。
1997年,对井下至碳黑厂段进行拓宽改建。路幅布置为两侧各1.0米路肩
+5.0米的非机动车道+2.0米的分隔带+15.0米的机动车道,路基总宽31米。路
面结构:三级以上公路与主路的交叉口,采用3厘米沥青混凝土封层+4厘米
沥青混凝土面层+15厘米石灰土基层+15厘米石灰土中层+15厘米石灰土底基
层;一般生产路口采用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15厘米石灰土;一般路段采用3
厘米沥青混凝土+15厘米石灰土基层+15厘米石灰土底基层。同年,对河口境
内K0+000~K4+776段进行改建,路基宽33米,路面宽23米,全长4.5公里,
总投资1330万元。标准为一级路。
1998~1999年,对胜利黄河大桥北至陈庄及河口区段进行了拓宽改建。
其中利津县段为K32+343~K25+574,河口区段为K4+776~K10+998。由东营
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测设,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路幅布置:陈庄
南K32+343~K29+567段旧路宽15米,将其补强后作为机动车道,两侧路基各
加宽7米,分隔带为2×2.0米,非机动车道2×5.0米,土路肩2×1.0米,路基
总宽31米,陈庄镇城区段,两侧商业网点密集,且地势较低,排水不畅,依
当地政府要求,按21米宽一块板改建,两侧分别设置60厘米宽的矩形排水沟,
其余路段旧路宽均为14米,两侧各加宽7.5米,分隔带为2×2.5米,非机动车
道2×5米,土路肩2×1.0米,路基总宽31米。路面结构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0.5厘米稀浆封层+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
石灰稳定土(12%)+15厘米石灰稳定土(10%);陈庄城区段行车道旧路利
用部分路面结构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
米稀浆封层+水泥稳定碎石找平层;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
混凝土+ 14厘米石灰土(12%)基层+ 14厘米石灰土(10%)。全段工程由
利津公路局、河口公路局、河口市政公司等单位组织施工,1999年4月动工,
9月竣工。总投资2179万元。标准为一级路。
2000年,根据省厅公路局的计划安排,对河口区至陈庄北段(K10+998
~K25+574)进行拓宽改建,以解决该路段技术指标低、交通拥挤、堵车现
象严重等诸多问题。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东营市公路工程处、利
津公路局、 河口公路局等单位修建。路幅布置为河口界以南K10+998~K13+
233段,原路面宽14米,两侧路基各加宽7.5米,分隔带为2×2.5米,非机动
车道2×5.0米,土路肩2×1.0米,路基总宽31米;陈庄镇城区段按21米宽一
块板改建,两侧分别设置矩形排水沟;陈庄镇至汀罗镇段按21米路面+2×1.5
米路肩改建,其中胥家桥按31米拓宽,桥头两侧各设70米的变幅过渡段。全
线不同断面形式间均设置了渐变段。路基边坡坡度采用1∶1.5。对于一般填
方路段设置宽度≥1米的护坡道,城区段一块板内不设护坡道。路面结构:
新建部分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中粒式沥青碎石+ 0.5厘米稀浆封
层+粘层油+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石灰稳定土(12%)+15厘米石灰稳
定土(10%);行车道旧路利用部分路面结构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
米中粒式沥青碎石+0.5厘米稀浆封层+粘层油+15厘米的水泥稳定碎石。其余
路段行车道为原路结构加铺3厘米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3厘米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4厘米石灰土(12%)+14厘米石灰土(10%)。全线工
程于2000年3月动工,10月完工,投资3440万元。标准为一级路。
2001年,对綦许至五干渠段进行了拓宽改建。该段全长40.367公里,双
向四车道。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辆荷载为
汽—20,挂—100。路幅布置为2.0 米中央分隔带+2×0.5米路缘带+4×3.75
米行车道+2×3.0米硬路肩+2×1.0米土路肩,路基宽26米。采用折线路拱,
土路肩横坡均为3.0%,平曲线超高按线性变化。路面结构为3厘米细粒式沥
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层+乳化沥青+15厘米水泥
稳定碎石;大桥桥头挖除旧路面段按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 厘米中粒式
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1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32厘米石灰
粉煤灰稳定土;中、小桥桥头及永青路与河辛路平面交叉、南二路与河辛路
平面交叉与河辛路接头处将旧路面灌缝调平后洒热沥青,加铺OPE010/140土
工布应力吸收膜,其上结构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
凝土+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斗柯收费站段路面结构为26厘米水泥混凝土+16厘
米水泥稳定碎石+16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原分隔带内隔离墩两侧各35厘
米范围内将路缘石及水泥砖拆除后做15厘米石灰稳定土(10%)处理至与旧
路面平,然后浇注25号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平均厚度26厘米)。全线工程由
科达集团和山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五公司承建,4月动工,9月竣工。
2002年,根据山东省交通厅鲁交规划〔2002〕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2
年公路养护改建工程计划的通知》),以及广饶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广饶县
城区规划,对河辛路穿越广饶县段进行改线。改线起点为广饶经济开发区9
号路与河辛路交叉处向东绕至安家村,向南经广码路,穿过崔家堤村,经黍
河村东,平交红旗路、花苑路终止于潍高路,全长6.653公里。由东营市公路
勘察设计院设计,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车
辆荷载为汽—20,挂—100。平曲线最小半径850米,最大纵坡0.326%,竖曲
线最小半径38447.12米(凸型) 、35621.62米(凹型)。路幅布置:路面宽
24米, 双向四车道,两侧土路肩2 ×0.75米,路肩采用高肩式。行车道横坡
2.0%,土路肩横坡3.0%,路堤边坡1∶1.5。坡脚设置宽2米的护坡道。路面
结构: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
25I)+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16厘米二灰级配碎石+16厘米二灰土+16厘
米石灰土(12%)。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市公路局经招标择优选择了广
饶县交通局、广饶县公路局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潍坊交通工程监理中心负责
监理。于2002年4月开工,同年10月20日竣工,总投资3300万元。该工程的顺
利竣工,对于缓解广饶县城区段的交通和促进广饶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省道S310线 东滨路 东(营港)滨(州)路东起东营海港,中经仙河镇、
孤岛镇、军马总场、汀罗镇、陈庄、北岭、盐窝、王庄、利津、北宋,西至
滨州市。东营市境内119.00公里。
该路于1987年定名为滨海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东滨
路。
自利津镇庄科村向东北至陈庄到六合乡驻地,曾是利津县城北部的主大
道,1956年利津县交通局施工,修筑由县城西关至陈庄30公里的土路基,定
名为利(津) 陈(庄)路。1962年冬,修筑从利津西关到梁家村的土路基宽
7.5米。1972年春,利津县县委、县政府组建修路指挥部,修建从利津城北、
庄科北到陈庄镇27公里的沥青路,加高加宽了路基,9月竣工通车。路基宽14
米,一侧设辅路,沥青路面宽6米,油层厚4厘米,3层油4层料,沥青浅贯。
利津县城至北宋乡7.8公里,路基宽14米,一侧设辅路,由利津公路站施工,
并铺筑了沥青路面。
1990年冬,滨海路庄科至陈庄段23.6公里,由利津县公路建设指挥部配
合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勘测设计室进行测设并改建,完成路基土方和调土工程
253583立方米,修建中桥3座。1992年9月完成灰土油面工程。该段分别由市
公路管理段工程机械大队、邹县建安总公司、广饶县市政公司承建施工。除
路面宽12米外,其它标准均同庄科至滨州段。总投资2800万元。陈庄至罗镇
与辛河路重合。利津陈庄镇至罗镇15.1公里,于1973年由胜利油田投资,利
津县公路站组织施工修建,路基宽14米,路面灰土宽7.5米,厚26厘米,油面
4厘米沥青浅贯。1988年市公路管理段投资,利津县公路站组织施工,将该段
改建为路基宽15米,灰土宽14.5米,厚45厘米,沥青路面宽14米,厚4厘米沥
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标准为二级路。
1989~1990年,油田建工指挥部重新对利津县罗镇至孤岛段进行了改建。
同年7月16日移交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养护。改建前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灰
土厚26厘米,油面为4厘米。改建后路基宽11米,路面宽9米,加宽部分灰土
厚39厘米,补强部分灰土厚26厘米,沥青路面为6厘米沥青碎石,2厘米沥青
表面处治。其中K34+000~K38+000段路面宽12米,二级路标准,总投资600
万元。K0+000~K31+000段,原为1984年油田建工指挥部修建,路基宽8.5米,
灰土厚26厘米,油面5厘米,三级路标准。1989年油田建工二大队又对该段进
行改建。K16+000~K31+000段路面宽9米,二级路标准。建3~10米空心板桥
1座,2~5米宽矩形板桥1座,总投资556.76万元。
东营市公路管理局成立后,随着胜利油田建设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滨
海路的交通量猛增,原来的三、四级路面已“超期服役”,线型亦不理想,
不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1987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决定,将穿越北宋乡驻
地及与永莘路重合段改线走店子乡。利津县公路建设指挥部配合市公路段设
计室,依二级路标准,对利津镇至滨州界16.5公里进行了测设。1988年春征
地788.5亩,路基40米,封顶宽15米,修建中桥3座,小桥涵59座,边道涵55
座。1989年春完成该段灰土油面工程。由邹县建安总公司施工。灰土分三层
厚45厘米,路面宽14米,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
同时完成该路王庄以北3.18公里的灰土路面工程,油面宽12米。
2002年,省交通厅将东滨路利津县庄科至滨州界段全长13.98公里,列入
2002年度改建计划。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
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平曲线最小半径420米,缓和曲线最
小长度70米,最大超高横坡度6%,直线最大长度1420.707米,最大纵坡0.298
%,最短坡长200米。路幅布置:一般路段,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双向
四车道,路肩护肩带采用平肩式,两侧护肩带和绿化平台宽各1.5米。城区段
a(利津县城西外环)为2×11米行车道+ 2×3米人行道+ 2×0.25米土路肩,
路基宽28.5米。城区段b(利津县城北外环)为2×10米行车道+ 2×0.75米土
路肩,路基宽21.5米。原路路拱横坡为1.5%,改建后统一为2%,采用修正二
次抛物线拱。路面结构:旧路补强部分(K120+172~K111+061段)为3厘米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不小于15厘米的二灰级配碎石
整平层。旧路补强部分(K98+011~K93+126段)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6厘米二灰级配碎石+不小于12厘米的二灰土整平
层。加宽新建部分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6厘
米二灰级配碎石+15厘米二灰土+15厘米石灰土。基层与面层之间均加铺乳化
沥青透层、稀浆封层。城外路段采用漫流式排水,城区段为集中式排水。为
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市公路局经招标择优选择了东营中通工程公司、
利津公路局、东营市公路工程处承担了工程建设任务,由东营市信诚监理咨
询中心负责工程监理工作。并于2002年4月1日开工,同年9月30日竣工。按二
级路标准改建,总投资3800万元。
2003年对庄科至陈庄及罗镇至孤岛段全长57.108公里进行了拓宽改建。
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路基设计洪
水频率五十年一遇,最大纵坡0.242%(庄科至陈庄段)和0.636%(罗镇至孤岛
段) 。 路幅布置: 庄科至陈庄段采用整体式双向双车道断面形式,路基宽
22.0米,行车道18.0米,两侧各2.0米土路肩;罗镇至孤岛段采用整体式双向
双车道断面形式,路基宽15.0米,行车道12.0米,两侧各1.50米土路肩。行
车道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为3%。采用平缘石,漫流排水。路面结构:庄
科至陈庄段新建部分为3厘米(AC-10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AC-20I)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15厘米水泥碎石+15
厘米碎石灰土(或冷再生水泥稳定土) +15厘米石灰土。 补强部分为3厘米
(AC-10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AC-20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15厘米水泥碎石。整平层采用不小于12厘米的碎石
灰土或15厘米的冷再生水泥稳定土。 罗镇至孤岛段: 新建部分为2.5厘米
(AC-10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AC-16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15厘米二灰级配碎石+15厘米二灰土+15厘米石灰土。
补强部分为2.5厘米(AC-10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AC-16I)中粒式沥
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15厘米二灰级配碎石(12厘米
二灰土)。全线工程于2003年4月开工,同年10月20日竣工,工程总造价1.2
亿元,二级公路。
该工程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东营市利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东营市广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中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华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广饶宇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口公路局公路
工程中心施工,东营市信诚公路工程监理咨询中心监理。
省道S312线 孤滨路 孤(东)滨(州)路东起孤东大红门,中经孤岛镇、
军马总场、河口区四扣、义和,西至滨州市。东营市境内67.6公里。
该路原名滨孤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孤滨路。
K0+000~K8+600段,为1984年油田建工二大队修建,路面宽6米,三级
路标准。 移交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后,1992年由市公路段投资,对K26+000~
K29+000段进行弯道改造并加宽罩面,其中弯道改造1314米,加宽段870米,
改道段灰土厚45厘米,油层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加宽部
分每边加宽1米,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其中:K3
+261~K4+463段为漫水路面,宽9米,路基两侧为砌石,块石堆砌护坡。
K8+600~K16+403段,计7.8公里,1989年由油田投资改建为12米宽的二
级路。
K16+403~K21+279段,原为1984年油田投资修建的利津罗镇至孤岛的油
田专用路。路面宽6米,灰土26厘米,油面4厘米。1989~1990年胜利油田又
将该路段改建为路面宽12米的二级路。
K21+279~K42+049段,由胜利油田建工二大队施工,由6米宽路面改为7
至11米,1989年4月开工,10月1日竣工,总长20.77公里。其中15.77公里为
路面宽7米,5公里路面宽11米,灰土加宽部分厚39厘米,补强部分为26厘米。
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混凝土。
K42+049~K47+222段,1987年由油田投资,建工指挥部将该段改建为路
基宽18米,灰土宽16米,厚50厘米,10厘米中砂垫层,个别地质水文情况不
良地段打砂桩。路面宽15米,路面结构为7厘米沥青深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
治+1厘米沥青混凝土。标准为二级路。其中,K42+049.45~K45+201.45段,
路基宽11米,路面宽9米。
K47+222~K61+572段,于1987年由胜利油田投资,河口区筑路公司测设
并施工。该段改建后为路基宽11米,路面宽9米,油层厚度为7厘米沥青撒布
层铺,灰土宽10米,厚度为36厘米。
K61+572~K67+565段,为原省干线张(店)义(和)路。1970年,由惠
民地区公路段统一组织施工修建。路基宽8.5~11米,路面宽5.5米,油层为2
厘米沥青表面处治,灰土宽6米,厚16厘米。1986年,由河口区公路站组织施
工,对该段大修改建,路面宽7米,油层厚为4厘米沥青碎石层铺,灰土宽7.5
米,厚26厘米,标准为三级路。
K28+816~K45+644段(孤滨路孤岛至河口),1999~2000年度由省公路
局投资,进行拓宽改建。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二级路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路基宽15米,
路面宽12米,两侧各1.5米路肩。路面结构:老路部分(K35+816~K45+644
段)为旧路结构层+水泥稳定碎石找平层(≥15厘米)+粘层油+0.5厘米稀浆
封层+6厘米沥青混合料;K26+816~K35+816段为石灰土找平层(≥12厘米)
+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6厘米沥青混合料。新建部
分为2×15厘米石灰+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6厘米
沥青混合料。于1999年11月动工,路基工程由河口区公路局、海通市政工程
公司施工,2000年4月完工。路面工程由胜建集团第二工程处中标承建,2000
年9月底竣工通车。总投资3600万元。
K48+570~K67+565段(河口城区至滨州界段),2001年,省局投资对其
拓宽改建。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二级路标准进行测设,设计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路幅布置:一般路段为12
米路面+2×1.5米路肩;河口城区段为15米路面+2×2.0米绿化带+2×4.0米非
机动车道+2×0.75米路肩;义和城区段为15米路面+2×1.5米路肩。路面结构:
老路部分为旧路结构层+二灰碎石找平层(≥15厘米) +乳化沥青石屑封层+
6.0厘米沥青混凝土,新建部分为2×15厘米石灰土+15厘米二灰碎石+乳化沥
青石屑封层+6.0厘米沥青混凝土。本工程共分两个合同段,由招投标的方式
选择了东营市海通市政工程公司和东营市公路局工程处两家施工单位承建全
线的施工任务,市公路工程监理中心监理。4月8日开工,10月23日竣工通车,
总投资3000万元。
该路是贯穿河口区东西方向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对胜利油田、济军生产
基地及河口区的开发建设至关重要。
省道S315线 永馆路 永(安)馆(陶)路东起东营市垦利县永安,经垦利
县、利津县北岭乡、庆云、平原、夏津、临清等主要控制点至河北省馆陶县。
市辖42.8公里。自K13+478~K21+785与东红路重合,K21+785~K24+561与河
辛路重合。
该路自K0+000~K15+418段,为原辛孤路段。1977年,由惠民地区公路
段测设。1978年,垦利县公路站、交通局组织施工修筑路基桥涵,路基宽8.5
米。次年铺筑灰土,宽7.5米,厚32厘米。1980年6月,完成沥青路面表面处
治,宽7米,厚2.5厘米。标准为三级路。
K15+418~K21+396段,为1987年新建段,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由胜利
油田建工指挥部测设,胜利油田建工一大队施工修建,路基宽35米,路面宽
34米,三块板结构,灰土宽35米,厚50厘米,沥青路面,中间快车道宽18米,
油层厚为2×7厘米沥青深贯,2厘米沥青表处。慢车道宽2×7米,油层厚为4
厘米沥青浅贯, 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 分隔带2×1米。其中K17+078~K19+
894段为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桥面车行道为橡胶沥青混凝土桥面,净宽16米。
K21+396~K24+561段,按二级路标准修建。由胜利油田投资,油田建工
一大队施工修建。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灰土厚50厘米,沥青碎石联结
层,厚6厘米,沥青深贯7厘米,沥青混凝土3厘米。
K24+561~K42+823段,为新建路基桥涵,路基宽15米,由省公路局拨款
投资850.3万元,利津县公路站组织施工修建。
K16+884~K42+823段, 1998年由省局投资进行拓宽改建。 其中,K16+
884~K22+223、K33+507.38~K34+246.3段采用三块板型式。路基宽度31米,
横断面布置为2×1.0米路肩+2×5.0米非机动车道+2×2.0米分隔带+15米机动
车道。二级路段,K22+222.972~K33+507.38、K34+246.3~K42+823段路幅布
置为2×0.75米路肩+14米机动车道。路基边坡采用1∶1.5。路面结构:三块
板路段,K18+484.71~K23+823.972段,机动车道旧路不进行基层补强,只在
老路上摊铺一层2.5厘米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5厘米石灰(12%) 稳定土基层+15厘米石灰(10%) 稳定土底基层。K35+
111.38~K35+847.3段,机动车道旧路部分为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
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乳化沥青+15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加宽部分为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乳化
沥青下封层+15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石灰(12%)稳定土
基层+15厘米石灰(10%)稳定土底基层;非机动车道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表面层+15厘米石灰(12%)土基层+15厘米石灰(10%)稳定土底基层。
二级路段,旧路部分为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
凝土面层+0.5厘米乳化沥青下封层+15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加
宽部分为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0.5
厘米乳化沥青下封层+15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石灰(12%)
稳定土基层+15厘米石灰(10%)稳定土底基层。标准轴载BZZ—100,汽车设
计荷载为汽—20,挂—100。全线工程于1998年4月开工,同年8月8日竣工通
车,总投资2800万元。技术标准为二级路。该工程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设计,市公路工程处、利津公路局施工,市公路局监理中心监理。
省道S316线 永莘路 永(安)莘(县)路东起东营市垦利县永安,中经垦
利县、胜坨、董集、利津黄河大桥入滨州境,止于聊城市莘县。东营市境内
67.8公里。
永莘路垦利至禹城段曾用利禹路、垦禹路名称,1987年延至永安定名为
永莘公路,沿用至今。
K0+000~K13+478段,与永馆路重合。
K13+K478~K15+598.7段,与东红路重合。
K15+598.7~K17+307段,由惠民地区公路段投资,于1978~1980年由垦
利公路站施工修建。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标准为三级路。1986年按二
级路加宽。1991年由市局投资改建为三块板结构。
K17+307~K21+330段,由省交通厅工程二队施工修建。路基宽8.5米,
路面宽6米。1983年胜利油田建工指挥部按二级路标准测设。1986年,由省公
路局投资,垦利县公路站施工,路基宽14米,路面宽12米,油层厚度为4厘米
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
K21+330~K22+962段,与河辛路重合。
K22+962~K33+014段,原为垦禹路,由省交通厅工程二队于1969~1971
年间修建,路基宽9米,路面宽6米,灰土宽7米,含量10%,厚36厘米(双层),
油层厚度为4厘米汽车撒布层铺,为三级路。
K22+962~K33+014段,1994年由省局投资,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测设,
垦利县公路工程公司、东营区市政工程公司、胜坨实业集团公司筑路队、山
东省对外承包工程总公司邹城公司等单位施工修建,同年9月28日竣工通车。
其中:后苟至胜坨段行车道宽10米,路肩宽1.0米,并从K30+321~K30+391
段过渡到主路面宽12米,然后进入胜坨境内为“三块板”形式,主车道12米,
慢车道4米,设1.5米分隔带,路肩宽1.0米。路面结构:主道为2厘米细粒式
沥青混凝土+4.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5厘米(14%)石灰土+15厘米(12%)
石灰土+15厘米(10%)石灰土;慢车行道为3厘米沥青混凝土+14厘米(14%)
石灰土+14厘米(10%)石灰土。
K33+014~K40+347段为改线段,1995年由胜利油田筹资进行改建,油田
建设三公司施工。K33+014~K34+892段和K37+164~K40+347段的路基均为12
米。K34+892~K37+164段路基为12.4米,各段路面宽度均为10米,标准为二
级路。
1998年,经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多次论证汇报,省交通厅、公路局批准,
将永莘路垦利县永安—垦利(双河)—胜坨—庄科(利津北)—侯王改线为:
永安—垦利(双河)—胜坨—董集—利津黄河大桥—利津—侯王。并由东营
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对董集至小街段(K40+347~K50+304.01)进行了改线设
计,1999年3月完成该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本工程起自董胜路路口,向西利
用原有老沥青路3公里,之后向右偏离老路,在大清户村北过黄河南展区外
大坝,继续向西沿生产路北侧展线,终点止于小街村北黄河大坝顶,与利津
黄河大桥相接,全长10.2公里。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两边各设1.5米的
土路肩,护坡道宽≥1米,路基边坡1∶1.5。路面结构:新建段为2厘米细粒
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稀浆封层+15厘米二灰碎石+30厘米石
灰土;旧路利用段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稀浆封
层+二灰碎石补强层+旧路结构层。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公
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汽—20,挂—100。由省局和地方共同出资,市局工
程处、垦利公路局、垦利县交通局筑路公司等单位施工。于1999年4月开工,
同年10月完工。
K50+304.01~K55+336.01段,为利津黄河大桥及其接线段,与东郑路重
合。
K55+336.01~K67+772.51段,于1994年由省局投资,由市工程处和利津
县公路局施工建设,路基宽13.5米,路面宽10米。路面结构为2厘米沥青混凝
土+3.0厘米沥青混凝土+12厘米(14%)石灰土+15厘米(12%)石灰土+15厘米(10%)
石灰土。标准为二级公路。
2000年,对永莘路垦利东段按二级路标准进行了拓宽改建。设计车辆荷
载汽—20,挂—100。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从东青路永丰河桥头向西
止于河辛路平面交叉段按三块板进行改建,即15 米机动车道+2×6.0米非机
动车道+2×2.0米分隔带+2×0.5 米路肩;从垦利县大桥宾馆起,向西穿越垦
利县城至K17+375段,路基总宽23.5米,行车道宽度22米,土路肩2×0.75米;
K17+375~K21+038.67段路基总宽19.5米,行车道宽18米,土路肩2×0.75米;
K21+038.67~K21+330段为溢洪堰平交。路基边坡坡度采用1∶1.5。路面结构:
K15+663.57~K17+375三块板段机动车道为原路结构加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非机动车道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4厘米石灰稳定土(12%)+14
厘米石灰稳定(10%);其余路段新建部分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
细粒式沥青碎石+0.5厘米稀浆封层、粘层+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15厘米石灰
稳定土+15厘米石灰稳定土(10%);行车道旧路利用部分为原路结构加铺2
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细粒式沥青碎石。河辛路南起中兴路北止复兴
路及永莘路从开发区至大桥宾馆段为平面交叉范围。平面交范围内为一级公
路,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平交口设计速度35公里/小时,转弯车速25
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平曲线最小半经为503米,缓
和曲线最小长度187.19米。行车道分22、30、31、33米四种,两侧各设5.0米
人行道。平面交叉范围内行车道表面层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为6
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为0.5厘米稀浆封层、粘层油,基层为15厘米
水泥稳定碎石,上底基层为15厘米石灰稳定土,下底基层为15厘米石灰稳定
土(10%),人行道采用5厘米水泥混凝土六角砖+2厘米混合砂浆+15厘米石
灰稳定土(12%)。于2000年4月开工,10月竣工。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设计。垦利城区段为一级路,其余皆为二级路。工程总投资2250万元,省厅
补助1200万元。
2001年,对永莘路后苟至胜坨段进行了改建。按二级路标准设计,计算
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路基断面型式分
两种,K22+962~K30+192段路基宽21米,即18米机动车道+2×1.5米土路肩。
K30+192~K33+014段路基总宽度26米,行车道宽23米,土路肩2×1.5米。路
面结构:新建部分为2.5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5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石灰稳定土(12%)上底基层+15厘
米石灰稳定土(10%)下底基层;旧路利用部分面层同新建结构,补强找平
层为≥15厘米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于2001年4月开工,11月竣工。总投资
2400万元。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
永莘公路是山东省东西方向的一条干线路,也是东营市的西出口,在东
营市及省公路网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省道S319线 永青路 永(安)青(城)路东起永安,经飞机场、东营东城、
田庄、广北农场、丁庄、斗柯,西至青城。东营市境内74.0公里。
该路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期间,在原广青路、辛沙路的基础上,
优化组合、调整路线走向形成的。
K0+000~K5+660段, 于1978年由胜利油田投资修建, 路基9.0米,路面
7.0米,标准为三级路。
K5+660~K12+865段,于1992年由市公路局投资修建(原辛沙路),路
基为12.0米,路面为10.0米,标准为二级路。
K12+865~K16+785段,于1991年由市公路局投资修建(原辛沙路),路
基为9.0米,路面为7.0米,标准为三级公路。
K16+785~K27+022段,于1991年由胜利油田投资修建,为一级公路。其
中K16+785~K22+336段,路基25.5米,路面22.5米。K22+336~K23+238段,
路基28.5米,路面22.5米,绿化带2×2米。K23+238~K27+022段,路基43.5
米,路面36.5米,绿化带2×2米。
K27+022~K34+252段,与东青路重合。
K34+252~K44+638.6段,路基12米,路面10米,标准为二级路。
K44+638.6~K74+018.8段,于1977年由惠民公路段投资修建,路基8.5米,
路面7.0米,标准为三级路。
其中,K44+638.6~K46+438.6段,于1996年据省交通厅安排进行拓宽改
建。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测设,广饶公路局组织施工。路基宽11米,路
面宽9米,路肩各1米,外加绿化平台各1米。路面结构: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4厘米粗粒式碎石+3层石灰土稳定层基层。于1996年5月28日开工,同年
10月10日竣工。标准为二级路。
K46+438.6~K52+804.2段,于1997年对其进行了拓宽升级改造。由东营
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K46+438.6~K52+226.6段,路
幅布置:行车道9米+2×1米路肩+2×(1~1.375)米的绿化平台,路基封顶
宽13.75米。K52+226.6~K52+804.2段,路幅布置:11米行车道+2×2.0米分
隔带+2×3.5米非机动车道+2×1米路肩+2×(1~1.375)米绿化平台,路基
封顶宽26.75米。路面结构:K1+620~K4+350段,2厘米沥青混凝土封层+ 4
厘米沥青碎石面层+14厘米石灰(14%)土上基层+ 15厘米石灰(12%)土找
平层;K4+350~K8+150段,2厘米沥青混凝土封层+4厘米沥青碎石面层+14厘
米石灰(14%)土上基层+ 14厘米石灰(12%)土中基层+12厘米石灰(10%)
土找平层。路基边坡1∶1.5,平曲线最小半径1500米,路拱横坡1.5%。全线
工程由市公路局工程处和广饶公路局组织施工,于1997年3月25日开工,同年
7月12日竣工。
K52+804.2~K74+018.8段,为超期“服役”的三级路,技术指标低,路
面出现大面积坑槽、网裂,路况极差。据省厅公路局的安排,1999年对该段
进行了拓宽改建。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进行测设,设计标准:河辛路以
东段,路基宽14米,行车道为11米,土路肩为2×1.5米;河辛路以西段,路
基宽度12米,行车道9米,土路肩2×1.5米。行车道横坡均为1.5%,两种断
面形式均采用修正二次抛物线路拱,土路肩横坡采用2.5%,路基边坡坡度采
用1∶1.5。路面结构:旧路利用段行车道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
粒式沥青碎石(3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0.5厘米稀浆封层+15厘米二灰碎石
及二灰土找平层,新建段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
土(3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15厘米二灰碎石+15厘米二
灰土+15厘米石灰土(括号内为K66+112.6~K74+018.8段的结构)。公路等级
为二级路,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
其中, K 52+804.2~K66+112.6段, 同年10月11日竣工; K66+112.6~K74+
018.8段,2000年10月竣工。由东营市公路工程处、东营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广饶公路局共同组织施工。
省道S320线 新海路 新(河)海(兴)路由潍坊进入东营市,经田庄、民
丰、垦利县、胜利黄河大桥、北岭,入滨州境,止于河北海兴。东营市境内
71公里,养护里程1.3公里。
该路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期间,在原辛沙路西线的基础上调整
路线走向,并更名为新海路。
K101+180~K102+480段,1993年由省局投资,东营市第二市政公司、广
饶县公路站修建, 路基12.0米, 路面10.0米,沥青面层6厘米,设计标准为
BZZ—100。标准为二级公路。
K102+480~K112+867段,与永青路重合。
K112+867~K140+845段,与东青路重合。
K140+845~K151+180段,与东红路重合。
K151+180~K153+884段,与河辛路重合。
K153+884~K172+146段,与永馆路重合。
1995年据省交通厅鲁交公[1994]60号《关于下达1995年公路建设计划
(草案)的通知》精神及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现场办公会议意见,对原辛
沙路田庄到八分场段16.5公里进行拓宽改建,并在原东王二级公路的基础上
采取混合交通一级路标准设计。路幅布置:中间15米行车道+2×2米分隔带+
2×5米非机动车道+2×1米路肩。路面结构:行车道加宽部分为2厘米沥青混
凝土+5.5厘米沥青碎石+0.5厘米下封层+3×15厘米石灰土基层,非机动车道
为3厘米沥青混凝土+2×15厘米石灰土基层。该工程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
院设计,东营市公路工程处修建,1995年4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
2001年,根据省交通厅公路局的计划安排对新海路寿光界至垦利段进行
改建。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横幅布置:
寿光界至田庄段,路基宽18米,行车道宽15米,土路肩2×1.5米。田庄至南
二路路口段,路基宽31.5米,行车道30米,土路肩2×0.75米(其中收费站广
场为31.8米混凝土路面+2×0.75米路肩,总宽度为33.3米)。南二路路口至
黄河路口段,路面行车道宽34米。黄河路口及八分场北段,路基宽30.5米,
行车道29米,土路肩为2×0.75米(八分场城区段行车道29米,行车道以外由
城建部门另行规划)。其余路段,行车道宽15米,分隔带2×2米,非机动车
道2×5米。八分场北至垦利段,行车道宽15米,土路肩2×1.5米。垦利县城
东段,行车道23米。路面横坡1.5%或2.0%,土路肩横坡3.0%。路面排水系
统除八分场北至垦利段路侧利用原路平缘石,路面漫流排水外,其余路侧缘
石皆采用立缘石,集中排水。全线均不设加宽段,超高段在原路面之上加铺
补强结构层。路面结构:寿光界至田庄段,老路部分为旧路结构层+石灰土
找平层(≥12厘米)+16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
层+8厘米沥青混合料;新建部分为2×15厘米石灰土+16厘米石灰粉煤灰碎石
+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8厘米沥青混合料。田庄至八分场北(收费广场
除外) 段, 普通路段为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0.5厘米稀浆封层+粘层油+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收费广场为≥25厘米
混凝土路面,基层同相应路段结构形式。八分场至垦利段,普通路段为3厘
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粘层油+≥
15厘米的石灰稳定碎石补强层。垦利县城东段,老路部分为15厘米行车道+2
×2米分隔带+2×6米非机动车道,改建时左侧分隔带经16厘米二灰碎石+石
灰土处理后,与原路机动车道及左侧非机动车道共同作为新建路底基层。新
建结构为≥15厘米的石灰稳定碎石补强层+粘层油+0.5厘米稀浆封层+5厘米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田庄至垦利段所有大桥桥
头两侧一定范围适当下挖原路后,新建2×15厘米石灰土+16厘米石灰粉煤灰
碎石(八分场北至垦利段)或水泥稳定碎石(田庄至八分场北段)+粘层油+
0.5厘米稀浆封层+8厘米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南二路路口、府前街路口及黄河
路路口、泰安路路口及中小桥桥头考虑尽量保持原路平顺,在一定范围内采
用≥8厘米、≥15厘米的沥青混凝土补强层,路面结构为原机动车道用沥青
砂灌缝调平后,加铺土工布应力吸收膜+大粒径沥青混凝土+8厘米沥青混合
料,原非机动车道挖除旧路结构层,与分隔带一同按2×15厘米石灰土+16厘
米水泥稳定碎石+稀浆封层+粘层油+土工布+大粒径沥青混凝土+8厘米沥青混
合料。
该工程于2001年4月开工,同年9月底竣工通车,总投资1.2亿元。由东营
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东营市公路工程处、胜利油田油建三公司、河口采
油厂综合工程处、利通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垦利县公路局等单位承建,
东营市公路工程监理中心监理。八分场至田庄段八车道,为一级路,其余路
段为二级路。
省道S323线 潍高路 潍(坊)高(青)路东起潍坊市,中经寿光、大王、
广饶、博兴、唐坊,止于高青县。东营市境内22.6公里。
潍高路曾用潍(坊)博(兴)路名称,后与高青接通,更名潍高路至今。
该路在清朝早期是一条较宽的大道。清末整修增筑为驿路。1923年,北
洋政府山东路政总局将其列为重要公路,后成为汽车道。1931~1937年,复
测量定线,重新加高路基,筑成通车。1938年后,抗日军民为打击日本侵略
者,对公路展开破袭。1941~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已毁公路进行抢修,重
点控制,达到通车。1948年,人民政府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抢修部分路段,
从事支前运输,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后,历经整修路基,修建桥涵,铺筑粒
料中面,兴修沥青路面。该路为山东省国防、经济主要干线公路之一,在沟
通胶东半岛与鲁西北城乡物资交流、繁荣经济、促进工农业生产诸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
1966年,该路自广饶县城以西至博兴柳桥段大修为泥结粒料路。1967年
自广饶县城向东至高田桥亦大修为粒料路。
1970~1971年,由广饶县公路站测设并施工,按三级路标准,全线改建
为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的沥青路面,投资79.5万元。
1980年, 按二级路标准,由广饶县公路站测设并组织施工,加宽路基为
12米,并修建部分桥涵,达到公路桥涵全部配套。
1985年, 由东营市公路管理段组织施工, 铺筑灰土宽11.5米厚26厘米
(双层)及面层8厘米碎石灰土,灰土含量12%。同年,铺筑沥青路面宽11米,
路面结构为4厘米沥青浅贯,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由省公路局拨款投资,总
额为305万元。
1996年,由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一级路标准设计,东营市公路工程
处、科达集团施工,对其进行拓宽升级改造。标准车辆轴载BZZ—100,路基
边坡1∶1.5,平曲线最小半经1000米,路拱断面横坡为1.5%,设计车辆荷载
为汽—20,挂—100。路幅布置:K61+208~K73+433段和K79+048~K83+792
段为整体式,路基封顶宽度22米,两侧各1米路肩+2×8.5米行车道+2×0.5米
路缘带,中央设2米宽的分隔带,路基两侧各设2~3米的绿化平台;K12+256
~K1 3+835段因淄河桥的原因,在该桥两侧采用分离式路幅,单幅布置为两
侧各0.75米路肩+1米路缘带+10米行车道,路基封顶宽12.5米。在分离与整体
交界处作以变幅设计。K75+043~K79+048段(广饶县城区段)路幅布置:两
侧各0.75米路肩+2×4.5米非机动车道+2×2米分隔带+16米机动车道,路基封
顶宽30.5米。路面结构:一般路段新建行车道为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厘
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乳化沥青石屑下封层+15厘米二灰碎石土基层+
15厘米石灰土中基层+15厘米石灰土底基层;利用老路行车道为2厘米细粒式
沥青混凝土+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乳化沥青石屑下封层+15厘米
二灰碎石+≥10厘米石灰土找平层。城区段机动车道新建部分同一般路段新
建行车道;机动车道利用旧路部同一般路段利用老路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为
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封层+14厘米石灰土基层+14厘米石灰土底基层。各
相交道口均作以特殊设计,各生产道口均作20米的“硬化”,5米平齐路肩,
15米顺至生产道原地面,宽度与原生产路相同。结构为2厘米沥青表面处治+
16厘米石灰(10%)土。所有平交道口均在相交处设喇叭口。生产路半经为5
厘米,各沥青路半径为15米,各喇叭口结构同生产道的“硬化”结构。1996
年3月开工,同年9月底竣工通车。
随着交通量的逐年递增,路面损坏严重,虽经几次大修效果仍不明显,
为了彻底改善其交通条件,省交通厅将其列入2002年度改建计划。由东营市
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
小时。最大纵坡0.495%。路幅布置:一般路段20米行车道+2×1.5米土路肩;
城区段24米行车道+2×3.0米人行道;分离段11米行车道+2×1.5米土路肩。
路面横坡度为2.0%,桥面横坡为1.5%,护肩带横坡采用3%,人行道横坡为-
1%(内倾)。路基边坡坡度1∶1.5。路面结构:东青路平交以东(K61+458
~K64+017)及分离北段(K74+128~K75+128),将旧沥青面层铣掉后,铺
筑沥青路面,路面结构由上而下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
青混凝土+5厘米沥青碎石+土工布+粘层沥青。 东青路平交以西至分离段
(K64+017~K74+128) 、南侧分离段(BK12+460~BK12+520和BK13+340~
BK14+060)及K79+308~K83+792段,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水泥碎石整平层(≥15厘米)。
城区段(K75+508~K77+148及K76+618~K79+308),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
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水泥碎石整
平层(≥15厘米)+旧路结构层,人行道结构为5厘米钢筋混凝土板+16厘米
(12%)石灰土。东青路平交与乐安立交桥段,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粘层乳化沥青。收费站、高田桥、阳河桥、淄河大桥两侧采用新建路面结构,
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厘米稀浆封层+乳化
沥青+16厘米水泥碎石+16厘米水泥砂砾+16厘米石灰土。分隔带处理:将分
隔带内不密实部分全部挖除,并切除老路基层及底基层襟边,采用石灰土及
水泥碎石回填,下层为20厘米(8%)石灰土,上层为16厘米(12%)石灰土,
最后用15(21.5)厘米水泥碎石处理至与原路基层(面层)平齐。城区段排
水采用集中排水,其余均采用漫流方式排水。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
市公路局经招标择优选择了科达集团、东营市公路工程处承担工程建设任务,
潍坊交通工程监理中心监理。并于2002年4月开工,同年10月15日竣工。按二
级路标准翻修改造,总投资5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