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养护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9&rec=18&run=13

一、建市前的公路养护
东营地域虽历史久远,但由于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清代时道路尚无人
养护,清朝以后的公路养护,因各阶段体制不同而异。
民国12年(1923年),现东营市辖区内的公路养护,除沿线田主负责修补
外,如遇道路严重损坏,恢复不及,则加雇临时短工或征调民工大修。民国
29年(1940年),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军事统治,对所控制的公路加强养护,
其中整修商(河)利(津)路198公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为
牵制日军侵略扫荡,对公路破修兼施,当公路为抗日军民所需时,则加以维
修保护,否则施行破袭,以切断敌人运输。
民国30年(1941年)7月初,清河区各县已成立群众武装破袭公路指挥部。
邹平至博兴边区群众456人,一周内将广饶至临淄、博兴至广饶等公路以及
日军占领的村与村之间的大小道路全部破坏。1944年,利(津)禹(城)路(今永
莘路,以下不再另注)修通,该路为干线公路,利津县所辖路段11.1公里。
为保障正常通车,日军强制民夫采取用红土封顶的办法,即在原有沙土路基
的基础上,挖取路边红粘土,撒在路面表层,放麦穰、洒水后用石滚子碾压
成型。一段时间内避免了路面坑槽的出现。民国37年(1948年)9月,为支援淮
海战役,解放全中国,渤海区整修干线公路和支前公路,其中有博兴经广饶
至临淄公路。
建国后,公路系统贯彻群众养路队伍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修养并举,
工群共养”的方针和“先求通,后求好,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逐步建
立起群众养路队伍和专业养路队伍。
1950年,广饶县成立公路管理站,负责公路养护管理。期间,公路养护
以组织群众配合地方政府的方式,利用农闲发动群众义务普修公路。重要干
线公路有包养组承担养护任务,包养组的报酬是:每公里每月发放谷子3~5
公斤,后改发小米,数量不变。
1951年底,包养组改为民工建勤养护组(即民建组),取消了报酬,实行
义务养护。本着“有路必通,通车必养”的原则,注意改善线形,改造急弯,
加高加宽路基,改善路肩,加宽路面。随着交通量的增加,1952年在辛(店)
孤(岛)路(今河辛路)上的左家村建立了东营境内的第一个群众养路组织。
1952~1953年,利禹路实行民工建勤养路。利津县在11.1公里路段上有
养路村6个:侯王庄、十里铺、苏家楼、陈家、西关、三里庄。除侯王庄安
排二名养路员外,其余每村一名。养路工具为铁锨、柳编抬筐等,出工一天
补5分钱茶水费,5分钱工具修理费。主要养护任务是填补坑槽,雨后填冲流
口,培路肩,整修边坡,疏通边沟等。
由于东营境内地理环境因素,早期的简易道路易修易坏。旱季坑槽累累,
雨季易遭水毁,严重影响交通运输。普遍提高路面质量尚困难重重,依靠民
工建勤政策,发动群众,改善土路,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1957年下半年,广饶县公路站采取了如下养护措施:(1)根据土场远近,
土质级别,制订劳动定额,并对超额完成者给以少量奖金;(2)规定每天每人
挖一级土(白沙土)8方,二级土(红粘土)7方,三级土(硬块土)6方。由考勤员、
班长、统计员丈量土方;(3)为了改善路面,一般不使用一级土,大多到三四
百米外推、拉二级红粘土。
当时,正式养路工人月发工资33.9元,每天出勤补贴茶水费1角。一年发垫
肩二付,遇夏季发“人丹”三包防暑,发茅草编织的蓑衣一件防雨。租民房,
睡土炕,点煤油灯。养路工人凭着两只手一把锨,一付抬筐两人肩的不怕苦
精神,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这便是当时养
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1957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规定,公路两侧各5~10公里以内的村庄,整
劳力及农业合作社的兽力车、人力地排车、手推车,参加义务建勤。每年每
个劳动力的义务建勤,至多不超过5个工作日。1958年,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做
到了平衡负担,合理分配,其负担方式为:(1)以公社为单位,组织养路队代
表公社建勤,各生产队的建勤负担由公社统一平衡;(2)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组
织养路组,代表大队建勤,养路员和公社社员一样凭工记分,参加农业分配。
同年,潍(坊)博(兴)路(今潍高路)上的大王、钟家建立了东营境
内首批道班房,养护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
1960年,潍高路、辛河路(今河辛路)广饶县境内路段用粒料、碎砖、
煤渣改善路面。潍高路路面的部分炉渣炉灰由养护员自己拣来,石子由国家
投资从小清河水运、临淄陆运而进。辛河路广饶城南到临淄界路段用碎砖铺
成。广饶城至小清河段用石子填铺。该路面宽7米。其工序是:红粘土、粗
砂“三七”配制(三份土,七份砂),加水直至成型,闷4个小时后,用铁锨、
铁耙摊开,石滚子碾压,保证磨耗层不露石子。经处治,路面质量大有改观,
晴雨天都能通车。
1961年4月,山东省第二纸浆厂下马,移交垦利县工业交通部45人。垦利
县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公路养护大队”,开始修筑辛孤路友林至永安路段。
该养护大队是第一个比较规范的专业养路队伍。
1962年,垦利县、利津县公路站相继成立。公路养护开始由民工建勤转
变为工群共养。常年的养护实践发现,过去单纯使用红粘土碾压的路面,雨
后行车易“卷饼子”。利禹路陈家道班职工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治“卷饼
子”的土办法:将挖出的红粘土过筛,加水至用手握成团扔到地上能散开为
宜,(若遇干燥天气须加盐水),然后用铁耙子整平、石磙子碾压,后铺一
层细沙土,经如此处理的路面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在利津境内11.1公里的利
禹路上实行后达到了路面平整、无坑槽的目的。随后此方法受到上级主管部
门重视,并委派专人到利津县公路站调查采访,继而在全区推广。
1963年秋,辛(店)东(营)路(今河辛路,以下不再另注)建成沥青路面,
全长79.3公里。随之开始了沥青路面养护工作。
沥青路面是新生事物,初期养护缺乏经验,修补时单纯用沥青石屑修补,
如贴膏药一样,既难看又收效甚微。经反复研究实践,开始根据坑槽大小,
掺配原料进行修补,始获较满意效果。
60年代,道路施工一般采用路侧挖沟,就地取土,沟成路就的方法。路
基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路面为厚2.5厘米的沥青表面处治或厚4厘米沥青浅
贯入式。由于工艺简单,操作方法原始,致使路面破坏严重。辛东路设计车
流量1300余次,实际达到2400多次,超负荷运行,路面承受压力大,加之雨
水多,导致路基下沉。至1964年,辛东路段大部分已坑槽连片。广饶县公路
站在当地雇用兽力车,以一元钱一方的价格买来碎砖填补坑槽。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秩序被打乱。
1967年利津县陈家道班锁门闹革命达半年之久,好路率严重下降。1968年,
东营境内开始大量修建沥青路,由于缺乏经验,所修沥青路短期内便出现病
害。
1973年2月,山东省交通邮政局总结各地经验,编写出《沥青、渣油表面
处治养护工作参考资料》,当时惠民地区公路段对初期养护、经常养护、防
治病害(泛油、油包、松散、坑槽、啃边、裂缝、翻浆、沉陷等)提出了具体
治理办法,要求各地克服“修上沥青路一劳永逸”、“油路有病害,再修也
是坏”的思想,认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治早、治小、治了,将养好
沥青路提到议事日程。
1975年4月,山东省油路养护技术座谈会总结出《山东省油路常见病害原
因及处理方法》,对坑槽、啃边、松散、油包、拥包、软化、糊浆、裂缝、
裂纹、波浪、搓板等11种病害的现象、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作了分析和论述,
并发各地执行。
广饶县辛孤路部分路段路拱偏大,严重地段路面边缘比路中心相差20厘
米以上,影响行车安全。1975年夏,开始加铺油石混合料调拱,先后处治广
饶县牛庄段2公里,花官段2公里,邵家段10公里。维修队分熬油、炒拌、铺
筑三道工序,共3个组。熬油组3人,保证油温在150℃以上。炒拌组4人,一
个组负责一口锅,铁锅为1.2×1.4米,石料比例为100公斤石子(0.5~1厘米
石子) 配6公斤沥青,每锅炒拌3~5遍,天气越热炒拌效果越好,在气温高达
40℃时,一天能炒拌70锅,并保证油石比准确,炒拌均匀,不出现空白料及
油料着火老化现象。铺筑组共7人,3人摊铺找平,以3米直尺路拱板量验,
保证路拱度2%,检查监督摊铺温度,用油量及矿料数量是否准确;2人负责
碾压达到路面成型,2人负责倒料及零星工作,保证不耽误各工序正常进行。
设1人事先用路拱板量验老路,计算用料数量,负责备料,保证物料洁净,
供应及时。
1979年,为减轻农民负担,将养护人员减少到每公里0.8人,确定精简民
工建勤养护员,在精简中选用思想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年龄在18~45岁之
间的男性社员做养护工。随着养护工作的变化,依据养护工作的复杂性,养
路员生活补贴也进行了调整,每日补贴由1角增加到6角,集中食宿者8角,
但仍保持其民工建勤养路性质。同年广饶县公路、桥涵全部整修,97%以上
的路段晴雨天均可通车。5月,交通部颁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暂行办
法》,对公路养护质量提出如下要求:“保持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
适,路面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水沟畅通,桥涵构造物维护完好,标号、标
志完善鲜明,行道树齐全。”公路养护质量继1962年规定仍分为优、良、次、
差四等。并规定:“一律以公里为单位,按路面、路基、桥涵、标志、绿化
5项分别评分,满分为100分。”交通部的《暂行办法》自颁布至建市以前,
一直作为广饶、垦利、利津三县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的标准。由于新办法
标准较高,执行初期,好路率有所下降。1979年好路率由1978年的50.7%降
为26.6%。到1980年三县养护职工处理油包、修理坑槽路面108034平方米,
整修边坡、 维修路肩4116525平方米, 改养路肩24425平方米, 路肩撒砂
167300平方米,填补流口40632.6立方米,打水簸箕2601个。并对公路原有安
全标志和被损桥、坝、栏、百米桩、里程碑等进行了维修或更新。
1980年以后,针对公路养护薄弱环节,大搞优等路,普及良等路,减少
次等路,消灭差等路。重点增设标志,设置弯道超高,消灭桥头跳车,处理
平交道路肩缺口,维修桥涵。同年11月24日,山东省交通厅决定从1981年开
始,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好路站、全优工班(养路队)活动。好路站的标准是:
所养干线公路好路率达100%,县乡公路好路率90%以上,并消灭差等路。按
季考核,1~4季度好路率干线公路不低于85%、90%、95%、100%;县乡公路
不低于75%、80%、85%、90%。1981年山东省下达的《关于开展“好路站”和
“全优工班(养路队)”修改意见和奖励办法补充通知》规定:经检查验收,
达到“好路站”、“全优工班”标准者,按养护里程每公里发给奖金5~10元。
奖金按多劳多得原则,结合公路等级、路面种类、交通量大小、修建基础、
养护难易等不同情况,分等发奖。公路站机关人员所得奖金,不得高于工班
工人奖金,“好路站”下的“全优工班”可重复得奖。
1982年,各公路站都把创建“好路站”、“全优工班”作为首要任务来
抓,定出了各自的奋斗目标,做到领导分工、包干负责。广饶县公路站还调
动站机关管理人员,把路工、财务、管理人员分别排队、分包一个“全优工
班”,做到从各方面支援全优工班的创建。
1983年,山东省交通厅颁布《山东省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民办工助修建
县乡公路实施办法》,规定国道、省道、县道及在养的乡道公路养护和修建
均为民工建勤,县乡公路的修建实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实行小包干,定额
管理,联质计酬,不发工资,只发出勤生活补贴的生产责任制,每完成一个
标准工作日,发给出勤补贴8角,集中食宿者另补2角,并享受按规定应得的
奖励。
二 、建市后的公路养护
东营市公路管理段 (今东营市公路管理局) 建段以前公路总养护里程
485.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2.4公里;县公路149.6公里;乡公路123.9公里,
胜利油田专用公路650公里,通车里程1135公里。共设道班28个。这些公路大
都是60年代胜利油田勘探时期修的三、四级路。路面老化,车多超负荷,车
速缓慢,事故频繁,直接影响着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面对这
种状况,东营市公路段广大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胜利油田及相关单
位的大力支持下,团结求实、艰苦创业,一手抓工程,一手抓养护,加强各
项管理,完善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经过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养
路员工的共同努力,到1992年综合好路率达到100%。
1984年,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对公路部门简政放权,增加指导性计划,
减少指令性计划,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不搞“大锅饭”,实行奖金上不封
顶、下不保底的改革方案,使奖金及部分工资与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挂勾,
对公路养护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广饶县公路站试行“大中修工程专业队承包,日常养护实行小段包干,
月末自检,站上抽查验收”的方法,工资、奖金实行浮动,根据养护质量和
数量进行确定。其它公路站也搞了试点,成效显著。1984年前,公路部门对
工班建设、工人生活抓得少,投资少,工人住房陈旧、简陋、拥挤。物质文
化生活贫乏,工人无心“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自感社会地位低,群
众也有偏见。1984年4月2日~7日,山东省公路局、公路运输工会在临沂联合
召开全省公路养护工作现场会,贯彻全国养路工生活经验交流会精神,指出
要把改善养路工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优先考虑工班
住房的改造和改建,配备工班必需设施及文化必需品。提倡“以路为业,路
副兼顾”,在确保养好公路的前提下,发展业余种菜、养猪,改善生活、美
化环境。临沂会议后,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对全市28处道班房进行初步检查摸
底,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养路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改善,给各工班房
配备了电风扇。对三县六处道班房、工区进行了改建,并计划三年内将工班
全部按标准房改建。
东营市地处油区,公路行驶车辆中,特种车、重型车较多。特别是“建
设第二个大庆,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号召提出以后,交通量急剧上升,县乡
公路最大交通量达9600车次/日,远远超过公路本身的设计承载能力。按省局
所定标准(灰土厚18厘米,油层厚2厘米,油面宽5.5米)修建的县乡道路一
经通车,不出几年就会被压坏,针对这种状况,市公路段于1984年12月13日
向省公路局递交了《东营市公路段关于提高县乡公路工程标准的报告》,当
年整修的县乡公路包括:北六路、东永路。标准为:宽7.5米,灰土厚40厘米,
油层厚7厘米,共计投资5.5万元。
1985年5月27日,省公路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要求:公路养护五项指标一起抓,即:路面病害、路基保养、公路构造物、
公路绿化、标志标牌五项。油路罩面工程及中修要坚持四步走,依次为查病
害起因、确定合理设计(修补)方案、严格施工操作规程、检查验收评定,
力求做到糙实、致密、均匀、平整。1985年6月7日,市公路段东路养发(85)
1号文《关于加强水毁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为加强公路水毁防治工作,
确保雨季公路畅通,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防、
早治,对现有公路桥梁涵渠、站班房屋、路基边沟、供电设施及险要路段进
行全面检查,提出防护措施。公路大中修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精心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力争雨季前竣工。做好水毁抢修的材料准备工作,养护人员
一定要坚持雨中上岗,认真查访,发现水毁,立即抢修并及时上报。
1985年,市辖公路共改善路肩285公里,修补沥青路面61000平方米,挖
补坑槽82800平方米,大修涵洞8座,支出56.1万元。大中修工程:垦(利)
禹(城)路(今永莘路,以下不再另注)7.5公里灰土补强,辛(店)孤(岛)
路花官至斗柯段中修罩面5公里, 东(营) 永(安) 路中修3.5公里,投资
80.12万元。整修利津县店子—南宋路16公里及垦利西宋—大坝、董集—郝家
断头路。整修广饶稻庄至孟集4条公路计19公里路基灰土工程。辛孤路辅路
改造8公里,铺矿粉1公里。共投资89.5万元。同年广饶县的高刘工班,河口
区的八吕工班等10处班房改建,共计112间,投资58.6万元。计划好路率67%,
实际完成67.4%。县乡公路至1985年底共有群众养路员454人。
1986年,根据交通部《关于加强交通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精神,
市公路段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两个文明一起抓。对《关于公路管理改革的试
行办法》进行修改和充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各县区养
护质量普遍提高。
垦利县公路站制定了《关于小修保养实行工资浮动的规定》,按养护质
量记分,根据分数计发工资,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护质量的
提高。到年底综合好路率达到51%,比市段下达49.9%的指标提高了1.1%。
其具体做法是:工班所养护的路段,在原有基础上每提高或下降一分,就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本班工资额的1%,其浮动的依据:(1)计划开支;(2)工
程量的完成;(3)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均实行浮动,一项未完成扣浮动工
资的三分之一,三项均未完成取消浮动并扣除当季奖金。实行上述办法后,
当年共累计提高分数1794.7分,浮动工资额为4200元。
科学养路,革新挖潜。广饶县邵家工班养护的辛孤路于1965年修建,已
“超期服役”10年之久,而且从未中修。尽管车辆急剧增加,养护质量却一
直保持优良。材料费用,年公里成本在800元左右,从未突破上级下达的成
本计划。他们总结出“六字法”:(1)数:计划有数、进料有数、规格有
数、分配有数;(2)纯:料物干净、无杂质,不同料号要分清,不掺夹杂
活;(3)细:按施工标准细铺、细泼、细平;(4)实:干活实实在在,保
证质量,工作求实;(5)时: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工作,提前防范,
措施得力;(6)勤:勤养、勤看、勤总结、勤把关。
在养护路肩过程中,公路养护部门一直采用笨重的手工操作,既费力,
平整度也不理想。广饶邵家道班的养路工通过反复研究、琢磨,终于在一台
12马力拖拉机上,成功改制成刮平机,使用证明,操作简便,刮平率高。过
去20个工日完成的活,使用新研制的刮平机,3个小时就完成。减轻职工了
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路肩平整了,行人及兽力车自然靠边走,降
低了事故发生率。广饶县有关技术人员多次参观,肯定了其实用价值。
1986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完成大、中修工程9项,投资220.9万元。其
中重点大修工程有:垦禹路利津城区6公里翻修加宽工程,投资67.38万元;
河口区张义路6.1公里, 投资55.4万元;潍博路路面修补65000平方米,罩面
7.9公里,投资67.7万元。
该年县乡公路修建9条,全长78.9公里,投资246.7万元。道班房建设,
省局投资8万元,公路段投资36万元。共投资44万元,安排工班房建设8处90
间,计19305平方米。改善路肩325公里,修补沥青路面128452平方米,挖补
坑槽52828平方米, 大修涵洞7座,完成小保支出69万元。县乡公路好路率达
52.5%。全市共有养路员工671人;其中固定工392人,合同工69人,群众养
护员210人。
1987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党委根据交通部(87)交公路字679号文件关
于印发《交通部推行和完善公路养护经济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
于1989年12月召开公路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大会。 会议针对职工中存在的
“供给制”、“大锅饭”等旧观念结合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出
《东营市公路段关于实行公路工作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意见》、《东营市公路
段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实施办法》等章程。各县区公路站结合自己的具体
情况制定了规章制度。在承包中采取“三定”、“一奖罚”、“一浮动”的
办法。“三定”即定成本,定质量标准,定好路率。“一奖罚”即小修保养
三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者,小保费用节约部分全部归分站,其中:60%作为
集体福利费用, 40%作为职工奖金。“一浮动”,即各分站每月提取工资的
10%,加上出差补助和每人每月5元的奖金捆在一起进行浮动。
实行承包后带来的新变化:其一,路况得到改善,提高了社会效益。广
饶县公路站当年回收废品料400立方米,节约开支1.5万元。过去用的养护员,
多数是“人情”工,年老体弱干不了多少活,承包后对“人情”工全部辞退,
仅此一项一年节约开支13万元。 好路率指标稳步上升,由年初的60%上升到
73.8%。 其二, 降低了成本。 1987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每公里养护成本达
3800元,1988年为3050元,比1987年降低750元。垦利公路站成效显著,1987
年每公里养护成本高达4389元,1988年降到2941元,降低了33%。南羊分站
的3名养路工承包后,各项指标均达标准,仅第二季度每人兑现奖金100元,
是获奖最低职工的5倍多。
该年全省养路工班统一更名为养路分站。
1988年,是东营市公路建设成就辉煌的一年。大、中修工程完成7项,投
资288.44万元:
1.广(北农场)青(城)路(今永青路,以下不再另注)广北至斗柯段
路面调拱罩面工程,计22公里,投资70万元。
2.博(兴)新(安)路(今新博路,以下不再另注)市粮局至八分场路
段调拱罩面17公里,投资111万元。
3.博新路八干至新安段挖补罩面10公里,投资42. 69万元。
4.永莘路后苟至水电厂段加宽罩面工程5.5公里,投资34.05万元。
5.永莘路南展区段罩面4公里,投资13.3万元。
6.永莘路利津城西路段罩面5公里,投资14.9万元。
7.辛河路一分干桥加宽工程,投资2.5万元。
小修保养,全年共改善路肩934.3公里;油面修补122410.5平方米,其中:
挖补54981平方米;找平67429.5平方米;完成小保工作量216万元。综合好路
率达73.6%,比山东省下达计划66.4%增加7.2%。
该年,通过年终公路养护大检查,经省公路局验收,共评出广饶、垦利
两个“文明站”和14个“文明分站”,“文明分站”比1987年增加6个,“文
明站”比1987年增加1个。同年,县乡路移交各县区交通局养护管理,取消了
民工建勤制度。
1989年,利津县公路站新建养路职工宿舍20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河
口公路站为所属分站,配齐了煤气罐。年底东营市45处养路分站职工,基本
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为养路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好路率大幅度上升,
东营公路站好路率达98%,比1988年提高16%;垦利公路站好路率达到100%;
全市好路率达到85.2%比1988年提高了12.6%。
该年共完成大、 中修工程11项, 投资654.01万元。其中大修5项,投资
518.78万元;中修6项,投资135.23万元。水毁抢修完成投资30.52万元。大、
中修工程优良率达到55%, 合格率达100%。 小修保养2项, 累计改善路肩
545.4公里, 油面修补171504平方米, 完成小保费用209.23万元。好路率达
85.2%,比山东省下达计划78%增加7.2%。
这一年,遵照省交通厅公路运输工会、市总工会和市职工技术比武领导
小组的指示,市公路段于1989年3月30日印发《关于举行1989年全市公路养护
技术比赛的通知》,并成立公路养护技术比赛领导小组。5月16日在利津县
进行比赛。利津公路站和东营公路站分别获得这次养护技术比赛的第一、二
名,有6人获技术能手称号。
1989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对养护工作加强了考核。按惯例每年进行两
次养护大检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季度检查,并对单项工程进行考核。在
完善该制度的同时,注重兑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好坏有别。该年10月
份,省公路局在昌乐召开全省养护工作会议,市公路段做了养护经验介绍。
为贯彻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在威海召开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公路的科学管理,实施GBM工程,1990年市公路段组织有关人员到大连、
沈阳、天津102国道和河南新乡107国道对GBM工程进行考察、学习。年底,
按照标准制做安装龙门架4付,宣传标志200个,桥栏、路沿石全部刷白,并
埋设导向桩,路面划线520公里,宜林路段全部绿化。
利津县公路站在永(安)馆(陶)路完成18公里的GBM示范路段,受到
省、市公路主管部门的好评。各地、市公路部门相继参观考察该路段并听取
了经验介绍。
1990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在完善职工工作条件和生活设施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站养站,以路养路”的口号。各分站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突出三
小建设(小花园、 小菜园、 小猪圈)。当年蔬菜总收获40000余公斤,葡萄
500余公斤,养猪42头,奶牛2头,养鱼5000多公斤,养虾300多公斤。到1990
年底,所属45个站,已有70%达到花园式分站一类标准,其它分站均达到二
类标准。
分站的内业建设实现标准化:(1)管理路段图版化;(2)养护数字表
格化;(3)管理制度化;(4)在分站内部实行“一长五员”制(一长:分
站长,五员:计划、材料、统计、技术、机械管理员)。这一年,大、中修
及水毁抢修工程共计投资423.88万元。其中大、中修工程11项,投资353.88
万元,优良率达100%;水毁抢修投资71万元。累计改善路肩221.5公里,油
面修补29万平方米。完成小修保养工程结算额300万元。在年终公路养护大检
查中,垦利县公路站由文明站升为先进文明站,河口区公路站跨入山东省文
明站行列,广饶县公路站和东营公路站继续保持山东省文明站称号,有18个
分站被评为文明分站。
为减轻一线工人劳动强度,东营市公路管理段给分站配备了45部12马力
拖拉机和部分小型养护机械。 各养路分站配备了化验仪器,投资计10余
万元,做到了养护科学化、数字化。综合好路率达到88%,列全省前茅。
1990年冬到1991年春,雪雨多,温差大,致使市区干线公路大范围出现
病害,影响了正常交通运输。为尽快恢复干线公路畅通,东营市公路管理段
提出“开展公路挖补突击月活动”,各级领导严密组织,上下齐心,整个干
线公路挖补提前五天完成。为全面贯彻交通部提出的“全面规划,加强养护、
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的方针,东营市公路管理段把
科学养路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广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这一年,东营市公路管理段对养护工作坚持贯彻以质定酬、奖优罚劣,
使养护工作越抓越细。过去只要路基不出流口,路面不出坑槽,就算好路。
进入90年代,则要求路面平整,路肩板面化,路面畅、洁、绿、美,种草、
种花美化环境。路面结构向高标准发展。大量修建泄水槽,减少了流口。石
砌泄水槽一般采用就地制作。从1991年开始,广饶县公路站因地制宜在辛河
路K16+000~K18+000段, 开始制作草皮泄水槽, 共计1200个。该草当地叫
“狗皮草”,根系发达、低矮、抗旱、耐碱,造价低,既保护路基,又美化、
绿化了路面。仅此一项节约资金4.5万元。
1991年,大中修工程共5项:博新路友林段6公里;滨(州)孤(岛)路
(今孤滨路,以下不再另注)义和镇路段1.4公里;辛河路陈官路段5.4公里;
广青路高店路段2公里。中修工程计划投资480万元,实际完成569.6万元。整
修路肩3636公里, 挖补坑槽8232.7平方米,抹油找平310783平方米,填流口
26353立方米,清扫路面3602.6公里。GBM工程127公里,养护里程566.2公里,
综合好路率99.2%。
1991年7月,山东省公路局在东营市召开GBM工程现场汇报会,东营市公
路管理段副段长迟洪格在会议上宣读了题为《推行公路管理制度,搞好公路
建设》的论文。与会参观了GBM工程养护路段,东营市GBM工程的推广应用
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1992年, 投资3992.8万元, 新建、改建工程共4项:(1)辛(集)沙
(河镇)路(今已合并)西线广北农场—田庄段12.2公里路基桥涵新建工程;
辛沙路东线莱建—飞机场段10公里路基路面工程;滨(州)海(港)路(今
海滨路)利津庄科—陈庄段25.6公里二级路路面工程;东营市市政府南胜利
路314公里路基、桥涵、路面工程,四项工程投资2910万元,均达优良工程。
(2)大中修工程共20项;总投资为1082. 8万元;其中罩面13. 5公里,中修
挖补封面15万平方米,以上工程均达优良级标准。
1992年投资130万元,用于45.5公里GBM工程建设。东营市公路段养护里
程566.2公里,好路率达100%。
三、公路养护新阶段
1992年12月2日,东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东编发[1992]50号文,将东营
市公路管理段更名为“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当时,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811
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0条,共608.8公里,县乡公路966公里,油田专用路1098
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公里34.9公里。干线公路养护总里程608.8公里,共设养
护分站45个,拥有养路职工253人。经十年的努力建设,全市公路事业迅速发
展,至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507.7公里,是1992 年的1.6倍多,
其中干线公路776.7公里,县乡公路1734.9公里,油田农场专用路2035.5公里,
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6.9公里,全市实现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胜利黄河
大桥和利津黄河大桥为枢纽,以东郑路、东红路、东青路、河辛路、新博路
等七纵五横12条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胜利油田专用公路纵横交织的
公路网络。公路部门养护总里程704.1公里。经过合并后共设公路养护站17处,
拥有养路工人155人。公路养护好路率达94.8%,干线公路无差等路,在全省公
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评比中,再获金杯,实现了“十连冠”的目标。
1992年8月5日,垦利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山东省垦利县公路局”,原公
路站所属各分站一律更名为养护工区。同年10月3日,山东省利津县公路管
理站更名为“山东省利津县公路局”,各分站更名为养护工区。10月20日,
河口区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山东省河口区公路局”,原下属各分站更名为养
护工区。是年11月8日,广饶县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广饶县公路局”,原所
属分站同期更名为养护工区。
1993年,市公路局在1992年取得省“养护质量杯”的基础上,又突出一
个“创”字,抓住一个“严”字,提出了“抓住重点,创新务实,全面提高,
以点带全,誓夺金杯”的养护工作方针,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实现了全市好路率100%的奋斗目标,再夺“公路养护管理质量杯”。
该年共完成大中修工程18项,总投资860.9万元,其中大修工程13.8公里,
中修罩面30公里,中修里程50公里,全部工程均达优良级标准。小修保,年
公里成本8560元,疏通边沟26公里,其中现浇混凝土边沟17公里,建平交道
口涵178座, 硬化路边店场地65000平方米, 硬化平交道口375座,累计投资
400万元。完成GBM 工程57公里,投资100万元,全市GBM工程段达178公里。
1993年,全市干线公路养护里程达582.9公里,其中东营分局养护94.7公
里,河口区公路局养护125.7公里,广饶公路局养护148.9公里,垦利公路局
养护100公里,利津公路局养护113.6公里。
1994年,全面养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1月13日,市公路局举办
第四届养护职工知识竞赛,来自全市公路系统的十个代表队共30名队员参加
了竞赛。最后,利津代表队取得第一名;(2) 6月22日,“山东省公路桥
梁检测中心”在东营市举行挂牌仪式,市长张庆黎和省交通厅副厅长龚学智
为“中心”挂牌,这是全省首家公路桥梁检测机构,公路桥梁检测中心的成
立,为对危、旧桥梁的检测和及时维修养护提供了保障和依据;(3)制定
了《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奖金挂钩,对养护路
段定期检查,随时抽查,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这项举措对充分调动基层的
日常养护积极性,充分发挥有限养护资金的经济效益,促进路况质量和提高
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与养护计划相结合,开展全面质量管
理,从市局、县区局到工区都一一建立QC小组,制定方针目标展开图,定期
开展活动,撰写论文,研发成果90项,有24个QC小组被市局评为“优秀QC小
组”。其中有一项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交通系统QC成果一等奖,有一项被评为
山东省公路系统QC成果三等奖。全系统1200多人全部进行了全质考试,合格
率100%。1994年被省交通厅评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各项基本要求验收合格
单位”。
是年4月,东营公路站更名为“东营市公路管理局东营公路分局”,为
市局直属正科级单位,所属公路分站更名为养护工区。
同年,广饶公路局改建陈官、邵家、丁庄、二分场四处工区大门,砌花
坛7座,在陈官工区建成假山一座。年末,陈官、李鹊、刘堡、总场四处养
护工区被评为花园式工区。
同年11月24日,利津公路局将基层“养护工区”更名为“公路管理站”。
1994年,小修挖补36.2千平方米,中修里程45公里,罩面105.6千平方米,
稀浆封层199.4千平方米,维修桥梁5座,完成大修工程15公里。到1994年底,
全市干线公路养护里程已增加至606公里,计划好路率100%,实际达到100%,
巩固完善GBM 工程252.5公里。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养护管
理质量杯”。
1995年,重新修定了《小修保养管理办法》、《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
《桥梁养护管理办法》,从路面到路基、边坡、边沟、交通标志实行全面管
养,对重点路段坚持每天清扫,对路面病害四项指标进行全面调查,使路况
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养护内业资料的管理上,根据东营实际,依照《养
护技术规定》充实修定“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养护内业资料模式”,编写详细
的填写说明,使内业资料的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在科技推广上,
乳化沥青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1995年利用乳化沥青打底层油246.8平方千米,
乳化沥青抹油封面160平方千米,仅东红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今东港高速公路)
应用乳化沥青3300吨,全年共用乳化沥青405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养护机
械推广上,自行研制了清扫机、钻孔机、铲雪机、路肩刮平机、割草机等,
其中清扫机获得了多项专利,进一步推广到淄博、滨州、聊城、枣庄等兄弟
地市。同时配备小型拌合机、压路机、装载机,从而保证和提高了挖补质量。
1995年,养护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好路率100%,挖补完好率100%,大中修
工程优良率100%。
1995年,东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竣工通车,是最值得记叙的事情里的
重要一项。 东港6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是山东省交通网国土规划——
“三纵、三横、一环”的大通道中最长一纵东红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
省重点工程,也是1995年市政府着力办的十件利民工程之一。该工程按一级
汽车专用公路设计,路基宽24.5米,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设计行车速度100
公里/小时,全线共设大桥1座,立交桥8座,中小桥涵97座,总投资4.1亿元。
于19 93年8月8日开工建设,市公路局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历经2年零4个月的
施工建设,1995年11月26日正式完工,12月6日举行通车仪式。东港一级汽车
专用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全市干线公路的养护里程增加了60公里。
该年5月29日,东营公路分局海河路工区成立。
同年10月30日,市公路局下发《关于将各“养护工区”更名为“公路管
理站” 的通知》 (东路[1995]65号文),《通知》要求各县区公路局将
“养护工区”更名为“公路管理站”,机构级别、隶属关系不变,原工区主
任、副主任分别改称站长、副站长。
1995年,全市干线公路完成路面中修65公里,大修12公里,罩面183.35
平方米,挖补42.4千平方米。巩固青(州)垦(利)路(今东青路)GBM工程
硬化路面9600米,道口、商业网点门前硬化39100平方米,圆满完成了省局下
达的工程任务。至1995年底,全市养护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646.4公里,其中
东营区养护里程94.7公里,河口区养护125.7公里,广饶县养护148.9公里,垦
利县养护100公里,利津县养护117.1公里,一级路(东港一级汽车专用路)养护6
0公里,全市干线公路巩固完善提高GBM 工程420公里。
1996年,市公路局按照省公路局的标准和要求,以辛河路、永馆路为重
点,在全市干线公路上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路达标活动,并根据每个县区公路
局的实际情况,下达文明样板路任务指标定任务、定里程、定奖罚,并将其
列入年终考核。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改善了路容路貌和行车环境,全
市干线公路基本上达到了线型顺直、路面平整、边坡适度、路貌清洁、构造
物完好的效果。
1月3日,根据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东编发[1995]第29号文件精神,“东
营市东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管理处”正式成立。专用公路管理处下设科室包
括路政养护科,负责6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2月12日,国家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在副市长王宝国的陪同下,到利津
公路局北岭公路站,慰问一线养路工人。
4月18日,全市交通类公路养护等13个工种技能考核工作开始。其中参加
考试的养护类人员461人,机械操作类人员36人,交通类人员14人,历经6天
的综合测试,有95%以上的人员取得了合格证,考核活动圆满结束。
1996年,全年共完成小修挖补坑槽1600平方米,整修边坡230千米。中修
工程完成投资498.2万元(含GBM工程),其中罩面工程9千米,共计106千平方
米。大修工程共完成4项,总投资365.1万元,分别是:①滨孤路义和段加宽
工程,投资163万元;②滨孤路窄桥加宽工程,计5座210米,投资120万元;
③永莘路改建段完善工程,投资57.1万元,为1995年结转工程;④永莘路后
苟—胜坨段完善工程,投资25万元。完成省公路局下达的青垦路46公里GBM
工程路段,自建永莘路GBM工程17公里。1996年,在全市养护干线公路里程
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养护综合好路率略有下降,为92%,亦能达到省局要求。
1997年初,在市公路局召开的全市公路工作会议上,将养护管理工作摆
在重要的位置。指出“搞好公路养护路政工作,是公路管理部门首要的任务”,
“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局工作,人们对公路部门的印象如
何,首先体现在养护管理上,这也是反映公路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必须下
大力气抓好”。会议认为:搞好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的社会服务水平,是树
立公路养护职工良好形象的根本。树好形象,提高社会地位,首要的是抓好
公路养护工作,让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会后,市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安排计划、资金使用等方面,都优先向养护管理工作倾斜,并要求县区公路
局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上,实现了由加强机关管理、内业管理
向外业养护管理上转移,做到了认识、领导、资金、工作的四个到位。
1997年3月12日,东营市公路局出台了《路面清扫管理办法》,对清扫质
量要求、工人出勤、检查方法以及考核评分标准都有做了详细的规定与说明,
为切实搞好路面清扫工作,确保路容路貌常年完好奠定了基础。
同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6次会
议审议通过,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使用
和管理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在依法养路、治路
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是年,利津公路局撤消治河公路站,其养护路段由北岭公路站分管。
1997年,全市干线公路完成大中修工程296.5公里,占总里程的41.7%,
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100%,分别是:(1)路面大修工程13公里,其中
永馆路5公里,辛河路3公里,辛沙路5公里;(2)辛河路广饶至东营段11.3
公里沥青混凝土罩面工程;(3)东青路田庄至东城13.8公里沥青混凝土罩面工
程;(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51公里,即辛河路6公里,滨海路7.5公里,博新路
11公里,东青路14公里,辛沙路10公里;(5)路面挖补封层180.4公里,其中
永馆路10公里,永莘路10公里,博新路23公里,广青路22公里,辛河路17.2
公里,滨孤路30公里,滨海路30.8公里,东青路37.4公里。完成省局下达的
滨海路挑河桥、韩屋桥、黄河故道桥三座窄桥加宽任务,全市干线公路桥梁
256座,全部达二类以上桥梁技术标准。完成省局下达的永莘路垦利至利津
段30公里GBM工程, 自建GBM工程50公里, 分别是滨海路7.5公里,滨孤路
29.5公里,博新路13公里。
1998年,市公路局总结往年公路建养管的经验,结合外地、外单位好的做
法,提出了“公路的关键是养护,养护的关健是公路站”的指导方针,计划
推行大站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养护管理站的合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
购置养护机械,减轻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内业资料管理方面,进一步统
一认识,统一管理,取消了一些形式上的内业资料,使一线职工有更多的时
间放在外业管理上。在抓好日常养护管理的同时,以潍高路绿色通道、东港
路文明样板路和永莘路GBM工程建设为重点,对辛河路、青垦路、永馆路的
文明样板路段和GBM工程进行了巩固提高。突出抓住穿越村镇路段的综合治
理,公路及公路征地范围内违章建筑、摊点、堆积物、非公路标牌的清理、
拆除及路肩、边坡、边沟的整型工作。文明样板路建设基本上达到了畅、洁、
绿、美的要求。
是年,东营分局一改过去雇用临时工扫路的做法,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利
用双休日上路清扫路面、处理病害、维修边坡、植树绿化,不仅转变了机关
工作作风,降低了养护成本,而且养护质量还稳中有升。
1998年,垦利公路局永一管理站撤消,管养路段并入永安管理站;同年2
月,利津公路局盐窝管理站撤销,管养路段并入王庄管理站。
是年, 养护好路率达95.4%, 优等路里程369.5公里,保持提高标准路基
520公里,完成乳化沥青抹油258.15千平方米,完成大中修工程234.9公里,挖
补路面64千平方米, 巩固完善GBM工程达标路段375公里, 完善文明样板路
125.8公里,完成了六干灌桥、六干排桥、广利河桥窄桥加宽与辛河路、东青
路、四干桥接长任务。
199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
市公路局决定在三县两区公路局推行公路养护公司制。养护公司为隶属于县
区公路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对外称养护管理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基数
核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养护公司主要负责辖区
内干线公路与桥涵的养护,公路养护中、小修工程和绿化工程等。县区公路
局所属的公路站和路面队均交养护公司统一管理。同年5月4日,市公路局下
发东路养[1999]4号文,决定在广饶公路局成立养护公司,进行试点。
1999年5月10日,为加强养护工程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以适应东营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市公路局下发《全市公路系统公路养护管理
办法补充规定》(东路养[1999]3号),《补充规定》对路面清扫,大、中、
小修工程和养护监督工作都做了具体补充与说明,个别地方有改动与调整,
为养护工作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是年9月21日,利津北岭公路管理站被交通部和中国公路运输工会评为
全国文明道班。
是年11月24日,烟台轮渡公司所属“大舜”轮发生起火翻沉特大海难事
故,交通部、省交通厅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省公
路局也下发文件,对养护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市公路局根据上级文件,结合
东营公路实际对公路养护工作提出三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
(2)对本辖区内的公路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准确地掌握路况隐患。
(3)切实加强路政管理,加大公路巡查力度。
全市公路系统各单位按照市局要求,加强养护、路政管理,确保了新世
纪到来无任何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1999年,全年好路率94%,优等路里程425.5公里,保持提高标准路基545
公里。全年使用乳化沥青抹油封层24.9万平方米,稀浆封层8.34万平方米,撒
粘层油5.73万平方米,完成大中修工程204.6公里,巩固完善GBM工程达标路段
375公里,结合路网改造工程同步实施GBM工程56公里,完善提高文明样板路
125.8公里。
在1999年广饶公路局养护中心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0年3月15日,市公
路局下发东路[2000]21号文《关于印发〈公路养护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求各县区公路局根据单位实际,成立养护中心。是年4月,各县区公路局
养护中心相继成立,全公路系统公路站由原来的45个合并为17个。
2000年,在东营公路发展史上最值得记叙的一笔就是东青高速公路的竣
工通车。东青高速公路北起垦利县城东五一村,中经东营市东西城之间、广
饶县大王镇, 南至青州市城北与济青高速公路相接, 全长89公里, 路基宽
24.5米,按平原微丘双向四车道设计,全封闭、全立交。该项目为山东省公路
规划网主骨架,“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中最长一纵——东红公路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纵贯东营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该工程总投资16.03亿元,全
线路基土方1030万立方米,小桥涵108座,大中桥18座,通道、天桥105处,分离
式立交11处,互通立交5处,路面及交通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以社会公开
招标形式选定, 于1998年4月28日开工, 经过28个月又18天的艰苦奋战,于
2000年9月16日提前竣工通车。东青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使东营市干线公路
的养护里程增加了72.5公里。
2000年8月,东青高速公路东营管理处正式成立,下设工程资产科负责高
速公路东营辖区内72.8公里的公路养护工作。
是年,东营公路分局胜利公路管理站三层办公楼新建完成;河口公路局河
口管理站三层办公楼建成使用。
2000年,全市干线公路养护总里程645公里,好路率92.8%,优等路里程
达355公里,干线公路无差等路,保持高标准路基645公里,应用乳化沥青抹
油封面425.93千平方米, 撒粘层油218.886千平方米, 全年共生产乳化沥青
2500吨,完成沥青路面四项指标调查595公里,完成大中修工程258.7公里,
占总里程的40%,主要项目有:潍高路22.8公里中修,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
层62000平方米,沥青面层76000平方米;潍高路K61+700转盘改造工程,完成
水泥稳定碎石507平方米,C—30水泥混凝土路面4479平方米;新海路广饶段10
公里大修工程,共完成灰土8827平方米,沥青面层8827平方米,补平7750平
方米,东营段挖补1.3公里,完成1180平方米;新博路挖补19.2公里,完成3350
平方米;东青路挖补73.1公里, 完成32714平方米;河辛路挖补50公里, 完成
13601.1平方米,垦利段罩面4.3公里;东滨路挖补43.5公里,完成7510.6平方米;
利津段罩面1.4公里;孤滨路挖补24.2公里,完成2465平方米;永莘路挖补8.9
公里,完成1644.0平方米,桥梁养护,完成东青路K52+724.55处分洪桥桥面混凝
土铺装4620平方米; 东滨路K38+413危涵改造和K44+100涵洞接长; 海河路
(今黄河路) 涵洞维修1处;处理伸缩缝516米, 其中用TST处理桥梁伸缩缝
310米;东青路桥面维修520平方米。全市干线公路GBM工程293.8公里,保持
文明样板路125.8公里,水毁修复率达100%,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
至200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460.2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
公里56.3公里,分别是建市初期(1983年)的3.9倍和3.43倍。全市干线公路养护
里程717.8公里,东青公司管养72.8公里,市公路局管养645公里,其中,东营
分局管养94.7公里,河口公路局管养125.7公里,广饶公路局管养148.4公里,
垦利公路局管养100公里,利津公路局管养116.6公里,东港高速公路管理处
管养60公里。
2001年初,市公路局结合全市干线公路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有关业务部
门的安排,制定出台了年度养护计划,印发养护工作重点。全省公路工作会
议召开以后,根据省交通厅公路局刘玉忠局长提出的“认识、领导、资金、
措施”四到位来开展工作,制定了“养护工作三年大变样"的具体实施方案,
把养护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各县区局都把
养护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战略。
在资金落实上,做到了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对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公路
绿化、水毁防治、公路站建设、养护机械配备等都安排了充足的资金,对养
护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养护中心机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责权利统
一,充分发挥养护资金效益。
在实施GBM工程方面,市公路局提出以“精品带动,全面发展,因地制
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潍高路、东青路绿色通道,永青路、新(河)海
(兴)路、河辛路、永莘路GBM工程建设为重点,做到了设计高起点,建设
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突出抓住路肩、边坡、边沟、路面、标志、公路绿化
工作,尤其加大穿村路段及城市出口的治理力度,结合路网改造的实施,部
分路段硬化了公路边沟。结合全市路域工程的实施,对公路边坡、绿化平台、
边沟进行集中整治,大大美化了公路行车环境。同时,借新海路改建之机,
修建了市政府南出口段4公里36米宽,双向10车道的迎宾大道,大道两侧全部
进行了高标准绿化。
这一年,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项目较多。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公路局从
程序、质量、安全三方面加强对大中修工程的管理:在程序上,方案、预算
均报省局申批,省局批复后再组织施工,对于一般大中修工程严格开工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做到不具备开工条件者坚决不开工;在质量上,牢
固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按规范施工,施工组织由县区公路养
护公司负责,监理实行市局养护科定专人监理及本市内县区之间异地监理,
管理由市、县区两级公路局共同管理;工程标准、规范不擅自变更,施工单
位自检资料、监理抽验,资料齐全、准确;在安全上,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
思想,制定了安全奖惩措施,要求施工现场按照国标设立明显的施工标志,
施工人员着安全标志服,坑槽挖补当天回填不过夜,杜绝了事故隐患。
到2001年,全市公路系统管理站已经全部实现大站化管理,同时,本着
“实效、实用、实际”的原则,对公路大站进行了高标准、高档次、有利于
生产、有利于生活的合理布局。有的大公路站院内还建起职工宿舍楼,集生
产、办公、生活于一体。2001年改造了北岭、枣园、牛庄三个公路大站,新
建了胜利、双河两个公路站办公大楼,在内业资管理方面,制定了统一的内
业资料模式,对公路站的内业资料实行集中管理,并配备有一定专业、学历
的人员专门负责。公路站由原来的样样俱全的模式,改为体现特色,体现创
新,体现独到之处的模式。一线养护工人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外业
养护工作中去。
是年,养护工程应用乳化沥青抹油35.02万平方米,完成大中修工程42.8
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项目有:潍高路22.8公里大修,完成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8.6万平方米,沥青面层9.3万平方米;东港路20公里中修,路面挖
补、补平6000平方米,罩面16万平方米;其它路面挖补33258平方米;危桥改
造项目主要是辛河路支脉桥和东青路支脉桥, 投资190万元, 完成桥面铺装
3770平方米,T型梁加固45块,20米预应力板7块,桥栏杆560米;全年巩固完
善GBM工程达标路段325公里, 广青路自建GBM工程29.5公里, 完成土方
78000立方米,泄水槽14300平方米,整修标准路基21.5公里,安装轮廓桩588
根,示警桩160根。桥梁养护管理方面,2001年上半年对全市所有干线公路桥
梁进行了普查,对较轻的病害桥梁做了及时处理,病害严重桥梁列入危桥改
造计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方面,在潍高路、东港高速公路大中
修工程中应用改性沥青,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利用麦克沥青生产冷铺拌合
料60吨;同时,在潍高路大修工程中应用沥青养护剂处理路面,收到良好的
效果。
2002年,市公路局紧紧围绕公路养护管理“三年大变样”这一中心树立
“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念,切实把养护管理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来
抓。4月29日,市公路局修定出台了《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绿化工程、小
修保养管理考核办法》。《管理考核办法》分总则、计划管理、设计管理、
招标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和附则七个部分对大中修工程、小修保养、
绿化工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新形势下的养护、绿化工作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这一年,市公路局对大修工程和50万元以上的中修工程实行“四制”管
理,即项目法人(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
立施工单位自检、工程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
把好了大中修工程质量关。
是年,为贯彻执行交通部及省交通厅公路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会议精
神,市公路局进一步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公路养护技术的科
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在东青路、永莘路大修工程中,大胆采用沥青冷再生技
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减少废料污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此,
省交通厅公路局在东营市东青路大修工地召开“山东省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现场会”,会上,市公路局进行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肯定;
在处理路面裂缝及抹油工作中,市局采用“沥青路面养护剂”,收到了明显
的效果。在养护机械化推广方面,市公路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沥青
混凝土拌合机、压路机、农用运输车、切割机、振动机、剪草机、绿篱机等
机械,同时改造利用旧的小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机,全市养护机具配置走上合
理化进程,适应了公路养护工程发展的需要。
这一年,东营分局新建胜利公路站交调室,河口区公路局马场公路站新
建三层办公楼,垦利公路局胜坨公路站新建三层办公大楼。利津公路局撤销
罗镇公路站,管养公路并入陈庄站,撤销利城公路站,并入枣园站,并新建
北岭公路站四层办公楼。
是年,根据省公路局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QC小组
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难点。在省质协举办的山东省第二
批QC小组活动诊断师考评中,市公路系统有三人参加考试,全部获得省级诊
断师资格,并有一项小组活动成果获省交通厅二等奖,同时获得交通部优秀
成果奖。该小组被省交通厅评为山东省交通质量信得过班组。
2002年,全市干线公路好路率94.8%,优等路里程达450.4公里,干线公
路无差等路。保持提高标准路基560公里,应用乳化沥青及养护剂抹油288250
平方米。完成大中修工程106.3公里,分别为:①河辛路1.6公里大修,完成
灰土基层2层,计53792平方米,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8096平方米,沥青面
层2900平方米。②东青路3公里大修,采用冷再生工艺,拌合路面基层34100
平方米,完成沥青路面70400平方米。③永莘路0.52公里大修,采用冷再生工
艺,拌合路面基层6492平方米,完成沥青面层6492平方米。④完成其他路面
挖补34376平方米,根据省公路局文件精神,市公路局决定,在重要路段大修
的同时,将其建成品牌大通道。2002年建成大通道的路段有:河辛路东营西
城段1.6公里,东郑路东青高速路口至机场路段15公里。大中桥梁养护改造主
要完成阳河桥:增加桥板6块,灌柱4根,桥面铺装705平方米,更换桥栏60延
米;织女河桥:增加桥板6块,灌桩4根,桥面铺装705平方米,更换桥栏60延
米;南洼桥:换板三块,桥面铺装54平方米,更换桥栏杆10延米,更换泄水
孔4道,砌石护坡40.688立方米。巩固GBM工程达标路段325公里,东青路自
建完成GBM工程20.4公里,结合路网改造东滨路同步实施GBM工程9.1公里。
2003年,是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的最后一年。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
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做事为民、取心为民”的民心工程,同时也是省交
通厅根据交通部南昌会议提出的公路“十五”规划的近期奋斗目标,省厅公
路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山东省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考核办法》,
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硬指标。针对实现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头绪多,任务
重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布署,制定
了“资金上有保障、认识上有提高、思路上有开拓、措施上有创新、成效上
有突破”的工作原则,要求各有关单位按照该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
点带面、点面结合、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通过一年的
奋力拼搏,完成了全市干线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的各项任务。
是年,市公路局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和养护资金投入,把桥梁养护作为一
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永莘路红旗干桥,因桥面损坏不能维持交通,市局立即
组织抢修,二个月完成工作任务,更换10米空心板36块,桥面300平方米,护
栏60米。同时,完善规范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加强预防性养护,建立起市、
县、站三级管理体系和信息反馈网络,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情况,各级建立
起桥梁技术档案,坚持桥梁检查制度,及时更新数据,正确评价桥梁技术状
况,为养护决策提供了依据。6月份,市公路局委托桥梁检测中心对全市干
线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病害及时处理,主要完成了分洪河桥、
通道十七桥、排水十八桥及红旗干桥的维修加固任务。
这一年,切实加强了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根据省公路局要求,为确保
高速公路安全运营,路容路貌畅、洁、绿、美,市公路局把高速公路养护管
理列入单项计划,要求加强日常养护,及时处理病害,施工作业标准化、规
范化、设施齐全,标志、标线清晰,为东营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现质的飞
跃打下坚实的基础。2003年,60公里的东港高速公路全年养护好路率达100%,
完成中修工程四项,投资1300万元,完成全线60座大中小桥的调查、维修、
保养及定经常性检查工作;完成小保投资115.46万元。
2003年,为进一步调动一线养护工人的积极性,市公路局研究决定,改
革部门工资分配制度,工人的工资从档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做为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与工作质量挂钩,加大检查力度,根据检查得分兑现工资。这一举
措收到明显效果,垦利公路局实施后,养护好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其它县
区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改变原来的大包干制度,实行保养费和小修
费分开管理,保养费主要实行定员、定岗考核,小修工程由市局统一下达计
划,实行计量支付,较好地保证了小修保养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了小修工
程质量。为全面提高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水平,市公路局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
法,每周日上午召开一次公路养护例会,要求各县区公路局、直属单位养护
分管领导、养护科长、养护中心主任参加,汇报一周的养护工作,找出存在
的问题,下达下周养护工作任务,解决养护工作中难点、疑点问题,调动各
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及时掌握养护工作进展情况,收到了明显效果。
这一年,全市干线公路养护好路率93.1%,优等路里程434.5公里,保持
提高标准路基703.9公里, 标准路基达到了100%, 应用乳化沥青抹油封面
9350平方米,利用灌缝机处理路面裂缝38158米。大中修工程主要有:①东青
路广饶段挖补完成路面挖补5100平方米,补平18000平方米。②永莘路挖补完
成路面挖补13763平方米。结合路网改造工程,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国道东
郑路东青高速至铁路段实施高标准绿化,两侧各建成20米宽的绿化带,建成
了高标准迎宾大道。在干线公路穿村路段治理上,全年共完成48.52公里,历
年累计完成量为65.02公里,达到总需要治理量的100%。巩固完善GBM工程
达标路段338.2公里,又实施河辛路五干桥至牛庄段15公里GBM工程,历年累
计里程353.2公里,达到了总养护里程的50.2%。
到2003年底, 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养护里程776.7公里。 市公路局养护
703.9公里,东青公司养护7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2.8公里,国道39.4公
里, 省干线604.5公里。共有桥梁256座,计886512米,其中大桥14座,中桥
81座,小桥161座。市公路局下设三县两区五个公路局及东港高速公路管理处
6个养护单位。原有公路站45个,现合并为17个大公路站。市局及各县区公路
局均成立了公路养护中心,且操作运转均已成熟。
附:
一、乳化沥青应用工艺
河口区公路站于1992年4月在滨孤路和辛河路上,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对路
面坑槽、龟裂、平交道口进行修补;补坑槽4395平方米,抹油35000平方米,
铺筑路面6800平方米,初步掌握乳化沥青施工工艺,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一)灰土部分
1.整:先处理好坑槽,使四周齐整,坑壁竖直,底面平整:摊铺灰土
前视坑底情况进行夯实、清扫后洒水压尘。
2.丈量:丈量计算坑槽面积底层厚度,灰土用量。
3.配备料物:按照计算灰土用量,用码方方法或器皿量度的方法将灰
土备好,按层土、层灰将灰土搭配好。
4.拌合:将配好的灰土,采用对锨方法或采用筛的方法将其拌匀(拌
合时应注意随时碾碎1.5厘米以上的灰土块),如发现达不到含水量时,应在
拌合中均匀洒水,而后闷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摊铺:当灰土处在最佳含水量时(手握成团,约1.2米高处落下去能
碎),即将灰土填入坑内,后整平,用松铺系数控制厚度。
6.夯实:夯前用脚排踩一遍,夯实应从坑槽四周向里按周圈路线进行。
重夯不少于四遍,达到表面光洁平整,密实度达95%。
7.自检:用直尺和钢尺检查平整度和厚度。平整度空隙不大于1厘米,
厚度不高于路面底层,当厚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剖平的方法提高平整度。
8.养生:覆盖土20~25厘米,并不断添补在行车作用下散失的覆盖土,
视其干湿情况可洒水保温。
(二)乳化沥青拌碎石部分
1.乳化沥青拌碎石,采用直径2~4厘米碎石作骨料,1~2厘米、0.5~1
厘米碎石作嵌缝料,为避免在拌合中大小颗粒分离,下拌层用2~4厘米碎石
拌乳化沥青;经摊铺整平后,用1~2厘米、0.5~1厘米混合料拌乳化沥青嵌
缝。
2.应清扫底层并用乳化沥青涂匀坑壁及槽底。
a)根据计算的碎石和乳化沥青用量(气温在20℃ 以上时,可加3%~5%
的水拌一遍),把矿料堆入微凹型器皿,加乳化沥青,立即翻拌,至无花白
石子为宜。
b)摊铺时,将拌好的直径2~4厘米料物放入坑槽内,用铁锨和铁耙推平。
摊铺嵌缝料,将拌好的嵌缝料均匀地铺在2~4层骨料上,撒均匀,掌握
好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c)碾压:用12~15吨压路机碾压两遍,并找平。
d)自检:用三米尺量验,新整修路面部分,高出原路面1厘米,经行驶车
辆碾压后与原路面相平。
施工现场一般在24小时后即可通行车辆。
二、沥青路面养护剂应用工艺
利津公路局于2002年7月在永馆路、河辛路上,用沥青路面养护剂对路面
进行修补、抹油共计28400平方米,初步掌握了养护剂的施工工艺。
1.用沥青路面养护剂能有效地处治沥青路面裂缝、麻面等病害,对延
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路况质量,效果明显。
2.使用方法:①将养护剂加水稀释,其重量比为:养护剂∶水 = 2∶1。
②对裂缝宽度在6毫米以内的,先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掉杂物,
采用养护剂灌缝。③对缝宽在6毫米以上的,先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
边缘,灌入养护剂,视养护剂渗透情况,可灌1~2次,经过20~40分钟后,
路表由咖啡色转变黑色时,沿缝均匀布撒石屑。其用量掌握在养护剂充分渗
透裂缝内且不流为宜。
3.护剂储存:将养护剂装桶加盖封闭,可长期储存,不宜敞开暴露,
以免引起表面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