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林业发展“十五”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8&rec=262&run=13

林业是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事
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国家富足、民族昌盛、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林业无
论从眼前利益还是从长远利益,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
略任务。
一、“九五”林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林业的一系列
方针、政策,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强化领导,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
“九五”林业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成片林51.2万亩,其中:
防护林31.3万亩,经济林19.9万亩;农田林网102.9万亩;农林间作2.7万亩;四旁
植树1508.4万株;封滩育林42.3万亩;果品产量达6.3万吨,林业总产值为2.5亿元;
建成孤岛地区18万亩刺槐林基地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林木覆
盖总面积11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2%。
(一)“九五”林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 生态林业建设实现了突破。以路域绿化、水系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通
道建设率先起步,成效显著,既推动了全市造林绿化的深入发展,又为全省、全国
绿色通道建设树立了样板。到目前,一个点、线、面、片、间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
初具规模,改变了东营市“电线杆子比树多”的形象,充分显示了林业在国土保安、
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2)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突破。冬枣、桑蚕、花卉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形成规模,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0年几大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促
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3) 种苗生产实现了突破。东方花卉公司承担了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
地建设项目,推动了我市种苗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工厂化、标准化发
展,种苗生产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林木种苗实现了历史性的自给有余。
(4) 林业资源管理实现了突破。林政、林业公安、森保三支执法队伍联合起
来,形成合力,统一办案,大大地降低了乱砍滥伐、乱占林地、乱捕滥猎、无证运
输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林业资源;以拍卖、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林地产
权制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搞活了林地使用权,调动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林业的认识有待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
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着急功近
利,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的错误思想,认为“林业无关大局”、“远水不解近渴”,
把造林绿化当成是可有可无的弹性指标,催得紧干一阵,抓得松一边扔,没有从改
善生态环境,确保国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发展林业。
(2) 林木资源总量少,质量低,结构不合理。一是林木资源总量少,林木覆
盖率低, 且地域差异大。全市林木覆盖率仅为12%,与全国森林覆盖率16.55%、
全省林木覆盖率18.8%,差距较大,是全省林木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二是活立木总
蓄积小,可利用蓄积更少。全市活立木总蓄积627552立方米,人均占有蓄积仅0.57
立方米, 远远低于世界人均72立方米和全国人均9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同时,在林
分总蓄积中97.0%的属于生态公益林林木蓄积, 只有3.0%的是用材林林木蓄积。
在用材林立木总蓄积中, 90%以上属于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可用木材蓄积极少,
木材生产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三是林地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林地资源分
配不均,林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在现有林分中,由于经营粗放,缺乏科学管
理,大部分中、幼龄林抚育管理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造成林地生产力
很低。 四是林网化、间作化面积小,质量差。全市林网化面积仅为102.9万亩,且
现有林网多数存在林带行数少、树种单一、网格面积大、防护效益差的问题,距高
标准林网的要求相差甚远。
(3)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推进速度缓慢。自建市以来,全市人工造林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一般造林到工程化、规模化造林,成绩是显著的,局部生态环境得到
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治理力度不够,重造轻管,边治理边破坏,致使整体建设速度
缓慢,收效不平衡,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集中体现在:一是土
地沙化、盐碱化趋势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人工刺
槐林、天然柽柳林保护不利,缺乏统一管理,使林地大面积逆转退化;三是农田防
护林体系建设徘徊不前,建设数量不足,建设质量不高,农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生态
保障;四是湿地保护不利,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逐步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
战。
(4) 林业产业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我市林业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
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林业产业结
构还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二、三产业很不发达,林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供销、
贸工农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还处在起步阶段。二是在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着水果林
偏多,其它经济林偏少,尤其突出地方特色的冬枣、桑蚕发展速度缓慢,迟迟形不
成大产业。三是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带动,产供销脱节,林业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
产业“化”。
(5) 林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薄弱。多年来,由于受传统造林营林思想的束缚,
对保障林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一是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不能适
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需要。集中表现在经费不足,来源无保障,许多生产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二是林业科技推广体系队伍不稳,人心涣散,
科技人员跳槽现象突出。三是由于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应付
重大突发事件。四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林地界限不清,产权不明,林地
林木权属随意变更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五是林业建设投入主
体错位。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更是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国家林业经济
体系改革的精神,公益林的发展应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在目前国家投入力度不够
的情况下,公益林建设多以基层和群众投工投劳为主,这势必加重了基层财政负担,
影响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往往是重造轻管,被动应付,工程质量低下,年年植树不
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六是林业资源信息滞后,没有建立起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
态监测体系和森林资源评价体系。
二、“十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制定的必要性
(1) 是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的需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境内绝大部分土地是黄河多年冲积而成
的新生陆地。由于成陆时间短,风沙、海潮、盐碱等危害严重,贫林、贫草突出,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二是土壤次生盐
渍化严重。三是风沙灾害频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环境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恢复和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
林,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具有典型的意义。
多年来,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从60年代的石油开
发,到80年代的农业综合开发,再到今年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发展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东营市列为“绿色产业示范区”。
东营市正在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然而,滞后的林业,很
难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建立与
黄河三角洲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生态体系势在必行。
(2) 是挖潜林业产业功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林业主要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林业主要任务
是植树造林、生产木材,对其它林产品开发不够。林业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
益于一体,有着独特的产业优势,开发的潜力巨大。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
必须将林业的产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东营市具有发展林业产
业的诸多优势,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
短,紧紧围绕冬枣、桑蚕、用材林、种苗和花卉五大产业,走特色化、优质化、规
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一定能够建立起具有东营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
(3) 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发育的需要。我市属新生陆地区
域,海拔低,水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目前, 有各种植物393种(变种),作为遗传基因研究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在此有大量分布。野生动物77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7种,二类保护动物34种。
因此,搞好林业发展规划,实行封滩育林育草,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对拓宽鸟类
和各种动物的生活空间,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全市林业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建立比较完备
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强领导,深化改革,依靠科
技进步,坚持依法治林,搞好结构调整,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护森林资源存量,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为把东营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遵循的原则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2.以营林为基础,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分类经营,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将
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全社会办林业。
5.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增加林业建设科技含量,提高林业集约经营水平。
6.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依法兴林,保障
林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四)林业发展布局与目标
林业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把生态林
业建设放在首位,要以四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五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大
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确保“十五”期间全市提高林木覆盖率达到18.%,力
争达到21%。 在规划指标上,“十五”期间,新造林面积45万亩,其中新建用材林
30万亩, 新建防护林面积11.5万亩,新建经济林面积15.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50
万亩, 新建农林间作面积12.3万亩,规划村镇植树230万株,封滩育林25万亩。到
“十五” 末,全市新增林木覆盖面积78万亩,总量达到191.0万亩,农田基本实现
高标准林网化,公路、铁路、水系基本建成绿色通道,林业产值实现15亿元,农民
人均林果收入增加785元;到201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形成以城镇、村庄
绿化为“点”,以路域绿化、水系绿化为“线”,以柽柳封育、营造大面积防护林
为“面”,以经济林、植物园、风景林建设为“片”,以农田防护林建设为“网”,
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具有黄河口平原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
体系。
(五)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1) 国家、省对林业发展高度重视。1998年,国务院出台了《全国生态环境
建设规划》、全国绿化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
设的通知》。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
今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平原绿化工作的意见》,省政府下发了《关
于贯彻国发[2000]31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目前,全国、
全省林业工作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2) 东营市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也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
要求。建市初期,东营市就确立了“油洲加绿洲”和“森林环抱”的目标,造林绿
化摆上了突出位置。今年,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东营市列为“绿色产业示范区”。当前,东营市正
在朝着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迈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在呼唤
林业,呼唤绿色,东营市林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3)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
(4) 自然条件优越。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宜林地面积大,气候适宜,水资
源充足,为林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社会办林业的大气候初步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华泰纸业、东方花卉公司、金瀚林果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
动力。
(6)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7)全市各级绿化部门有一支锐意改革,善打硬仗的坚强队伍。
2.制约因素
(1)某些干部群众对林业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基层科技队伍不稳。
(3)林业建设投入少。
(4)土地盐渍化重,降水量少、不均,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十五”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一)黄河三角洲百万亩生态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区位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扇形区域内,西至
挑河, 南至宋春荣沟,东北至海,总面积约412万亩。通过封育柽柳,乔、灌、草
结合,营造大面积生态防护林,建设绿色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良性循环,
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建立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生态平衡的黄河三角洲。
该工程造林(包括封育) 总面积117.06万亩,其中现有资源33.32万亩。计划
“十五”期间造林20.1万亩。“十一五”造林25.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 天然防风脱盐林区。该区位于沿海地带,面积69.48万亩,占项目面积
的59.4%。目前,区内现有天然柽柳20.01万亩,天然柳林0.7万亩,灌草地48.77万
亩。 本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封管天然灌木林20.71万亩,人工促进柽柳天然
更新5.3万亩。
(2)防风固沙抑盐林区。该区位于现行黄河河道北侧,面积23.52万亩,占项
目面积的20.1%。目前,现有防风固沙抑盐林12.52万亩,但从总体上看,区内以乔
木为主森林资源较少,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危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劣,潜在返
盐的危险,急需营造大面积防风固沙抑盐林。本区项目建设内容为:①对现行黄河
河道北侧刺槐,进行封管,面积12.52万亩,占该区面积的53.2%;②营造防风固沙
抑盐林3.8万亩。
(3) 牧场防护林区。该区位于现行黄河河道南侧,垦利县大汶流草场,属黄
河漫滩区, 面积5.0万亩,占项目面积的4.3%。本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在保护好
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配套水利工程,沿黄河营造以乔木为主的牧场防护林带,
林带宽50米。
(4) 农田护防林区。该区位于垦利县“五七”灌区内,面积12.0万亩,占项
目面积的10.2%。 现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约200~300亩,林带断带现象严重,树种单
一,退化严重,急需更新改造。同时,该区由于长期开发不合理,土壤次生盐渍化
严重,急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本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充分
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适当调整现有沟渠布局,乔灌结合,营建高标准、高质量
平原农田防护林。南北走向林带宽10米,东西走向林带宽6米。
(5)试验示范区。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分不同造营林类型,建立试验示范
区, 面积6.7万亩,占项目面积的5.7%。在河口柽柳林场内建立柽柳示范园0.87万
亩。在一千二林场、孤岛林场建立盐碱地造林更新试验园,面积0.83万亩。在垦利
县“五七” 灌区和河口区六合乡建立高效林业示范园,面积5.0万亩,其中冬枣示
范园4.0万亩,蜜桃示范园1.0万亩。
(6)高速公路绿化(护路林)。东港高速公路贯穿项目区,总长60公里。搞
好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绿色通道,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发展外向
型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统一规格、统一标准,
乔灌结合,营造30米宽的大型防护林带。造林面积0.36万亩,占项目面积的0.3%。
(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淤改造林)工程
黄河是形成和维持黄河三角洲原生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是原生湿地主要
的淡水资源。黄河非汛期的长时期持续断流,造成了湿地的干旱,直接影响到湿地
植被的正常生长,大片芦苇退化、消失,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由于近十几年来黄
河来水流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两岸导流堤的建设,影响和阻碍了正常洪水自然漫滩淤
积,隔断了陆、海生态交汇,造成浅海湿地生物失去陆地食物源,陆域湿地逐渐消
失,生物物种减少,水生生物资源大量死亡枯竭,影响了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致
使区内部分湿地严重退化。为了扩大和恢复湿地资源,提高湿地质量,拟在大汶流
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辖区内,采用引黄落淤、抬高地面的工程措施,以淡压碱,
扩大草地面积和林地面积。
拟恢复湿地面积30万亩,其中黄河南岸大汶流管理站20万亩,北岸黄河口管理
站10万亩。 引黄落淤完成后,抬高区面积将达到8.4万亩,这部分区域由于地势较
高,土壤条件较好,适合营造防护林。具体措施是,乔、灌、草相结合,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营造部分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
(三)环城防护林暨村镇绿化工程
1.环城防护林工程
规划区以东城、西城、垦利县城所组成的三角地带为核心,北起胜利黄河大桥,
经青垦路、沿溢洪河一线,东至广南水库,南至广蒲河,西到郝纯路、董胜路,总
面积119.5万亩。 在该区域内大力植树种草种花,做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
绿化一体化, 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实现城市“森林环抱”目标,突出东营市
城市建设“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布局特色,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
该工程规划绿地总面积36.10万亩, 其中现有资源10.5万亩,“十五”期间造
林15.75万亩。
(1) 城市建成区绿化。要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在现有绿地资源的
基础上,适当增加绿化广场、街头公园等公共绿地面积,选择适宜位置建设成片林
地,形成“森林进城”的景观,突出水系绿化,实现“浓荫遮碧水,绿树抱白楼”
的城市风貌。
建设指标:规划区内城市建成区(包括油田二级单位驻地)面积7.05万亩,规
划新建设绿地面积1.20万亩,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需栽植乔木67.82万株,
灌木55.36万株,草坪178.40万平方米。
(2) 工矿区绿化。在油田工业区,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适当植树造林,保
持油田工业区的安全性、可视性,创造具有北方油田特色的野外景观。油库、输油
站、联合站等工矿区在安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全部绿起来。
建设指标:规划区内工矿区占地5.63万亩,规划造林面积1.63万亩,林木覆盖
率达41%,需新栽植乔木140.68万株,灌木94.31万株,草坪98.20万平方米。
(3) 绿色走廊建设。规划区内公路、水系纵横交错,密度较大,共有县乡级
以上公路596.12公里, 大型河、沟、渠1421.7公里,公路、水系两侧将建设10~20
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走廊,构筑起环城防护林体系的框架。公
路绿化以连接东、西城的黄河路、泰安路、机广路和贯通南北的辛河路、青垦路及
东青高速公路为主。它们是我市对外的窗口,其绿化美化水平代表我市的形象,作
为“精品工程”,乔灌花草一起上,形成高低错落有致,造型优美的新型绿化带,
达到绿化、美化相统一。水系绿化以广利河、五干、六干、溢洪河为主,形成顺河
绿色走廊,特别突出广利河东西城间河段绿化美化,将其规划为“顺河公园”,作
为中心城绿化形象工程。
建设指标:除公路、水系两侧固定建筑物外,全部建成绿化带,共计593公里,
需新造林面积2.91万亩,栽植乔木225.74万株,灌木169.33万株,铺设草坪及草花
33.1万平方米。
(4) 城郊公园及风景林建设。 城郊公园和风景林是整个环城防护林体系的
“精品工程”,是城市建设整体上档次的主要标志。组团式城市建设的特点,适宜
在各组团之间建设大型公园和风景林,以此为联接,使各组团城市分而不散。其规
划要因地制宜,因势建园,突出“大空间,大绿地”特色,以绿地建设为主,兼顾
休闲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充分发挥其“共享绿心”的作用。
建设指标:在规划区内重点建设三处大型城郊公园和风景林,一是广利河东西
城之间河段建设顺河公园,二是东西城之间建设万亩植物园,三是东西城及垦利县
城三角中心、 六干两侧建设森林公园。 新规划绿地面积1.26万亩, 需新植乔木
107.19万株,灌木263.56万株,草坪及花卉64.44万平方米。
(5) 大水面绿化。规划区内大型水库较多,如广南水库、耿井水库、辛安水
库、张东水库等,围绕大型水库结合旅游业开展植树造林,是环城防护林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要充分体现“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的特色,植物材料要
实现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建设指标:共建设绿地0.39万亩,需新植乔木33.40万株,灌木71.70万株,铺
设草坪24.80万平方米。
(6) 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规划区农田林网建设是环城防护林体系控制面积
最大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和质量对整个体系影响较大,其规划要坚持高标准,
按照农田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靠近城区的农田,其林网建设适
当增加观赏型和经济型树种的栽植比例,在发挥林网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林网的
观赏和经济价值,建设观光型农业区,为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创造良好去处。二是
距城区较远的农田,在沟、渠、路配套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林带,实现宽林带、小
网格,因地制宜,选择良种造林,充分发挥林网的防护效益。
建设指标:规划区共有农田28.96万亩,需新发展农田林网11.35万亩,使农田
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共建设林带面积1.7万亩,植乔木97.23万株,灌木54.94万株。
(7) 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区经济林基地突出果品和桑园两个方面。因地制
宜发展果品生产基地,既是群众致富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也可为环城防护林体
系增添! 独具风格的景点。树种选择要坚持名、特、优、新的原则,城郊果园要增
强观赏性和开放性,集生产和观赏于一体,以赏促销,建设观赏型果品生产基地。
桑蚕基地应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益。
建设指标: 规划区共建设1.5万亩经济林基地,其中,三处面积相对集中:一
是南郊农场观光型果品生产基地, 面积0.45万亩。 二是辛店镇耿井林果场,面积
0.16万亩,以上两处基地以苹果、梨、桃为主,积极发展名、特、优小杂果和鲜销
果品, 逐步建成市郊生态观光型经济林基地。三是垦利镇、胜坨镇桑园0.5万亩。
经济林基地需新造林0.37万亩,共计栽植各类果树21.92万株,防护林带植树6.6万
株,桑园植苗224.08万株。
(8) 荒碱地绿化。规划区荒碱地面积较大,实现荒碱地绿化,对于提高规划
区林木覆盖率,改善规划区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森林环抱”至关重要。荒碱地绿
化要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于土壤含盐量较低,有水
浇条件的区域以人工营造乔木或灌木树种为主,大片重盐碱地人工造林难度大,要
采用人工抚助措施封育柽柳林,并加强管护,形成独具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景观。
建设指标: 规划区荒碱地造林面积20.85万亩。其中,需人工造林3.99万亩,
植乔木250.34万株,灌木2323.32万株。封育柽柳林(或苇场)11.65万亩。
(9) 村镇绿化。规划区内村镇要以花园式村庄为建设方向,实现园林下乡,
城乡绿化一体化。
建设指标: 规划区内村镇占地总面积7.26万亩, 新规划造林(或绿地)面积
1.22万亩,使林木(绿地)覆盖率达30%,其中,植乔木89.20万株,灌木173.21万
株,植草坪83.80万平方米。
2.村镇绿化工程
目前,全市村庄1800多个,林木覆盖率达到30%的有820个,不足二分之一。村
镇绿化就是把森林引向村庄,实现森林环抱;把园林引向街道,实现林荫遮蔽;把
经济林引进庭院,发展庭院经济。村镇绿化以街道、校园和庭院为重点,大力发展
围村生态林和经济林,以户均植树20棵为目标,到“十五”末,全市所有城镇、村
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基本实现绿化美化,让广大群众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
态环境中。
(四)绿色通道(平原绿化)建设工程
1.建设布局
绿色通道建设主要是对道路、水系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进行绿化美化。由于土
地类型多,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林绿化应当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小清
河以南地区属山前洪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良,绿色通道建设基础良好,工作重点主
要是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相结合,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通过林纸结合、林
板结合,实现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小清河以北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对立
地条件较好地区的绿色通道建设,应当在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同时,大力推行枣
粮间作、枣草间作和枣菜间作等多元种植模式,加快桑园、冬枣园建设步伐,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林业;对涝洼、盐碱立地条件差的地段的绿色通道建设,应当充分结
合渔农开发和莲藕开发,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实行上林(草)下渔,
上林(果)下藕等林业综合治理,发展生态林业。中心城、重点城(镇)乡结合部,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化,突出建设环
城防护林带,加快城市“森林环抱”步伐,发展旅游观光林业。
2.建设标准
(1) 路域林带。应以防风固土,改良土壤,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①新建、
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绿化带宽度,一般乔木树种按每侧20米以
上进行规划设计,有条件的可提高到30米以上;经济树种每侧50米以上;灌木树种
每侧50米以上。②县(区)、乡(镇)道路沿线绿化带宽度,一般乔木树种每侧10
米以上,有条件的可提高标准;经济树种每侧30米以上,灌木树种每侧30米以上。
③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防护林带宽度, 一般每侧按30~50米进行规划设计,条件允
许的可提高到50米以上。
(2)水系林带。应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
尚未绿化的河道、干渠、水库按照水利征用地范围尽快绿化,有条件的要进一步提
高绿化标准。城市区内的河道、干渠、水库要按照城市绿化总体要求,实行园林化
布局,做到高标准绿化。
(3)上林(果)下渔、上林(果)下藕。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区)
道沿线两侧涝洼地段应以上林(果)下渔、上林(果)下藕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台田宽度10米以上,最佳20~30米;台田长度50米以上,台田深度1.5米以上。
3.任务目标
全市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适宜栽植树木(草)的高速
公路、 省道、县(区)道、河道、干渠两侧及水库周围,有95%以上按标准实现绿
化美化;暂不适宜栽植树木(草)的高速公路、省道、县(区)道、河道、干渠两
侧及水库周围, 50%以上按标准修建台田(即上林下渔、上林下藕),采取措施,
进行了土壤改良。到2010年,力争全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区)道、河道、
干渠、水库全面绿化,形成网、带、片、点、间相结合,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
能完备的绿色体系,构建起全市高标准的绿化框架。
“十五”期间,水系绿化重点对全市25条大型河道、排沟,15条引黄干渠,45
条支渠,9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植树造林。规划单侧林带长度1766公里,造林2万亩,
植树454万株, 完成上林(果)下渔、上林(果)下藕治理土方量1381万方。路域
绿化作为绿色通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巩固
提高,以东青高速公路路域绿化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林带的新建、补植
和完善。 “十五” 期间,新建、完善路域林带685公里,植树236万株,完成上林
(果)下渔、上林(果)下藕治理土方量371万方。
(五)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
优化产业结构,走特色化、优质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通过建
设冬枣、桑蚕、速生用材林、林木种苗和花卉五大产业基地,“十五”末初步建立
起具有东营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
1.冬枣基地建设
要以市级冬枣科技示范园为辐射点, 实行集中连片栽植,每个县区确定3~5个
重点乡镇, 每乡镇发展面积不低于1万亩,“十五”末全市冬枣密植园发展到15万
亩,枣粮、枣菜、枣草间作面积达到15万亩,形成规模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
元。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分户承包管理原则,提倡大户承包和公
司经营。对立地条件较好、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的南部地区推行密植园建设;对立地
条件较差、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北部地区,推行间作模式,主要采用枣草间作,即
冬枣与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间作,以草养畜、畜粪壮树、以树富民,从而实现相关
产业的协调发展。
2.桑蚕基地建设
在现有桑蚕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中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扩大
规模,“十五”末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高标准桑蚕生产基地,并积极争取缫
丝厂等加工企业建设,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产业,实现年产值2
亿元。
3.速生工业用材林基地建设
木材加工利用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具备
一定规模, 且有加速发展之势。一是有年产5万方中密度纤维板的市人造板厂,年
需木材10万方;二是有华泰纸业集团,年需木材30万方。木材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
我市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工业用材林基地有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十五”期间,
全市规划建设用材林基地30万亩,其中营造片林20万亩,营造小网格、宽林带农田
林网10万亩, 预计每年生产木材50万方,实现产值2亿元,为华泰纸业和市人造板
厂发展提供原料支持。在发展布局上,南部农区结合宽幅农田防护林带和绿色通道
建设,营造高标准速生用材林基地20万亩;北部地区在黄河故道、黄河滩地,结合
建设防风固沙林营造10万亩速生用材林基地。
4.林木种苗基地建设
种苗业是林业的基础性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林木种苗对于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间,东营市种苗业发
展将以国家林木良种快繁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速提升种苗生产科技含量,实行外引内联,培植大产业,在满足本地苗木市场需
求的基础上,面向华北地区,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发展上,以
国家林木良种快繁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市林业育苗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
准化生产。 “十五”期间,全市种苗面积稳定在2万亩,年生产苗木2000万株,实
现产值0.5亿元。
5.花卉基地建设
花卉业是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东方花卉公司、绿
洲花卉公司等一批重点花卉企业,大王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评为“中国
花木之乡”,全市花卉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市花卉业发展将以大型花卉公司为龙头,以盆栽花卉养殖和
鲜切花生产为重点,由从小规模简单生产向集约化专业生产转化,由单纯引进向引
育结合的方向转化。到2005年,全市花卉栽培面积达到2万亩,产值达到2亿元,实
现花卉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建设布局上,南部以大王镇为核心,依
托东方花卉公司, 建设10万平方米“山东东方花卉交易中心”,带动发展1.5万亩
花卉生产基地,形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集散地。;中部以中心城为核心,建
立5000亩各类盆栽花木和草坪养植基地,满足油城绿化美化的需要;北部以孤岛镇、
仙河镇为核心,开发柽柳资源,制作柽柳盆景,发展特色花卉业。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造林绿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造林绿
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市立地条件差等原因,林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突出
表现为: 森林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匀,生态防护效益差,森林覆盖率仅为12%,
远低于全省18.8%的水平。 这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很不协调,与沿海开放
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植树造林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和建设绿色产业示
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
的高度,充分认识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的重要意义,把造林绿化作为发展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和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措施,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
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迎难奋进,大干五年,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林
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林、经济林并重的原则,
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步伐,重点发展冬枣、桑蚕、速生丰产林、种苗和花卉;同
时,加快低产劣质果园的更新改造。
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着力发展果品、桑蚕、速生丰产林、
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培植一批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林纸结合、林板结合的
路子。大型林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原料林基地。全市要重点扶持一批林产品加工龙
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
发展格局。搞好林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林产品主产区和自然形成的集散地,建设
高标准、高起点、开放度大、辐射面广的批发市场,搞活林产品流通。抓住我国即
将加入WTO的机遇,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
争力。
(三)稳定完善林业政策,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继续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收益”的政策。
按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的要求, 以县区为单位,确定林地总量,划定林地范
围,建立林地档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林权证书,确认林地所有
权和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要签订合同,依法公证,长期稳定。
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放活林地使用权。坚持“平等、公开、自
愿”的原则,在保证国家和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
入竞争机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返租倒包等多种方式,
进一步放活林地使用权,把造林绿化和经营者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
植树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投资开发荒碱地从事林
业以及林产品加工的外来投资者,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尽快建立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商品林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全市林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造林绿化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生态效益高、公益性强的事业,必须坚持国家、
集体、个人一起上,国内外资金一起筹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
入机制,确保林业建设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市、县区、乡镇每年的造林绿化经
费,以“九五”期间的造林绿化经费平均值为基数,随财政支出的增加同步增长,
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四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列入基本建
设计划,由计划、财政、林业等部门合理确定各级的投资分担比例,落实资金来源。
各级水土保持专项资金, 用于林业部分不得少于60%。对农田防护林、大型防护林
带抚育和更新获得的木材,免征农业特产税;对在新开发的荒地、荒滩上生产林业
产品的,自有收入起,3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农业特产税中取自林果部分的税收,
要全部用于林业建设。依法征收的各项育林基金,要全部用于林业建设。在林权制
度改革中回收的资金,属于国家所有的,要全额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
线,专项用于林业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堤坝、水库周边的绿化,要和
工程项目统筹规划,纳入工程概算,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新建单位要从基建费中
留出一定的专款,从建址中划出30%以上的土地,搞好绿化配套建设。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造林绿化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我市林业建设的新突破,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科技
支撑,把科技进步贯穿于林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快
推广林木良种、盐碱地造林技术、经济林早期丰产技术、名优特新产品开发技术、
以冬枣为重点的储存保鲜技术等,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搞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
设,培育一批林木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和育苗大户,抓好林木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
广,为林业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林业科技样板园建设,使其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
用。要坚持科研、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围绕当
前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增加科技储备。要搞好林业信息
网络建设,积极发展民间林业科技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林农、果农的培训
力度,不断壮大农民技术队伍,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要稳定县乡林业
技术人员队伍,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
用。要鼓励和支持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等有偿
服务,也可以通过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或领办经济实体,实现林科教结
合,加快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六)坚持依法兴林,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把林木资源纳入依法管理的
轨道。要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加强
林地管理,确需占用或征用林地的,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缴纳
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恢复植被,确保不减少林地总量。要加
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林政、森保和林业公安机构。加强林木资源的保护
与管理,切实做好林业“三防”(防火、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工作。要继续实
行林业联合执法,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侵占破坏林地的案
件,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七)加强领导,实行领导绿化目标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造林绿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转变作风,周密组织,精心安排,真
抓实干。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
绿化责任状,把造林绿化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绩的重要内
容。市里每年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对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绿化任务
的县区,给予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府分管同志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表彰奖励;
对措施不力,不能按期完成绿化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
要实行领导包重点工程制度,市、县区、乡镇三级领导都要带头建设高标准、高质
量的林业精品工程,发挥样板示范作用。要深入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每个
适龄公民每年必须完成3~5棵的法定植树义务。 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
按照有关规定征收绿化代植费。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义
务植树基地,一定几年不变,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
要强化各级绿化委员会协调和检查监督职能,配齐专职人员,确保造林绿化工
作的顺利开展。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持林业工作。
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和造林绿化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
一步增强全民的绿化意识,动员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参与造林绿化的伟大事业,
为实现新世纪东营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