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林业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8&rec=240&run=13

一、重点工程
1983年,利津县政府大力推行林业生产责任制和承包制,到1985年全县林业专
业承包户发展到211个, 承包面积773.33公顷,共造林793.33公顷,四旁植树77.5
万株,王庄乡卜庙村索如俊一家,承包沙荒地20公顷,当年植树14公顷。1986年,
县政府以利政发[1986]62号文出台《利津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
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对林业政策进一步放宽。
1984~1989年,团中央、林业部、水电部、黄河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青年黄河防
护林一期(沿黄五公里) 工程, 在利津县境内累计造林4113.33公顷, 实际保存
2593.33公顷,保存率63%。实际保存面积中,用材林406.67公顷,防护林240公顷,
经济林353.33公顷,农田林网4333.33公顷,四旁植树131.3万株,大堤植树35万株。
1990年,按照省统一部署,利津县编制《利津县县级林业规划》、《利津县沿
海防护林总体规划》。1991年,省委、省政府以鲁发[1991]12号文件,下发《学
习广东奋战10年绿化山东的决定》,出台了《山东省“八五”绿化标准和验收奖惩
办法》,当年利津县完成造林522.4公顷,其中:用材林343.33公顷,防护林5.07公
顷,经济林174公顷,农田林网500公顷,农林间作80公顷,育苗329.87公顷,四旁
植树65.3万株。
1994年, 利津县实现平原绿化达标。 全县有林地达5266.67公顷 (用材林
866.67公顷, 防护林533.33公顷,经济林3866.67公顷),天然灌木林6200公顷,
林网折实600公顷,村镇树折实面积1733.33公顷,林木总覆盖率达9.0%, 宜绿化面
积覆盖率达16.1%。 同年10月,利津县政府以利政发[1994]83号文下发了《利津
县窗口工程绿化实施意见》,决定秋冬在公路两侧营建宽5米、长32千米的绿化带。
1995年, 为进一步提高绿化标准,将绿化带宽延长至2 0米,改称“路域绿化”,
营建绿化带52.9千米, 植树26万株。到1997年全县路域绿化带长度达168.7公里,
面积280.93公顷。其中,省级路四条,绿化带长73.3千米、面积137.93公顷;县乡
路12条, 绿化带长95.4千米、面积143公顷。全县路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高、质量
好、成活率高,在全市检查验收评比中连续三年获第一名,全省林业工作现场会在
利津县王庄乡绿化段召开,市委、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0万元。
1995年底, 全县实现“八五” 绿化达标。 年末, 实有造林绿化总覆盖面积
13686.67公顷, 其中,林业用地中已绿化面积9133.33公顷,非林业用地中绿化折
实面积4553.33公顷,林木覆盖率为8.9%,扣除重盐碱地后林木覆盖率为15.4%。
1996~1997年,利津县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新建农田林网8000公顷,完
善农田林网4000公顷。
1998~2003年6月, 利津县进行农业产业化调整,经济林建设向基地化、产业
化转变,建成以利津镇为重点的桑蚕养殖基地1000公顷;以明集乡、虎滩乡、陈庄
镇为重点的冬枣基地1800公顷;以陈庄镇、盐窝镇为重点的中华寿桃基地333.33公
顷。2000年,制定实施《利津县封滩育林十五规划》,天然柽柳林人工封护管理面
积达9266.67公顷。 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2002年,全市范围内实施10万亩造纸林
试点工程,到2003年春,利津县共营建造纸林73 3.33公顷。
二、经济林建设
建市之初,利津县共有经济林192.53公顷,其中苹果172.2公顷,梨7.13公顷,
桃6.53公顷,葡萄2.2公顷,枣1.93公顷,其它经济林2.53公顷。
1986年, 全县大力发展果树生产, 苹果面积迅速增加, 到年底经济林达到
779.13公顷。以后几年新植和毁坏的经济林基本处于动态平衡,消长不甚明显。
1992年以后,利津县在省政府关于“奋战10年,绿化山东”的号召和平原绿化
达标的大形势下, 经济林面积再次迅速增长。 到1996年全县经济林面积发展到
2965.13公顷, 其中苹果2607.6公顷,梨300.2公顷,桃28.4公顷,葡萄27.4公顷,
其它1.87公顷。
1998~1999年,随着价格的持续走低,利津县苹果和梨的种植面积逐年大幅下
跌。与此同时,冬枣和桑蚕在全县发展较快,促使1998年经济林面积增长出现一次
高峰, 达到4564.73公顷。 苹果和梨从1997年的3121.2公顷和316.8公顷分别降至
1999年的1318.33公顷和187.73公顷, 枣(主要是冬枣)则由1997年的5.47公顷增
加至677.93公顷,1998年桑园从零发展到829.67公顷。
2001年和2002年,利津县各种经济林面积增长较快,到2002年底,全县经济林
面积达到3843.13公顷,其中苹果1436.27公顷,梨249.07公顷,桃161.93公顷,葡
萄166.87公顷, 枣1250.13公顷,桑园570.67公顷,银杏9.33公顷,其它果树0.67
公顷。
利津县经济林产量自建市之初的十年内呈缓慢增长态势。1984年为82.2万公斤,
至1995年增长至540万公斤。 1995年以后,随着1992年和1993年所建果园进入结果
期,产量迅速增长。到1998年全县经济林产量已达1899.0万公斤,其中苹果1619.7
万公斤, 梨179.5万公斤,桃18.3万公斤,葡萄81.5万公斤。到2002年底,全县经
济林产量为2395.7万公斤。 其中,苹果1585.2万公斤,梨408.5万公斤,桃87.2万
公斤,葡萄280.5万公斤,枣8.5万公斤,银杏叶0.1万公斤,蚕茧25.8万公斤。
果品销售: 利津县果品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本地市场年销售量约为300万公
斤,其余部分除少量由种植户直接运往外地销售外,大部分由小商贩运往胶东、惠
民、东北和南方城市销售。
桑蚕:利津县自1998年开始发展桑园(主要在利津镇),1999年饲养桑蚕,当
年产鲜蚕茧10.2万公斤,2001年鲜茧产量达到36.6万公斤。所产蚕茧主要通过省丝
绸公司销往国外。
三、病虫害防治
建市前,利津县森林面积少而分散,病虫灾害少。建市后,随着成片造林增加,
虫情不清,盲目单一化学防治,破坏了生态平衡。
1990~2002年,利津县实行林木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指
标,责任到人,使林木病虫害得到了一定控制。全县聘任病虫害测报员15名,实行
“定人、定区、定时”的病虫害巡查监控制度,发布病虫情报每年都在10期以上,
1999~2002年,每年发布病虫情报12期,为领导决策和实施防治提供了依据。在防
治上,推广先进技术,实行综合防治,科学治虫,依法治虫。
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的病虫害有以下8种:
1975年,全县首次大面积暴发榆兰金花虫,以后连年严重危害。因榆兰金花虫
久除不尽, 使农民丧失了栽榆信心。1982年,惠民地区农业局投资2万元建立苏家
楼测报点和毕庄监测点,主要测报对象是榆兰金花虫、光肩星天牛。到1985年,榆
兰金花虫大量减少。
1986年, 利津县河务局南宋段栽种的6.67公顷5年生加拿大杨因严重感染杨树
溃疡病,导致整片死亡。
1991年8月20日,国营利津县一千二林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株两棵,网幕5
个) ,及时进行防治,并于当年封锁扑灭。1992年3月,被省林业厅授予“2001年
封锁、扑灭美国白蛾先进县”称号,并颁发奖金一万元。以后每年开展两次美国白
蛾普查,至今没再发生。
1993年,全县果园大面积暴发金纹细蛾,以6、7月份危害最重,树叶危害率达
80%以上,减产30%。以后经过防治,虫害有所减轻。
1995年7~9月,黛蓑蛾严重危害苹果和刺槐,最重的一棵树上有虫500头以上,
把树叶吃成网状,林木濒于死亡。全县采取人工摘袋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群
防群治,使虫灾降到最低。
1996年,境内杨、柳树遭光肩星天牛危害,树干被钻得千疮百孔。实行毒签防
治和生物防治后,虫害有所减轻。
1998年5月,滨港路利津县利津镇至盐窝镇路段两侧,共有6段发生柳毒蛾,每
段长度50~100米不等, 每株树有虫上百头,树叶大部分被吃光。其它地段也有柳
毒蛾发生, 尚未进入暴食期。5月18日,县政府办公室接到县林业局报告后,立即
向各乡镇发出《关于防治柳毒蛾的紧急通知》的传真电报,要求各乡镇抓紧防治。
2000年,全县路域柳树大面积暴发杨尺蠖,以后蔓延至果园、桑园和黄河大坝
杨树上。县林业局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印发《关于杨尺蠖等林木病虫害防治意见》,
并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县政府办公室于4月13日发出《关于防治杨尺蠖的紧急通知》
的传真电报,要求立即防治,实行“谁的树、谁防治”的责任制。经过防治,虫害
锐减。
四、护林防火
为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利津县认真贯彻“预防
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切实把护林防火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护林防火重
点单位一千二林场加强管理。制定防火预案,建立规章制度,组建护林防火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护林防火意识,杜绝一切
火灾隐患。 防火期内,加强检查、监督,督促落实护林防火制度。除1988年4月,
一千二林场发生一起一般森林火灾以外,全县已实现连续14年无森林火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