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电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6&rec=61&run=13

第一章 农村电网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东营地区农村电力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用电量迅速增长。随之,农村电网建设速度加快,已超过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加剧。1986年,全市农村通电率仅为78%,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一个很大的制约。
为满足东营地区用电需求,1986年1月9日,设立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东营电力办事
处,具体负责东营市工农业生产和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用电的管理、协调工作。
1990年后,东营市农电事业,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和东营电网的发展而
逐步壮大。 是年,全市农村电网拥有输配电线路110千伏1条1.6千米,35千伏线路26
条287.99千米,农电变压器110千伏3台67500千伏安,35千伏30台71950千伏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力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电力行业以“让政府放心、群
众满意”为目的,不断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步伐,制定了有关农村用电的优惠政策,大
大促进了农村电网的发展。1992年12月27日,全市农村实现村村通电,东营市成为全
省第八个村村通电的地市。 截至1993年底,全市共完成电力扶贫投资700多万元。架
设改造低压线路1460千米, 新上变压器309台。全市县及县以下用电量达到3.24亿千
瓦时, 是1986年的2.43倍。1994年,实现全市户户通电,全年完成售电量38.84亿千
瓦时,结束了农村点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八五”期间,东营电业局紧紧抓住山东电网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农村
电网建设步代,健全农电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工管理,完善农村电价电费管理制度,
有效地制止了农村电费“三乱”现象,在农电系统确立了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
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三为”服务宗旨,开展了以“农村电气化、农村用电标准化、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为内容的“三化”工作,使东营地区农电事业跨入一个新阶段。
“九五”期间,东营市农村电网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02年底,全市农电系统
共拥有110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容量达2445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35座,主变容量
达214750千伏安。 110千伏线路5条50.23千米,35千伏线路58条548.27千米,6~10千
伏线路165条3084.38千米, 全市共有低压线路5280.71千米,配电变压器4005台,容
量457395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