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燃机发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6&rec=4&run=13

第一章 内燃机发电

1946年1月, 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钞厂由蒲台县万家迁驻利津
县城,厂址在东南街当铺内(今大隅首路南),首次在利津县城装机发电,供厂内照明。
这是东营地区最早的发电设施。 发电设备为日本产12马力柴油机带动4.5千瓦直流发
电机, 电压为110伏。利津县民主政府照明用电由印钞厂发电机提供电源。10月,印
钞厂、民主县政府门口各安装了20瓦电灯泡,利津县城首次出现了电灯。1947年8月,
印钞厂迁往阳信县贺家教堂。
1950年2月, 华东局拨给广北农场一辆美国进口的可赛M型福特工程汽车,附设8
千瓦汽油发电机。发电量除供应本身的车床、磨床、钻床、电焊机外,还能带动10多
个低压灯泡,广饶县第一次出现电灯。
1951年春,广饶县委宣传部收音站购置一台济南广播电台手摇发电机,人工磨电
供开会扩音和照明。
1958年, 黄河农场一分场、二分场各安装48千瓦、20千瓦苏制柴油发电机1台,
供场内动力和照明用电。
1959年9月, 为解决垦利县有线广播用电问题,垦利县广播站在原县址孤岛镇用
锅坨机(用柳条作原料)带动3千瓦发电机发电。11月,改用16马力柴油机带动5千瓦发
电机发电。该机组除供有线广播用电外,还供县委、县政府及部分县直机关照明。
20世纪60年代, 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城的少数企事业单位及个别国营农场,
陆续装设了自备小型发电机组,供本单位生产经营或照明。1970年以后,随着山东电
网对东营地区供电能力的增强,拥有自备发电设备的单位先后将发电设备转为备用电
源。
1964~1971年, 随着胜利油田大规模会战的展开,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东营
地区外购电量难以满足用电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1971年5~10月,胜利油田水电指
挥部先后租用水电部两部列车电站发电。 1971年5月,第一部到达胜利油田的列车电
站为41列列车电站。1972年1月在油田基地西部火车站处开机发电,1976年5月转至东
黄输油管线丈岭站发电,1977年10月撤离油田;另一部到胜利油田发电的是51列列车
电站。由于东黄管线建成投产,电力供应一时跟不上。1974年12月,51列列车电站到
东黄管线胶县站发电, 1976年4月撤离。两列列车电站以发有功电量为主,在负荷不
紧张的情况下,也曾经发过无功电量。41、51列列车电站均为蒸汽轮机,以原油为燃
料,功率分别为4000千瓦、6000千瓦。
1983年,胜利油田供电公司开始组建活动发电队,配备活动发电车30台。1987年
初,发电大队成立,下属发电一队、发电二队,另外还有保养站、运输一队两个基层
单位。至1987年底,胜利油田配备各类活动电车87台。活动发电车均为临时发电车,
在线路停电时间内开机发电,线路送电时撤离。发电大队的活动发电车,除参加东营
地区电网检修及事故抢修发电外,还参加滨海、临盘、河口、纯梁地区电网检修时的
发电工作。 1988~1992年,活动发电是油田电网检修时的重要发电力量。1991年活动
发电量最大, 达到262.173万千瓦时。1992年以后,胜利发电厂和孤北热电厂建成发
电,加上大部分油井线路采用两个变电站双电源方式供电,电网停电检修时对原油生
产的影响减少,采油厂对发电车的需求逐年降低。2002年,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
总公司共有活动发电车17台,总装机容量为0.32万千瓦,全年发电124.09万千瓦时。
电网检修停电时,发电车主要为垦东稠油地区和草桥稠油地区发电,平时主要为电网
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发电。
1999年8月,东营电业局购进发电车,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250千瓦,用于满足市
政府重大活动、电力设施检修等临时用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