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涝洼盐碱地改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4&rec=66&run=13

第六节 涝洼盐碱地改造

东营市地势缓平低洼,排水不畅,建市之初有易涝耕地面积6.67万公顷。当地土
壤成土母质为黄河沉积物及黄河入海的回流淤积物。黄河以北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较
高,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次之,小清河以南地区盐碱地相对较少且含盐量较低,全市
盐碱耕地面积5.58万公顷。建市以后,在涝洼地治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建立
完善的排水系统,配套田间排水工程。在盐碱地改造方面,主要采取深沟排碱、高筑
台田、暗管排碱、淤改、稻改等方式,共改良涝洼盐碱地6.85万公顷。
一、深沟排碱
采用深窄式排沟降水、 排碱,沟的深度低于地下水临界线,一般不小于1.8米,
使盐分能随水排走,排水沟的间距根据土质与地下水水力坡度确定,粉壤土和沙壤土
中的斗排间距一般为300~500米,农排间距一般为200~300米。
二、淤灌改碱
20世纪70年代,垦利县引黄灌区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淤灌改碱,取得很好效果。
(一)十八户引黄放淤区
十八户淤区位于永丰河和黄河大堤之间,西起黄河大堤,东到渤海,东西长30.0
千米,南北宽13.0千米,总面积408.0平方千米。区内包括: 永安、下镇、西宋3个乡
的64个自然村,4.3万人。区内还有济南军区马场和胜利油田的部分工农业生产用地。
该区属退海之地,由于长期受黄河侧渗和海水顶托的影响,土地碱化比较严重,
大片土地弃耕。现有耕地也是常受旱、涝、碱的威胁,产量低而不稳。
为此,垦利县于1969年3月26日破土动工兴建十八户放淤闸一座,10月1日竣工。
该闸位于西宋乡朱家屋子附近的黄河大堤上, 桩号为246+460~246+540处。设计引水
量为200.0立方米每秒。 1970年汛前,淤区一、二条渠土方工程全部完成。条渠规划
布置为上窄下宽, 共计5条,每条渠上游宽500米,向下末端渐宽3.0千米,三渠和四
渠稍宽些。另外还修建块淤区1处,格堤9条,防潮坝1条,护庄坝若干,全长计140.0
千米,总计土方700余万立方米。
1970年至1979年,先后放淤5次,累计放淤93天,总引水量为16.71亿立方米,沉
沙量为0.75亿立方米,淤地面积达1.82万公顷。每次放淤情况如下:
1.1970年, 第一、二两条条渠放淤,淤地面积8000公顷,落淤厚度为10~100厘
米。
2.1974年,利用第三条渠放淤,淤地面积为513.33公顷,落於厚度10~50厘米。
3.1975年, 第二条渠内继续放淤复灌,淤地面积3440公顷,落淤厚度为10~100
厘米。
4.1976年,利用第四条渠灌淤,淤地面积3800公顷,落淤厚度10~100厘米。
5.1979年, 第三条渠再次复灌,淤地面积2800公顷,落淤厚度10~100厘米。同
期还进行了多次块淤。
通过以上几年的放淤,扩大了耕地面积,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单产,增
加了粮食收入, 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据1978年统计,淤区内耕地面积由196
9年的4526.67公顷, 扩大到5566.67公顷,粮食总产由3788.5吨,猛增到7072吨,净
增粮食3283.5吨,增长86.67%。
为检测放淤成果,每次放淤均专设放淤试验班子,进行详细测试研究。历次参加
测试单位有:
197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十八户放淤指挥部;
1974年: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十八户放淤指挥部;
1975年、1976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和十八户放淤指挥部;
1979年:十八户放淤指挥部。
每次放淤均进行详细试验。1970年放淤共分两个阶段:第一次放淤是8月4~18日,
历时15天, 此间洪峰持续时间长,黄河流量大,达2180~36610立方米每秒,过闸流
量为15.0~20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每立方米10.97~94.7千克,共引水6336.0
万立方米, 淤沙量250.0万方立米。放淤条渠为一条渠,进口为一渠一灌。第二次放
淤是9月2~7日,历时5天,黄河流量为3260~55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每立米80.0
~102.7千克,过闸水量为89.3~382.0立方米每秒,共引进水量1.17亿立方米,
淤沙量为827.0万立方米,放淤条渠为二条渠,进口为二渠二灌。2次放淤共引进量
1.8亿立方米,淤沙量1077.0万立方米。
1975年放淤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放淤8月1~7日,黄河流量小,最大洪峰流量
2600立方米每秒, 过闸流量26.18立方米每秒,含沙量每立方米82.7千克,共引进水
量254.7万立方米,,淤沙量15.1万立方米。第二次放淤是从8月12~16日,历时4天,
最大洪峰流量3310立方米每秒,洪峰持续时间较长,过闸流量16.96~68.33立方米每
秒,含沙量每立方米42.7~56.1千克,共引进水量1654.7万立方米,淤沙量60.61万立
方米。2次放淤为三渠二灌,总引水量为1909.4万立方米,总淤沙量75.71万立方米。
淤积厚度及面积见表3-58、3-59。
1975年一、二条渠淤积厚度及面积调查表
表3-58
┌───────┬────────┬───────┐
│ 淤程厚度(米) │ 面积(公顷) │ 占总面积(%) │
├───────┼────────┼───────┤
│1.0以上 │73.33 │0.7 │
├───────┼────────┼───────┤
│0.5~1.0 │426.67 │4.0 │
├───────┼────────┼───────┤
│0.3~0.5 │480.00 │4.5 │
├───────┼────────┼───────┤
│0.2~0.3 │686.67 │6.4 │
├───────┼────────┼───────┤
│0.1~0.2 │3020.00 │28.0 │
├───────┼────────┼───────┤
│0.0~0.1 │3333.33 │31.0 │
├───────┼────────┼───────┤
│未淤 │2733.33 │25.4 │
├───────┼────────┼───────┤
│合计 │10753.33 │100.0 │
└───────┴────────┴───────┘

十八户淤区放淤情况表
表3-59
┌─────┬─────┬─────┬──────┐
│ 时 间 │ 放水量 │ 泥沙(亿 │ 淤地面 │
│ │(亿立方米)│ 立方米) │ 积(公顷) │
├─────┼─────┼─────┼──────┤
│1970 │1.80 │0.11 │ │
├─────┼─────┼─────┼──────┤
│1971 │0.03 │0.01 │ │
├─────┼─────┼─────┼──────┤
│1975 │3.67 │0.14 │ │
├─────┼─────┼─────┼──────┤
│1976 │7.14 │0.28 │15400 │
├─────┼─────┼─────┼──────┤
│1979 │3.97 │0.21 │2800 │
├─────┼─────┼─────┼──────┤
│合计 │16.61 │0.75 │18200 │
└─────┴─────┴─────┴──────┘

1970~1976年,放淤4次,共淤地面积15400公顷,其分布厚度为: 1.0米以上的有
2666.67公顷;0.5~1.0米的2666.67公顷;0.5米以下的有10066.67公顷。
1979年放淤一次, 淤地面积为2800公顷, 其中落淤厚度在1.0米以上的有
1066.67公顷, 0.5~1.0米的333.33公顷,0.3~0.5米的600公顷,0.1~0.3米的
有80 0公顷。
(二)黄河南展宽放淤区
展区横跨博兴、 垦利2县,上首起于博兴县的乔庄乡,末端至垦利县垦利镇的西
冯村。垦利县境内包括胜利乡、宁海乡和董集乡的部分土地,面积约13053.33公顷,
人口为4.16万人。
黄河南展宽工程,主要为了分洪、分凌、淤背和保护油田建设而兴建。1971年由
惠民地区黄河修防处负责设计、施工。南展大堤在建有曹店引黄闸和章丘屋子泄水闸。
1979年7月30日,曹店引黄闸首次放水淤灌,历时27天,引水量为6.26亿立方米,
最大引水流量为570.0立方米每秒,总淤沙量为3660.0万立方米,落淤面积达5466.67
公顷;其中:淤积厚度10~20厘米的1273.33公顷,20~50厘米的753.33公顷,5 0厘
米以上的3580公顷。
1980年,曹店闸第二次放淤。因水量很小没有放成。
以上2次放淤,展区内胜干以南有4000公顷土地,平均落淤厚度为1.0米以上;胜
干与虹吸沟之间,平均落淤厚度50厘米,落淤面积3000公顷。通过放淤,展区内除上
游1333.33公顷土地淤成粉沙土和虹吸沟以北基本没落淤外,其余土地全部淤成良田,
使耕地面积增加1993.33公顷。 有25个村庄,每人平均增加新淤地2.0~3.0亩。新淤
积的土地经平整后, 一、 二年后即成为良田。例如辛庄公社1980年粮食总产量仅为
1010吨,放淤后的1981年,粮食总产量达4545吨,为1980年的4.5倍。
三、“上农下渔”立体开发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营市认真总结盐碱地开发治理的经验,创造出“上农下渔”
立体开发的路子,即挖池为塘发展水产养殖,筑台成田种植粮棉、林果、瓜菜,临塘
种稻或发展畜牧,是一种融蓄水、治碱与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
业开发模式。主要开发模式有“422”模式、“5691”模式、“5643”模式、“37 11”
模式。 “422”模式为每个开发单元10亩,4亩水面,4亩台田,2亩沟渠路;569 1”
模式为每个开发单元20亩,5亩稻田,6亩水面,9亩台田,1条渗碱沟;“5643”模式
为每个开发单元18亩,5亩水面,6亩台田,4亩稻田,3亩沟渠路;“3711”模式为每
个开发单元20亩, 3亩稻田,7亩水面,10亩台田,1条渗碱沟。全市适宜进行“上农
下渔” 开发的荒碱地有12万公顷,到2001年底,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开发面积达到
0.5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利津县、垦利县及河口区。利津县陈庄镇“上农下渔”高科
技示范园总投资720万元, 开发面积666.67公顷,其中水面养殖166.67公顷,台
田166.67公顷,配套开发稻田66.67公顷,配套水库100公顷,沟渠路等占地166.67公
顷。 年产水产品1500吨,加上台田经济作物的收入,创造产值1600万元,纯收入650
万元。
四、暗管排碱
暗管排碱也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东营市自1986年起,就对这项技术研
究论证,并在牛庄进行333.33公顷的人工埋设水泥筛管实验。人工埋管效率、精度较
低,难以在改碱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机械埋管是利用专业机械将裹有滤料的渗管按
一定的坡度埋入地下1.6~2.0米,渗入到渗水管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集水井或
排沟。 埋管时,一次开挖0.4米宽、0.7~3米深的管沟,将管埋到设计深度。管长一
般为600米,中间设一检查井,以便检查渗水管的工作状态。2000年9月,胜利油田金
川公司引进荷兰的机械埋管技术,在莱州湾实施366.67公顷盐碱地机械埋管排碱项目。
到2002年底已分别在孤东仙河农场、 垦利六干绿化工程、桩西农场进行1553.33公顷
的土地改良。通过对实施后的监测,暗管排水能迅速降低地下水位,有效降低土壤含
盐量。 根据2000年3月检测,莱州湾项目区实施机械埋管排水前,土壤含盐量在2~3
%; 实施机械埋管排水以后,土壤含盐量降到0.7~0.8%,地下水位能够控制在1.5
米以下,效果十分明显。
五、种稻改碱
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改种、扩种水稻,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十分明
显。在这方面,垦利县成效比较显著。
截止到1985年年底,垦利县种植水稻面积已达2536公顷,单产每公顷达到4545~
6615千克,部分稻田单产达7500千克以上。
1989~1990年,在垦利县永安乡北部、永新公路两侧,南起双河干渠、北至老黄
河坝,实施2666.67公顷稻改工程,使昔日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
工程分两期实施:
一期稻改面积1333.33公顷, 1989年11月16日开工,11月底竣工。开挖、配套永
安一分干、十八户干渠及支渠3条、总干排1条、支排4条,共完成土方55.8万立方米,
工日42万个。 新建稻改三号水库、四号水库2座,库容分别为280万立方米和300万立
方米。
二期稻改面积1333.33公顷,1990年10月开工,11月底竣工。新建稻改一号水库、
二号水库2座, 库容分别为280万立方米和300万立方米。开挖、配套永安二分干及支
渠4条、斗渠19条、斗排19条,总长度109.02千米,土方225.23万立方米。
到2001年底,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1917公顷,单产达5580千克/公顷。
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增加除涝面积2.99万公顷,改良盐碱地6.85万公顷。详细
情况见表3-60。

东营市历年涝洼盐碱地治理情况一览表
表3-60 单位:万公顷
┌──┬───┬───┬───┬────┬───┬───┬───┬────┐
│年份│涝洼耕│增加除│减少除│累计达到│盐碱耕│增加改│减少改│累计达到│
│ │地面积│涝面积│涝面积│除涝面积│地面积│良面积│良面积│改良面积│
├──┼───┼───┼───┼────┼───┼───┼───┼────┤
│1984│6.67 │0.22 │0.02 │5.10 │5.58 │0.34 │0.04 │2.30 │
├──┼───┼───┼───┼────┼───┼───┼───┼────┤
│1985│7.21 │0.29 │ │5.39 │7.37 │0.79 │0.04 │3.06 │
├──┼───┼───┼───┼────┼───┼───┼───┼────┤
│1986│7.46 │0.09 │0.01 │5.47 │7.37 │0.13 │0.03 │3.16 │
├──┼───┼───┼───┼────┼───┼───┼───┼────┤
│1987│7.49 │0.05 │0.01 │5.51 │7.39 │0.43 │0.19 │3.40 │
├──┼───┼───┼───┼────┼───┼───┼───┼────┤
│1988│7.49 │0.06 │0.15 │5.41 │7.39 │0.32 │0.01 │3.71 │
├──┼───┼───┼───┼────┼───┼───┼───┼────┤
│1989│7.49 │0.23 │0.26 │5.38 │7.39 │0.56 │0.11 │4.16 │
├──┼───┼───┼───┼────┼───┼───┼───┼────┤
│1990│7.49 │0.23 │0.04 │5.57 │7.39 │0.49 │0.03 │4.63 │
├──┼───┼───┼───┼────┼───┼───┼───┼────┤
│1991│7.49 │0.24 │0.03 │5.79 │7.39 │0.73 │0.58 │4.78 │
├──┼───┼───┼───┼────┼───┼───┼───┼────┤
│1992│7.49 │0.51 │0.09 │6.21 │7.39 │0.76 │0.19 │5.34 │
├──┼───┼───┼───┼────┼───┼───┼───┼────┤
│1993│7.49 │0.23 │0.14 │6.30 │7.39 │0.44 │0.16 │5.63 │
├──┼───┼───┼───┼────┼───┼───┼───┼────┤
│1994│7.49 │0.27 │0.09 │6.48 │7.39 │0.34 │0.15 │5.82 │
├──┼───┼───┼───┼────┼───┼───┼───┼────┤
│1995│7.49 │0.21 │0.03 │6.65 │7.39 │0.35 │0.03 │6.14 │
├──┼───┼───┼───┼────┼───┼───┼───┼────┤
│1996│7.49 │0.05 │0.07 │6.64 │7.39 │0.18 │ │6.32 │
├──┼───┼───┼───┼────┼───┼───┼───┼────┤
│1997│7.49 │0.13 │ │6.77 │7.39 │0.27 │ │6.59 │
├──┼───┼───┼───┼────┼───┼───┼───┼────┤
│1998│7.49 │0.16 │ │6.93 │7.39 │0.20 │ │6.78 │
├──┼───┼───┼───┼────┼───┼───┼───┼────┤
│1999│7.49 │0.01 │ │6.94 │7.39 │0.01 │ │6.79 │
├──┼───┼───┼───┼────┼───┼───┼───┼────┤
│2000│7.49 │0.01 │ │6.94 │7.39 │0.05 │ │6.84 │
├──┼───┼───┼───┼────┼───┼───┼───┼────┤
│2001│7.49 │ │ │6.94 │7.39 │0.01 │ │6.85 │
├──┼───┼───┼───┼────┼───┼───┼───┼────┤
│2002│7.49 │ │ │6.94 │7.39 │ │ │6.85 │
└──┴───┴───┴───┴────┴───┴───┴───┴────┘